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血瘀”是黄褐斑形成的主要原因。面部为十二经脉气血汇集之处,面部的荣华离不开气血的滋养及经络的运行通畅。经脉作为经络系统主干在内运行气血津液,络脉作为其分支横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津液,贯通经脉。皮肤血络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对皮肤络脉认识基础上,注重皮肤血络、气络、津络相辅相成,认为皮肤气络、津络均依附于皮肤血络,强调皮肤血络是关键枢纽。基于皮肤血络理论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和诊疗思路进行探讨,认为痰瘀凝络是其核心病机;外邪伤络、内伤七情、体质易感是其发病原因;病机本虚标实,本为“气络虚”和“血络虚”,实为“血络痰瘀”;中医药治疗可内调外治,内调应审证求因、通补兼施,外治可经皮给药、直达病所,且注重花-藤-虫-胶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性冠心病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位在心。基于中医的络病理论,本病以心络亏虚、络脉瘀阻为核心病机。立足于“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辨治微血管性冠心病,当治以调气活血、滋阴补阳、和脏通腑、化痰散瘀,并灵活运用虫类、藤类活血通络药,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肺系疾病后期之共性病机为肺虚络瘀,即出现肺气亏虚、气阴两虚或肺阳虚等各种虚性病症和肺络瘀阻的表现。从理论基础、作用机制、病机理论等方面,阐述中药“涌泉”穴位伏九敷贴治疗肺系疾病肺虚络瘀证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4.
阐述“络病-主客交”理论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肺络痹阻”是CTD-ILD的核心病机,“肺络亏虚”是CTD-ILD的发病基础,“客损肺络”是CTD-ILD的发病始动因素,“痰瘀毒邪”阻滞贯穿始终,并将“逐客”通肺络、“护主”补肺络作为CTD-ILD久病入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多法合用,为中医临床辨治CTD-ILD提供理论依据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老年期痴呆辨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张允岭  侯小兵  胡慧 《中国针灸》2012,32(11):1031-1034
对“毒损脑络”理论、络病学说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老年期痴呆的病机及辨经论治.初步认为毒瘀遏阻脑络为“毒损脑络”证候特征,毒损脑络、督脉瘀滞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病机,治疗以治络通络为法,以通为补,通调督脉为老年期痴呆辨经论治的重要环节,是“毒损脑络”理论在针灸干预老年期痴呆辨经论治中的具体运用,拓展了络病学说在针灸防治痰病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恒耀  纪少秀 《新中医》2024,56(6):157-161
中医学现有辨证体系中缺少能够反映慢性疾病病机演变规律的辨证方法,而伤寒及外感温热病有 诸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可以反映病机传变规律和预判病势发展的分期辨证理论和方法。“百病生于气” 和“久病入络”是气病和络病理论的总纲,两者揭示了疾病发生和演变的一般机制。因此,基于气病和络病理 论形成的“气络辨证”法可以指导慢性疾病分期或分阶段辨证治疗,同时气络辨证也可为中医治未病、功能性 疾病辨治、慢性病早期扭转和进展期截断等提供理论依据和辨治方法。本文结合气病和络病相关理论,从中医 发病学和病机学角度对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进行探讨,从而辨析“百病生于气”和“久病入络”的病机内涵,对 气络辨证法在中医慢性病分期诊疗中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柴苗苗  费元敏  张忠南  尹静 《新中医》2024,56(6):162-165
基于络病理论,认为心力衰竭属心络病范畴,提出心络气虚阳微为心力衰竭的病机基础,络脉瘀 阻为心力衰竭病情发展的核心,络息成积是心力衰竭的最终病理变化。基于“络以通为用”的原则,结合心力 衰竭气、血、水三分病变的特点,提出分别侧重治以温阳、化瘀、利水之法,认为以益气温阳、补虚养络为 主,以活血化瘀、利水通络为辅,通补兼施,标本兼治,使心络通,气血行,则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8.
孙朦朦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呈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临证可见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气虚血瘀论、痰瘀阻络论、寒湿阻滞论、肝肾亏虚论.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湿阻滞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治以补肝益肾、填髓充肉.另外,针灸、中药外治疗法如熏洗等皆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晖教授运用祛湿通络法辨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王晖教授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络病范畴,临床寒、湿、热、瘀、虚多种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治疗上基于“络宜通补”的理论思想,结合江南多烟雨、湿气晴犹重的气候特点,以祛湿通络法为基础,分期论治,攻补共济,以达到络脉通畅、气血调和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脏虚络痹"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提出“脏虚络痹”的病机理论,并用于指导慢性病和老年病的辨证论治。认为“脏虚络痹”是慢性病和老年病的基本病机,在“脏虚络痹”中,五脏虚衰为本,络脉痹阻为标,脏虚有气血阴阳之分和体用性之别;络痹有气络血络、体络脏络之别和络实致络痹、络虚致络痹之异;脏虚与络痹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主张以“补脏通络”作为慢性病和老年病的基本治则,补脏要辨气血阴阳而治,并宜体用性并调;通络有祛邪与扶正之别,用药宜流通活泼而忌阴凝呆滞。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本虚标实,病情复杂,赵玉庸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络病理论,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络瘀阻”病机学说,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创立“肾络通”方剂,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文章从理论探讨、方药确立、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等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古典医籍及现代医家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冠心病"气络失调,邪伏血络"的病机新观点,认为冠心病以气络失调为先导,以邪气伏络为关键病理环节,气络失调则以络气亏虚为本,邪气伏络则以痰瘀互结为要,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14.
