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新影像诊断(CT和MRI)在鼻咽癌诊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根据鼻咽和咽旁结构受侵对预后的影响,阐述咽旁及有关结构受侵的 CT 表现。从572例初诊 CT 所见统计了各部位受侵的频度。把鼻咽腔病变分为局限和广泛,分析了它们与颈动脉鞘区及颅神经受损的关系;它们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再一次证明颈动脉鞘区受累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通过颅内侵犯 CT 征象分析:包括海绵窦、脑池、颅窝底部、脑内及蝶鞍等异常改变,分析了颅内侵犯的入颅途径。据本组病例,经颈动脉管(或破裂孔)入颅者最多,占66%。通过572例随诊3年以上的病例,用 Cox 模型分析各部位受侵与预后的关系。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对预后影响有显著性的几个因素依次排列为:颈动脉鞘区受侵,颅神经损害,颅底骨质破坏[包括上部或(和)下部],和远隔部位(如眼眶,下咽,颅内)受侵,为修订临床分期提供参考。文中讨论了 MRI 对放疗后局部纤维化与局部复发的鉴别作用,提出 T_2加权图象在鉴别诊断上起主要作用。此外还研究了放射性脑病的 CT 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及MRI进行检查。统计病理结果,以定性诊断为金标准,记录CT、MRI对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结果,采用ROC曲线分析CT及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价值。结果  130例患者经病理活检显示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有88例分化性非角化型鳞癌,13例分化性角化型鳞癌,29例未分化性鳞癌。定性诊断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98例,检出率为75.38%,CT检查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80例,检出率为61.54%,MRI检查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97例,检出率为74.62%,MRI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P < 0.05)。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92%、90.62%、94.62%,均高于CT检查的76.53%、84.37%、78.46%(P < 0.05)。结论  相比于CT检查,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准确认识鼻咽癌(NPC)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确诊的24例NPC患者,在治疗前都做CT和MRI检查。结果24例NPC原发灶,伴有颅内占位6例,其中前颅窝病变1例,中颅窝3例,后颅窝2例。颅底骨质破坏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CT和MRI检查都可显示原发灶及鼻咽癌颅内侵犯的部位、途径及范围,有助于临床分期及指导放射野的设置。由于MRI具有比CT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故MRI检查对病变早期的显示和颅内病变的显示更优越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4.
殷富春  郭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45-4745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梁平县人民医院2007-01-2010-12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的CT、MRI表现。结果 48例鼻咽癌表现为鼻咽腔变形不对称,鼻咽侧壁增厚,软组织肿块,继发炎症:乳突炎,鼻窦炎等,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侵犯,淋巴转移等。结论 CT、MRI是诊断鼻咽癌较理想的方法,MRI更准确地显示鼻咽癌的部位、大小、范围、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5.
张明  黄际远  谢可 《华西医学》2010,(10):1839-1840
目的探讨SPECT及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12月对159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行颅底SPECT断层显像,同期行CT检查,分别计算颅底受侵的阳性率。结果①159例鼻咽癌SPECT颅底断层阳性率46.5%(74/159),CT阳性率25.2%(40/159),SPECT检测敏感性高于CT(P〈0.001)。②鼻咽癌伴颅神经损害SPECT检测敏感性高于CT(P=0.004)。结论 SPE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敏感性优于CT。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侵犯相邻结构的MRI与CT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进行MRI与CT比较分析,评价MRI相对于CT对1992福州分期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初诊鼻咽癌42例,在CT和MRI上分别评价各个解剖部位的受侵情况;并按照RTOG推荐的分区标准,将颈部分为Ⅰ-Ⅵ个区进行评判;按照1992福州分期,作CT与MRI的对比。结果MRI对于口咽、颅底骨质、海绵窦、鼻窦、颞下窝等侵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使47.6%的T期发生了改变,23.8%的N分期发生了改变,26.2%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MRI在显示鼻咽癌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能为临床准确地勾画出放疗靶区,指导合理的治疗。为了让MRI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尽早出台MRI的临床分期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RI及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74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于放射治疗前行鼻咽MRI及CT扫描,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MRI、CT对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8.1%,29.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破坏的部位均以斜坡最多见,MRI对颅底孔道破坏的显示更具优势。结论MR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优于CT,在放疗前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比研究了14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的CT和MRI表现,发现CT对观察骨质破坏方面优于MRI检查,MRI在确定咽后壁、顶壁、颅内侵犯和咽后外组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CT检查,文内提出了CT检查对上述诸方面诊断意见和检查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9.
