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头穴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放电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选Wistar纯系大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雄性,体重230~300之间,一般状态佳,对齿镊夹尾有逃避及嘶叫反应。 2 实验方法 动物按数字随机分为以下3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只给予动脉采血、钻颅打孔。(2)模型组:给予动脉采血后,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百会透曲鬓穴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观察其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后脑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抑制剂组(针刺组+LY294002),每组18只;按文献方法建立模型;针刺组采用百会穴向曲鬓穴透刺,头部顶区向颞叶、额叶透刺;造模,治疗后于1、3、7天3个时间点,取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结果:p-Akt在大鼠脑出血后1天表达增多,3天达高峰后迅速减少,7天仍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各时间点p-Akt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针刺+抑制剂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增加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p-Akt蛋白的表达,而这一作用可被LY294002阻断,提示本针刺方法能够激活AKT通路,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法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4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 h、24 h、3 d、7 d 4个时点。采用改良的自体动脉血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给予"百会"透"太阳"穴电针干预。通过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NGF的阳性细胞表达,qPCR法检测NGF mRNA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NGF阳性细胞数增多,NGF 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6 h神经行为学评分、NGF的阳性细胞数,NGF 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24 h、3 d、7 d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NGF阳性细胞数增多,NGF 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会"透"太阳"头穴透刺通过上调NG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简称模型组)、脑出血 针刺组(简称针刺组)、脑出血 脑复康组(简称脑复康组),每组又分为术后6 h、1 d、2 d、3 d、7 d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0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简称正常组)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坏死、水肿,神经细胞核固缩、空泡化以及周围炎细胞浸润,以3 d时最严重.针刺组较模型组细胞排列规整,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减少.脑复康组较模型组改变不显著.(2)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神经细胞肿胀,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或核成溶解状,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嵴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多聚核糖体解聚,突触结构肿胀.针刺组较模型组神经细胞肿胀减轻,线粒体结构破坏较轻,突触结构较清晰.脑复康组较模型组改变不显著.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减轻脑组织水肿,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促进脑组织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雄黄中砷对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12组,每组8只,以0.5%CMC-Na水溶液为混悬介质,雄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3、0.9、2.7 g/kg灌胃给予雄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CMC-Na,分别连续给药2、4、6 w。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脑组织中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ATP-2Na)含量。结果:随着雄黄剂量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大鼠脑组织中砷含量逐渐增加,说明雄黄中的砷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蓄积。给予雄黄2 w后,脑组织中ATP-2Na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给予雄黄4 w后,脑组织中ATP-2N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给予雄黄6 w后,脑组织中ATP-2N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不同剂量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雄黄中砷可在脑组织蓄积,对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干预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根据其作用机制,探讨头穴丛刺介入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的可行性。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ZPP-IX抑制剂组、ZPP-IX+头穴丛刺组,每组各12只,分为1、3、7d3个亚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假手术组造模钻孔后注入2μL生理盐水,模型组造模钻孔后注入2μL胶原酶,头穴丛刺组造模后进行头穴丛刺干预,ZPP-IX抑制剂组造模后腹腔注射ZPP-IX抑制剂,ZPP-IX抑制剂+头穴丛刺组同时给予头穴丛刺干预和ZPP-IX抑制剂干预。结果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各亚组均无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头穴丛刺组在1、3、7d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ZPP-IX抑制剂+头穴丛刺组在1、3、7d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ZPP-IX抑制剂组(P<0.05或P<0.01);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各亚组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的脑含水量下降(P<0.01),与ZPP-IX抑制剂组比较,ZPP-IX抑制剂+头穴丛刺组的脑含水量下降(P<0.01)。结论头穴丛刺可以降低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含水量,抑制脑水肿,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丹  邹伟  王珑  孙晓伟  滕伟 《中医药信息》2012,29(4):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加针刺组(针刺组)、模型加忆立福组(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h、24h、48h、72h和168h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有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bFGF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调脑内bFGF可能是有关针刺治疗脑出血一个机制,针刺可能通过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内bFGF蛋白水平增加,从而减轻神经元损伤并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Nest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巢蛋白(Nestin)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针刺组(简称针刺组)、模型+忆立福组(简称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h、1、2、3和7d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相点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estin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Nestin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调脑内Nestin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针刺可能通过早期干预,上调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内Nestin蛋白表达,从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脑出血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再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凝血酶受体-1(PAR-1)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 h、24 h、48 h、72 h和168 h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相点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A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PAR-1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脑内PAR-1蛋白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脑出血获效的一个重要机制,针刺可能通过下调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内PAR-1蛋白表达,减轻凝血酶所造成的毒性反应,从而达到防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不同介入时间对大鼠脑出血(ICH)的干预作用。