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哨淋巴结的检查和活检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肿瘤非常重要。临床上针对早期胃癌常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技术,但存在无法精确直观地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导致错失治疗时机等风险。胃恶性肿瘤中存在包含着前哨淋巴结的“淋巴引流区”,腹腔镜下对“淋巴引流区”进行清扫可以获取前哨淋巴结,并通过对清扫获得的前哨淋巴结进行活检来指导手术。由此“淋巴引流区”清扫联合胃局部切除术不仅能够达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效果,同时又能避免遗漏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风险,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本文针对此术式的相关难点及问题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已广泛应用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但是临床上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标本的中常发现分化和未分化混合成分,定义为混合型早期胃癌。近年来研究发现,混合型早期胃癌较纯型早期胃癌有更强的侵袭性,更高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有学者提出混合型早期胃癌患者应谨慎选择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文章就近年来混合型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程璞  卢召  黄飞 《中国肿瘤》2020,29(5):396-400
[目的]探讨追加补救腹腔镜根治手术应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T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的行补救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T1期结直肠癌患者(补救根治术组)122例和直接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T1期结直肠癌(直接根治术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ASA分级、手术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方式、失血量、检出淋巴结数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日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尽管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补救根治术组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增高。补救根治术组中患者更年轻并且男性患者较多,首次进食时间较早,术后大体标本发现淋巴结转移风险也较高(均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增加进行补救腹腔镜手术的困难程度。不过补救根治术组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同时要密切关注补救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但是对于非治愈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患者,补救手术是有益的并且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中林  潘杰  潘忠良 《肿瘤学杂志》2013,19(12):997-998
[目的]评估腹腔镜联合内镜切除结肠黏膜和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方法]自2012年9月到2013年6月,对12例特殊解剖部位或广基的黏膜及黏膜下肿瘤行腹腔镜、结肠镜联合切除。先使用腹腔镜器械在结肠壁外配合,在浆膜面严格可视前提下,结肠镜下使用电套切或EMR或ESD完成息肉切除术,当出现明显的穿孔或全层灼伤,或须行结肠壁加强者,进行浆肌层缝合修补。[结果]12例均在双镜联合下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6min,没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5d。随访2~12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监视辅助下结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瘤内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癌肿大小及有否淋巴结转移。目前,无论早期胃癌抑或进展期可切除胃癌,其标准根治术式均为胃大部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但其创伤大,存在一定死亡率,且部分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发现早期胃癌经内镜下治疗仍能获得高达96%~99%的5年生存率,且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因此,对某些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叶颖江  郭鹏  王杉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0):1475-1480
几年来胃癌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方法及策略取得了一些进展。作为标准术式的D2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胃癌病例,应根据分期调整治疗策略。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或经腹腔镜手术治疗,一些神经保护技术也可用于早期胃癌治疗。胃癌的联合脏器切除和扩大切除一直存在争议。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或放化疗可以提高切除率,术后的化疗或放化疗则带来生存获益。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有可能成为进展期胃癌标准的治疗方案。对于腹腔种植转移的进展期胃癌,减瘤手术联合腹腔化疗已经成为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1],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先后出现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一系列针对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长期预后良好,而且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早期胃癌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就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生存期的因素并探讨年龄、性别及临床病理特点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979年7月至2004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治疗的16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BinaryLogistic回归、寿命表法和Cox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瘤栓、静脉瘤栓、病灶数目、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范围;多因素分析独立影响因素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14.9%(24/161),单因素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管瘤栓、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多因素分析独立影响因素有:浸润深度和病理类型。[结论]对侵及黏膜下层、未分化型、术前或术中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早期胃癌应尽可能扩大手术范围(D2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袁鹏 《癌症康复》2021,(1):30-3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世界胃癌病例的50%.进展期胃癌一般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早期胃癌内镜治疗越来越多,其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逐渐成为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的标准方法之一,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ESD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日本的JCOG0607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胃癌ESD治疗患者5年存活率为97%,5年无复发存活率为96.9%.本期我们就来谈一下早期胃癌ESD治疗.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胃癌普查体系的完善 ,胃镜、胃双重造影及超声胃镜诊断水平的提高 ,早期胃癌治愈病例的大量积累 ,使人们认识到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例采用缩小手术范围和内镜手术疗法就可达到根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胃癌可分为 :①不需要淋巴结廓清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的定义为癌灶仅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病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研究证实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且对评估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有很多,临床上常常应用CT及超声内镜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此外病理活检、分子标志物及前哨淋巴结示踪活检等方法也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就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评估方法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贵齐  张月明  贺舜 《中国肿瘤》2009,18(9):690-694
