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治疗胚胎停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通过未孕先查、未孕先治、既孕防病等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思路,预防性治疗胚胎停育,防止胚胎停育再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翠锋 《江苏中医药》2017,49(12):67-69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将其引入高血压病健康管理,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辨证(体)论治个体化治疗理念,中医健康宣传教育,中医膳食调养等,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独特优势。这一特色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能促使高血压病患者提升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从而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加强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3.
对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含义,提出“未病先防、将病防发、既病防变”的三级预防理论,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防治思路,以助于推进“治未病”理论的发展,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前期是处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发病人群广泛且能对心、脑、肾等身体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预防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的内容。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从调节体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方面防治高血压前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将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引入到高血压的慢病防治中,从未病先防、治病于初、既病防变三方面强化高血压针灸全程干预的3级防治策略,充分发挥针灸疗法在治未病中的优势,并探讨制定规范的高血压中医药治未病全程干预的综合管理方案及多学科联动、分工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慧芳  谈勇 《光明中医》2016,(2):155-157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是卵巢早衰(POF)的先兆,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机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是经过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中医学术思想,它强调对疾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本文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和总结"治未病"思想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防治中的作用,即未病先防,扶正固本;既病防变,防微杜渐;病后防复,巩固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防治思路,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慢性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简称《指南》)颁布并推广以来,对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中医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均已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肯定疗效、中药汤剂和中成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也有一定进展、中医药对高血压病具有"治未病"及整体观念的优势,上述内容《指南》却均未予以关注,建议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予以重视,相关部分需进一步加强、细化。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具有发病迅速、传播快、传染性强的流行特点。“治未病”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对急性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之中,是中医理论思想中的特色与精华部分,核心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运用“治未病”思想综合中医特色疗法如艾灸、导引等,指导中医药及早介入、全程干预,在疫情的防治中发挥早期预防、防止传变、缩短病程、愈后防复等重要作用。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思路,以期发挥中医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方面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防治。如"未病先防"中强调"无病而防"及"因病而防"。"既病防变"中强调慢性前列腺炎的传变、用药规律及中医药辨证论治。"瘥后防复"中强调日常防护及康复治疗等,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田玲  孙伟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7):108-110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其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发生;既病阶段,防止疾病传变;病愈之后,防止疾病复发。本文从"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为中医药预防医学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的特色和优势。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未病先防,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有病早治,防止高血压病的发展;既病防变,防止高血压病并发症;瘥后防复,防止高血压病的反复。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健康管理、慢病防控和老龄化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目前尚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重点应转移到防治上。治未病理论对降低AD发病率、延缓其病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AD病程历经AD临床前期、AD痴呆前期、AD痴呆阶段共3个时期,基于治未病理论,提出健康人群未病先防、临床前期欲病救萌、痴呆前期及早期既病防变的AD防治思路。未病先防以调养精气神、改善体质为要点;欲病救萌强调从虚、痰、瘀调控危险因素,从毒论治生物标记物;既病防变以补虚与祛实为原则,突出基于辨证论治的中药复方的长期使用,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对AD的防治效果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剧,老年痴呆的临床患病率正逐年升高.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也是祖国医学独具特色与技术优势的医学思想.因此,现基于治未病的理论思想主要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老年痴呆的有效防治,以期对老年痴呆的有效预防和早期治疗问题提供科学诊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官杰  李浩 《北京中医》2009,(11):858-861
老年人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比例高,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多,应重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加强早期防治。目前,非药物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依从性存在明显不足,西药干预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而中医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多效应机制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了基础,本着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临床采取中医辨证干预老年高血压前期,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又基于中医药的远期效应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官杰  李浩 《北京中医药》2009,28(11):858-861
老年人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比例高,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多,应重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老年高血压前期人群,加强早期防治.目前,非药物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依从性存在明显不足,西药干预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而中医防治老年高血压的多效应机制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了基础,本着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临床采取中医辨证干预老年高血压前期,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又基于中医药的远期效应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8.
社区高血压管理是社区健康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中医"治未病"应用到此领域,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开展管理,对老年高血压防治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健康管理主要体现在“治未病”思想上。本文通过在“治未病”三个层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康复综述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情况,并提倡加强既病防变及病后康复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进行中医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20.
赖吉珍  宋宁 《环球中医药》2013,6(3):186-188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防治理论的精髓与核心。"治未病"的内涵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防微杜渐。易损斑块是引起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日益增高。本文研究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在易损斑块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将防治易损斑块的重点,由稳定斑块转向预防易损斑块的形成,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