方法:1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分别分6h、24h、72h、7d共4个亚组。建立大鼠ICH模型,干预后评定行为学变化,并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大鼠灌注取脑前进行行为学评分,各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坏死,可见到较多含铁血黄素颗粒,炎细胞浸润。针刺组较模型组脑组织有所修复,其中6h组较其它各电针组改善更明显。结论:不同时间介入电针,特别是ICH后早期进行电针治疗,可以改善ICH大鼠脑组织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促进脑组织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出血(ICH)大鼠运动功能和白质损伤(WMI)的影响。方法:将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ICH组、ICH+电针组,每组12只;其中ICH组、ICH+电针组被制备右侧纹状体脑出血模型;ICH+电针组给予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3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7 d;7 d后采用转角测试、转棒实验测试评估运动功能;劳克坚牢蓝(LFB)染色、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荧光表达评估WMI情况;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电针治疗降低脑出血大鼠右转的频率、增加转棒停留时间(P<0.05),电针干预能够减少脑出血带来的髓鞘破坏、增加MBP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和神经元损伤、抑制TNF-α、IL-1β表达(P<0.05)。结论:电针通过降低了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和神经炎症,减轻纹状体WMI和神经元损伤,促进ICH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穴透刺结合中药清开灵(QKL)对急性脑出血(ICH)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脑内注入自体血凝块复制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头穴透刺结合QKL注射液对模型大鼠第1天,3天及第7天时脑组织中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脑组织ET-1含量第1天升高,第3天尤著(P<0.01),第7天恢复;CGRP活性各天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头穴透刺结合QKL注射液具有调节ET-1和CGRP水平,从而改善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可能是其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开灵对脑出血后大鼠体内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Rosenberg法改良后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根据脑出血不同时点(12h、24h、48h和72h)分为4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开灵组,观察利开灵对肠组织相应病理改变的影响,并用终点显色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LPS)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浆LPS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在48h达高峰(P<0.01);血清TNF-α、IL-1β升高,均在24h达高峰(P<0.01)。同时发现利开灵可明显改善肠组织病理形态损伤,下调血浆LPS以及血清TNF-α、IL-1β过高表达。结论:脑出血大鼠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利开灵对其有较好的调控作用,这对改善脑出血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行为学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不造模者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以脑含水量、脑指数作为脑水肿观察指标;以Rosenberg行为学评分法作为行为学观察指标。结果脑出血后第7日,中药各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脑指数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出血后第3日,中药各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7日改善明显。结论犀角地黄汤和尼莫地平均能降低脑出血后大鼠脑指数和脑组织含水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时程变化规律,并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脑脉Ⅱ号口服液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30只).治疗组(30只)。向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含0.4U胶原酶(Ⅶ型)的生理盐水2μL诱导脑出血。假手术大鼠与模型大鼠手术过程相同,仅向尾状核注入2μL生理盐水。注射后2h开始,每日灌胃给予脑脉Ⅱ号口服液(8mL/d,6倍临床等效剂量)或等容积蒸馏水直至处死。注射后6,12h,1,3,7,14d取脑。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并计数TUNEL阳性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内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UNEL阳性细胞数在注射后6h显著增加(P〈0.01),3d达到高峰,7d以后明显下降,持续增加至14d后;细胞凋亡百分率的时程变化规律与TUNE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注射后12h至14d各时间点,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脉Ⅱ号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三七总皂苷超早期治疗大鼠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胶原酶法制备高血压脑出血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造模后4h开始每12h腹腔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共5次。于造模后24h、72h,各组大鼠测脑组织含水量,钠离子、钾离子含量,脑内血肿直径。结果三七总皂苷治疗各组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加重(P〈0.05),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脑水含量及钠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钾离子含量较模型组减低(P〈0.05);三七总皂苷各组治疗后血肿直径较脑出血模型组变小(P均〈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超早期治疗大量脑出血,可加剧早期脑水肿,引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计分增加,但有利于加速治疗后血肿的吸收。大量脑出血超早期应用三七总皂苷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脑出血的现代医学及祖国传统中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及评价。文章介绍了现代医学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降低颅内压药物、控制血压药物、超早期止血药、亚低温治疗及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概况及评价,同时介绍了目前较大规模的中医药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试验研究及用药的系统评价,为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竹清脑颗粒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Ⅶ-肝素混合液立体定位注射及配合SD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制作60只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痰热腑实证模型组、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清开灵口服液组,采用TUNEL法(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进行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1)痰热腑实证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前者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大鼠正常脑组织(P<0.01),提示造模成功;(2)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疗效优于清开灵口服液组及黄竹清脑颗粒小剂量组(P<0.05);结论:黄竹清脑颗粒能明显减轻脑出血期(痰热腑实证)大鼠粪便干结、烦躁易动、口干多饮、喉间痰鸣、舌苔黄腻等症状,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系统病态体征,并具有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起到保护脑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芩苷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大脑损伤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法诱导脑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药物高、中、低剂量组,然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黄芩苷灌胃,于3d和7d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MDA、NO、NOS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SOD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药物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含水量及MDA、NO、NOS显著低于模型组,SOD值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黄芩苷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自由基的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