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1-5月问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佳维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加快[(54.3±11.9)h比(65.7±10.0)h,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4±1.1)d比(7.1±1.4)d,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3.63±0.64)万元比(4.28±0.43)万元人民币,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3/24)比16.7%(4/24),P〉0.05]。术后第5天,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及TNF-a等炎性反应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患者多数于术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打击可导致机体分解代谢的增加,使机体出现负氮平衡,明显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因此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治疗组和肠外营养(PN)治疗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至术后第7 d. 测定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L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EN组的LC、TP、Alb、Pa、Tf、ALT与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低于PN组(t=2.45,P<0.05);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t=8.60,P<0.001).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应首选EN.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切除术后给予缓泻剂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行结、直肠切除术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处理,实验组常规术后处理基础上给予肠道缓泻剂,同时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实验组23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发生,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2...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术前联用化疗和肠内免疫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联合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和化疗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研究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评价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常规饮食和术前准备;EN组:术前肠内免疫营养治疗;CH组:术前化疗;EN-CH组:术前联合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和化疗。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营养情况和免疫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以及随访术后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结果体重变化:EN组术后第7天体重减轻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H组(x^2=3.68和3.25,P<0.05),EN组体重减轻与EN-CH组无明显差异。EN组和EN-CH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x^2=4.02和3.33,P<0.05)。术后并发症:EN组及EN-CH组术后感染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和CH组(x^2=4.12和3.65,P<0.05)。对照组和CH组分别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EN组及EN-CH组无吻合口瘘。术后发热、术后肠梗阻及心肺功能异常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状况比较:各组间手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别。而前白蛋白在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0.11±0.16 vs.0.16±0.17, x^2=7.32,P<0.01),转铁蛋白在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1.23±0.3 vs.2.12±0.66, x^2=4.33,P<0.05)。术后7 d EN组和EN-CH组恢复明显,PALB,TRF均升高,与对照组、C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26±0.14 vs.0.15±0.15,x^2=5.53,P<0.05及1.82±0.59 vs.1.37±0.53,x^2=3.88,P<0.05)。免疫方面:EN组和EN-CH组的CD3/CD4比值升高,IgG升高,补体升高;术前单纯应用化疗或肠内营养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没有影响,而联合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和化疗后,G0-G1期细胞增加。异倍体比例升高,增殖抗原Ki67减少,凋亡增加。CH组与对照组以及EN-CH组与EN组相比,术后生存率提高,复发率及转移率下降。结论术前化疗联合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进食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结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和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7天IgA、IgG、IgM以及CD4+、CD4+/CD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ien,CRP)水平,记录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术后发热时间[(54±6)h比(65 ±6)h,=8.688,P<0.01]、排气时间[(58±8)h比(72 ±7)h,t=8.573,P<0.01]、住院时间[(6.9±1.4)d比(8.5±1.9)d,t=4.277,P<0.01]以及治疗费用[(41 868 ±3 168)元比(45 950±3 714)元,t=5.536,P<0.01]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18.6% (8/43)比22.2% (10/45),t=0.177,P>0.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18.4±1.7)比(16.4±1.9),t=5.235,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试验组CD4+、CD4 +/CD8+和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639,t =2.255,t=2.119,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试验组IgA、IgG明显高于对照组(t=2.035,t =2.961,t=2.060,t =2.108,P<0.05);术后第3天和第7天试验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 =7.308,t=3.435,P<0.05).结论 术后早期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可从多个方面维护肠道黏膜屏障,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本研究探讨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联合加速康复策略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转归、营养状态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9月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策略分为常规组和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组,每组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7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实施传统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早期实施多次少量经口进水以及肠内营养剂。比较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C-反应蛋白、Ig A、Ig G、Ig M等免疫学指标,比较转铁蛋白(TRF)等营养学指标及两组SF-36生存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224,P=0.006;t=5.851,P=0.009);术后7 d观察组CRP、Ig A、Ig G、Ig M、CD4~+、CD4~+/CD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9 d TRF、ALB、PAB均优于对照组(t=6.114,P=0.005;t=4.267,P=0.019;t=7.885,P=0.001);观察组SF-36总分为78.41±7.55,高于对照组的71.17±6.34(t=4.221,P=0.018)。