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为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市委门诊部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分组,HbA1c≥7.0%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HbA1c<7.0%的10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G(4.41±0.42)mmol/L、TC(5.29±1.21)mmol/L、LDL-C(3.59±0.64)mmol/L、空腹血糖(8.89±1.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4±0.3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20、7.396、9.728、8.619、31.470,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空腹血糖以及TG、TC、LDL-C等血脂指标成正比(r=0.891、0.764、0.861、0.64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空腹血糖、血脂指标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诊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相关性及切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入住我院内分泌科340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同时测定各项生化指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空腹血糖(FBG)、Hb Alc的最佳切点。结果 1感染组的Hb Alc(8.1±0.7)、FBG(9.7±1.6)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Hb Alc(6.7±0.4)、FBG(7.3±1.8),P0.001,感染组的年龄(52.8±7.9)、BMI(28.2±3.6)均高于非感染组的年龄(46.9±7.2)、BMI(22.8±3.6),P0.05;2以糖尿病对肺部感染患病影响明显的为Hb Alc(相关性数B=6.623,OR=9.230,95%CI 4.438~25.62,P0.0001),其次为FBG(相关性数B=0.542,OR=1.15,95%CI 1.052~1.224,P=0.013),再者为BMI(相关性数B=0.203,OR=1.850,95%CI 1.039~2.542,P=0.024)及年龄(相关性数B=0.042,OR=1.041,95%CI 1.020~1.072,P=0.028);3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Hb Alc、FBG及BMI等指标的预测肺部感染增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663及0.569,Hb Alc、FBG及BMI等指标的预测肺部感染增加的最佳切割点,分别为8.16%、9.82及27.8。结论新诊糖尿病患者的肺部感染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有关;新诊DM肺部感染的空腹血糖切点为9.8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切点为8.1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一2016年7月就诊于山东省武警总队医院心内科诊断为AMI患者23人,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42人。入院当日或次日空腹采取静脉血,采用由同个检验医师进行患者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葡萄糖:(7.2381±1.845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67±1.8202)%;非急性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葡萄糖(5.5339±0.876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22±.1.3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糖化血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就诊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正常健康体检者28名为对照组,对其分别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及血清C肽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9.54±1.07)(%)、空腹血糖(FBG)(10.02±2.04)mmol/L、餐后2 h血糖(15.97±1.16)mmol/L、血清C肽(0.87±0.16)μg/L;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5.28±0.84)%、空腹血糖(FBG)(4.35±0.38)mmol/L、餐后2h血糖(5.59±1.25)mmol/L、血清C肽(1.39±0.22)μg/L。从统计的数据上看,观察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6、t=14.54、t=37.55、P0.01);而观察血清C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9、P0.01)。结论通过对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进行检测,可以对患者胰岛素分泌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空腹血糖与其并发症风险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2例为观察组,在该院于2018年1—12月进行检测治疗,同期取7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时,选择高效液相色谱和氧化酶的方式,统计学分析处理检测结果,并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与其并发症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经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正相关性(r=0.587,P0.05)。经对比分析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浓度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为(9.5±3.3)%,空腹血糖为(9.7±3.8)mmol/L;对照组中糖化血红蛋白为(4.5±0.8)%,空腹血糖为(4.7±0.8)mmol/L。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能够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可保证治疗方案的更合理性,避免单纯凭借空腹血糖监测结果片面性。相较于单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进行联合检测糖尿病方面更可靠,可在临床上争取时间为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方案,引产对患者血糖控制、治疗效果,以及对疾病的诊断中,联合检测评价具有关键的意义,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β-羟丁酸(HBA)水平与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87例,测定血HBA、FBG、Hb A1c值。根据FBG水平分为I组(FBG4 mmol/L)、II组(4 mmol/L≤FBG7 mmol/L)、III组(7 mmol/L≤FBG10 mmol/L)、IV组(10 mmol/L≤FBG13 mmol/L)、V组(FBG≥13 mmol/L);根据Hb A1c水平分为A组(Hb A1c7%)、B组(7%≤Hb A1c9%)、C组(Hb A1c≥9%),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FBG≥13mmol/L组血HBA水平最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9%组血HBA水平明显高于Hb A1c7%组及7%≤Hb A1c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β-羟丁酸水平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Hb A1c≥9%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β-羟丁酸水平,积极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石龙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8例,其中男性310例,女性118例,平均年龄(65.26±11.12)岁。根据发病后6h~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60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36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进行TC、TG、HDL、LDL、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查。结果进展性脑卒中组年龄[(68.77±11.99)岁vs(63.53±11.10)岁,P=0.001]、高脂血症(65.0%vs 51.1%,P=0.047)、空腹血糖[(7.78±4.42)mmol/L vs(6.61±2.60)mmol/L,P=0.048]均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070,95%CI:1.033~1.108,P=0.000)及空腹血糖(OR=1.369,95%CI:1.173~1.598,P=0.000)是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应密切监控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良好的血糖水平有可能减少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在该院确诊为糖尿病的40例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糖化血糖蛋白及其他血糖指标水平和升高率。