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重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影响,建立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18年分娩的足月、无宫内感染、1 min Apgar≥8、体重≥2.5 kg且无畸形的新生儿,按体重分为正常组(2.5~4.0 kg)和巨大儿组(4.0 kg),采集各组脐动脉血标本,使用机载iQM质量管理系统的GEM3500血气分析仪检测脐动脉血pH、PO_2、PCO_2、BE和Lac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体重和分娩方式对脐动脉血气水平的影响。以自然分娩的健康新生儿建立脐动脉血气和乳酸水平的统计学参考区间。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新生儿408例,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pH、BE高于自然分娩组,而PO_2、PCO_2、Lac低于自然分娩组(P0.01)。296例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的参考区间分别为:pH 7.18~7.32,PO_2 10.06~22.68 mmHg,PCO_2 43.53~65.33 mmHg,BE-6.81~-1.15 mmol/L,Lac 2.44~5.38 mmol/L。结论建立了本院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参数的参考区间;乳酸参考区间与诊断阈值的显著差异提示需建立新生儿窒息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性别、分娩方式及体重对足月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参数的影响并建立海南地区脐动脉血气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 将于该院出生的足月、无畸形的活产婴儿288例纳入研究,其中正常体重新生儿249例,巨大儿39例。采集受试者脐动脉血标本,检测血气参数[pH值、氧分压(PO2)、标准碳酸氢根(HCO3-std)、剩余碱(BE)、总二氧化碳(ctCO2)、氧容量(BO2)、葡萄糖、乳酸]。将正常体重新生儿按性别、分娩方式分组并进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参数的比较。此外,将纳入研究的新生儿按体重分为正常体重组(249例)和巨大儿组(39例)并进行脐动脉血气参数比较。以健康的顺产新生儿作为数据来源建立本地区脐动脉血气的统计学参考区间。结果 男性新生儿的pH值、HCO3-std、BE、ctCO2低于女性新生儿,而葡萄糖和乳酸高于女性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pH值、HCO3-std、BE、ctCO2低于剖...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呼伦贝尔地区健康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参考区间。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出生的阿氏(Apgar)评分为1min内8~10分的健康新生儿脐动脉血2 121例,采用电极法进行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乳酸(Lac)、血红蛋白(Hb)、全血剩余碱[BE(B)]等10个项目的检测,以X±1.96 SD确立健康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参考区间。结果参考区间分别为pH:(7.25±0.13),PCO_2:(53.8±20.6)mm Hg,PO_2:(20.8±10.3)mm Hg,K~+:(4.34±1.32)mmol/L,Na~+:(132.4±4.30)mmol/L,Cl~-:(105.22±5.51)mmol/L,Ca~(2+):(1.35±0.13)mmol/L,Lac:(3.36±1.75)mmol/L,Hb:(15.62±3.06)g/dL,BE:(―4.62±3.28)mmol/L。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正确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状况,同时能为其他地区检验机构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参考区间的应用和建立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苏华 《系统医学》2022,(14):149-152
目的 分析在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中,应用脐动脉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1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1 208名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依据国际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将56例患儿分为两组,A组:轻度窒息组(30例)、B组:重度窒息组(26例)。对比3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1min、5 min Apgar评分及临床表现。结果 B组患儿血pH、BE、HCO3-值分别为(6.80±0.07)、(-16.90±6.36)mmol/L、(13.02±2.52)mmol/L,均低于A组的(7.05±0.15)、(-12.02±3.31)mmol/L、(14.30±2.69)mmol/L及对照组的(7.35±0.42)、(-7.05±2.96)mmol/L、(20.12±3.08)mmol/L;Lac值为(10.05±2.74)mmol/L,高于A组的(8.35±1.24)mmol/L及对照组的(4.78±1.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905、165.976、118.686、34...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参数,探讨影响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的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3月于该院出生的3587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3115例Apgar评分正常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对分娩方式、是否早产、羊水情况、围生期并发症等可能影响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的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1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碱剩余(BE)、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水平的参考范围分别为7.30±0.10、(-3.47±1.87)mmol/L、(32.98±21.23)mm Hg、(41.89±16.93)mm Hg、(4.79±1.32)mmol/L.