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肝脏特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发病率较高,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血清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常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为止,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熊去氧胆酸(urodeoxycholic acid,UDC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惟一用于治疗PBC的一线药物,以13 ~ 15 mg.kg-1.d-1的剂量长期应用可有效改善PBC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阻止或延缓PBC早期患者的组织学进展. 一、对UDCA应答的标准及意义 关于对UDCA的应答,欧洲肝病学组关于"胆汁淤积性疾病"中PBC治疗的指南给出了两种标准:巴黎标准[1][UDCA治疗1年后血清总胆红素≤17 μmO1/L、碱性磷酸酶(ALP)≤3倍正常值上限(ULN)、AST≤2×ULN]和巴塞罗那标准[2](UDCA治疗1年后ALP下降40%或降至正常),PBC患者用UDCA治疗1年后未达到上述两种标准之一可认为"对UDCA应答不佳".目前对反映UDCA治疗后患者生物化学应答的最佳标准仍存在争议,无论应用何种标准,对UDCA的应答状况都与其远期预后、生存率及肝硬化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中心横断面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采集经UDCA治疗12个月以上的229例PBC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依据UDCA应答标准,分为UDCA应答组与UDCA应答不佳组,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PBC证素以及证型,分析中医证候特征与UDCA应答不佳的相关性。结果:①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病位证素按照频数由高到低排列为肝胆脾肾胃;病性证素按照频数由高到低排列为:湿热、血瘀气滞阳虚气虚、血虚阴虚、水停精亏。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中胆证素和湿证素频率比UDCA应答组的患者显著增加(P0.01)。②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证型按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16例)、肝郁脾虚证(14例)、脾气虚证(13例)、肝郁血瘀证(13例)、肝肾阴虚证(8例)、脾肾阳虚证(7例)、肾虚寒湿证(7例)、湿热中阻证(7例)。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型在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中频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胆证素、湿证素与UDCA应答不佳有一定相关性,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是UDCA应答不佳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免疫介导的慢性进展性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熊去氧胆酸(UDCA)的治疗可明显改善PBC患者的预后,但仍存在一定的UDCA应答不佳的人群,是目前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个基于生化应答的评估模型及评分系统已应用于临床用于筛选应答不佳者。中西医结合治疗PBC在临床上显示了很好的前景,在改善PBC患者症状、肝脏生化及纤维化指标,提高生化应答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研究设计、疗效判定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HK-1抗体和抗KLHL12抗体评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应答的价值。方法:分析经UDCA治疗12个月以上并且资料相对完整的112例PBC患者,收集其血清,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抗体(AMA)、抗HK-1抗体和抗KLHL...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熊去氧胆酸(UDCA)是惟一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的治疗PBC安全有效的药物。经UDCA治疗1年后有较好生化应答的患者,其长期预后较好。目前,对UDCA应答欠佳患者的治疗方法尚不确定。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PBC患者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的临床相关性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82例初诊未治疗的PBC患者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U组,28例)、UDCA联合泼尼松龙(UP组,27例)、UDCA联合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P)(UA组,27例)3组,治疗前观察各组患者的AMA、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治疗后3、6个月复查AMA、AMA-M2。治疗前24例患者行肝穿刺检查获得标本,按组织学特点对其进行分期。结果PBC患者AMA滴度、AMA-M2水平与其临床症状、肝生化指标、肝脏病理改变无关,AMA与IgM呈正相关(P=0.046)。三种治疗方案对AMA、AMA-M2水平无影响。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病情重,治疗6个月时的肝脏生化指标缓解率低(P=0.012)。抗SP100抗体阳性与阴性PBC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脏生化指标、IgM无差异。结论AMA、AMA-M2及抗SP100抗体对PBC患者有诊断意义,但其水平与病情无关,不受药物治疗影响,也不影响药物疗效。抗GP210抗体阳性PBC患者病情重,肝脏生化指标缓解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及吡喹酮治疗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的交互作用,分析其中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基因网络。方法 1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感染组和治疗组以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3、6、8周分别取10只小鼠肝脏组织;治疗组在第8周后开始吡喹酮治疗,治疗后第2、4、6、8、10周分别取10只小鼠肝脏组织。所有肝脏样本提取总RNA并构建转录组文库,进行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对显著变化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R语言中Corrplot包和Himsc包对肝脏标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R语言中的MixOmics包和Himsc包对lncRNA⁃miRNA⁃mRNA进行多组学交互网络分析。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共有差异表达miRNA基因 1 176个、差异表达mRNA基因5 270个、差异表达lncRNA基因 2 682个;治疗组与感染组间共有差异表达miRNA基因1 289个、差异表达mRNA基因7个、差异表达lncRNA基因69个;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共有差异表达miRNA基因1 210个、差异表达mRNA基因4 456个、差异表达lncRNA基因2 016个。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基因表达相关性更高。主成分分析显示,感染组与治疗组出现了明显分别聚类。