结果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8.63±1.68)%、空腹血糖(8.06±1.69)mmol/L和餐后2 h血糖(12.31±4.03)mmol/L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6±1.02)%、(3.79±1.31)mmol/L、(7.12±1.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95.00%)、空腹血糖(75.00%)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升高率(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12.5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反应患者血糖的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可采用多指标联合检测,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文将该院接收的2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29名正常妊娠期孕妇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比孕妇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统计血糖、糖化血红指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差异;对比孕妇组间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8.21±1.89)mmol/L、1 h血糖(12.32±3.18)mmol/L、2 h血糖(9.87±1.96)mmol/L、3 h血糖(8.08±1.77)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6±2.4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11、7.055、11.778、10.280、6.613,P<0.05)。HbA1c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3.41%与89.63%,均高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4、6.412,P<0.05)。观察组孕妇发生妊高症、羊水过多等并发症12例,发生率41.38%,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糖化血红蛋白筛查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现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将某妇产科医院产检的144例孕妇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其中患有妊娠糖尿病的72例孕妇归纳为实验组,将健康妊娠未患有妊娠糖尿病的72名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以及HbA1c阳性检出率。结果①实验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为(12.62±3.27)%,对照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为(5.01±0.84)%,实验组检测空腹血糖为(6.75±0.42)mmol/L,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为(4.26±0.47)mmol/L,实验组孕妇的HbA1c和FP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26、33.520,P<0.001)。②实验组孕妇的HbA1c阳性检出率为27.70%,与对照组的11.11%相比明显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4,P<0.05);对照组孕妇的FPG阳性检出率为25.0%,与对照组的2.8%相比明显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4,P<0.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筛查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尽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提高妊娠糖尿病的诊断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 (IFG)诊断点从 6.1mmol/L下调至 5 .6mmol/L的合理性。方法对1986年入选的 468名非糖尿病人群〔3 41例正常糖耐量 (NGT) ,12 7例糖耐量受损 (IGT)〕在 1988年 ,1990年和 1992年分别进行OGTT复查 ,测定空腹血糖 (FPG)及 2h血糖 (2hPG)。以COX模型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1) 10 9例 6年后发生糖尿病。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影响后发现FPG与 2型糖尿病发病显著相关 (P =0 .0 0 0 1)。基线FPG 5 .6~ 6.0mmol/L组糖尿病发病危险性比FPG <5 .6mmol/L组已显著增加 ,RR为 3 .3 (95 %CI 2 .0~ 5 .3 ,P =0 .0 0 0 1)。 (2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是 5 .6mmol/L ,以FPG 5 .6mmol/L为诊断点IFG预报糖尿病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45 .0 % ,92 .8%和 65 .3 %。 (3 )NGT个体中COX成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后显示 ,FPG分组 (5 .0~ 6.0mmol/L与 <5 .0mmol/L)与糖调节受损 (IGR ,包括IFG或IGT)发生显著正相关 (P =0 .0 0 7)。ROC曲线显示 ,FPG预测糖耐量恶化而进展为DM或IGR的最佳阈值为 5 .3mmol/L。结论  (1)本组非糖尿病人群中FPG预测糖尿病发病的最佳阈值为 5 .6m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及住院患者123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NBG,FBG6.1mmol/L,n=55例),空腹血糖受损组(IFG,6.1mmol/L≤FBG7.0mmol/L,n=36),糖尿病组(DM,FBG≥7.0mmol/L,n=32),同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与NBG组比较,IFG组和DM组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根(RMSSD)及百分比(pNN5O)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IFG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FG和DM时,HRV时域指标均降低,且前者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The optimal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target of achieving HbA1c less than 7.0% in type 2 diabetes (T2D) patients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is open-label trial randomized (1:3:3) 947 adults with uncontrolled T2D (HbA1c >7% to ≤10.5%) who were using one to three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to achieve an FBG target of 3.9 < FBG ≤5.6 mmol/L (Group 1), 3.9 < FBG ≤6.1 mmol/L (Group 2) or of 3.9 < FBG ≤7.0 mmol/L (Group 3). Targets were achieved using a pre-defined insulin glargine 100 U/mL titration scheme.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chieving HbA1c <7.0% at 24 weeks. At 24 weeks, 44.4%, 46.1% and 37.7% of patients achieved HbA1c <7.0% in Group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P = 0.017; Group 2 vs Group 3). Alert hypoglycaemia (glucose ≤3.9 mmol/L) wa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3 (38.9 vs 23.3%; P < 0.001) but was not in Group 2 vs Group 3 (27.5% vs 23.3%; P = 0.177). Clinically important hypoglycaemia (glucose ≤3.0 mmol/L) was reported in 4.8%, 2.0% and 3.8% of patients in Group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he optimal FBG target for most Chinese patients with T2D appears to be 3.9-6.1 mmol/L.  相似文献   

14.
