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0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误诊的8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发热6例,胸痛1例,无症状1例,术前误诊肺囊肿3例、肺脓肿1例、肺癌1例、肺炎性假瘤2例、纵隔肿瘤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明确为肺隔离症。隔离肺切除1例,肺叶切除7例;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肺下叶实性囊性肿块应警惕肺隔离症。行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动脉供血血管是诊断肺隔离症的关键。确诊后行肺切除术,术中保持对隔离肺的警惕,灵活处理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分析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15例肺隔离症患者,均摄胸部正侧位片,1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9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3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93%,高于普通CT检查60%。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orta,CTA)诊断肺隔离症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例经CTA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我院1例经CTA证实有异常增粗的迷走血管,栓塞其异常血管,随访6个月症状无复发。国内自1954-2004年共有31篇文献,报道了肺隔离症304例,其中195例为手术后确诊,13例经血管造影确诊,47例CT增强扫描确诊,34例CTA确诊,其它经CT、MRI等确诊。本病诊断的关键是证实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本文探讨了CT增强、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自1954年至今,共195例经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易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栓塞治疗肺隔离症成为一种可能,它有微创的明显优势。结论:CTA可检查出异常供血动脉的阳性率高,应成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17例诊治回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病例临床资料.结果:17例病程3个月-20年,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咯血及发热,经抗感染等治疗可缓解.病变均位于下肺叶,同一病变部位反复发作.17例均行病变肺叶切除获得病理诊断,术前误诊15例,误诊率88.2%;2例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重建成像确诊.结论:肺隔离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上应注意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肺囊肿和支气管扩张鉴别,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重建成像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在肺隔离症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7例术前均做了CT平扫与增强、血管造影(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检查。胸部X线片均有异常表现。增强CT显示了16例供血动脉,此与术中血管起源、走形基本一致。结论:影像学是肺隔离症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结果:本组8例肺隔离症均为叶内型。最常见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发热、痰中带血、咯血和胸痛。病灶大多位于左肺下叶。术前临床确诊率为37.5%。8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肺叶切除术,异常供血动脉均来源于体循环的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结论:肺隔离症可通过胸部增强CT或MRI检查得以确诊,术前确诊率有待提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肺隔离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误诊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术前误诊率高。现将我院2000/2007年间术前误诊7例肺隔离症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8~54(平均31)岁。反复发作咳嗽、咳脓痰3例,咯血或痰中带血3例,1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偶然发现。胸部X线和CT示病灶位于左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1例,右肺上叶1例。病变直径4~9 cm,病灶内多有不同程度的囊性变。1.2误诊情况术前误诊为肺癌3例,肺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纵隔肿瘤1例。1.3手术方法本组均经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叶内型行肺隔离症所在肺叶切除,叶外型行单纯肺隔离症切除。术中先处理异常动脉。术中见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5例,左肺上叶后段1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1例。叶内型5例,叶外型2例。异常供血动脉6例来源于胸主动脉,1例来自腹主动脉。2结果7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3讨论肺隔离症由P ryce在1946年首次报告,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指部分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树无交通,并且有来自体循环动脉供血的一种疾病,特点是该部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和肺组织隔离开,由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8.