李杨帆  李丽 《北京中医》2011,(6):407-408
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对血管性痴呆进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分析,指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证属本虚标实,虚、痰、瘀互结阻络贯穿于血管性痴呆始终,而瘀毒阻络是该病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治络之法,当从实论治,以通为补,但应注意久病痼疾,当以缓攻,通补活络。  相似文献   

15.
络病理论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帆  李丽 《北京中医药》2011,30(6):407-408
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对血管性痴呆进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分析,指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证属本虚标实,虚、痰、瘀互结阻络贯穿于血管性痴呆始终,而瘀毒阻络是该病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治络之法,当从实论治,以通为补,但应注意久病痼疾,当以缓攻,通补活络.  相似文献   

16.
马伟明  谷红苹  姜宏伟  康年松 《新中医》2021,53(15):185-187
基于络病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被认为归属络病范畴。笔者试从络病理论辨识CAG的微观病理变化,提出CAG络气郁(虚)滞-痰瘀阻络(或湿毒滞络)-络阻成积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孙络瘀阻的基本病理环节两大假说;并结合宏观辨证提出“一辨通散,二辨温凉;治气和络,贯穿始终;宏微互参,和法为先”的三大临证心得,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7.
络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从《内经》时代开始,历代医家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络病的经验。然而受传统重经轻络、以经统络以及重视疾病向内传变而轻视疾病透转之机等思维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络病的治疗效果。叶天士作为络病学说的集大成者,不仅在认识络病病因病机方面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而且还认识到了经络自身固有的循环机制,提出了“凡经脉直行,络脉横行,经气注络,络气还经。”本文即从剖析经络的基本概念、络脉的生理特点及络病的概念,“经气注络,络气还经”的具体内容以及叶氏将络病辨治与卫气营血辨治理论相结合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来探析叶氏“经气注络,络气还经”的理论内涵,并加以实际应用举例,希望对于当代络病的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以叶天士“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为基础,结合肺脏生理病理特点,阐明肺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具有病位由浅入深、病变由功能性到器质性的特点。病变初期多以气机失调、功能紊乱为主,表现为邪气入侵,肺络气机不利,治以宣气畅络;中后期病程日久,以肺虚不荣、血络瘀滞为主,表现为肺络痹阻,日久虚瘀互结,治以化瘀通补。故宣气畅络、化瘀通补为治疗肺纤维化的重要治法。从“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理论论析肺纤维化疾病,能够很好的概括和阐述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属难治性疾病。基于“络病”理论分析可知,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致耳内络脉血行瘀阻、窍络壅塞。临证应遵“络以通为用”之理,治疗以化瘀通络贯穿始终,并根据病证之不同分而治之:因外感邪气致聋多为络脉损伤,其病机为风热灼络、络损致聋,治宜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因脏气逆乱致聋多为络脉郁滞,其病机为气机郁阻、瘀滞窍络,治宜顺气开郁、化瘀畅络;因久病脏衰致聋多为络脉空虚,其病机为气血耗伤、络虚不荣,治宜益气补虚、养血充络。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皮肤络脉可分为皮肤血络、皮肤气络、皮肤津络。皮肤血络是有形的络道,具有渗灌营血的功能。皮肤血络病变是皮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皮肤病的病机核心,分为皮肤血络癥积、皮肤血络失养、皮肤血络外溢三类证候。其中,皮肤血络癥积可细分为瘀阻血络证、湿阻血络证、痰阻血络证,分别对应不同形态的皮损特征。皮肤气络主司皮肤气化,推陈出新,与皮肤感觉功能密切相关。皮肤气络病变为皮肤气络阻滞证、皮肤气络亏虚证,与瘙痒、疼痛密切相关。皮肤津络是布散津液的通道,津络失调,形成皮肤津络亏虚证、皮肤津络湿蕴证。皮肤血络理论的辨证体系,是根据皮损形态和自觉症状推测皮肤络脉的病机,以皮肤血络病变为核心,结合皮肤气络、津络病机,阐述皮肤病的病机特色,为皮肤科中医辨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