邓彪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11):2039-2041
目的:探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鼻咽癌(NPC)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被我院与总院收治的80例NP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NPC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80例NPC患者经CT检查发现61例颅底骨质侵犯,经MRI检查发现64例颅底骨质侵犯,两种方法对各部位骨质侵犯的检出率差异不大(P>0.05);NPC颅底骨质侵犯经CT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型患者骨质密度降低,病灶边界不规则,可见肿瘤软组织影,骨质硬化型患者骨质密度增高,骨松质可见新生骨影,骨皮质增粗,外型无显著变化,混合型患者同时存在骨质破坏与骨质硬化现象,经MRI检查可见骨样高信号消失,呈中等信号或低信号。结论:NPC患者接受CT或MRI检查可较好显示颅底骨质受侵情况,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咽淋巴环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原发于咽淋巴环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10例,NK细胞或T细胞来源占5例。7例腭扁桃体淋巴瘤表现为扁桃体窝内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向咽腔内突出生长,5例为双侧受累;8例鼻咽及鼻腔淋巴瘤均表现为鼻咽腔内弥漫生长的软组织肿块,病变范围较大,向周围呈弥漫性生长,可累及邻近鼻甲及鼻窦骨质骨无颅底受侵;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MRI上T1WI呈与邻近肌肉组织相似的等密度,T2WI及DWI呈稍高密度,信号均匀,呈轻中度强化,无坏死和囊变;15例淋巴瘤中有10例同时可见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咽淋巴环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CT、MRI表现其密度、信号、边缘及强化特点有一定特征,需与结核、鼻咽癌及扁桃体癌等鉴别;CT、MRI能清楚显示肿瘤位置、形态、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组织的侵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磁共振成像评价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的影像学表现和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0例鼻咽癌海绵窦侵犯病例的MRI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海绵窦受侵的MRI表现和侵犯途径。结果:140例患者,受累海绵窦156侧,单途径侵犯共107侧,双途径侵犯共39侧,3条途径侵犯共8侧,4条途径侵犯共2侧。51侧(32.69%)为卵圆孔单途径受侵,42侧(26.92%)破裂孔单途径受侵,多途径侵犯中卵圆孔、破裂孔作为共同途径共26侧(16.67%)。结论:MRI能较好的评价鼻咽癌海绵窦侵犯情况及其侵犯途径,卵圆孔侵犯是最常见的单一侵犯途径,其次为破裂孔;卵圆孔、破裂孔作为共同途径在多途径侵犯中最常见;经翼腭窝、圆孔途径侵犯海绵窦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的MRI表现——附18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磁共振表现及蔓延和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患者,观察鼻咽癌及向周围结构侵犯和转移的MRI表现及规律。结果肿瘤位于侧壁及咽隐窝区共70例,顶后壁48例,侵犯两壁以上62例。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咽后间隙受侵137例,头长肌受侵97例,咽旁间隙受侵110例,侵及翼腭窝31例,翼内肌83例,翼外肌19例,翼板骨质43例,后鼻孔42例,鼻腔36例,口咽48例,副鼻窦受侵:其中蝶窦30例,筛窦22例,上颌窦11例,岩骨75例,斜坡89例,蝶窦底壁33例,海绵窦受侵28例,卵圆孔35例,舌下神经管22例,破裂孔57例。淋巴结转移:咽后外侧组淋巴结转移118例,颈上深组淋巴结转移140例。结论磁共振对显示鼻咽癌的侵犯范围、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有重大价值,是鼻咽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CT特点。材料与方法:搜集病理确诊的鼻咽癌伴有前组颅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CT资料25例。使用GE Lightspeed GX/i双层螺旋CT;18例进行CT增强扫描。结果:(1)两侧海绵窦不对称侵犯,左12例,右9例,双侧4例;(2)受累海绵窦呈局限或弥漫性增厚17例;(3)颈内动脉受累8例,颅神经受累21例,视神经受累3例;(4)海绵窦异常强化17例,脑膜异常强化3例;(5)骨质破坏:蝶窦7例,筛窦3例,颅底17例。结论:CT可精确显示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部位、途径、范围和程度,是优良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海绵窦病变的种类、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9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海绵窦病变MRI资料。结果:98例海绵窦病变可大致分为四大类:炎性病变16例、血管性病变14例、原发性肿瘤13例和继发性肿瘤55例。炎性病变以双侧或单侧海绵窦软组织影增厚并向眶尖、眶上裂及颅底蔓延为主要MRI表现;血管性病变中颈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以海绵窦异常流空信号及相应MRA改变为特征,而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则类似肿瘤性病变;原发或继发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海绵窦区不同形态和信号肿块及邻近结构受累改变。结论:海绵窦病变MRI表现各具形态及信号特点。MRI对各类海绵窦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在脑脊液鼻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0 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冠状位CT 扫描后重建。结果发现单发颅骨骨质破坏、缺损30 例,显示漏口位置28 例,均与颅骨缺损位置一致;10 例多发缺损可发现两处以上漏口;2 例未直接显示,但副鼻窦腔内有高密度积液,可提示漏口位置。漏口位置:筛窦28 例,额窦后壁9 例,蝶窦上壁3 例。结论多层螺旋CT 是判断脑脊液漏孔位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颅底粒细胞肉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报道3例发生于颅底的粒细胞肉瘤,详细分析了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粒细胞肉瘤均发生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儿童。其中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来诊,1例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后出现头痛来就诊。影像上所有3例颅底骨骨髓信号异常,T_1WI信号减低,并出现髓外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肿块位于右侧上颌窦外侧壁和鞍旁。1例肿块浸润眼眶、海绵窦和动眼神经。1例广泛浸润脑膜、颅神经根和鼻窦,表现为多结节、多处软组织肿块。MR上所有肿块、结节T_1WI均为呈等信号,T_2WI上为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性强化。结论儿童颅底粒细胞肉瘤可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MRI上如颅底广泛弥漫性骨髓信号异常并出现单发或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应注意排除粒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对鼻咽癌(NPC)的UICC/AJCC(2002,6th)分期和我国1992年福州分期的影响.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N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前1周内均有CT和MRI资料.结果 CT不能显示咽颅底筋膜,MRI显示清楚;MRI显示茎突后间隙肿块和鼻窦肿块性质较CT明确;MRI显示颅底骨质肿瘤侵犯较CT敏感.根据UICC/AJCC分期标准,28.2%(11/39)的病例发生分期改变,根据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35.9%(14/39)发生改变.结论 MRI对于鼻咽癌的侵犯途径和范围,特别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建议NPC临床分期应考虑以MRI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