肺隔离症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237-3238
我院1989—09/2007—06共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患者15例,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2例,年龄12~55(平均32.5)岁。除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外,其余均有反复咳嗽、咳痰病史,伴反复发热9例,间断咯血4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12例,右肺下叶3例,其中后基底段11例,内基底段3例,外基底段1例。叶内型13例,叶外型2例。胸部X线及CT检查病变囊性表现5例,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肿块样表现5例,密度不均匀的肿块表现3例,支气管扩张表现2例。7例CT检查示病变与胸主动脉、脊柱或下肺静脉有条索状相连,呈现为尖部指向脊柱旁的楔状影,2例增强CT扫描示条索内有异常血管影,2例行磁共振检查发现病肺的异常供血动脉。术前确诊肺隔离症4例,高度怀疑肺隔离症3例,其余误诊为肺囊肿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症、肺癌、肺脓疡。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确诊1例右上肺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咳嗽、咳痰伴胸痛就诊,CT检查示右上肺阻塞性炎症伴肺不张,经抗感染治疗1周无效,以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右肺上叶肿块与胸膜顶粘连,右肺上叶萎缩,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未发现肺动脉分支、肺上叶静脉及支气管,行右肺上叶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上肺肺隔离症(叶内型)。结论肺隔离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生于右上肺者罕见,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中叶内型 14例 ,叶外型 5例 ;14例位于左下胸腔 ,5例位于右下胸腔 ;其中后基底段 14例 ,内基底段 4例 ,外基底段 1例 ;术前确诊 3例 ,拟诊 3例 ,其余误诊。 19例术后均恢复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 ,无手术死亡。结论 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是肺隔离症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 ,术中应注意异常动脉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9例肺隔离症患者,研究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诊断方法,并对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前肺隔离症确诊18例,1例误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确诊率为94.7%。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咳嗽的症状,但经住院治疗后康复出院,其他患者未有并发症出现,患者住院时间1319(15±3.2)d,住院后康复出院。肺隔离症患者,确诊率比较低,容易误诊,确诊时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辅助手段,胸部CT增强联合三维血管成像有利于确诊,并且手术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先天性发育畸形。系部分肺组织发育不全,不与正常支气管相通,无呼吸功能。常有来自动脉系统的异常供血动脉。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对异常血管的显示率较高,并且可以显示病灶的形态、内部结构及周围肺支气管血管束结构情况,对诊断肺隔离症有重要价值。作自1997年10月至2005年7月对23例肺隔离症的CT及重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提高肺隔离症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手术病理结果,探讨320排容积CT增强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结合术前应用320排容积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肺隔离症的影像特征与误诊原因。结果 9例患者均单侧发病,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其中6例表现为囊实性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实性肿块,1例表现为无明显肿块,呈斑片状。连续层面或重建图像观察均可见供血动脉与病灶相连,其中来源于胸主动脉8例,引流静脉均至同侧肺静脉;来源于腹主动脉1例,引流静脉至奇静脉。结论应加强对肺隔离症的认识,重视CT增强扫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如年龄、临床症状、病变发生位置等,寻找异常供血血管以明确诊断肺隔离症,进而提高肺隔离症的确诊率,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赵坤  胡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452-8452
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性疾病,临床上误诊率较高,随着CT、MRI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误诊率有所下降,但由于本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临床误诊亦不在少数,我院今年收治1例肺隔离症患儿,辗转多家医院未能得到准确的诊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1月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11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9例,其中5例伴发热,4例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2例胸痛;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2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8例,右肺下叶3例,其中后基底段7例,内基底段3例,外基底段1例.术前诊断或拟诊为肺隔离症4例(36.4%),余7例术前误诊(误诊为肺囊肿4例,肺癌2例,支气管扩张1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较高,诊断方法主要为CT、MRI,手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肺隔离症患者CT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主动脉造影证实。结果19例肺隔离症中有17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19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呈囊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5例,囊实性病灶8例,病灶周围有肺气肿11例。其中18例CT显示供血动脉。结论CT增强扫描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结节或肿块内部的囊实性成分及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是无创性评价肺隔离症的首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关于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 ,以往认为主动脉造影为其确诊手段 ,而且有人根据隔离肺的静脉回流情况来区分肺内型与肺外型。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体会 ,复习了有关文献 ,认为以往的诊断原则有不妥之处 ,有必要对此作一再认识。1 概述肺隔离症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本病属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是指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隔 ,并不接受肺动脉分支的血流 ,仅接受体循环异常血管的供血 [1 ]。本病的发生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可能是胚胎时期连接肺芽和原始主动脉的吻合支血管未按时退化萎缩 ,就有一支或多支异常动脉供应该段肺组织 ;也有人认为胚胎期…  相似文献   

18.
杜颖  尹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13-4913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患者手术治疗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8例进行手术的肺隔离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护理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8例肺隔离症患者经过手术及整体护理,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处于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获得身心的康复。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取得肺隔离症手术患者积极的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患者的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成人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的特点。结果:2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下叶者16例,位于右肺下叶者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16例,反复咯血5例,其他表现4例。CT表现为"珊瑚状"者11例,肺野内实性肿块者7例,囊性病灶者7例。CTA成像提示,2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22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3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为提高肺隔离症的确诊率,CTA成像能直观显示隔离肺组织的血供,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肺隔离症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属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性疾病,表现为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分离,并不接受肺动脉分支的血流,仅接受体循环异常血管的供血,因发病率低,易误诊。我院1990年1月-2003年7月共发现肺隔离症23例,术前仅5例诊断为肺隔离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