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基因主要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异生分解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异生代谢、长链脂肪酸代谢等24个GO条目和胆固醇代谢、酪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雷丁醇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代谢等8条KEGG代谢途径。结论 Cyp2b9等23个mRNA和 Rmrpr等14个lncRNA处于基因调控网络核心位置,可能在血吸虫感染及吡喹酮治疗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miR⁃8105等9个miRNA具有作为血吸虫感染诊断分子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常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惟一被批准并能有效治疗PBC的药物,但高达40%的PBC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法尼醇X受体(FXR)具有抑制胆汁酸合成、调控胆汁酸转运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本文就FXR在PBC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BC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和肝内小胆管破坏为其主要特点。目前熊去氧胆酸(UDCA)是多个指南推荐的唯一一线药物,多项研究表明UDCA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非肝移植生存率,但仍有约40%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因此亟需深入了解PB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该文主要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免I号方"加减治疗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符合巴黎Ⅱ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证据和新思路。方法:选取龙华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53例UDCA应答不佳的气虚血瘀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UDCA,观察组患者在口服UDCA的基础上加用"调免Ⅰ号方"中药加减,早晚各服用1次。观察两组患者6及12个月后UDCA应答率、生化指标及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①依据巴黎Ⅱ标准,两组患者用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UDCA应答率(37.5%)高于对照组(9.5%);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UDCA应答率(53.1%)显著高于对照组(2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ALP、GGT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ALP的改善优于对照组,12个月后GGT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AST、TBi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免疫指标IgM和IgG在12个月后均较之前得到改善,且IgM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尼莫地平法评价,观察组患者6个月显效及有效率(34.4%)高于对照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显效及有效率(59.4%)明显高于对照组(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疲乏力和皮肤瘙痒的症状改善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免Ⅰ号方"中药可提高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气虚血瘀型PBC患者的UDCA应答率,促进肝功能ALP、GGT等生化指标的恢复,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应答。方法 对具有肝穿刺标本的16例PBC—AIH重叠综合征、26例Ⅰ型AIH和25例PBC(Scheuer分期Ⅰ、Ⅱ期)患者进行比较,重点分析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应答。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无显著性差异;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免疫球蛋白IgM以及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率明显高于AIH组(P〈0.05);而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7-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以及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PBC(P〈0.05)。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肝组织学示界面炎/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及胆管病变;重叠综合征患者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可使肝功能改善。结论 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出AIH和PBC双重特征,UDCA治疗有助于血生化学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CC)相关基因,探讨其在HCC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差异显示技术对比研究正常肝组织、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之间mRNA的表达差异,以肝cDNA片段MRG98.2为探针,对10例HCC及癌旁肝组织进行斑点印渍分析,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这些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从HCC组织中获得的差示片段MRG98.2在7例HCC标本中表达阳性(70%),癌旁肝组织弱表达(2/10)或无表达。VEGF mRNA在7例MRG98.2 阳性表达的HCC组织中的6例表达上调。结论 MRG98.2是HCC相关的基因片段,其表达与VEGF mRNA相关,并可能与肿瘤浸润转移、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汁胜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缓慢的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其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门脉区炎症和免疫介导的肝内胆管破坏,进而引起胆汁分泌减少和代谢过程中的有毒物质在肝脏蓄积,最终导致肝脏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直至肝功能衰竭。目前治疗PBC最有效的药物是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它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早期患者及早并长期应用UDCA可能延缓肝脏组织学进展,但不能改善乏力和瘙痒等临床症状,也无足够证据支持UDCA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PBC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8.29,平均年龄5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纳差和黄疸;患者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明显升高,58例(89.23%)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抗体阳性,42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代偿期23例、失代偿期19例;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辅以其他治疗6个月,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明显下降.