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延误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治疗是现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简称 AMI)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它可以降低病死率和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但溶栓治疗受时间限制 :目前一致认为 :发病后 6 h内用药效果最佳。但遗憾的是 ,这种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治疗的良好效果 ,往往被 AMI患者在求医过程中造成的时间延误所抵消。本文观察了本院心内科 1998~ 2 0 0 0年期间 AMI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的分布 ,探讨如何减少溶栓治疗时间延误的护理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为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12月期间资料完整的在我科心内科监护室 (CCU)进行溶栓治疗的初发 AMI患者共 15…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预后差。约有 2 /3的患者死于院前 ,即便住进医院 ,如果冠脉血栓这一根本病因不能早期解除 ,病死率也占住院病人的 30 % [1] 。针对这一问题我科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联合对 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现就阶段性总结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对象为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期间我科院外确诊为 AMI发病 6h内溶栓( 1 2 0 - CCU模式 )的 32例患者 (院前组 ) ,与西京医院通过急诊科进入心内科溶栓 (急诊科 - CCU模式 )的 32例患者 (院内组 )进行比较 ,院前组男1 9例 ,女 1 3…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与开始距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现将作者在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检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0年8月~10月收治的AMI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均具有溶栓适应症.早期溶栓组8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小时;中晚期溶栓组12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12小时.  相似文献   

4.
吴万芬 《广西医学》1999,21(6):1193-1194
溶栓治疗已成为选择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最重要的紧急疗法。冠脉闭塞后溶栓成功率与冠脉闭塞后开始治疗的时间呈明显正相关,治疗时间离胸痛发作越短,血管再通率越高,左心功能恢复也越早。因此,AMI发病后,应争分夺秒,尽量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我院对24例AMI进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人选择:1994~1998年我院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1例,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溶栓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9.8±9.9(37~72)岁,前壁梗塞14例,下壁梗塞4…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时间的早晚与冠脉再通率有密切关系 ,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笔者对6 2例AMI病人在不同时间内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所收治的AMI患者 ,符合溶栓指征。溶栓指征为 :①胸痛时间持续 30min以上 ,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相邻两个胸导联或两个以上胸导联ST段抬高≥ 0 .2mv或Ⅱ、ⅢavF导联中至少两个导联抬高≥ 0 .1mv。③无溶栓禁忌证。④溶栓距离发病时间 12h内。1.2 治疗方法 溶栓前嚼服阿斯匹林 0 .3g ,尿激酶15 0万u溶入…  相似文献   

6.
1998年~2003年我院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溶栓病人选择原则:(1)持续性胸痛≥30分钟,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1mv或胸导联0.2mv;(3)发病时间<6小时内者;(4)发病后6小时~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且仍有严重胸痛者;(5)年龄<70岁。2一般资料:有溶栓适应症者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48岁~69岁,平均年龄56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6例,前间壁10例,前侧壁5例,下壁4例。3治疗方法:确诊AMI患者进CCU病房,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镇静,心电监护,静脉滴硝酸甘…  相似文献   

7.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静脉溶栓可使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明显下降 ,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愈短 ,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愈高[1] ,采取措施缩短患者胸痛开始到溶栓治疗时间是提高疗效的目的。本文对我中心溶栓病人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其时间与溶栓疗效的关系并提出改善措施。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择 1995年 4月~ 1999年 4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10 4例 ,其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 58例 ,男性 4 3例 ,女性 15例 ,年龄 ( 65±11 3)岁 ( 50~ 83岁 )。急性心肌梗塞部位分布如下 :前壁系统 (包括前间壁、前侧壁、高侧壁及前壁 ) 38…  相似文献   