结论:早期经口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2例。甲组患者给予标准剂量早期肠内营养,乙组患者给予低剂量早期肠内营养,评估术后效果。结果:和甲组相比,乙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P <0.05),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较优(P <0.05),SF-36评分较高(P <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特别为低剂量早期营养支持,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20例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24 h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整个过程将持续10 d.肠内制剂的投入通过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结果:术后第7天均转入正氮平衡,白蛋白术前(34.1±3.5)g/L,术后第7天(33.8±3.8)g/L,前白蛋白术前(0.23±0.02)g/L,术后第7天(0.25±0.03)g/L;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无明显变化;肠蠕动恢复时间(2.3±0.5)d,无并发症.结论:①结直肠癌术后早期(24h内)提供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②促进肠功能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③避免了胃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少量多次进水加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81.1±6.4)h比(87.3±8.0)h,P〈0.05]、排气时间[(79.9±9.5)h比(86.6±8.7)h,P〈0.05]和住院时间[(7.83±2.23)d比(9.57±1.96)d,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费用分别为(30.22±3.22)千元和(34.60±32.12)千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16.7%(5/30),P〉0.05]。术后第3和第7天,试验组患者CD3+、CD4+、NK细胞、CD4/CD8、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D8+细胞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与生长抑素(SS)联合应用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将80例已确诊结直肠癌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依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6h起均给予相同方式的EEN措施,试验组同时加用SS,连续观察5~7d;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d腹痛腹胀发生率、胃肠减压量及术后3d.7d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腹痛腹胀发生率(P〈0.05)及胃肠减压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肠蠕动恢复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3d、7d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等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安全、合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李为 《腹部外科》2004,17(4):218-2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 对 5 9例老年大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等方面的变化 ,并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老年大肠癌病人 ,其各项营养指标测定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转铁蛋白明显提高 (P <0 .0 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 ,并能增加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PN组9%、CEP组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PN组(69.75±9.49)h、CEP组(48.54±8.46)h;平均住院时间TPN组(15.18±2.21)d、CEP组(12.89±2.23)d,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代谢,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和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术后第1、4天和研究结束时分别检测多核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氧化代谢情况,巨噬细胞NO产生量,IL-1、IL-2、IL-6及TNF-α浓度,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B淋巴细胞数及CD4、CD8,血清PGF2浓度,CRP、α-抗胰蛋白酶和纤维蛋白原等急性相反应蛋白浓度。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等,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同时观测研究期间病死率,手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IgA、IgG、IgM,血淋巴细胞总数、CD2、CD4及CD4/CD8、多核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多核白细胞的氧化代谢状况及巨噬细胞的NO产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IL-6、TNF-α浓度及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期间两组白蛋白,每日及累积氨平衡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8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4天内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研究组术后4天以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可减轻肿瘤病人手术创伤后病人的应激和炎性反应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0例)和术后按传统治疗方案给予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两组均行营养支持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3、7天检测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并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TPN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6.5±7.3)h比(75.1±6.8)h,P=0.000],住院时间[(7.8±1.1)d比(9.3±1.3)d,P=0.000]和住院总费用[(3.62±0.38)万元比(3.97±0.40)万元,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20.0%(6/30),P=-0.488]。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CD3’、CD4’、CD4+/CD8+、ALB和PA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而CD8+水平显著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对免疫功能影响,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78例肝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35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3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营养支持,共7 d.观察术前、术后1 d及术后8 d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EEN组术后8 d前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虽然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程度较PN组轻.E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方面以及在减少临床营养费用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腹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手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将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与肠外营养两组。自术后第一天起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持续8天。结果发现营养支持前后研究组病人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手术后第二日即达到正氮平衡,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影响,消化道反应轻。认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