结论 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血清特征为ALP、γ-GT升高和AMA、AMA-M2抗体阳性,肝穿刺病理检查可进一步确诊疾病及组织学分期;UDCA治疗代偿期PBC患者较失代偿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预后评判以及如何改善预后一直备受关注,预后不佳PBC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成为临床及科研的研究方向。归纳了PBC患者基线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及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介绍了对UDCA应答不佳患者联合布地耐德、贝特类药物及奥贝胆酸的治疗现状,以及正在研究开发的药物,分析了可能影响预后和UDCA疗效的其他因素。认为PBC患者UDCA治疗前及治疗中需对预后及疗效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外周血细胞外囊泡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表达水平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经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PBC的84例患者设为PBC组,另选择同期来院的46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获取PBC患者的肝脏病变组织,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肝脏炎症反应分级。提取外周血细胞外囊泡,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采用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法对外周血细胞外囊泡中颗粒数进行定量分析,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外周血细胞外囊泡的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细胞外囊泡中H19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外周血细胞外囊泡中H19表达水平对PB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PBC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细胞外囊泡直径约为100 nm,均有完整膜结构,囊泡表面均可检测出CD63、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ix)的表达,且PBC组的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B...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预测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接受常规剂量的UDCA治疗,分别在3个月、6个月和9个月观察疗效,以血清ALP降低>40%为应答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一致性来预测1年时的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3个月应答者9例(34.6%),6个月应答者9例(34.6%),9个月应答者14例(53.8%),1年应答者15例(57.7%);3个月内应答者ROC曲线下面积(0.83,p=0.004,95%CI 0.66~1.01)能较好判断患者1年的疗效,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发现3个月应答者和12个月应答者ALP降低百分比的差值较好地分布在95%一致性界限内;3个月应答者与不应答者的年龄和入组时生化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BC患者服用UDCA 3个月时血清ALP的下降水平可判断1年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基线IgM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经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637例UDCA初治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PBC患者分为UDCA完全应答组(n=436)和UDCA应答不良组(n=20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根据基线指标预测治疗应答不良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确定IgM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IgM≥1.5×ULN组与IgM<1.5×ULN组,分析患者组间基线参数、治疗应答及预后模型评分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亚组分析使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并绘制风险值森林图。结果 UDCA应答不良组患者基线存在肝硬化、TBil、AST、 ALP、总胆汁酸、总胆固醇、IgA、IgM水平及抗Gp21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患者(χ2=4.596,Z值分别为-9...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难治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UDCA治疗后的PBC患者,其中15例(28.30%)应答不良,为难治组, 38例(71.70%)获得良好应答,为典型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自身抗体、腹部超声检查、肝脏组织学特征及治疗应答反应.结果难治组与典型组均以女性为主,两组男女比例、平均发病年龄及伴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般状况无明显差异.治疗前难治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 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transferase,GG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与直接胆红素(directbilirubin,DBIL)及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AMA)均明显高于典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与典型组肝硬化比例分别为46.7%和18.4%;脾大的发病率分别为60%和26.3%;肝内胆汁淤积的比例分别为66.7%和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ALP和肝内胆汁淤积为影响UDCA初始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治时ALT、AST、ALP、GGT、TBIL、DBIL、AMA水平较高,伴有肝硬化、脾大并有肝内胆汁淤积的组织特征可能是PBC患者对UDCA应答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四十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得益于熊去氧胆酸(UDCA)的广泛应用,治疗应答率和生存率逐年增加,预后得到普遍改善。然而部分患者对UDCA治疗应答不佳,长期结局较差。因此,根据患者的血清学和病理学特点,准确诊断、评估并进行风险分层对PBC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就PBC的诊治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