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色素瘤是由表皮黑素细胞转化而来,极易发生转移的恶性皮肤肿瘤,具有高度的致死性。黑素瘤表观遗传学研究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领域,近年来,围绕着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以及lncRNA对染色质结构调节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本文综合近年来在黑素瘤表观遗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以细胞周期、细胞调亡、侵袭迁移、克隆形成、信号通路等细胞功能分析为重点,阐述黑素瘤表观遗传学改变对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影响,表明表观遗传学方法为黑素瘤预防、诊断、治疗、进展以及预后监测提供新的途径。同时,由于表观遗传学改变先于临床诊断和可药物逆转的特性,为人类最终攻克黑素瘤提供强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会导致基因表达的持续性改变,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表观遗传学与众多疾病,包括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自身免疫病、衰老、老年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学主要有以下调控方式: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机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将为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提供新视角,并为疾病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本文将对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作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媛媛 《医学综述》2011,17(5):691-694
表观遗传学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对基因进行调控的非编码的短链RNA,其调控机制属广义的表观遗传学范围。近年来对miRNA的研究显示,在血液病中miRNA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血细胞分化调控及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从而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表观遗传学是以不改变基因DNA序列编码的方式来改变遗传基因表达的一种遗传方式,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RNA沉默、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突变参与肿瘤的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形成会受到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通过对表观遗传学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然而这些药物因骨髓抑制作用及其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活性成分的遗传毒性不明显,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有关具有表观遗传调节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植物活性成分与肿瘤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关系的近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仍是目前妇科肿瘤治疗难题之一,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推荐同步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即IIIA、IIIB、IVA期宫颈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由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不理想.随着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作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后起新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中,我们对SIRT1对肿瘤作用及耐药性进行文献回顾,为寻找SIRT1调节剂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肿瘤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在血液肿瘤的发生和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地西他滨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抑制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地西他滨的表观遗传学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7.
吴烨  范小琴  聂国辉 《广东医学》2023,(9):1183-1188
鼻咽癌(NPC)是一种具有显著地域特性的恶性肿瘤,与EB病毒(EBV)感染、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但鼻咽癌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现已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抗癌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肿瘤机制研究中意义重大。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鼻咽癌的早筛早诊、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也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表观遗传学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和染色体重塑等在鼻咽癌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表观遗传学研究逐渐成为肿瘤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表观遗传学酶。PRMT5作为一种Ⅱ型PRMT参与了多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DNA损伤反应等。在多种恶性肿瘤中,PRMT5在细胞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已作为新型抗肿瘤靶点用于相关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新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介绍近年来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特点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结果 有3种药物包括丙戊酸是目前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机制的抗精神病药物。结论 应重视联用具有表观遗传学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0.
文玉 《医学综述》2011,17(17):2602-2604
DNA甲基化是肿瘤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是一种在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常见的复制后修饰,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NA甲基化成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一些甲基化事件可望成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靶标,因此对结直肠癌DNA甲基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结直肠癌中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结直肠癌的表型演变经历了腺瘤-腺癌两个阶段,其发生、发展是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积累的过程。有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改变在结直肠癌的启动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表观遗传调控的异常改变通常发生于恶性肿瘤的早期阶段,因此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近年来,表观遗传治疗除了在初治以及难治复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也在广泛开展中。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的突变分析及MammaPrint、Oncotype DX等多基因检测,HER2及PD-1、PD-L1靶向治疗与化学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针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新药自主研发,基于多组学图谱的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等,这些成果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的历史性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为征服乳腺癌这一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导致抗肿瘤靶点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剧增,新的靶点药物与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不同,它们的特异性更强,并且副作用更少.对此,我们通过对近年来国外有关细胞信号传导类药物、细胞内信号激酶类药物、肿瘤脉管系统类药物以及表观遗传调节因子相关药物等文献进行了回顾,搜集了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一系列的肿瘤靶点及其一些将来可能进入...  相似文献   

14.
作为抗肿瘤药的全新设计策略,抗体药物偶联物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2013年,阿多曲妥珠单抗依酯(ado 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Kadcyla)成功上市,为耐曲妥珠单抗的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基于该药优异的临床表现和HER2在多种肿瘤中的高表达,罗氏公司进一步尝试拓展其用于HER2+乳腺癌各线治疗和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以及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总体来说,结果有喜有忧,包括其二线用药地位进一步确立,但肿瘤异质性等因素仍带来极大挑战。本文综述了Kadcyla在机制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最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依维莫司渐渐成为靶向药物的研究热点,其用于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前和临床实验已开始涌现。本文对近期关于依维莫司在乳腺癌方面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情况作一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申红丽 《医学综述》2011,17(4):536-539
小细胞肺癌(SCLC)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其治疗也是肺癌治疗领域中的难点,因而SCLC长期生存率很低。近年来更多新药物、新方案分别用于SCLC一线化疗、二线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各期临床研究,尽管很多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但其治疗研究将为SCLC进一步联合化疗提供更多新的治疗策略和选择方案,由此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表观遗传学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系抑癌基因BRCA1及CHD5表达的作用,探讨此类药物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去甲基化制剂5 AZA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分别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系T47D、MCF-7及乳腺正常上皮细胞HBL-100,5 AZA终浓度分别为0、0.5、1.0、2.5、5.0和10.0μmol/L,TSA终浓度分别为0、0.25、0.5、0.75、1.0和1.5μmol/L。荧光定量RT PCR检测各浓度5 AZA作用12、24、48及72h,各浓度TSA作用6、12、24、48及72h BRCA1和CHD5的表达水平,并行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两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2.5μmol/L AZA和0.5μmol/L TSA作用可提高乳腺癌细胞系BRCA1及CHD5的表达,而10μmol/L AZA和1.0、1.5μmol/L TSA作用反致表达降低,且对乳腺正常上皮细胞呈毒性作用。MSP未能发现AZA和TSA对MCF 7细胞两抑癌基因及T47D细胞BRCA1甲基化状态的影响,而两种药物均可逆转T47D细胞CHD5的甲基化状态。结论 表观遗传学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具有给药剂量及时间限制性,本研究可为此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肿瘤靶向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靶向给药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靶向性,它能将药物浓集于靶部位,而对非靶器官影响很小,可提高药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被认为是搭载抗癌药的最适宜剂型。目前一些靶向纳米制剂产品已上市,也有大量靶向纳米制剂处于研究阶段,在肿瘤治疗上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各类靶向纳米制剂进行介绍,同时,重点综述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从 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胃癌形成、发展及转移等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的关系是近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有着密切的联系,参与了胃癌增殖分化、凋亡等的调控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结论]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关系的不断揭示对胃癌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通路可能成为今后胃癌诊治的重要突破口,同时对以STAT3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该通路的复杂性及胃癌发生发展的多因素调控性,我们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缓解后复发较快,复发后易出现多药耐药,以致部分患者二线治疗的敏感性较差。近年来一些化疗药及新的靶向药物被运用于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但维持治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仍是众多学者争论的焦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