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侧肾脏发病并且相对独立的透明细胞型和肾乳头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例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型合并肾乳头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针对肾细胞癌相关蛋白标志物[包括 Vimentin、CD10、CK(AE1/AE3)、CK7、CK8/18、PAX2、PAX8、CAⅨ、AMACR]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0、63岁。2例患者的两处独立肿瘤均位于左侧肾脏,镜下观察均可见两处独立肿瘤,肿瘤间隔有正常肾脏组织,分别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且免疫组化显示2例患者肿瘤的表型一致。结论单侧肾脏肾透明细胞癌合并肾乳头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以及类似的免疫组化表型提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在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内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6 7岁。 7年前曾行右肾透明细胞癌根治术 ,患有糖尿病及胆囊结石病史。本次因“甲状腺肿物 1月余”入院。术前B超显示 :甲状腺右叶为 5 8mm× 17mm× 15mm ,右叶内见多个大小从 8mm× 6mm到 2 4mm× 12mm的中低回声 ,彩色血流信号 (CDFI)显示周边及内部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峡部厚 2 4mm ;左叶被 5 2mm× 31mm× 2 7mm大小的中低回声混合的结节占据 ,CDFI显示周边及内部见丰富的血流信号。甲状腺激素 (T3 、T4 、TSH)均正常 ,胸片未见异常。于2 0 0 1年 10月 2 4日行甲状腺左叶及峡部全切术和右…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全身治疗现状及进展,为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癌的保肾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B超、CT和MRI等影像学进展,无症状与体征的偶发性肾细胞癌检出率日益提高。本文介绍偶发性肾癌保肾手术的依据、适应症、术式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是肾癌治疗的难点。以往认为转移性肾细胞癌切除肿瘤原发灶是没有意义的。但随着肾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肿瘤肾脏切除在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肿瘤肾脏切除术在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意义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21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40例CCP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其与我院同时期40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和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患者的预后情况。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1~84岁;38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肿瘤;3例呈多灶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块最大径3.0~95.0 mm,平均(27.6±18.1)mm。病理分级均为Fuhrman 1~2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7、CA-IX阳性。患者术后随访5~1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1例骨转移后死亡,2例同侧复发,1例罹患原发食管癌。CCPRCC患者生存预后明显好于CCRCC(P<0.001)和PRCC(P=0.005)患者,而CCRCC与PRCC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结论 CCPRCC恶性程度低,确诊依靠特征性的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特点,手术...  相似文献   

7.
肾透明细胞癌作为肾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具有发病率较高, 预后较差的特点。其因特征性脂质异常堆积, 在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下呈现透明样改变而得名, 这种脂质异常堆积的现象与肾透明细胞癌内独特的脂质代谢机制关系密切。这种脂质堆积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 但是其背后基因表达、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并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这不仅阻碍了肾透明细胞癌的预防干预和早期诊断, 而且限制了治疗策略的发展。因此, 本文将结合近年来肾透明细胞癌脂质代谢研究进展, 为未来的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肿瘤细胞DNA的含量测定,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可以直接反映出肿瘤细胞内核酸代谢变化,客观地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恶性程度,为抗肿瘤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量化形态指标。材料与方法32例肾癌中透明细胞癌6例,颗粒细胞癌6例,集合管癌7例,嫌色细胞癌6例...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78岁,曾因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3d于2010年6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左肾叩击痛阳性,无其他阳性体征。CT平扫示左肾形态不规整,见最大截面约4.0cm×4.5cm肿块突出肾轮廓外,内可见低密度区;增强CT显示左肾形  相似文献   

