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引申《内经》营卫气血理论,用以阐明急性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并根据其病变反映概括证候类型,作为辨证论治依据。历经众多医家的发展补充,逐步形成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笔者欲从《内经》营卫气血理论说起,进一步探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生理基础,来揭示《内经》有关理论与后世医学发展关系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络的生理功能与机体损伤后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经络学说与生理机能与解剖相关学说、气血学说以及肾主骨学说形成了指导骨伤科疾病辨证施治的四大学说,在骨伤科临床实践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八纲辨证兼顾气血痰瘀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清除HP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5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经八纲辨证兼顾气血痰瘀中药治疗,对照组服三联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变化及HP清除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糜烂,黏膜白相和胆汁反流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纲辨证兼顾气血痰瘀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好的HP清除作用及抗HP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脏腑辨证,特别是五脏辨证,是中医辨证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的主要部分,因为一切病症总离不开脏腑及与之相联系的经络、五体和五官、九窍等。外感疾病,虽然是应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但也是和脏腑辨证相关联的,因为阴阳营卫气血津液的生理及其病理变化,与脏腑是密切联系的。这在中医学方面叫做“脏腑经络的整体观念。”同时,脏腑之间又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辨证时,既要明确病症的虚实寒热,又要找出所属脏腑的病  相似文献   

5.
<正>六经辨证乃《伤寒论》之辨证纲领,其论述了虚实、寒热、表里、阴阳诸证,不仅概括了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而且据邪气强弱、正气盛衰、病势进退及治疗情况等诸多因素,归纳分析了疾病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阐明了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消长及立法处方等问题。现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张振忠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肾脏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辨证是中医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依据病人的自觉症状及其外在表现,运用中医理论来推断疾病内在的病理变化。传统的中医辨证,整体观念较强,但对疾病的微观变化缺乏深入的了解,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临床成果的推广和中医理论的发展。因而,实现中医辨证的标准化和客观化,已成为中医界共同奋斗的目标。运用各种现代手段寻找反映中医证型实质的客观指标的工作,正在全国不少地区和单位蓬勃开展。我们从1982年起着手气血失调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的探索工作。现将已积累的200例资料分析报告,以  相似文献   

7.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八纲辨证,笔者认为应加入气血辨证,为十纲辨证。在临床中要重视气血的辨证,即以阴阳为总纲,下设气血、表里、寒热、虚实八纲。  相似文献   

8.
气血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辨证体系,我们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建立中医气血病症证型量表模型,旨在方便临床实践中的气血辨证分型,为建立中医气血智能化辨证模型做基础,进而为气血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认为《伤寒论》虽以六经辨证著称,但其中亦寓有脏腑辨证,因为六经辨证以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为依据,其证治也围绕脏腑病理变化,《伤寒论》中就有脏腑辨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归纳总结了古代中医文献中对小肠位置、形态、长度、质量以及容量的描述,认为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水道、主降、化生气血,小肠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气滞、小肠虚寒、小肠实热、小肠湿滞、小肠停饮、小肠津亏。并论述了小肠病的辨证。  相似文献   

11.
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出“气为血之帅”的气血理论 ,并贯彻于辨证论治当中 ,其理论特点有四 :源出经旨 ,阐发气血功能 ;阴阳两仪 ,气血相关 ;重视脉诊 ,着重气血 ;五脏论治 ,突出气血辨证。  相似文献   

12.
痛经为现代妇科常见病,以气滞血瘀型较为常见,通过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论述刘宇新教授运用自拟方化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经验,并指出: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须辨清是气滞导致血瘀还是血瘀导致气滞,审病求因,灵活用药,治以活血调经,理气止痛,同时注意用药时机,须在月经周期之前开始服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五脏痹实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五脏痹形成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痹气的概念,认为该病的致病因子是痹气,病机为脏腑气血闭阻,病位在阴血,从而突出该病的治疗手法应以调脏腑、和血络、消坚积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从血、气、津液与心脉的关系出发,论证了冠心病之本在于脉道血气不清,其标责之于痰瘀凝滞血脉,治疗上应遵循化痰消瘀、和畅营血、清顺气血、流通津液的基本原则,并列举了临证中的注意事宜。  相似文献   

15.
四逆散为《伤寒论》专为气郁而设立的名方,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之功.基于对四逆散调肝理脾、疏调气机功效的认识,万晓刚教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运用于各种气血失调病证的治疗,尤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效果突出.治疗气血痰饮搏结之甲状腺疾病,分期辨证并辨明病理因素,对症处理,常配合散结、化痰、清热、化瘀、...  相似文献   

16.
唐靖一临证辨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靖一教授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当以气虚血瘀立论,主张以补气活血为主,补气之中又注重补益阳气,补阳之中对风药的应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风药不仅可以祛病邪,调气血,通心脉,还可以升发阳气,启肾阳,调达肾阳,引肾阳上济心阳。且借风药辛散之性,开郁结,疏气机,畅气血,防止补药滋腻之弊。同时注重治未病,未病先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的中医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临床经验认为川崎病应属温病、为卫分证、气分证和热入营血,邪在卫气治宜疏风清热透邪解毒;气营两燔,痰瘀互现治宜清气凉营,豁疾化瘀;气阴两伤治宜益气养阴,清解余热。  相似文献   

18.
孙媛媛  张庆祥 《中医学报》2020,35(5):934-936
脉应指时的形象为脉象。脉中血液是由气统摄并以气为其运行之动力。医者可通过诊脉查探人体气机运动。气的运动即为气机,气机诊断为中医辨证之导向,因气机运动包括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变化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换,且气机运动维系着脏腑功能,遂能反应脏腑气机之常变。气血的变化是脉形成的基础,气血生理失常,则脉见病象。因此,脉诊可通过分析气机动向来诊断脏腑病变的病因病机及机体气血阴阳之盛衰。大凡疾病是由伤气而发,气机在失调但未至大伤之时可通过脉象体现于指端,这使脉诊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诊治中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精微物质的三种表现形式,所谓"一源三岐"。血与水、血与气常相因为病,三者自身的代谢异常,如气滞、痰浊、血瘀又或交互发生,气滞则无力推动血行,血瘀则阻碍气道,气机升降失常则水停为饮(痰)。气血津液代谢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因素,而气血亏虚为机体本虚致呆的病理基础。因此,理气补血常贯穿治疗始终。历代医家亦强调痰与痴呆的关系,故临证应以气液理论为辨证基础,治以开玄府、通气液之法,药如醒脑散、涤痰汤。气虚可致痰致瘀,痰瘀常相间为病,因此应重视痰瘀并治,药如抵当汤、当归芍药散等。  相似文献   

20.
妇人之病不外气血失和而已,气血充盈,血脉流通,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即可导致妇女出现经带胎产方面的疾病,瘀血是导致妇人月经失常的重要原因,而产生瘀血的原因就在于气血失常。《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病治”,其内容包括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产后病及杂病,具备了妇科学专著的雏形,其中对瘀血性月经病的论治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妇科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