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麻疹疑似病例141例血清中IgM抗体检测结果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晓琰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43-2544
目的探讨检测麻疹IgM抗体对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意义。方法对江苏省如东县2006—2009年141例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1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109例,阳性率77.30%。11~2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达90.32%;31~40岁组次之,为84.78%。在病例的职业构成中农民占45.68%。在病例的免疫史分布中,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合计达69.14%。结论该县麻疹发病有向大年龄组发展的趋势,农民为重要的发病人群。加强麻疹疫苗接种管理尤其是农村的管理、针对成人的后续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对控制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绵阳市在麻疹消除阶段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对2009~2010年101例疑似麻疹病人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及风疹IgM抗体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1例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28.7%,风疹IgM抗体阳性32例,阳性率31.7%。绵阳市疑似麻疹病例以散发为主,地域分布广泛,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份。麻疹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布,以﹤2岁和成人为主,风疹发病年龄集中在10~15岁组,82.8%的麻疹阳性病例免疫史不祥或无免疫史。结论实施后续强化免疫,采取有效手段降低成人和婴幼儿的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兰吉  张海滨  罗永松 《职业与健康》2011,27(7):716+841-F0002,F0003
目的对2010年秦皇岛市麻疹疑似病例进行l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试验(Capture—ELISA)方法,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结果2010年该市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10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35例,风疹IgM抗体阳性30例。麻疹、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6月份,麻疹共发病89例,占65.93%。风疹共发病25例,占83.33%。麻疹病例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69例,51.11%)。结论4岁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1岁及以下婴儿患病率最高,提示母体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因此进行IgM抗体检测可以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4年阳江市局部地区麻疹暴发流行情况,为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阳江市2004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2004年1-12月阳江市共发生麻疹暴发疫情5起,合计91例病例,罹患率为4.10%(91/2 218),均为13岁以下儿童,其中6~13岁儿童发病85例,占总病例数的93.41%;病例发生时间分布在3-5月;在91例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3.19%,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9.56%、47.25%。患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84.38%(27/32)。5起疫情从首例病例到报告疫情时间为9~54 d。结论疫情报告不及时和麻疹疫苗接种率偏低是发生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在做好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复种免疫工作,努力消除免疫空白和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预防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重庆铁路职培基地一次麻疹爆发疫情的流行强度,描述其三间分布,分析麻疹暴发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病例麻疹IgM抗体。结果2009年3月,发生9例麻疹局部暴发,9例均为成人麻疹;3例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发病地点为职培基地,罹患率为3.19%。结论加强计划免疫系统管理和防保网的建设,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接种质量;填补免疫空白: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制订防治对策,为最终达到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的IgM抗体,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消除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2005-2009年五年间,收集2 279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76.22%,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542例,阳性53例,阳性率为9.7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与有免疫史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比率为2.35:1。2008年为发病的高峰。不同采血时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高峰为春夏季节。麻疹阳性病例呈低龄化趋势。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显著下降,在麻疹高发前期适时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应大力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乌海市2011-2015年成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麻疹消除工作的进一步措施。