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李志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140-142
本文回顾了放射摄影系统的发展历史,讲述了直接转换DR系统的图像捕获机制,对HOLOGIC直接转换DR系统的Se/TFT探测器的板层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不同设计方案像素线路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3.
4.
临床应用的X线机,许多动态故障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为正常状态,这就要求维修工程师要熟读电路图,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并认真听取操作人员的故障描述,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岛津3200X遥控胃肠X线机在临床使用广泛,本文报告笔者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典型实例,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数字化X线摄影﹙DR﹚在危重急诊患者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危重急诊患者50例,由于患者不能到放射科摄片,全部患者均行数字化X线摄影(DR),记录每例患者的曝光条件,运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50张DR片的密度、对比度、清晰度等进行分析、统计、评价。结果:丙级片2例2张(4%),乙级片25例25张(50%),甲级片23例23张(46%),没有废片。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DR)能显著提高了危重急诊患者的摄片质量,降低了重复摄影概率,降低了辐射剂量,为患者诊治争取了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捷发展,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基于国际上DR数字化摄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指示,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信息数字化,无胶片化,加强计算机网络,生物医学影像等高新技术在医院临床方面的应用,我国医学影像学也将进入数字化时代。 相似文献
8.
故障现象:透视正常。床上球管摄片.当按下曝光按钮时,控制台面毫安表指针,时而正常指示,对而不指示,时而正常红灯信号闪亮。时而异常黄灯信号闪亮。造成照片不曝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平板多功能胃肠机在急诊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65例急诊患者分为研究组(n=265)和对照组(n=200),分别进行动态平板多功能胃肠机检查及普通平板DR机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一次检查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 8.5%,研究组每部位的平均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5±2.2 min vs 7.5±3.1 min,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胸部、腹部及脊柱检查中的管电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四肢关节骨骼检查中虽然能够降低管电流,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动态平板多功能胃肠机进行急诊检查简单、方便、快速,可提高图像质量及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疑似脊柱结核收入院的64例患者进行脊柱正侧位或正斜位常规X线检查和DR检查,保证客观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患者的DR与传统X线进行评价,最终结果以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最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43例,DR在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优于常规X线检查(P0.05);常规X线检查与DR检查在骨质破坏以及脓肿两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DR相较于常规X线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有利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从而改善预后及降低致残率,临床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R-PACS-RIS系统在胸部X线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112例胸部体检者的X线胸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日体检工作量、人均体检时间、医师平均每例阅片时间以及存储成本情况。结果日均检查223例,平均每例体检耗时仅1.1分钟,摄片工作时间约4小时,医师平均阅片及报告时间约1分钟/例。日均图像存储成本约1元。工作站具有统计工作量及多种查询功能。结论在体检中心配备DR-PACS-RIS胸片体检系统切实可行,能够收到明显的正面效益。合理优化检查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12.
13.
14.
常规X线图像数字化成像技术CR与DR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杨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3):219-220
人类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近年来也加快了向数字化进军的步伐。21世纪是数字化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医院服务水平、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解决提高医学影像质量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影像数字化。在现存放射学领域,已经有CT、MRI、DSA和数字胃肠机等数字化医疗设备,而使用频率最高、占放射学领域70%的普通X线机却一直未能完成数字化革命;CR和DR技术的出现,则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两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Hirakata Y Matsuda J Nakano M Hayashi T Tozaka S Takezawa T Takahashi H Higashiyama Y Miyazaki Y Kamihira S Kohno 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2005,53(3):169-173
The BD Phoenix Automated Microbiology System SMIC/ID panel was evaluat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ST) of various streptococci. A group of 97 consecutive clinical isolate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23 Streptococcus pyogenes, 24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and 34 viridans streptococci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isons made with routine manual methods used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Overall, in 162 (91%) of 178 isolates, Phoenix identific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agreement. For AST results for the 162 isolates that demonstrated identification concordance, the overall essential agreement rate was 98.5%; the category agreement was 94.9%; and the very major error, major error, and minor error rates were 0%, 0.15%, and 5.8%, respectively. Although relatively high minor error rates were observed with S. pneumoniae and beta-lactams, 79.2% of the 77 minor errors were the result of a single log(2) dilution difference. The Phoenix SMIC/ID panel performed favorably and demonstrated the advantages of automation and simple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