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巨大儿、宫内窘迫、产钳助产、母亲患糖尿病或心脏病、羊水浑浊、胎盘异常和脐带异常者脐动脉血pH值更低.结论 早产儿、巨大儿、宫内窘迫、产钳助产、母亲患糖尿病或心脏病者、羊水浑浊、胎盘异常和脐带异常者脐动脉血pH值异常更显著,需加强监测,以减少该部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参数,探讨影响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的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3月于该院出生的3587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3115例Apgar评分正常的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对分娩方式、是否早产、羊水情况、围生期并发症等可能影响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的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1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碱剩余(BE)、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水平的参考范围分别为7.30±0.10、(-3.47±1.87)mmol/L、(32.98±21.23)mm Hg、(41.89±16.93)mm Hg、(4.79±1.32)mmol/L.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巨大儿、宫内窘迫、产钳助产、母亲患糖尿病或心脏病、羊水浑浊、胎盘异常和脐带异常者脐动脉血pH值更低.结论 早产儿、巨大儿、宫内窘迫、产钳助产、母亲患糖尿病或心脏病者、羊水浑浊、胎盘异常和脐带异常者脐动脉血pH值异常更显著,需加强监测,以减少该部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脐动脉血中的乳酸水平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方法49例产前无胎儿窘迫征象,出生后1分钟min Apgar评分≥9分的新生儿为对照组;27例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为病例组。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收集脐动脉血,检测乳酸及血气分析。结果病例组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为5.12±1.09mmol/L、pH=7.20±0.08。对照组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为2.35±0.31mmol/L、pH=7.29±0.07。病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10-16.69,P<0.01);且脐动脉血pH与乳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06,P<0.01)。结论测定脐动脉血乳酸水平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值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34例HIE患儿的脐动脉血pH值,对HIE患儿予以定期随访和早期干预治疗,并对脐动脉血pH值与HIE病情分度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34例中,脐动脉血pH值小于或等于7.0占14例(41%)、大于7.0占20例(59%).脐动脉血pH值小于或等于7.0组中,轻度HIE 5例(36%)、中度3例(21%)、重度6例(43%);脐动脉血pH值大于7.0组中,轻度HIE 16例(80%)、中度3例(15%)、重度1例(5%).脐动脉血pH值大于7.0组中轻度HIE比例较脐动脉血pH值小于或等于7.0组高,重度HIE比例则较少,均为P<0.05.脐动脉血pH值小于或等于7.0组中2例于围生期死亡,2例出现脑瘫;脐动脉血pH值大于7.0组中1例出现频繁惊厥并有运动发育迟缓,其余未见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监测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对预测HIE病情分度和预后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对于窒息患儿,脐动脉血pH值正常不能排除HIE.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乳酸的范围及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脐血血气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108例正常新生儿及55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在建立自主呼吸以前,分别采集脐动脉血、脐静脉血及末梢血,测定相应的乳酸值,并对临床诊断胎儿官内窘迫的新生儿同时监测脐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 无临床胎儿官内窘迫组新生儿脐动脉血平均乳酸值为(2.6±1.4) mmol/L,脐静脉血平均乳酸值为(2.3±1.2)mmol/L,末梢血的平均乳酸值为(2.8±1.3)mmol/L.脐动脉血与脐静脉血、末梢血的乳酸水平呈明显的直线相关;胎儿宫内窘迫组新生儿脐动脉血平均乳酸值为(4.3±2.4)mmol/L,脐静脉血平均乳酸值为(3.9±2.1)mmol/L,末梢血的平均乳酸值为(4.1±2.0) mmol/L;正常新生儿与宫内窘迫新生儿两组间的乳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脐动脉、脐静脉、末梢血的乳酸值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乳酸检测可作为代谢性酸中毒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脐带血血气分析对围出生期窒息新生儿预后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英 《浙江临床医学》2002,4(7):490-491
目的 研究Paco2、脐动—静脉Pa -vco2 差 (△Pa -vco2)、脐动—静脉Pa -vO2 差 (△Pa -vo2) ,剩余碱(BE)对窒息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1998年7月~2000年7月 ,根据Apgar评分 ,共有217名窒息新生儿 ,PH<7.00组25例 ,PH7.00~7.09组48例 ,PH≥7.10组144例 ,监测所有窒息新生儿脐动、静脉PH、Po2、Pco2、BE ,利用PH<7.00组窒息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和相对无并发症血气分析值不同 ,计算并发症组窒息新生儿Paco2、△Pa -vco2、△Pa -vo2、BE值的95 %最低限 ,观察这些值对所有窒息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PH<7.00组窒息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H≥7.00组窒息新生儿 ,△Pa -vco2≥24mmHg对窒息新生儿预后的敏感性为95%,但特异性较差 ,Pa co2≥80mmHg的敏感性为86%,△Pa -vO2 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差 ,而BE≤ -10mmol/L特异性高达97 %,敏感性为77%。 