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乌海市2011-2015年成人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乌海市共报告麻疹24例,平均发病率为0.9249/10万,无死亡病例。成人麻疹确诊病例:2011年5例;2012年、2013年均为0例,2014年3例,2015年3例,整体趋势与发病总人数相同。4月到6月为成人麻疹发病的高峰期,占总发病数的81.8%,其中5月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45.5%。乌海市三个区中仅有海勃湾区、乌达区两个区出现成人麻疹病例,其中海勃湾区5例,占总病例数的45.5%,乌达区6例,占54.5%。具有免疫史者0例;未接种者1例,占总数的9.1%;免疫史不详者10例,占发病总人数的90.9%。根据疫苗效率曲线估计,乌海市成人麻疹免疫率约为96.3%。成人麻疹发病职业分布中以家庭待业者居多,男性病例占比54.5%,女性病例占比45.5%,性别比为1.2:1。结论乌海市近5年来麻疹消除工作成效显著,但成人麻疹无论在发病率或患病构成比都需在麻疹疫情中加以重视。为了达到控制疫情并消除麻疹的目标,也应对成人进行接种疫苗,进一步加强麻疹疫情的基础免疫工作,避免免疫空白的存在,并继续重视对麻疹监测的加强,适时开展麻疹免疫强化,使免疫覆盖率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元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分析监测结果,掌握广元市麻疹、风疹疫情动态及流行趋势,为加速麻疹控制与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广元市各县区2003-2007年采集的疑似麻疹、风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及风疹IgM检测.结果 2003-2007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706份,其中麻疹IgM阳性417份,阳性率59.07%;风疹IgM阳性116份,阳性率16.43%.各县区均有疑似病例送检,发病高峰在3~6月份.麻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8个月~15岁儿童,风疹发病人群以6~15岁儿童为主.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医疗条件较差的中、小学及幼儿园. 结论 广元地区3~6月份麻疹、风疹疫情形势严峻,为达到2012年麻疹消除目标,需要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本市麻疹的发病情况,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2007年共检测331例麻疹疑似病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6.86%,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3.67%,女性阳性率为41.48%.阳性患者年龄以0~岁组最高,占病例数的79.01%.麻疹IgM抗体阳件者中14.75%有免疫史,85.25%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结论 应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加强麻疹疫情监测、疫点处理和应急免疫,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0.
杨永钦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996-1998
目的通过对无锡市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现状分析,提出控制流动儿童麻疹爆发和成人麻疹发病增多趋势的措施,使麻疹发病率处于可控制的稳定状态.方法根据无锡市流动儿童年报表和疫情资料,并收集麻疹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依据,对该市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麻疹发病率从1/10万以下,上升至2.52/10万,其中流动儿童发病占本地儿童发病数的78.43%.0~6岁流动儿童免疫接种调查,接种率为73.02%.1996~2003年麻疹病例成人和学龄前儿童发病占85.13%.免疫空白的流动儿童麻疹病例和成人麻疹发病增多,使麻疹发病率处于不稳定状态.结论为了控制流动儿童麻疹爆发疫情和成人麻疹,把重点放在发现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上,以及对成人麻疹疫情进行控制、监测和制定免疫策略,并对免疫对象进行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确保免疫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情况,为麻疹的监测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1-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疑似病例200份血标本的检测结果及年龄分布情况。结果2011-2014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32.50%(65/200);各年份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00%、4.35%、33.90%和44.09%;不同年份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例麻疹疑似病例中,<5岁组65例,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35.38%;>24岁组97例,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34.02%;31例接种疫苗,接种率为15.50%;IgM抗体阳性病例疫苗接种率(3.08%)低于IgM抗体阴性病例(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011-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血清检测阳性率2012年降低,然后逐年上升,5岁以下儿童通过麻疹疫苗免疫接种麻疹将得到控制,为实现消除麻疹的计划,有效控制和预防成人麻疹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湖北省麻疹疫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为完善麻疹的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湖北省2006-2012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 探究影响湖北省麻疹流行特征的相关因素。结果 7年内监测报告系统中共报告疑似麻疹604例, 实验室诊断2 520例, 临床诊断12 868例, 共诊断麻疹病例15 388例, 其中15岁以下报告病例为12 156例;2006-2009年为高发年, 其年发病率分别为4.02/105、6.42/105、6.88/105、7.01/105, 总体上呈现高度散发的状态;全年以4、5月份为高发月份, 5月份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1.74∶1;年龄分布中小年龄组所占的比例较大, 最小年龄24 d;在预防接种史中, 2009-2012年监测数据中无免疫史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0.29%、29.41%、33.72%和66.83%;散居儿童8 634例, 占56.10%;学生2 482例, 占16.13%。