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哺乳动物中,肝X受体(LXR)是调节脂质平衡的关键物质。这类转录因子通过组织依赖的方式控制着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而这些基因能够调节胆固醇的吸收、转运、外流和排泄。LXR属于配体激活细胞受体,同时也是潜在的药物靶点,通过对LXR通路的操纵将有助于他汀类药物作用的发挥,而LXR配体已经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的早期临床试验中。同时,针对LXR及其靶向基因的研究为治疗以脂质代谢为核心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它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成员众多,是一个大家族。核受体一般可分为四大类: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受体及孤儿核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s,ONR)[1]。通常,核受体都会含有氨基端(N端)的功能激活结构域、中间的DNA结合结构域以及羧基端(C端)的配体结合结构域,而核受体通过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发挥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内脂质蓄积为主要特征的肝脏代谢紊乱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20%~30%的NAFLD会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NASH的发展与多种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胆汁酸及其受体功能在NAS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胆汁酸受体是治疗NASH重要的靶点。本文对胆汁酸及其受体在NAFLD和NASH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关于法尼醇X受体(FXR)在不同组织(包括肝脏和肠道)中的功能的研究予以综述,介绍基于胆汁酸及其受体的NASH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X受体基因-115A(rs12221497)和-6A(rs11039155)多态性位点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荧光标记探针技术检测243例冠心病患者、256例正常对照组肝X受体基因-115A和-6A基因型.结果 (1)AA基因型携带者与GA基因型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为GG基因型携带者的1.732倍( P〈0.05), -115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115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81倍( 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115A位点等位基因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汉族人群不存在LXR-6A(rs11039155)这一SNPs位点.结论 肝X受体基因-115A(rs12221497)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8例男性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A组)和T2DM合并NAFLD组(B组)。所有患者均测量腰围、血糖、甘油三酯等相关生化指标,计算LAP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的LAP显著高于A组(P0.05),且LAP与Hb A1c、TG、SBP呈显著正相关(P0.05)。应用LAP来预测男性T2DM患者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892,最佳切点是53.4。结论 LAP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在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依托2011年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选取2011年7-12月大连地区40岁以上健康体检的社区居民。男、女受试者以LAP四分位分为q1、q2、q3、q4组及Q1、Q2、Q3、Q4组,比较各组间MS现患率是否存在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分析确定大连地区男性及女性MS筛查的最佳LAP切点。结果 ①男女受试者中MS分别为825及1 834例,现患率为30.02%及25.12%,LAP四分位组q1、q2、q3及q4组的MS现患率分别为5.1%,14.8%,30.3%和69.9%,Q1、Q2、Q3及Q4的MS的现患率分别为2.4%,8.6%,25.5%和64.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男性受试者中,LAP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rs=0.145)、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rs=0.102)、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rs=0.93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rs=0.169)、餐后两小时血糖(rs=0.155)、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rs=0.395)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 C)(rs=-0.299)负相关。在女性受试者中,LAP与DBP(rs=0.196)、SBP(rs=0.248)、TG(rs=0.908)、FPG(rs=0.269)、餐后两小时血糖(rs=0.299)、BMI(rs=0.427)呈正相关,与HDL C(rs=-0.376)负相关,P值均<0.01。③ROC曲线分析显示:男性受试者中,LAP、BMI、腰围诊断M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769及0.701。女性受试者中,LAP、BMI、腰围诊断M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791及0.718。男性中,LAP=47.45为诊断MS的最佳切点,灵敏度0.743,特异度0.793。女性中,LAP=48.08为诊断MS的最佳切点,灵敏度0.803,特异度0.762。结论 LAP可以作为大连地区中老年人群MS筛查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肥胖儿童瘦素受体基因变异对脂质代谢及脂肪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第20外显子变异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120例单纯型肥胖儿童及120例健康儿童的LEPR基因的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频率,并测定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于相同条件下测身高、体重,按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t)。结果共检出3种第20外显子的基因型,其酶切片段分别为:A/A型:201bp,75bp;A/G型:201bp,173bp,75bp,28bp;G/G型:173bp,75bp,28bp。肥胖儿童较健康儿童LEPR基因第3057位G→A突变频率增高(P〈0.05)。纯合子A/A基因型的肥胖儿童其血清TG浓度、BMI、?t均明显高于纯合子G/G基因型者(P〈0.01),而血清HDL水平则明显低于后者(P〈0.01),杂合子A/G型肥胖儿童,除其血清TG浓度高于纯合子G/G基因型者外(P〈0.05),余各项指标均与另外两种基因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纯型肥胖儿童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存在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明显影响肥胖儿童的脂质代谢及体脂分布。纯合子A/A基因型个体应提早注意饮食结构,避免由此而继发的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脂质与血脂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另选取30只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组,分别眼眶取血并取肝组织处理,检测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结果与正常饲养组比较,非酒精脂肪肝组大鼠总胆固醇、肝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变化方面,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正常组也存在明显差异,且两者变化趋势相似。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质与血脂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评分(NAFLDF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胰岛素抵抗(瓜)的相关性。