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保持供体器官离体后的活力,对于移植后器官迅速恢复功能和存活是十分重要的.迄今为止,肝移植供肝的静态低温保存仍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简单而且有效,但是随着供体老年化、边缘化和心跳停止供肝数量的增加,导致供肝的质量日益恶化,静态低温保存能否继续保持供肝活力令人怀疑.本综述介绍供肝保存及器官保存液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包括低温机器灌注.尽管低温机器灌注可能优于静态低温保存,但是供肝仍然存在低温相关损伤.因此,最近已有科研机构开始重视常温机器灌注的研究,并有望成为肝脏移植保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卢强  张炜  杨丽斐  吕毅 《器官移植》2020,11(5):543-546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 器官保存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离体器官内部组织细胞的活性, 为器官转运及分配、受者术前评估以及手术团队准备赢得时间。器官保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常温机械灌注保存和低温保存。其中低温保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器官保存方法, 但在低温保存状态下, 组织细胞内部仍存在代谢活动, 这导致器官的长时间保存极为困难。超冷器官保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低温器官保存技术, 极大地延长了器官的保存时间, 未来有望成为器官保存的重要手段, 为“器官库”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刘金平  王伟 《器官移植》2023,14(4):479-484
高质量的供心是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合理的供心保存技术对提升供心质量、改善心脏移植预后具有关键作用。静态冷保存(SCS)是目前移植心脏的标准保存技术,但该技术易造成供心严重的冷缺血损伤,且保存过程中无法评估心脏功能。机械灌注技术作为当前器官保存的重要新型技术,比SCS更符合生理状态,能够在器官保存过程中清除代谢废物、提供代谢需求的基本物质,一定程度延长保存时间、提升保存效果;也能有效评估器官功能,改善心脏移植预后;同时还能修复器官损伤,显著优化器官质量,提高供器官利用率。本文就心脏机械灌注技术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唯一有效的方法,供器官来源短缺严重阻碍器官移植的发展。提高边缘供者供器官使用率可部分缓解器官来源短缺现状。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灌注逐渐成为提高供器官质量的重要研究方向。机械灌注有望成为优于传统静态冷保存的器官保存技术,可改善体外供器官保存环境并提供供器官质量评估体系,更好地修复边缘供者供器官,提高供器官利用率。本文概述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通过医工融合,共同推动机械灌注技术发展,提高捐献器官质量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长征-1号多器官保存液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长征1 号(CZ1) 多器官保存液对肾脏低温保存的有效性及移植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 (1) 采用离体肾脏灌注模型,分别检测了低温延时保存后兔肾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Na+K+ATPase 活性、皮质线粒体Ca2 + 、皮质ATP等含量的变化。(2) 采用SD 大鼠肾脏移植模型,分别观察了低温延时保存48 、72 小时后再移植,大鼠存活以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CZ1 液组保存72 小时,其生化指标肾脏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皮质线粒体Ca2+ 、皮质ATP含量的变化均优于UW 液组;(2)经UW 液和CZ1 液低温保存供肾48 小时,7 天之内肾功能恢复正常。保存供肾72 小时,14 天之内肾功能基本接近正常。 结论 长征1 号多器官保存液对肾脏低温保存效果基本类同于UW 液,且部分生化学结果优于UW 液。  相似文献   

6.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设备的迅速发展,断肢再植成活率不断提高,但是如何保存离断肢体并延长再植时限,更好地恢复再植后肢体功能,仍是显微外科有待解决的问题。断肢缺血损伤和再植后的再灌注损伤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研究断肢保护是再植的基础,研究再灌注损伤是断肢保护的延续,两者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机械灌注的发展以及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介绍,指出供器官短缺是目前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机械灌注技术的出现为器官保存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在扩大标准供者、高风险供者及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的应用上发挥优势,提高了供器官质量,并在扩大供体池方面体现出巨大的潜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机械灌注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和转运方式。相比于传统静态冷保存,机械灌注能提高器官体外保存效果,挽救边缘供器官甚至扩展供器官来源。目前国内外有多个研究中心致力于机械灌注系统的研发,并且许多已经应用或者即将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肝、肾等大器官机械灌注系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肺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但仍然有许多相关问题须待解决。除了供肺严重缺乏外,因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肺功能异常是肺移植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保存移植肺的最佳状态对减轻肺移植术后缺血器官功能障碍至关重要。因此,寻找一种高度可靠的肺保存液,对减轻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肺移植术后肺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供肺保存液的种类、灌注方式、灌注条件及其改良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器官保存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移植器官在延长的缺血时间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生存力和质量。大多数移植器官采用静止的冷藏保存。而随着边缘性器官应用的增加,机器灌注的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 ,UW液是器官移植中常用的多器官保存液 ,同时临床应用经验和前瞻性研究表明 ,HTK液和Celsior液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是UW液可靠的替代选择。实验研究发现 ,上述两种保存液可以减轻低温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改善器官保存效果。本文对近期HTK和Celsior保存液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肢体离断后因缺血缺氧,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细胞变性和组织坏死。因此对断肢进行科学保存以减少组织缺血性损伤,延缓组织变性坏死,为临床赢得再植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检索分析相关文献,对保存断肢的几类常见方法做一综述,涉及低温保存法、器官保存液保存法、灌注保存法、高压氧保存法和暂时异位寄养再回植等。  相似文献   