结论 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免疫的成功率和查漏补种是降低麻疹发病率甚至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 加强小月龄的常规免疫及免疫策略的应对对湖北省麻疹免疫规划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2010年麻疹疫情特点,为今后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麻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昌平区麻疹发病239例,发病率为30.87/10万.昌平区麻疹发病有地区聚集性,东小口、北七家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发病较高.发病高峰为4~6月份(70.29%).在239例麻疹病例中,>15岁组病例占57.32%,<1岁组病例占28.03%,为成人和小年龄组发病模式.有免疫史者占21.34%,无免疫史者占76.57%,不详者占2.09%.针对是否发生发热、咳嗽、卡他症状、柯氏斑、淋巴结肿大以及关节疼痛,不同免疫史病例间无显著差异.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2.01%.全部麻疹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占86.19%.结论 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处置,是今后昌平区控制麻疹的重点工作,严格执行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和大学生麻疹疫苗接种,是消除免疫空白、建立免疫屏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梧州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排除临床麻疹疑似病例中的风疹患者等其他出疹性疾病,为制定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疑似麻疹患者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同时检测风疹IgM抗体.结果 采2005~2010年共收检梧州各市县送检疑似麻疹患者血清331份,麻疹Ig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成都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成都市麻疹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市2009-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平均发病率0.55/10万;3~8月是发病高峰,发病304例(82.38%);≤1岁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296例(80.2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为306例(82.93%)。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加强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及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并有计划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移民城市农民房居民区儿童麻疹疫苗(麻苗)漏种特征与发病的关系,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抽样调查和对麻疹病例电话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19个社康中心辖区内的553名儿童的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53名儿童中麻苗漏种率高达22.78%。1针漏种率为20.61%,2针漏种率为2.17%。在深圳居住时间〈3个月外来儿童的漏种率高达30.99%,而深圳户籍的常居儿童麻苗漏种率仅为6.67%,艘为4.65,P〈0.01。全部漏种儿童中的无证率为19.84%。其中,在深圳居住〈3个月儿童的无证率为50.00%。麻苗漏种率最高的大浪街道,其儿童麻疹发病率也显著地高于其他漏种率低的街道。〈8月龄未到麻苗初种年龄儿童,麻疹发病数占全部儿童病例数的36.36%。结论移民城市农民房居民区外来儿童是麻苗漏种的高危险人群;其漏种原因与其移居深圳时间短,未能及时获得预防接种证有关。因此认为,提高农民房居民区儿童,尤其是提高来深圳居住时间〈3个月外来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及时办证率和加大麻苗查漏补种的频率,同时对妊娠前妇女进行一针麻苗强化免疫是有效降低这一高危险人群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通市开发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及效果。方法在8月龄~14岁儿童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进行快速评估调查,并对各乡镇强化免疫报表数据及评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区报告摸底应种人数为18 578人,其中零剂次儿童295人,占摸底儿童数的1.6%;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6%;强化免疫后的2009年5-12月,发生麻疹病例4例,较2008年同期下降66.7%。结论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了人群的免疫力,大大减少了麻疹易感人群,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逐步消灭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55例小于1岁麻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小于 1岁年龄组麻疹发病原因 ,制定防制策略 ,加速我市控制麻疹的步伐 ,对 5 5例小于 1岁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全市麻疹监测和疫情报告两个系统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 ,采集静脉血测麻疹IgM抗体 ,择其抗体阳性的麻疹确诊病例 5 5例进行详细调查 ,填写统一设计好的调查表 ,最后对调查表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5 5例中 ,小于 8月龄 2 6例 (47.3%) ,大于 8月龄 2 9例 (5 2 .7%) ;大于 8月龄 (麻疹免初月龄 )有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仅占 2 7.6 %,其中城市病例中 ,接种MV者占5 0 %,农村病例占 11.1%。结论 未到MV初免月龄的婴儿发病比例较多 ;农村MV接种及时率低是造成小于 1岁儿童麻疹发病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