方法以来自江苏徐州地区的262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r),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等相关生化指标,计算出NAFLDF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将研究对象按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评分的低诊断阈值(~1.455)及高诊断阈值(0.676)分成三组,A1组:NAFLDFS〈-1.455;A2组:0.676≥NAFLDFS≥-1.455和A3组NAFLDFS〉0.676。Pearson分析肝纤维化评分与各指标相关性;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计算NAFLDFS与NAFLD、IR的风险性。结果随着NAFLDFS值增高,年龄(Age)、体重(Weight)、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ip)、糖化血红蛋白(HbAlc)、颈围(NC)、FBG、PBG、Fin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逐渐增高,且三组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LT、AST、PLT、ALB、高密度脂蛋白(HDL.c)随着NAFLDFS值的增高而减小。Pearson分析显示Age、NC、WC、Hip、Weight、BMI、HbAlc、FBG、PBG、PLT与NAFLDFS正相关。随着NAFLDFS值的增加,NAFLD与取的患病风险(OR)也增加。NAFLD的患病风险由1.22(OR=1.22)增加到1.79(OR=1.79):IR的患病风险由1.13(OR=1.13)增加到1.91(OR=1.91);进一步校正性别及年龄后,NAFLD的患病风险由1.15(OR=1.15)增加到1.53(OR=1.53);IR的患病风险由1.15(OR=1.15)增加到2.02(OR=2.02)。结论NAFLDFS与NAFLDF及瓜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可将其作为简易评价NAFLD及IR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mDIXON-Quant测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与肝功能及脂质代谢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对135名体检者行mDixon-Quant序列全肝脏扫描,经后处理测量肝脂肪分数图(FF);记录受检者身高、体质量、血压及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等实验室指标。根据肝脏FF将受检者分为NAFLD组(96例)和对照组(39名),NAFLD组分为轻度(62例)、中度(25例)和重度(9例)亚组,比较各亚组间指标差异,并对肝脏FF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程度NAFLD亚组间代谢综合征的分布差异,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FF与BMI、FBG、SBP、DBP、TC、TG、ALT、AST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NAFLD组53例(53/96,55.21%)合并代谢综合征,不同程度NAFLD亚组间代谢综合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0.05)。肝脏FF、BMI、DBP、FBG、TC及TG均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均<0.05),HDL则为其保护因素(P=0.006)。结论 NAFLD患者肝脏FF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mDIXON-Quant可用于实时评估NAFLD患者肝脂肪含量,对临床治疗及监测病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虎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虎杖组和东宝肝泰组,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两组喂养8周后,造模成功。对正常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给予0.9%的氯化钠灌胃,虎杖组给予虎杖提取液灌胃,东宝肝泰组给予复方蛋氨酸胆碱片配制的混悬液灌胃,给药4周,给药期间所有大鼠用标准饲料喂养。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四组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脂饮食8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ALT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7.97,5.95,13.71,17.50,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9,16.23,9.69,15.88,P<0.01)。虎杖组TG、TC、HDL-C、LDL-C、ALT、HDL-C、MDA和SOD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杖对酒精性脂肪肝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肝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 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和实验组(44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喂,实验组通过不同饮食建立不同纤维化分期的NAFLD大鼠模型,分别于第 1、2、3、8、12周末行大鼠肝脏SWE检查及病理分析。 结果 所有大鼠肝脏Emean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01)。不同纤维化分期的Emea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P<0.05);除了F1和F2组之间Emean没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任意两组之间的肝 Emean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WE诊断肝纤维化≥F1、≥F2、≥F3、=F4的截值分别为6.3、7.4、8.6、9.7kPa,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89、0.93、0.9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93.3%、100%、100%和85.5%、83.1%、91.3%、92.7%。 结论 SWE技术可有效评估NAFLD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患病率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对来江苏省太湖干部疗养院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体格、血生化和B超检查。结果共有7156例资料齐全者进入该次调查,经超声检出NAFL1471例,患病率为20.6%,并随机抽取1483例经超声检查无脂肪肝者为对照组。男、女性NAFL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NAFL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1)。NAFL组合并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是76.4%、43.3%、34.2%、58.4%、42.1%,均高于对照组(P〈0.01)。以NAFL取代MS5个组分中的任何一个后,与原诊断定义相比一致性均很高(Kappa值均〉0.6,P〈0.001)。结论NAFL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NAFL与MS关系密切,NAFL可以作为MS组成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活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Lovo中LXRα和LXRβ的mRNA表达;LXRs激动剂GW3965分别处理2种细胞后,以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AMPK、mTOR和p70S6K蛋白及相应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设定LXRαmRNA在HCT116细胞的表达水平为1,LXRβmRNA在HCT116和Lovo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LXRαmRNA在HCT116细胞表达水平的3.1倍和4.6倍。经10μmol/L和20μmol/L的GW3965处理48 h及72 h后,2种结肠癌细胞的生长都受到明显抑制(P<0.05);相应G1~G0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多,而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磷酸化AMPK蛋白(p-AMPK)的表达水平在HCT116和Lovo细胞中分别上升了2.97倍和3.48倍(P<0.05);p-mTOR和p-p70S6K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3.14%和38.44%,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下降了51.68%和31.52%(P<0.05)。