13.
从St Cosmas和St Damier开始,数十年来动物肢体移植已经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由于显微外科的发展,肢体移植的外科技术性问题已经解决,自体再植的成功可以证明这一点。但肢体移植的免疫学问题十分复杂,肢体移植涉及不同组织构成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必须被宿主从共性和特性上作为一个整体所接受。这篇回顾性综述是论述异体组织移植免疫调节的可能性,包括供体作为一个整体或作为单一组织的调节作用,供体特异性输血和骨髓移植免疫调节作用,其目的是诱导宿主的免疫耐受。我们将简要回顾免疫调节方面的最新进展和肢体移植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器官保存液Lifor液对猪肾脏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 24只白色杂种猪,随机均分为Lifor液保存组和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组各12只,建立离体肾脏非循环灌注模型,供肾取出后分别以0~4℃的Lifor液和UW液灌注并低温保存,再根据保存时间随机分成2个亚组,分别为保存24h、48h组,然后行猪自体肾移植。比较两组肾脏低温保存结束后其病理学及肾皮质三磷腺苷(ATP)含量的改变,并观察自体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供肾离体保存24h、48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一致,肾皮质AT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两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or液低温保存肾脏的效果与UW液相当,且成本低廉,因此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近三年来,美国、法国和我国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先后实施了异体手移植。自新闻报道后,广泛引起业内人士及社会的关注,要求接受异体移植的残疾者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的断肢再植技术属国际领先,在断肢再植的基础上,是不是要大力开展异体肢体移植,需得三思。医学发展到今天,肢体缺失功能重建的研究途径,目前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组织工程,另一个就是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前者虽属可能,但为时稍嫌久远。后者在几十年器官移植经验的基础上,由于组织配型符合程度的提高,免疫抑制、监控、治疗措施的进展,使异体肢体移植成功指日可待。异体器官移植,目的是延长生命,其价值有目共睹,虽冒免疫抑制的毒副反应和排异可能,但亦无可非议。异体肢体移植,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如冒着有损健康,甚或带来生命危险去实施,则有可能是得不偿失。况且,肢体中的骨骼、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皮肤均源于中胚叶和外胚叶,由多种独立的组织组成,免疫排斥机制远较实质性同类组织的内脏复杂得多。要想进一步探索,使异体肢体移植达到有临床应用价值,还要做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美国、法国、中国做了异体手移植,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他们做这种手术都有一个强大的医疗组,包括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免疫学专家、药学专家、器官移植研究者,并且有扎实的实验研究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为数可观的经费来源。除此以外,还需认真、慎重地选择接受对象、组织配型,过细地做受者本人、家属及有关社会方面的工作。决不可冒然实施,草率从事。总之,异体肢体移植,目前应由少数具备条件的单位大力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而不能作为一种医疗方法广泛开展。我国广大基层的外科医生,多忙于日常医疗工作,很难系统地浏览有关异体组织移植的文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特组织人力,将美国1998年《移植进展》杂志中的数篇有关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文章分别译述,并将在《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中连续发表,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6.
<正>移植器官质量是影响移植近期和远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供体器官获取、保存、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供体器官的处理直接关系到供器官的质量,从而影响移植效果。不断改进的器官保存液推动了器官静态冷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器官移植在时间和地域上争取了更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  相似文献   

17.
探讨Lifor器官保存液对猪小肠的低温保存效果.方法 24只白色杂种猪,随机分成Lifor液组和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组,分别采用4 ℃的Lifor液和UW液灌洗并低温保存移植小肠,每组再根据供肠保存时间的不同随机分成两个亚组,分别为保存6 h、9 h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建立猪自体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比较低温保存小肠结束时Lifor液组和UW液组小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及三磷腺苷(ATP)含量的改变,并测定移植小肠造口输注麦芽糖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观察移植后小肠吸收功能情况.结果 供肠保存6 h和9 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基本一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保存9 h的小肠黏膜形态异常,损伤较保存6 h的小肠黏膜严重.供肠保存6 h和9 h后,Lifor液组与UW液组的小肠黏膜AT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肠黏膜的ATP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移植后7、14 d两组小肠吸收功能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for液低温保存小肠的效果与UW液相当,且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供者肝脏等器官的联合获取、修整和保存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原位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低温灌注,快速多器官联合获取、低温保存技术及体外修整获得可供移植的肝移植物。结果 获取122例供者的移植物,平均热缺血时间为4min30s,平均获取时间为20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0h。均采用4℃的HCA液(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溶液)和UW液灌注和保存。118例修整成适用于临床用的肝的移植物,76例供肝在移植前留取了病理活检标本,病理检查提示供肝结构正常。移植术后,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发生。结论 该方法适合于供者肝脏等器官的快速联合获取、修整和保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尸。肾移植的广泛开展,冷藏保存技术作为常规的供。爵保存技术受到了研究者的挑战。近年来不断有回顾性的研究表明低温机械灌注保存能改善肾移植的近期效果,但是大规模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还未见报道。荷兰、比利时和德国合作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共359对尸体供肾纳入试验,从每对供肾中随机选择一个进行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另一个采取冷藏保存。经临床试验中心筛选后,338个低温机械灌注尸肾和338个冷藏的尸。肾移植给672例受者,随访时间1年。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即在移植后第1周内需要透析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存温度对移植胰腺功能的影响,确定大鼠胰腺的最适保存温度。方法采用原位灌注、单纯低温保存及建立同系大鼠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按不同保存温度(0℃、4℃、8℃、12℃)进行分组,保存6h后进行移植,通过光镜观察胰腺组织结构变化,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存6h后移植物ATP和总腺苷核苷酸(TAN)含量。移植24h后,检测血糖、血清中脂肪酶及淀粉酶含量,测定移植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4℃组保存6h后和移植24h后的胰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其它组。保存6h后胰腺组织中ATP和TAN水平在4℃组、0℃组、8℃组和12℃组依次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24h后血糖、血清脂肪酶及胰腺组织中MPO水平在4℃组、0℃组、8℃组和12℃组依次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对大鼠胰腺是最适保存温度,它能够明显减轻大鼠胰腺的冷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