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年息肉多发生于2~10岁,发病率较高.约占小儿息肉中的80%,男孩多见。多能自愈,尚未见有恶性病变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 4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通过症状或超声诊断确诊。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39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胆固醇息肉18例,腺瘤样增生6例,炎性息肉4例,乳头状增生2例,腺瘤6例,腺癌3例。10例良性息肉患者和2例恶性息肉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合并胆囊结石18例(占40.0%),其中有2例为腺癌患者。结论 恶性息肉的危险因索是患者的年龄(大于50岁)、并存胆囊结石、息肉的大小(直径大于10mm)和数量。治疗时对无症状的患者,如果证实有恶性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随访,可用超声动态检查。小于10mm的病变通常不会为恶性或出现其他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息肉恶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105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息肉恶性病变的主要因素有腺瘤性息肉(18.3%)、息肉>2 cm(47.4%)、息肉基底部面积增加、胃粘膜病变严重等。结论对胃息肉进行病理分析时,应高度重视腺瘤性息肉、息肉大小、基底面积的大小和胃粘膜病变,以争取尽早发现胃息肉的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绝经状况及子宫出血状况对内膜息肉潜在恶变或恶变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维普和CNKI数据库等,纳入所有关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风险的文章。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以及其95%CI。结果19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共12431名患者,其中428位患者的内膜息肉为恶性,恶性率为3.4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子宫出血状况作为内膜息肉恶变的风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Z=3.72,P〈0.05),RR=2.14,其95%C1为1.43~3.20;同样,绝经状况作为内膜息肉恶变的风险因素也有统计学意义(z=7.64,P〈0.01),RR=4.25,其95%C1为2.93~6.17。结论本研究认为子宫异常出血和绝经状况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息肉是泛指隆起于黏膜表面并向消化道腔内突出的病变,不论其性质如何,突出于大肠内的病变称为大肠息肉。息肉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肿瘤性息肉又分良性和恶性两类。这里主要谈一下大肠的良性息肉。 各种大肠息肉(除幼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结果4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通过症状或超声诊断确诊。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39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胆固醇息肉18例,腺瘤样增生6例,炎性息肉4例,乳头状增生2例,腺瘤6例,腺癌3例。10例良性息肉患者和2例恶性息肉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合并胆囊结石18例(占40.0%),其中有2例为腺癌患者。结论恶性息肉的危险因素是患者的年龄(大于50岁)、并存胆囊结石、息肉的大小(直径大于10mm)和数量。治疗时对无症状的患者,如果证实有恶性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随访,可用超声动态检查。小于10mm的病变通常不会为恶性或出现其他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但是该病具有向恶性发展的潜质。PI3K/Akt/mTOR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多种细胞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与mTOR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通过该通路的激活,调节细胞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凋亡相关因子等,从而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及增生,并同时受到激素的调控,促进子宫内膜息肉向恶性发展,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发展及恶变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宫颈息肉是较为常见的宫颈病变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人群的51%。此病大多为良性病变,但也有发展为宫颈恶性病变的可能。现就我院2003年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做一统计分析,以期在诊断治疗方面有一新的认识,并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9.