空腹血糖正常的住院高血压患者的糖耐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伴有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数据,为全面干预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 mmol/L确诊为原发件高血压的586例住院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YT)后2 h的血糖测定.观察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入院时血压、血尿酸、血脂、动脉硬化等参数与OGTT后2 h血糖的关系.结果 (1)58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患者159例(27.1%);2型糖尿病患者41例(7.0%).(2)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动脉硬化的比例高达67.5%,高于血糖正常组的59.6%,年龄标化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高,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行OGTT测定,以早期发现和干预糖代谢紊乱,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调节受损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2-3月在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在岗职工中开展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lc普查,测定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及HbAlc,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血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HbAlc.研究资料纳入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且服糖后2 h血糖<11.1mmol/L者,无糖尿病、血红蛋白病、肝、肾疾患等.进入结果分析的对象共726例,男197例,女529例,平均年龄(39±10)岁.其中正常糖耐量636例(87.6%),糖调节受损90例(12.4%),糖调节受损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变量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糖调节受损占HbAlc≤5.7%人群的2.3%,占HbAlc≥5.8%的人群中89.3%.HbAlc≥5.8%时预测OGTT诊断的糖调节受损状态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99%、0.89和0.98;(2)OGTT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及糖调节受损状态的患病率,在HbAlc为5.8%组与5.7%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77、22.219和27.780,P<0.01或P<0.001);(3)HbAlc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957、0.928和0.936,均P<0.01).结论 (1)HbAlc预测糖调节受损与OGTT具有一致性,与OGTT诊断的糖调节受损状态相关的HbAlc最佳临界值为5.8%;(2)HbAlc与OGTT诊断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糖调节受损状态的血糖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且HbAlc为5.8%与其相关性极其密切.建议当HbAlc≥5.8%时均应行OGTY检查,以明确有无糖调节受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干预,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糖耐量异常(IG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空腹血糖为5.6~6.1 mmol/L的IFG患者337例,检测患者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等资料,分析患者IG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337例IFG患者中46.6%(157/337)伴有IGT。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和正常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75.0%和63.1%(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水平是IFG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分别为:1.06(95%CI:1.03~1.08);1.11(95%CI:1.05~119);1.58(95%CI:1.23~2.09)。进一步对体重正常者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除年龄外,甘油三酯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相对危险为2.10(95%CI:1.29~3.43)。结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约半数伴有糖耐量异常,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水平是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冠心病血糖、血脂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血糖、血胰岛素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做75g糖耐量试验,测空腹、餐后1.2小时血糖,血胰岛素(INS)及血脂(ISI),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CHD 组给予利维受(每片含7-甲异炔诺酮2.5mg)治疗12周,然后重复上述各项目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血糖、INS及ISI均有显性差异(P<0.001)。利维爱治疗后,血糖、INS、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较治疗前降低,而IS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水平升高,治疗前、后有显性差异(P<0.001)。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降低绝经后CHD患的血糖、INS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IR),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空腹和餐后2h手指末梢全血、血浆与静脉全血、血浆4种不同血样葡萄糖浓度之间的差异。方法2010年8月至12月共140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试验。其中男56例、女84例,年龄(54±10)岁。空腹血糖82例.餐后2h血糖58例,每例患者采集手指末梢全血、血浆以及静脉全血、血浆4种血样。用OneTouchVerio血糖监测系统和YSI2300葡萄糖测定仪,分别检测末梢血血糖(CBG)、静脉血糖(VBG)与末梢血浆血糖(CPG)、静脉血浆血糖(VPG)。并对Verio血糖监测系统的精准性进行评估。血糖数值差异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法。结果Verio血糖监测系统的精准性符合IS015197(2003)标准要求。空腹状态下血糖仪检测的CBG与VBG分别为(6.7±2.4)、(6.7±2.3)mmol/L,相对误差为0.40%(t=0.62,P〉0.05),YSI检测的CPG与VPG分别为(6.4±2.5)、(6.4±2.4)mmol/L,相对误差为0.25(t=0.39,P〉0.05),CBG略高于VPG5.89%(P〈0.05);餐后2hCBG明显高于VBG,分别为(8.5±3.6)、(7.9±3.6)mmol/L,相对误差为7.58%(t=9.55,P〈0.05);CPG亦明显高于VPG水平,分别为(8.1±3.8)、(7.6±3.8)mmol/L,相对误差为6.08%(t=10.9,P〈0.05),CBG高于VPG11.6%(P〈0.05)。结论OneTouchVerio血糖监测系统适合临床对患者进行日常血糖检测,其检测的空腹CBG与VPG值较为接近,餐后CBG高于VPG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