结论 Pa co2≥80mmHg或△Pa -vco2≥24mmHg比较敏感反映胎儿宫内早期窘迫 ,BE≤ -10mmol/L特异性反映新生儿并发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碱剩余(BE)在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损害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7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多器官损害组(78例)、非多器官损害组(9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多器官损害组患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均明显低于非多器官损害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分、7.00、-12.00mmol/L,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772、0.876。将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分别作为自变量X1、X2、X3,是否并发多器官损害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得到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最佳截断值为0.4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60%、86.46%。结论 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BE预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特点及缺氧、酸中毒的情况。【方法】观察组 35例为ICP患者之新生儿 ,对照组 14 2例为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检测两组脐动脉血气指标 (pH、BE、PO2 、PCO2 )。【结果】观察组pH为 7.2 0± 0 .16、BE为 - 8.95± 0 .6 0 ,对照组 pH为 7.2 6± 0 .0 7、BE为 - 6 .76± 0 .0 3。两组间 pH、BE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ICP患者的新生儿脐动脉血 pH、BE均降低 ,新生儿出生时存在缺氧、酸中毒 ,因此对ICP患者孕期应积极处理 ,适时终止妊娠 ,放宽剖宫产指征 ;其新生儿应常规行脐动脉血气分析 ,早期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性肺炎(MAS)新生儿脐动脉血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MAS新生儿68例(MAS组),包括轻症47例,重症21例,其中死亡8例,同时选取6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各受试者脐动脉血气、VEGF、IL-8等水平。结果 MAS组pH和剩余碱(BE)分别为(7.18±0.04)和(-5.32±0.8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VEGF分别为(58.34±3.11)、(3.10±0.31)、(0.54±0.09)、(2.52±0.32)和(298.10±83.2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患儿pH和BE明显低于轻症患儿(P0.05),而PaCO_2、IL-8、IL-1β、TNF-α和VEGF明显高于轻症患儿(P0.05);死亡患儿pH和BE明显低于存活患儿(P0.05),而PaCO_2、IL-8、IL-1β、TNF-α和VEGF明显高于存活患儿(P0.05)。结论 MAS新生儿脐动脉pH和BE明显降低,而PaCO_2、IL-8、IL-1β、TNF-α和VEGF明显升高,与患儿病情和预后可能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对照组新生儿1min及5min轻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PCO2、PO2、PH值及BE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乳酸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镇痛分娩,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偏移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微循环变化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6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给予液体复苏,检测所有患者复苏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动脉血pH值、剩余碱、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2)、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及动脉血乳酸水平。同时根据28 d病死率将所有患者分成存活组(45例)及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后的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二氧化碳偏移度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氧化碳偏移度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在接受液体复苏6 h后,MAP[(76 ± 13)mmHg vs.(68 ± 12)mmHg]、CVP[(12 ± 4)cmH2O vs.(10 ± 3)cmH2O]、CI[(4.1 ± 1.4)L/min vs.(3.6 ± 1.4)L/min]、剩余碱[(-5 ± 3)mmol/L vs.(-7 ± 4)mmol/L]、PaO2[(121 ± 16)mmHg vs.(111 ± 15)mmHg]及TcpO2 [(77 ± 11)mmHg vs.(62 ±12)mmHg]较复苏前均有显著升高(t = 3.701、2.552、2.071、4.459、3.647、7.084,P均<0.05),PaCO2 [(37 ± 6)mmHg vs.(39 ± 6)mmHg]、TcpCO2[(42 ± 12)mmHg vs.(49 ± 13)mmHg]、氧偏移度[(0.36 ± 0.16)% vs.(0.44 ± 0.13)%]、二氧化碳偏移度[(0.14 ± 0.12)% vs.(0.26 ± 0.19)%]及动脉血乳酸[(2.4 ± 0.7)mmol/L vs.(3.6 ± 0.6)mmol/L]较复苏前均显著下降(t= 2.171、3.103、3.080、4.238、10.030,P均<0.05)。存活组患者在液体复苏6 h后所测的PaCO2 [(35 ± 6)mmHg vs.(40 ± 5)mmHg]、TcpCO2[(41 ± 10)mmHg vs.(53 ± 11)mmHg]、二氧化碳偏移度[(0.15 ± 0.19)% vs.(0.34 ± 0.15)%]及动脉血乳酸水平[(2.2 ± 0.7)mmol/L vs.(4.6 ± 0.8)mmol/L]均较死亡组显著降低(t= 2.572、4.289、3.790、11.740,P均<0.05),存活组患者的PaO2 [(111 ± 19)mmHg vs.