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儿的骶髂关节的CT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搜集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儿,行骶髂关节CT检查。年龄6~14岁。结果 骶髂关节间隙的CT表现为正常、增宽及宽窄不均,未见变窄及强直征象。骶髂关节面的改变主要为:髂骨面的改变包括关节面的模糊、不规则,骨皮质的不连续、变薄、增厚;关节面下囊变,骨破坏,骨质缺失和骨硬化。骶骨面的改变明显较髂骨面少。左侧关节改变较右侧重且发病率高。按照国际标准分级,本组病例为0~Ⅲ级。结论 影像学特点最初表现为周围关节炎征象,而无典型中轴关节受累征象。骶髂关节炎是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确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8例临床诊断为AS患者行骶髂关节MSCT扫描,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结果:88例CT均表现为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82例双侧骶髂关节受累,6例单侧骶髂关节受累。0级0例;Ⅰ级12例,占13.6%;Ⅱ级20例,占22.7%;Ⅲ级31例,占35.2%;Ⅳ级25例,占28.4%。结论:MSCT是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CT分级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T特点,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研究30例成人临床肯定的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AS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是首发于骶髂关节前下方滑膜处的骨质侵蚀。对此处病变的检出率CT明显高于平片。平片可疑病变CT基本可以确诊,同时分级更为精确。结论 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对AS的早期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CT检查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的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CT变化特点的认识,尤其是早期诊断中容易混淆的征象。方法:收集近期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88例,另设50例无症状受检者的骶髂关节作对照,均行薄层CT扫描。结果:对照组关节面光滑,关节面下骨质清晰。疾病组关节间隙、关节面下松质骨硬化等改变都具有明显的变化特点。结论:关节面的破坏是该疾病CT诊断的核心问题,CT对Ⅱ级以上的诊断才具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CT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CT特征。方法:对23例AS患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进行了分析。结果:23例AS患中,骶髂关节双侧受累18例,单侧受累5例;14例为早期病变的CT表现,其中4例为可疑病变,10例CT表现为骨皮质限局性硬化, 关节面模糊不清或斑点状脱钙,软骨下微小囊变,这些表现多见于骶髂关节中下部髂骨面,关节间隙基本保持正常或略增宽。结论:CT能清晰地显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并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A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23.6岁。结果65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的患者中,Ⅰ级11例(16.9%),Ⅱ级22例(33.8%),Ⅲ级24例(36.9%),Ⅳ级8例(12.3%)。骶髂关节双侧同时受累54例(83.1%),单侧受累11例(16.9%)。早期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微小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状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早期以累及骶髂关节最多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慢性结缔组织疾病。CT检查能准确地反映发病部位及不同阶段的进展[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11年39例经临床确诊为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CT改变及MRI表现,探讨CT、MRI诊断AS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7例,女12例,男女比约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分析了43例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作了双盲X线和CT对照研究,正常成人滑膜部关节间隙宽度为2~5mm,40岁后,关节前下部间隙可出现局部狭窄,骶侧皮质厚度多小于3mm,前后均匀者占90%;髂侧中部皮质厚度小于5mm,其前部皮质厚度可大于5mm(占16%),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关节面不清晰,但无明确的侵蚀改变,关节面的侵蚀是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的重要条件,AS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表明:对平片可疑的病变,CT常可排除或肯定诊断,早期病变(Ⅱ级),CT可提高一个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平片分级相同.CT扫描可用于临床高度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者;对Ⅲ、Ⅳ级病变如仅为诊断,则CT扫描似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2.
13.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例AS患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 参考相关献将骶髂关节病变分为:0、Ⅰ、Ⅱ、Ⅲ级。结果:33例AS患的64个骶髂关节受累,其中双侧受累31例,单侧2例。2个骶髂关节表现正常为0级;19个关节表现为轻度受侵破坏,关节面模糊,骨质疏松定为I级;22个关节表现为明显破坏,关节面呈锯齿状或串珠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可见囊状吸收区,周围骨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定为Ⅱ级;23个关节表现为关节强直,关节间隙变窄,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严重关节呈骨性融合定为Ⅲ级.结论: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早期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在骶髂关节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对25例临床、实验室检查已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CT扫描,分析其征象. 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改变的基本征象(1)局限性骨质稀疏、侵蚀、破坏;(2)骨质增生硬化;(3)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4)关节强直;(5)关节软组织肿胀. 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评估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成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行高分辨CT扫描,分析其征象,用秩和检验法对不同病程组及同一病程组不同性别患者骶髂关节CT改变分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骶髂关节病变的基本征象是关节糜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强直、关节腔内气体影及软组织影。随病程延长病变加重(Ρ<0.01),同病程组病人女性病变重于男性(Ρ<0.01)。结论高分辨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有利于认清征象,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表现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面毛糙、骨性关节面下多发小囊状骨质吸收、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关节骨性融合及骶髂韧带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CT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注射的CT引导。方法:采用俯卧位,对骶髂关节进行CT扫描,取得穿刺定位层面,利用CT机中计算机“功能键”进行测量,取得穿刺者利用近期的CT检查片,选择骶骨与髂骨的最大接触面作为穿刺定位层面,用刻度尺等进行测量,也可获得穿刺点。在患者被检查部作体表定位,穿刺后对该层面再次扫描,若穿刺针针尖在骶髂关节间隙中,则穿刺成功;否则,观察穿刺针与骶髂关节的位置关系,相应调整刺针,直至确认穿刺成功。结果:对28例进行CT引导穿刺,准确率达100%,一次穿刺成功的有46例关节间隙,占82.14%,需要高速穿刺针的有10侧,占17.8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 2 2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和骶髂关节的CT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2 2例患者 ,男 2 0例、女 2例 ,年龄 14~ 70岁 ,平均 2 7.9岁。全部病例行骶髂关节的CT轴位平扫 ,并记录其显著的几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临床特点中 ,骶髂关节的疼痛、腰痛、弯腰受限居于前三位 ,出现百分率依次为 6 3.6 %、40 .9%、31.8%。实验室检查结果 ,HLA -B2 7阳性、血沉(ESR)变快、C反应蛋白 (CRP)增高、类风湿因子 (RF)阳性出现百分率各为 10 0 %、90 .9%、31.8%、2 7.2 %。CT征象 ,以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 ,6 8.1%。其他如关节硬化 ,5 0 % ;关节间隙变窄 36 .3% ;关节融合 9.1%。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 ;化验检查HLA -B2 7呈阳性 ,ESR加快 ,CRP增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骶髂关节的CT检查 ,常见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受侵蚀征象。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附8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方法分析80例临床诊断肯定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骶髂关节CT检查资料.结果80例中73例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包括1、早期(1)双侧关节对称性受累,极少数可单侧受累;(2)骨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3)骨关节面皮质中断;(4)关节面下微小囊变;(5)骶髂关节髂骨面轻度硬化.2、进展期(中期)(1)骶髂关节关节面不光整,局部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2)骶髂关节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3)关节面周围明显增生硬化;(4)关节间隙假性增宽;(5)关节间隙不规则狭窄;(6)关节间隙不规则真空.3、稳定期(晚期)(1)韧带骨化;(2)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3)明显骨质疏松、硬化.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且有助于临床对病程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螺旋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或完全消失,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密度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局部细微结构,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