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胰腺癌的临床早期危险信号。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并发胰腺癌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单纯T2DM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监测分析患者的早期危险信号。结果:饮酒、吸烟、胆石症以及高脂饮食等病史以及ESR、HDL-C、TG、TC、Hb、ESR以及GHbA1c水平异常变化均为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的早期危险信号。结论:DM合并胰腺癌患者的具有特殊早期危险信号,综合分析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胰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8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281例)和糖尿病非脑梗死组(206例),比较可能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和高血脂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促使Ⅱ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于恒池  洪旭  尹洁  郝雅斌 《广西医学》2014,(12):1763-176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146例(A组),未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组340例(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结果。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B组,糖尿病病程长于B组,高血压病史患者比例、男性比例、白蛋白尿患者比例及血肌酐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男性是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男性是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导致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是否并发微血管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合并有微血管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各项指标(病程、血肌酐、甘油三酯、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是病程、血肌酐、甘油三酯、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需对上述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异常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2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梗塞患者58例,所有病例均测定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明显升高,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言兵  刘友娟 《中原医刊》2014,(11):100-10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49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和吸烟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在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肌酐与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未合并脑血管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hs-CRP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疾病多发为缺血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hs-CRP等,2型糖尿病患者应从危险因素着手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初发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根据下肢动脉血管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三组,观察各组间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的变化。结果初发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病率为18.3%。初发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下肢血管病变者,其体质量指数、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中度下肢血管病变者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伴有轻度下肢血管病变者相比,患有中度下肢血管病变者舒张压、总胆回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具有体质量指数、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升高明显的特点。应及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下肢动脉病变,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早期干预治疗,从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实验组)和糖尿病无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两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早期干预能降低糖尿病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合并组、单纯脑梗死组及单纯糖尿病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9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多灶性梗死、再发性梗死人数均高于单纯脑梗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与脑梗死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8.367、18.014、4.216、22.341、24.871、6.157、8.149)。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具有大面积性、多灶性和易复发的特点。吸烟、高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分别就其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NPDR组及PDR组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NDR组(P〈0.01),各组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高血压对DR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预防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孔庆黎  何琴  李晋  程帆 《中外医疗》2013,(24):6-7,1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伴早期肾损害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40例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40例,均服药12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肌酐、血钾、空腹血糖、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变化。结果两组经12周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替米沙坦组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血清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4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尿mALB在DN早期即可升高,且随病情发展而进一步升高(P〈0.01);随着DM尿mALB增加,HbA1c水平逐渐增加(P〈0.05);DM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N组又DM组,EDN组进一步升高(P〈0.01);DN患者Hs-CRP水平升高与24h尿mALB排泄量呈正相关(r=0.59,P〈0.05)。结论尿mALB和血清Hs-CRP作为两个独立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2型DM患者肾功能的早期损害情况,是诊断2型DM早期肾损伤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红细胞变形指数(TK)的相关性。方法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U-mAlb的测定;在SA-600血液流变测试仪上,采用锥板原理进行TK的测定;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mAlb/Cr(30~300)组和U-mAlb/Cr(〉300)组TK均显著低于U-mAlb/Cr(〈30)组(p〈0.01)。单纯糖尿病、单纯高血压2组患者中U-mAlb/Cr比值升高组TK均低于U-mAlb/Cr比值正常组(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mAlb/Cr比值与TK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TK的降低,U-mAlb排泄率出现升高;而且糖尿病和高血压可能对U-mAlb和TK有协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患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下肢动脉血管形态,检测血管内斑块、血管内径,观察血管狭窄及血管硬化情况。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检出有下肢血管病变,包括内膜增厚、血管内斑块、血管狭窄、血管硬化情况,检出率为87.5%,内膜粗糙无斑块8例,有斑块32例,内膜增厚18例,血管硬化6例,血管狭窄24例。对照组血管壁均较光滑,各段动脉出现粥样斑块的比例均〈20%,且动脉斑块较小,没有管腔狭窄的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早、准确诊断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应提倡在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晓薇 《西部医学》2012,24(11):2078-2080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2例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0~14天的胰岛素强化治疗(4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及8:00,16:00,24:00患者的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和24h尿皮质醇水平。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及24小时尿皮质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ACT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TG、TC及FIN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情况,降低血皮质醇水平,促进HPA轴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120例,根据患者24 h尿mALB将其分为NDN组(45例)和DN组(75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PA、AFU、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 h尿mALB等。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DN组的AFU较NDN组明显升高,而P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AFU均与HbA1c呈正相关(r=0.288&0.665,P<0.05),PA均与HbA1c呈负相关(r=-0.439&-0.774,P<0.05)。③两组PA与AFU之间均呈负相关(r=-0.652&-0.833,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中AFU、PA水平可反映患者糖代谢控制的情况。AFU水平增高,PA水平降低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联合监测患者血AFU、PA、尿mALB,对早期诊断及控制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田蕾  汤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89-90,146
目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腰围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为社区居民的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4752人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定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结果本次共调查40岁以上居民4752人,查出DM患者220人,患病率为4.63%,其中男性4.35%,女性4.86%;查出IGT患者282人,患病率为5.93%,其中男性7.48%,女性4.67%,性别患病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除40~岁组以外,其他年龄组随着BMI水平增高,DM、IGT患病率也明显上升(P0.05);除BMI18.5组外,DM、IGT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P0.05)。男女各年龄组腹型肥胖的DM、IGT患病率比正常体型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 BMI≥24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者是DM患病高危人群,因此做好中老年肥胖人群的行为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随访了解长期住院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年前后糖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针对8年前调查过的92例长期收住我院的服用氯氮平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糖尿病病史,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计算体重指数。结果:随访到68例患者,糖尿病者15例(22.1%),糖代谢异常者34例(50%),与8年前相比,糖代谢异常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均有明显增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无明显变化,体重指数明显减低。氯氮平高、低剂量组间除了年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外,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糖尿病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脱落24例,其中13例死亡。脱落病例与未脱落病例的随访前相比糖尿病发生率、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死亡病例与未脱落病例的随访前相比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增高明显。结论: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糖代谢紊乱明显,临床上早期积极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伴发胆囊结石患者的血脂,探讨糖尿病患者伴发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方法所有受试者按伴不伴发胆囊结石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伴发胆囊结石组(试验组),2型糖尿病不伴发胆囊结石组(对照组)。空腹抽血查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组间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伴发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胆囊结石组的病程、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DL—C、LDL—C、ApoA1、Apo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生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也与LDL—C、ApoB升高,HDL~C、ApoA1降低有关。降血脂治疗对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是否有一定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和α-硫辛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通心络和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DM)大鼠肾皮质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60mg/kg)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NC)、DM组(DMC)、DM+ALA组(ALA组)、DM+通心络组(通心络组)。ALA组和通心络组每天给予ALA100mg/kg或通心络超微粉1g/kg灌胃,NC组和DMC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灌胃。干预4周后,测肾质量/体质量(KW/BW)和24h尿蛋白(24hUP),比色法检测肾皮质抗氧化酶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DMC大鼠24hUP、KW/BW、MDA含量增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C组相比,ALA组和通心络组24hUP、KW/BW和MD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TSOD、GSH-Px和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C组及ALA组相比,通心络组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OD、GSH-Px活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和ALA可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肾皮质氧化应激水平,减低早期DM大鼠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