8.
张书刚  刘金来 《当代医学》2000,6(7):42-43,2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中的作用。方法:用临床心脏症状学、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静脉溶栓在治疗AMI病人的作用。结果:60例AMI病人接受静脉溶栓疗法,该组病人的胸痛、心电图ST段及心肌酶学异常减轻或恢复正常率在统计学上优于非溶栓组病人,但93%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静脉溶栓疗法未能使冠状动脉完全再通。结论:静脉溶栓治疗AMI是一个能减轻AMI病人胸痛、改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好疗法,但未能使多数病人已梗塞冠状动脉完全再通,故溶栓治疗后的病人仍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行冠状动脉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急诊科配备急诊ICU人员和设备,开辟AMI急诊绿色通道,对可疑AMI患者一律立即转入急诊绿色通道,对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迅速施行急诊静脉溶栓。结果:从接诊到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平均25min,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2h内8例,3h内10例,4h内6例,5h内2例,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4.6%。全部病人溶栓过程未发生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对急诊绿色通道AMI病人施行急诊静脉溶栓,可避免门诊转送及进行各种检查耽误时间而使溶栓延迟,获得了宝贵的溶栓最佳时机,提高了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时 ,冠状动脉堵塞的时间越长 ,心肌不可逆损伤越广泛 [1] ,愈后就越差。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坏死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1] 。缩短病人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病人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我院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 12月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早期溶栓治疗 15 2例 ,疗效观察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 (Acc/ AHA) 1999年修订的 AMI诊断标准 ,病人均在 6 h内发病 ,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心肌坏死的血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浓度变化与无复流(NR)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术后造影显示TIMI3级血流的STEAMI患者42例分为无复流组和再灌流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一6浓度。结果无复流组较再灌注组术后各时间点IL一6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术后24h、48h的IL一6浓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IL一6浓度增高可作为筛选无复流的潜在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168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溶栓再通组108例,传统治疗组60例,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2组患者起病后1~2周HRV。结果溶栓再通组SDNN、SDANN、rMSSD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或<0.01)。结论溶栓治疗能提高AMI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AMI预后。  相似文献   

13.
For a patient to derive maximal benefit from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arly treatment is essential. As part of 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I tria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ime delays that preceded treatment of 23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average (+/- SD) time from the onset of symptoms to treatment with TPA was 153 +/- 54 minutes. After arrival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aited an average of 19.9 +/- 17.8 minutes for the initial electrocardiogram. Following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electrocardiogram, an additional 70 +/- 40 minutes elapsed before thrombolytic therapy began.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initial electrocardiogram and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with TPA was less when the drug was first administer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46.8 +/- 23.4 minutes) rather than after transfer to the coronary care unit (82.1 +/- 34.7 minutes). In-hospital delays at the two academic and two private hospital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time from the onset of symptoms to initiation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We conclude that significant in-hospital delays are likely to occur before a patient receive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Various factors conspire to create these delays, but a well-organized team approach to treatment will help to minimize delay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new form of therap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早期溶栓的作用。方法: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2005年1月-2009年2月行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116例,随机分为超早期(≤3h)溶栓组56例,非超早期(3~12h)溶栓组60例,以问接指标判断其溶栓成功率,并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后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超早期溶栓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非超早期溶栓组,分别为82%、43%;而1年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溶栓大大提高了AMI的再通率,挽救了心肌。  相似文献   

15.
王雄心 《医学综述》2008,14(14):2234-223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流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AMI患者在发病的不同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转院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保守治疗情况。结果36例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再通23例(63.9%),死亡1例,转院补救性PCI8例;转院直接PCI14例;保守治疗48例。结论发挥基层医院急诊科优势,按流程救治AMI患者,在有效时间窗内溶栓,根据病情转院实施PCI,实现早期、完全开通冠状动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一组为溶栓治疗组共2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另一组32例未溶栓治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静脉溶栓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少,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溶栓(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邝鸿生 《吉林医学》2010,31(15):2166-2167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二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41例AMI患者按溶栓次数分为A组(再次溶栓治疗组)22例和B组(常规溶栓治疗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再通组与未再通组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A组血管再通率72.73%,B组42.11%,A组再通率高于B组(P<0.05)。再通组死亡率低于未再通组(P<0.05)。结论:首次溶栓治疗没有再通或下降的ST段再次抬高可考虑行再次溶栓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老年AMI患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老年AMI患首发症状胸痛占36.8%,气促占28.9%,腹痛、牙痛占21.4%,无明显症状占2.7%,发病到就诊时间1~17d占21.1%,只有11.8%的患进行溶栓治疗,住院病死率17.1%。结论 老年AMI患发病症状呈多样性,病死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1994年 ̄2004年113例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中非典型胸痛及无胸痛症状者41例(36.28%);出现并发症者86例(76.11%);有伴发症者102例(90.27%);行溶栓治疗51例(45.13%);死亡37例(32.74%)。结论相当部分老年人AMI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无诱因,并发症及伴发症多且溶栓率低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孙成珍  朱鹏  吴宝东  王龙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34-1134,1152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43例,于溶栓后观察血管开通情况,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RA)等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后血管开通率69.76%。并发症:出血表现共5例(11.62%),其中牙龈出血3例,少量柏油样便2例;再灌注心律失常(RA):共6例(13.95%);死亡4例(9.30%),死亡原因为2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老年患者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其中5例AMI老年患者4例均开通。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为一种积极、安全、有效的措施,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患者溶栓治疗也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