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青少年肥胖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中学生健康体检时选择47名体质指数(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第95百分位数或以上的中学生为肥胖组,对照组为50名健康学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和脂联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双能χ线吸收检测体脂含量。结果 肥胖组血压高于对照组(P<0.05),BMI、HOMA-IR和躯干部体脂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体脂百分比、躯干部体脂百分比和HOMA-IR是血清脂联素独立相关因素,呈负性相关。结论 肥胖青少年存在显著低脂联素血症,血清脂联素与体脂含量和胰岛素抵抗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重和肥胖妇女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0例超重和肥胖妇女的血清脂联素、抵抗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与正常体重妇女比较.对超重肥胖妇女的血清脂联素、抵抗素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5.61±1.32 vs 7.06±0.89 ng/ml)显著下降(P<0.01);抵抗素(6.65±3.17 vs 4.21±0.93 pg/ml)、胰岛素(11.82±4.79 vs 8.63±2.11μU/L)和胰岛素抵抗指数(2.89±1.20 vs 2.00±0.55)显著升高(P<0.05).超重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显著相关.结论 超重和肥胖妇女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血清脂联素降低相关,而与抵抗素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超重、肥胖及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地区21岁~60岁人群共21578人进行体重指数(BM I),腰围(WC),腰臀围比(WHR)及血压(HP)测量,按体重指数(BM I)将其分成三大组:正常非肥胖组(BM I≤24kg/m2)共14817人;超重组(2495 cm的人群为133‰。(χ12=821.26,P<0.005),(χ22=500.16,P<0.005)。血清脂联素浓度在肥胖人群及高血压病肥胖患者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脂联素:单纯性肥胖组(7.16±1.41)mg/L,高血压病肥胖组(7.18±1.45)mg/L vs.正常非肥胖组(9.22±0.61)mg/L,F=3.217,P<0.05]。血清脂联素浓度在超重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脂联素:超重组(7.71±1.73)mg/L vs.正常非肥胖组(9.22±0.61)mg/L,P=0.097>0.05]。在高血压病肥胖患者中,脂联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围比、、收缩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与肥胖、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保持BM I和WC在正常范围,是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脂联素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在肥胖和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低脂联素血症和肥胖及脂代谢密切相关;在肥胖、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中脂联素水平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的脂肪细胞因子等指标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 调查儿童青少年827人,测量其身高、体重和血压,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等指标,比较超重与肥胖组和正常组的差异,分析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性。结果 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胰岛素抵抗、血压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组,调整性别和年龄分期因素后,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B、瘦素和TNF-α水平仍高于正常组,与B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9、0.304、0.249、0.151、0.148、0.432和0.157),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脂联素含量则低于正常人群,并与B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112和-0.182),差异和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由瘦素、TNF-α、SBP、IGF-1和年龄因素构成的回归方程可解释BMI信息量的51.2%(F=172.440,P<0.001)。结论 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改变,瘦素、TNF-α和IGF-1与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有关,可能参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超重、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方法调查深圳地区21~75岁人群共29799例,测量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围比(WHR)及血糖(FPG,OGTT2hPG)测定,按BMI将其分成3个组:正常组(男10267人,女14268人)、超重组(男2952人,女1800人)和肥胖组(男245人,女267人),调查各组人群糖尿病(DM)的患病率,分析BMI、WC、WHR与DM的关系,并用ELISA法测定3组人群的血清脂联系水平。结果DM患病率正常组男性为3.91%,女性为3.53%;超重组男性为12.58%,女性为10.62%;肥胖组男性为22.31%,女性为19.17%。WC≤87cm者,DM患病率为4.01%,WC>98cm,DM患病率达20.76%。脂联素浓度:正常组男性(7.15±5.53)mg/L,女性(7.92±5.83)mg/L;超重组男性(5.95±2.67)mg/L,女性(6.21±2.35)mg/L;肥胖组男性(5.86±2.64)mg/L,女性(5.97±2.16)mg/L。结果显示,肥胖及超重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脂联素水平与BMI、WC、WHR呈负相关。结论脂联素水平变化可能与肥胖及D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趋化素、瘦素、脂联素水平与3~6岁学龄前期儿童单纯性肥胖及代谢的关系,为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监测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获取单纯性肥胖儿童41例作为研究组,另获取同年龄、同时期儿童43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其身高和体重,并计算身高别体重;测定血清趋化素、瘦素、脂联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单纯性肥胖组的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LDL-c,血清趋化素,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8、2.927、4.939、3.078、5.456,P<0.05),HDL-c,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9、-3.145,P<0.05)。而两组FPG、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1、0.768、-0.266,P>0.05); 趋化素与身高别体重、FINS、HOMA-IR、 LDL-c、瘦素呈正相关(r=0.339、0.416、0.227、0.376、0.266,P<0.05),与HDL-c、脂联素呈负相关(r=-0.410、-0.309,P<0.05)。瘦素与身高别体重、FINS、HOMA-IR、 LDL-c、趋化素呈正相关(r=0.492、0.375、0.279、0.269、0.266,P<0.05),与HDL-c、脂联素呈负相关(r=-0.467、-0.326,P<0.05)。脂联素与身高别体重、FINS、HOMA-IR,LDL-c、趋化素、瘦素呈负相关(r=-0.296、-0.351、-0.278、-0.229、-0.309、-0.326,P<0.05),与HDL-c呈正相关(r=0.234,P=0.032)。结论 血清趋化素、瘦素、脂联素水平与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糖脂代谢密切相关,这些指标对于识别、监测、干预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脂饲料对大鼠内脏脂肪中脂联素表达和血清中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大鼠肥胖易感性差异的机制。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0),基础饲料喂养20w;高脂组(n=70),高脂饲料喂养12w。第12w末,根据体重将高脂组分为饮食诱导肥胖(DIO)和肥胖抵抗(DIO-R)组,继续喂养8w,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内脏脂肪湿重、体脂比、热能摄入量及能量利用率的差异;用Real Time PCR法测定内脏脂肪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DIO组体重、内脏脂肪湿重、体脂比、能量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而DIO-R除能量的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他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DIO大鼠内脏脂肪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IO-R;DIO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DIO-R。结论高脂饲料诱导下,不同肥胖易感性大鼠体内脂联素水平有明显差异性,脂联素可能在肥胖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联素与体脂含量、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19例正常对照者,23例单纯肥胖者,31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者,2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而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前两组,但可以看到在2型糖尿病的前提下,非肥胖组与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差异没有显著性。