10.
作者评价肾细胞癌组织病理亚型——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罹患二次肿瘤的风险。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00年因散发肾细胞癌行肾切除的272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理标本都由一位泌尿外科病理医师进行分型,二次原发肿瘤与肾细胞癌病理亚型的关系通过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中,透明细胞癌2188例(80.4%),乳头状癌378例(13.9%),嫌色细胞癌128例(4.7%)。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比透明细胞癌患者更容易患结肠癌(P=0.041)、前列腺癌(P=0.003)和其他肿瘤(P<0.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在肾盂移行细胞癌及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不同分期、不同分级的肾盂移行细胞癌及20例不同分期、不同分级的肾细胞痛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TM的表达。结果40例肾盂移行细胞癌,TM表达者37例(92.5%),20例肾细胞癌,TM表达1例(5%),其两组表达率明显不同(P〈0.01)。肾盂移行细胞癌组织TM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数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P〈0.01或P〈0.05)。另外TM表达阴性者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66.7%,TM表达细胞百分数小于41.7%的患者中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62.5%,TM表达细胞百分数大于41.7%的患者中再发膀胱癌发生率为3.4%,前两者与后者相比,其再发膀胱癌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TM表达量与肾盂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病程情况等生物学行为有关。TM表达阴性及TM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数小于41.7%的肾盂移行细胞癌再发膀胱癌可能性大,应对此类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按膀胱肿瘤对待。TM可以作为一种瘤标来鉴别诊断肾盂移行细胞癌与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hinese Urology Associatioin,CUA)、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都分别在各自的网站上推出了<肾细胞癌诊治指南>[1-3](以下简称为<指南>,肾细胞癌简称为肾癌).EAU于2010年,CUA和NCCN在2011年分别对各自推出的<指南>进行了修订.以下就3个<指南>中几个主要部分的各自观点做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Song Y  He ZS  Li NC  Li M  Zhou LQ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678-68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方法自1994年8月至2004年7月共33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其中男性26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0岁(20~82岁)。肾静脉癌栓15例,下腔静脉癌栓Ⅰ级(肝下水平)9例、Ⅱ级(肝后水平)5例、Ⅲ级(肝上水平)1例、Ⅳ级(右心房水平)3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9例患者得到随访,14例死亡,平均生存(16·4±2·9)个月(1~42个月),15例存活,平均随访(17·3±4·6)个月(3~67个月)。1例患者术后第2天死亡,3例失访。5年生存率为16%。肾静脉癌栓患者平均生存(49·9±9·8)个月,明显高于Ⅰ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16·7±1·9)个月(P<0·05)。结论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肾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好于腔静脉癌栓患者。  相似文献   

15.
<正>肾细胞癌简称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90%,其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1]。临床使用最广泛的RCC分期系统是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ing, AJ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尿路罕见肿瘤的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和12月收治的同时同侧肾及肾盂透明细胞癌和原发输尿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各1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术前未能明确诊断,实施了探查性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至今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同时同侧‘肾及肾盂透明细胞癌和原发输尿管鳞状细胞癌均属罕见病例,但有其特点,可通过病史、辅助检查等初步与移行细胞癌等常见肿瘤相鉴别,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于2008年至2016年手术治疗的11例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2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右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脾脏+部分左肾+左侧肾上腺切除术,1例行全胰腺+十二指肠+脾脏切除术,1例行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术+胰颈部肿瘤切除术+胰管空肠吻合术。结果 11例患者术前增强CT均发现胰腺低密度富血供转移灶。血检肿瘤标志物结果无助于诊断。1例患者术后24 h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两年后发生右侧髂骨转移,其余9例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转移。其中2例生存期大于5年,2例生存期大于3年,2例生存期大于1年,3例为近1年内手术。结论 增强CT对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的诊断至关重要,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做到R0切除同时并尽量保留正常胰腺组织。手术效果总体良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全身治疗现状及进展,为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49岁。于 2 0 0 1年 1 0月 2 0日入院。2个月前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下极包块 ,考虑为单纯性肾囊肿 ,未到医院就诊。 7天前感左腰隐痛不适。入院体检 :心肺正常 ,腹部平软 ,肝脾未触及。左肾下极可触及 2 .0cm× 3.0cm包块 ,质地稍硬 ,轻微压痛。尿常规检查示RBC + ,血沉 30mm h ,其余有关实验室检查正常。胸部X线正侧位片未发现异常。IVU示左肾下盏消失 ,肾中盏受压、拉长、变形 ,出现弧形压迹 ;右肾盂肾盏形态正常 ,双输尿管、膀胱显影良好。B超示右肾体积增大 ,下极探及一 7.2cm× 6.5cm× 5 .6cm团块 ,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该肿瘤为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揭示嫌色细胞癌可能来源于肾集合小管,Hale胶体铁染色阳性。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小囊泡是嫌色细胞癌特征表现。结论 该类肿瘤临床无特异性,需借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等明确诊断及相关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