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随着内镜的普及和早诊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同时,应用内镜下微创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病变,不仅能获得与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安全、风险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代表了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治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的淋巴转移及胃癌术中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和内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EGC)的发现率有所增加。但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仍有较多的争议,从经内镜黏膜切除术到标准的D2胃癌根治术,术式繁多,但只有合理地选择术式才能达到改善预后和尽可能减少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的目的。目前早期胃癌的行缩小手术是一种趋势,但是具体到每一位患者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术式和淋巴清扫范围依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辅助早期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随访等。结果 1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没有中转开腹。其中远端胃切除15例,近端胃切除3例,腹腔镜下D1+α式淋巴结清扫13例,Dl+β式淋巴结清扫2例,D2式淋巴结清扫3例。手术时间为(140.5±30.6)分钟,术中失血(120.7±20.2)mL,术后排气时间(3.0±0.5)天,术后住院天数为(9.7±1.2)天;3例(3/1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腹腔内出血、淋巴漏、切口感染各1例,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标本上、下切缘病理检查均无肿瘤残留,平均清扫淋巴结(13.6±4.0)枚,其中有2例(2/18)发现淋巴结转移。除1例失访外,其余17例随访8-51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内镜下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胃癌在早期阶段即被发现。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为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以及降低并发症,早期胃癌在内镜下治疗逐渐被广泛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EGC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5年总生存率可达90%;治疗效果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成本低等特点。ESD有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外科手术,成为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就ESD在EGC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黏膜内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接受根治性D2切除术的212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212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3%(7/212),其中肿瘤最大径≤2cm和>2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和7.5%;分化型与和分化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和7.1%;有脉管瘤栓和无脉管瘤栓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0.0%和2.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cm、未分化型腺癌和脉管瘤栓是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分化型腺癌和无脉管瘤栓的黏膜内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小,可作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未达治愈标准的补救方式的选择及行腹腔镜补救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3例早期胃癌ESD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再行腹腔镜补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补救手术指征,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例行腹腔镜补救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ESD治疗均整块切除,术后病理示3例患者的病变黏膜下浸润均超过500μm,其中垂直切缘阳性患者1例,有静脉浸润患者1例,病变直径大于3 cm的患者2例;3例患者行腹腔镜补救手术均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未发现有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111~151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无术中输血.术后排气时间为3~5 d,拔除胃管时间为4~6 d,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7 d,术后住院天数为8~13 d;3例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补救根治性手术是非治愈性ESD后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式.  相似文献   

18.
商健  刘晓芸  高扬  肖铃 《癌症进展》2023,(8):830-832+854
临床外科治疗直肠肿瘤的主要方法是局部肿瘤切除术。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是腹腔镜和内镜相结合的微创手术术式,是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手术方式中的一种。TEM的适应证包括直肠腺瘤、直肠息肉等良性病变及T1期直肠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此外,临床正在积极开展关于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EM治疗直肠癌的系列研究。但目前应用TEM治疗更高级别的直肠癌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应用TEM对直肠癌的病变部位进行全层切除后,可在内镜直视下缝合缺损,降低手术导致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TEM对直肠癌进行局部切除仍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本文对TEM治疗直肠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以各类指南推荐的解剖性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为主。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外周型小结节被发现,这些结节的病理组织学多为肺腺癌。近年来,外科治疗技术不断向精准化、微创化方向发展。针对外周型小结节,外科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其目的在于保留更多肺组织和肺功能的同时,达到对肿瘤的精准切除。本文针对ⅠA期肺腺癌术前影像学、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方式、术中冰冻、病理亚型及新的病理分级系统对ⅠA期肺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年患者黏膜内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风险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 tion,ESD)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胃癌根治术、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25例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内癌。根据年龄(≤40岁和>40岁)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总结青年组临床病理特征和ESD治疗安全性。  结果  在所有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中,青年组患者30例(9.2%)。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黏膜内癌多发生于女性,病理类型以未分化型和混合型为主,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符合ESD适应证的分化型黏膜内癌的患者中,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符合ESD相对适应证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的患者中,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25.0%。  结论  青年患者黏膜内早期胃癌病理分化程度差,侵袭性更强,分化型黏膜内癌可考虑ESD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