以性别分组进行独立两样本t检验,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血清脂联素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体脂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腰围、体脂含量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其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分析宁夏银川、吴忠市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宁夏银川和吴忠市抽取学生2 331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定及血脂水平测定。结果研究对象高血压检出率为18.6%;不同年龄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86,P=0.000),10岁年龄组高血压检出率最高,为32.7%。不同年龄组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其水平有差异(均P<0.05),血脂异常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血压检出率异常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下SBP、DB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检出率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754,90%CI=0.717~0.79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594,90%CI=0.424~0.832)、LDL-C(OR=1.550,90%CI=1.272~1.840)、甘油三酯(TG)(OR=1.733,90%CI=1.546~1.944)、TC(OR=1.502,90%CI=1.357~1.663)、BMI(OR=1.173,90%CI=1.134~1.213)、高血压家族史(OR=1.282,90%CI=1.050~1.660)均与高血压相关。结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血脂可能是血压的影响因素,HDL-C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LDL-C、TG、TC、BMI、高血压家族史均是高血压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徐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徐州市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12 所学校,共计抽取2 147人。采用Excel录入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徐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7.9%,肥胖检出率为13.3%,不同性别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745,P<0.01);高血压检出率为 8.2%,不同性别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5,P<0.05);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 6.6%、9.4%、15.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徐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超重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比体质量正常组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综合评价脂联素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脂联素水平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篇,累计病例共746例,累计对照共1 016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效应检验Z=4.76,P<0.00,均数差(MD)为-4.25,95%CI=-6.00~-2.50;漏斗图分布呈倒漏斗形,近似对称,小样本研究分布在漏斗底部,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低质量研究后,结果合并效应量Z=4.55,P<0.00,与未排除前结果(Z=4.76,P<0.00)相近.结论 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脑力负荷前后肥胖青少年Stroop测验中各任务条件下耗时数的变化,初步探讨分析肥胖青少年的部分认知功能。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最终254名学生纳入分析,根据体质指数(BMI)进行肥胖程度划分。以韦氏智力量表测试60~70min作为脑力活动负荷,负荷前后分别进行Stroop测验。结果脑力活动负荷前,3组学生Stroop测验各指标的耗时数分别进行比较发现,肥胖组和超重组字色矛盾耗时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脑力活动负荷后,肥胖组和超重组纯颜色和字色无关的耗时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并且随着BMI Z分的增加,3个指标的耗时数均增加。结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可明显影响Stroop实验相关认知加工过程,且BMI Z分越高,这种认知加工受累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Tim Olds Sarah Blunden James Dollman Carol A. Maher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0,34(2):165-171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sleep duration in young Australians on different types of days across weight classes. Methods: Use of time and anthropometric data were collected on 8,866 nights from 3,884 9–18 year old Australian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weight status was examined using factorial ANOVA for four day types: S‐S (to bed and waking on school days); S‐NS (to bed on school day and waking on non‐school day); NS‐NS (to bed and waking on non‐school days); NS‐S (to bed on non‐school day and waking on school day). Results: Sleep duration varied with weight status when all day types were considered together (p=0.0012). Obese adolescents slept less than normal and underweight adolescent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varied for different day types; with the strongest relationship for NS‐S days (on which obese children slept 65 min less than very underweight children, p<0.0001). Conclusion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weight status and sleep duration showed consistent gradients across weight categories, but only for certain day types. Implications: These patterns cast light on the direction of causation in the obesity‐sleep duration relationship. Findings suggest that short sleep duration contributes to obesity, or that a third unidentified factor has an impact on bot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郑州地区中小学生肥胖发生情况,探讨郑州市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小学生资料来自于郑州市2001年的体质调研,按照肥胖青少年居住地为城市或郊区采取分层抽样,然后分别随机抽样,在郑州市城区和郊区抽样调查5 688例中小学生,男2 848名、女2 840名。本次调查主要包括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腰围、臀围等。结果超重检出率15.4%,肥胖检出率3.2%,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19.2%,4.6%),明显高于女生(11.5%,1.7%,p<0.001);男、女生各年龄阶段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超重高发年龄均为(10-15)岁;肥胖高发年龄均为(7-9)岁,(13-15)岁。结论近年来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增高,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中小学生肥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地区1 435对巨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随访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与肥胖相关的资料,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超重肥胖的关系。 【结果】 巨大儿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0%和2.86%,正常儿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69%和1.61%;巨大儿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正常儿(P <0.01);巨大儿与正常儿相比,发生超重和肥胖的RR值分别为1.35和1.78,AR值分别为3.41%和1.26%。经趋势χ2检验发现,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均增加(P<0.01),发生超重和肥胖的RR值和AR值也随之增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重、性别、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可能为儿童期BMI的影响因素。 【结论】 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有关,预防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