结论:激活LXRs可通过干预细胞周期和AMPK-mTOR-S6K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X受体β(LXRβ)在电针治疗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激动剂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切开颈部皮肤后,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模型组、激动剂组和电针组大鼠均给予经典二血管闭塞(2-VO)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激动剂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喂食LXRβ激动剂T0901317(1 mg/kg,每日1次,连续7 d),电针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电针治疗,持续1周。于术后2周从各组中分别选取1只大鼠采用快速断头取脑法进行模型病理性评估。各组大鼠于术后第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考察认知功能情况。水迷宫实验结束5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LXRβ、核因子κB1(NF-κB1)P50及NF-κB1 P105蛋白表达。 结果各组大鼠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的平台距离与爬上平台所需时间(F = 2.960、2.945,P = 0.045、0.046),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与穿越平台的次数间比较(F = 7.627、3.512,P = 0.001、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激动剂组大鼠平台距离均减小[(1 136 ± 857)、(760 ± 629)、(699 ± 702)cm],爬上平台所需时间[(49 ± 41)、(36 ± 28)、(34 ± 33)s]及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38 ± 19)、(29 ± 25)、(24 ± 18)s]均缩短(P均<0.05),但在穿越平台的次数上仅电针组大鼠显著增多[(2.0 ± 1.4)vs.(3.9 ± 1.8),P<0.05]。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胞核染色加深,排列松散,细胞层数减少;电针组与激动剂组大鼠的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有明显改善,神经元数量增多,细胞层数显著增多。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IL-1β(F = 18.350,P < 0.001)、IL-6(F = 4.235,P = 0.018)和TNF-α(F = 4.190,P = 0.019)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激动剂组大鼠IL-1β[(357 ± 38)、(278 ± 45)、(232 ± 54)ng/L]、IL-6[(287 ± 45)、(188 ± 54)、(213 ± 54)ng/L]和TNF-α[(383 ± 45)、(236 ± 54)、(251 ± 91)ng/L]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Western-blotting显示,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LXRβ及NF-κB1 P50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61、0.315,P=0.586、0.815)。而各组间NF-κB1 P105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0,P=0.023),且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激动剂组的NF-κB P105蛋白表达显著减少[(4.0 ± 0.7)× 10-2、(2.8 ± 1.0)× 10-2、(2.7 ± 1.1)× 10-2,P均<0.05]。 结论LXRβ受体的激活在抑制慢性脑缺血过度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针能起到抑制慢性脑缺血炎性损伤的作用,但电针不具备上调LXRβ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铁作为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以多种存在形式参与脂质代谢的过程。铁与脂质两种代谢途径在体内许多场所相互作用,铁可通过参与脂质代谢的酶和转运蛋白的组成,直接影响脂质的分布、转归和分泌,也可通过亚铁形式的铁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间接影响脂质代谢。而脂质代谢也不同程度影响铁的吸收和分布。探讨铁与脂质两者代谢的相互关系对于伴有血脂紊乱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脏肝X受体α(liverXreceptorα,LXRα)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receptorα,ERα)表达与女性胆石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PCR方法测定11例女性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和10例胆囊息肉患者肝脏LXRα、ERα以及胆小管侧膜ABC基因(ABCG5,ABCG8,ABCB11,ABCB4)的表达差异。结果:胆石病组患者LXRα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增加31%,差异显著(P<0.05);ERα表达增加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G5和ABCG8分别增加53%和64%,差异显著(P<0.05)。ABCB11和ABCB4表达无差异。结论:肝脏LXRα表达增加刺激ABCG5和ABCG8表达增加,从而促进胆汁胆固醇分泌是女性胆石病发生因素之一。ERα增加也可能参与了女性胆石病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F-КB,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I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大鼠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饮食喂养,干预组高脂饮食饲养10周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腹腔注射4周,分别于10、14周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测定血管紧张素浓度;检测NF-KB蛋白、肝脏AT1R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并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加重,10、14周大鼠肝脏可见气球样变及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和小叶内炎症、腺泡内散在点灶状坏死,部分可见点灶状坏死成片,门管区轻中度炎症。14周大鼠出现胶原纤维生成。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可见NF-КB明显活化,而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随之增多;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放免法结果提示模型组、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其浓度逐渐增多;干预组血管紧张素浓度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RT-PCR法显示:AT1Rm RNA表达量在模型组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且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正常组;干预组表达低于同时期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结论:NAFLD肝组织随着疾病程度加重,NF-КB活性增强,抑制其活性可降低NAFLD大鼠肝组织AT1R m RNA表达。  相似文献   

19.
<正>参与能量代谢调节的因子和激素有很多种,但Ghrelin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外源性促摄食的脑肠肽,对该方面的相关研究很多,其对机体的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等均有影响。本文就Ghrelin对摄食及脂质代谢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1 Ghrelin在调节机体摄食中的作用1.1 Ghrelin促进饮食的作用和机制Ghrelin是一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欧美等国家成人患病率约为20%~33%,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3]。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中国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约为15%[2,4-5]。运动疗法能有效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