(95 ± 20)mmHg]及TcpO2 [(76 ± 9)mmHg vs.(60 ± 9)mmHg]均显著高于死亡组(t= 2.893、5.935,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二氧化碳偏移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95%置信区间为0.852 ~ 0.982。 结论二氧化碳偏移度可动态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微循环灌注情况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脐动脉血气分析与围生期窒息患儿脑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性新生儿脐动脉血的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及剩余碱(BE)变化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5例,按Apgar评分标准分为3组:Ⅰ组42例,为大于8分的健康出生的新生儿;Ⅱ组32例,为小于7分分娩后仅需输氧等一般产房复苏即可自主呼吸,未发生明显脑损伤的新生儿;Ⅲ组11例,为小于5分分娩后需持续辅助机械通气,患儿中有脑损伤的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即做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3组之间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CO2、B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能较准确地反映患儿出生时缺血缺氧的程度,在严重酸中毒时,患儿有脑损伤预后。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对窒息新生儿血中孤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经高压氧 (HBO)治疗后其血中孤啡肽含量的变化。方法 共选取新生儿 77例 ,根据其在宫内有无窒息史 ,将 3 3例正常新生儿归为对照组 ,剩下的 44例宫内有窒息史的新生儿归为窒息组。同时根据治疗手段不同 ,将窒息组新生儿进一步分为 2个亚组 ,窒息常规组 ( 2 2例 )及窒息HBO组 ( 2 2例 )。窒息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处理 ,窒息HBO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 (HBO )治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组新生儿在治疗前、后其脐动脉血及静脉血中孤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  ( 1)窒息组新生儿在分娩时的脐动脉血中孤啡肽含量为 ( 2 7.5 3± 7.0 4)ng/L ,与对照组 ( 12 .5 2± 3 .0 5 )ng/L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2 )窒息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 :pH为 ( 7.0± 0 .1) ,氧分压为 ( 1.6± 0 .8)kPa ,CO2分压为 ( 8.9± 0 .7)kPa ;其孤啡肽含量与脐动脉血pH、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 ,与CO2 分压呈显著正相关 ;( 3 )窒息HBO组新生儿经高压氧治疗后 ,其静脉血孤啡肽含量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治疗后的窒息常规组新生儿其血中孤啡肽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与对照组和窒息HBO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 4 )窒息组新生儿血中孤啡肽含量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显  相似文献   

18.
贺彤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2):324-32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母、儿胆汁酸(TBA)与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值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别于终止妊娠前10 d内测定血清TBA的浓度,剖宫产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检测TBA、血气分析值.[结果]研究组母体及新生儿血清TBA较对照组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氧分压(PO2)均较对照组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二氧化碳分压(PCO2)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母体血清TBA与新生儿脐动脉血清TBA浓度呈正相关(P<0.01);脐动脉血TBA浓度与新生儿脐动脉血PO2、pH值呈负相关(P<0.01),与PCO2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CP患者母体血清TBA与新生儿脐动脉血清TBA与新生儿脐动脉血PO2、pH值呈负相关,与PCO2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1.13±107.62)mmol/L、(193.40±37.8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全自动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21.92)mmol/L、(216.83±63.6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分别检测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的1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采用全自动换血法的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胆红素、血电解质、血常规、血糖、pH值变化.结果 双管同步抽注法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91.13&#177;107.62)mmol/L、(193.40&#177;37.8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4%.全自动换血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分别为(430.33&#177;121.92)mmol/L、(216.83&#177;63.66)mmol/L,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8%.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2组总胆红素换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自动换血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