胆囊息肉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随着B超等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较多地被发现,给病人带来许多恐惧和不安。 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息肉、腺瘤样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瘤、混合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多发者居多,这是由于胆固醇代谢异常,大量泡沫细胞将胆固醇吞噬后集聚而成,临床上目前还没有因胆固醇息肉而癌变的报告。腺瘤样息肉单发居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男性人群中大肠息肉发生的年龄、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健康查体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经肠镜检出的1094例男性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健康男性人群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39.0%; 80%以上大肠息内主要集中于横结肠以下的左半结肠:80%以上大肠息肉≤0.5 cm;在左半结肠随着部位的降低,腺瘤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减少,而炎性、增生性及恶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中老年男性大肠患肉的检出率较高,大肠息肉好发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内和炎性息肉多见,随着部位的下降,恶性息肉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作者总结1985年至1990年间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71例。其中胆固醇性息肉39例,良性肿瘤性息肉13例,炎性息肉11例,胆囊癌8例,均经病理切片证实。B超是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最好检查工具。作者认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时机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重、肿块增长的速度和病人的年龄等因素,而术式选择则应根据息肉的性质决定。术中常规切开切除的胆囊进行检查,对可疑恶性病变者作快速病理切片是明确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结直肠癌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30例腺瘤性息肉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6.7%和30.0%。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组织电。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浆膜浸润、肿瘤远处转移、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STAT3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夏恶性演进有关。在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检测STAT3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结果,诊断效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0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良性病变90例,恶性病变12例。良性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36例、胆囊腺肌增生32例、腺瘤性息肉22例。恶性病变为早期胆囊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良性病变89例,恶性病变13例,CT检查良性病变78例,恶性病变24例,与病理检验结果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高于CT诊断;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组织指数≥0.6,能够对疾病的良性与恶性程度进行判断。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在检查过程中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对疾病的良恶性质进行区分,为临床医师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利于患者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饶贞  琼珍 《健康文摘》2010,(8):14-14
同房后出血.如反复发生就要高度重视,往往是宫颈病变所致,而非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宫颈病变可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良性病变最常见的为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癌前病变),恶性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iAO系列胆道镜在取息肉保胆手术中对胆囊息肉性质的判断方法及处理方式。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3月间,对231例胆囊息肉患者行CHiAO系列硬质胆道镜取息肉保胆手术,采用术中CHiAO硬质胆道镜下观察、CHiAO硬质超声胆囊内镜检查、术中染色胆囊镜检查综合判断息肉的良恶性,根据判断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231例胆囊息肉术中综合判断均为良性,未发现可疑胆囊癌病例,全部成功实施了取息肉保胆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83例为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其中15例伴有不典型增生;2例炎性息肉,46例胆囊腺瘤,无胆囊癌病例。结论采用CHiAO系列硬质胆道镜在取息肉术中能对胆囊息肉的良恶性作出准确判断,并可根据判断结果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6.
周锐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77-167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20例患者经官腔镜下切除及术后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官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于术后7-10d放置曼月乐。所有患者随访满2年,患者月经模式改变,月经过多者月经量明显减少,血红蛋白值明显升高,手术前与手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病例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宫腔镜下切除及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肯定,可抑制子宫内膜增长,随访无复发病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结果]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5.9%。胆固醇性息肉及腺肌瘤样增生病灶直径多〈10mm,腺瘤及早期胆囊癌直径多〉10mm。若以阻力指数(RI)〉0.60作为恶性病变标准,则RI在鉴别良、恶性息肉样病变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麦曾在四年前妇女病普查时发现宫颈口长了一个绿豆大小的息肉,医生将息肉摘除了,摘下来的息肉送作病理检查,证实是良性的宫颈息肉。谁知,第二年普查时宫颈口又发现有一个黄豆大小、色泽鲜红的息肉,于是再次做息肉摘除、病检。4年中先后手术过3次,每次病检都是良性的宫颈息肉。由于患了宫颈息肉后,并无明显不适症状,对生活也没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反复3次手术,病检又都是良性的宫颈息肉。所以从此后小麦便对宫颈息肉采取不予理睬,“和平共处”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咽喉息肉确切地说应称为喉息肉,因为咽与喉是两个不同的解剖部位,咽部很少发生息肉。又因为声带是喉的一部分。息肉又多长在声带上.故一般称为声带息肉。喉是发声器官。发声靠声带振动。剧烈的振动可致声带损伤,损伤可致息肉形成,所以滥用声或用声过度、用声不当是声带息肉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长出了肉疙瘩。肉疙瘩刚开始很小,绝大多数患者不会有什么不适症状。肠息肉很常见,多为单发或者多发,按病理类型可以分为腺瘤样息肉、潴留性息肉、凳}生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息肉五种。虽然这五种息肉里只有腺瘤样息肉会恶变,但偏偏是这种息肉占了绝大多数,所以对肠息肉决不能轻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