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身体体质指数(BMI)连续变化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对北京市海淀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共纳入受访者5478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高尿酸血症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为23.1%,超重和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3.9%和20.9%。调整混杂因素之后,超重(OR=2.29,95%CI:1.93~2.72)和肥胖(OR=4.68,95%CI:3.91~5.61)与高尿酸血症患病显著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以性别分层,随着BMI的持续升高,男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线性升高(χ2=3.226,P=0.199),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非线性升高(χ2=12.014,P=0.002);以年龄分层,随着BMI的持续升高,中年人群(χ2=5.321,P=0.070)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线性升高,而年轻人群(χ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BMI连续变化与糖尿病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的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的基线调查数据,共纳入受访者9708名。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糖尿病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11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95%CI)为14.77%(14.06%~15.48%)。调整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午睡、腰围、总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之后,超重(OR=1.21,95%CI:1.04~1.41)、肥胖(OR=1.64,95%CI:1.37~1.97)与糖尿病患病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性别和年龄分层,BMI连续变化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强度都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高BMI(超重/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的独立、剂量依赖性的危险因素,提示以关注BMI连续变化(而非传统BMI水平)为重点的糖尿病预防将变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5岁及以上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2438名血砷和血尿酸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砷、血尿酸等水平。根据血砷水平的三分位数将对象分为砷低水平组、砷中水平组和砷高水平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砷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结果243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4.57±11.41)岁,其中男性1172名(48.07%),≥80岁者1525名(62.55%),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17.23%(420例)。砷低、中、高水平组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1.77%、19.25%和20.6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砷低水平组相比,砷中、高水平组高尿酸血症检出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57(1.12~2.23)和2.08(1.46~2.99)]。与女性相比,男性老年人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检出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河南省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脑卒中患病率的流行现状,探讨社会参与和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省辖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参与得分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联,并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社会参与得分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5 570名研究对象,社会参与平均得分为(1.55±2.94),其中社会参与水平失能占19.5%,完全自理占80.5%;脑卒中患病率为5%。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社会参与水平得分与脑卒中患病风险有关联(P<0.05),相比社会参与正常的人群,社会参与受限的人群脑卒中比值比升高366%(OR = 4.657,95%CI:2.398~9.044),社会参与得分每升高1分,脑卒中的比值比升高9%(OR = 1.083,95%CI:1.047~1.120),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社会参与得分与脑卒中易感性存在剂量 - 反应关系。结论 社会参与水平受限与脑卒中患病风险有关,社会参与得分与患脑卒中存在剂量 - 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可溶性Corin水平与超重或肥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常熟市2007—2008年开展的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中的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orin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Corin水平与超重或肥胖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781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3例,女性1 098例,平均年龄(53.33SymbolqB@12.62)岁,超重或肥胖者共464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因素调整后男性log-Corin水平每升高一个单位,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显著降低(OR=0.36,95%CI:0.14~0.91),以男性Corin水平最低分位组为参照,第三分位组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显著降低(OR=0.58;95%CI:0.36~0.93)。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男性Corin水平与超重或肥胖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线性趋势检验P=0.015)。总人群和女性Corin水平与超重或肥胖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男性血清可溶性Corin水平与超重或肥胖相关,较高的Corin水平可能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东省中山市2个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老年人BMI与血脂异常的患病关联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研究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9.65%。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OR=1.48,95%CI:1.35~1.63)、肥胖(OR=1.79,95%CI:1.55~2.07)和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具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老年人BMI增加血脂异常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当老年人BMI>28 kg/m2时,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上升趋势明显,老年人BMI与血脂异常的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 超重/肥胖是老年人患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存在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在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控中应重点关注BMI的具体数值,识别中高风险人群,而非传统BMI水平(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虚弱及其组分的关联。方法利用"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中2017—2018年的横断面数据, 将≥65岁老年人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方式、膳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自我健康状况、现患疾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老年人hs-CRP与虚弱及其组分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453名研究对象, 年龄为(84.8±19.8)岁, hs-CRP水平的中位数为1.13 mg/L;虚弱的患病率为24.4%(598/2 453)。调整混杂因素后, 与低水平组(hs-CRP<1.0 mg/L)相比, 高水平组(hs-CRP>3.0 mg/L)OR(95%CI)值为1.79(1.35~2.36)。调整混杂因素后, 对hs-CRP水平与虚弱各组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与低水平组相比,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受损、器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受损、功能限制、共病在高水平组OR(95%CI)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1684名血铅和认知功能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铅水平。根据血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检验血铅浓度与认知受损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168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3.1±11.1)岁,其中女性843名(50.1%);认知功能受损者191名(11.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老年人血铅浓度每升高10μg/L,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5(1.01~1.10);与血铅浓度Q1组老年人相比,血铅浓度较高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风险较高,Q2,Q3,Q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19(0.69~2.05)、1.45(0.84~2.51)和1.92(1.13~3.27)。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河南农村居民的维生素D(vitamin D,VD)缺乏以及高血压流行现状,探讨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方法  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8~80岁河南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VD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OR值和95%CI,并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VD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013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平均水平为(24.50±16.18)ng/ml,其中VD缺乏者占53.95%,不足者占27.02%,只有19.03%能达到正常水平;高血压患病率为40.34%(年龄标化率30.64%)。高血压患者VD水平低于非高血压人群,且VD缺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45.21%)高于VD充足人群(31.07%);相比VD充足人群,VD缺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OR=1.59,95%CI:1.21~2.10),血清VD水平每升高10 ng/ml,高血压患病风险下降14%,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L"型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VD缺乏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有关,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L"型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究BM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江苏省昆山市18岁及以上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估计BMI与高血压关联及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95%CI)为17.2%(16.8%~17.6%),其中男性患病率(95%CI)为17.2%(16.6%~17.7%),女性患病率(95%CI)为17.3%(16.7%~17.8%)。超重与肥胖现患率(95%CI)分别为25.5%(24.9%~26.0%)与3.9%(3.7%~4.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教育、家庭月收入、吸烟与饮酒状态、体力活动强度及腰围)之后,超重(OR=1.67,95%CI:1.57~1.79)、肥胖(OR=2.56,95%CI:2.24~2.91)与高血压患病显著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BM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1)。结论BM 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提示社区水平以体重控制为重点的高血压预防将变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龄老人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及认知功能等,测定血浆相关生化指标及SOD和MD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认知功能与SOD、MDA水平的关系。结果:与最低水平组比较,最高水平组SOD下认知受损发生的OR(95%CI)为3.96(1.66-9.45)。SOD水平与认知功能评分之间显著相关(P<0.05),MDA与认知功能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老人中血浆SOD活性与认知功能呈负向关系,未发现血浆MDA与认知功能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硒水平与虚弱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项目,以2017-2018年调查的中国9个长寿地区2 464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使用虚弱指数量表评定调查对象的虚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人群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抑郁风险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2018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抑郁状态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收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以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水平。根据调查对象NLR的四分位数将对象分为Q1、Q2、Q3、Q4四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2018名调查对象年龄为(82.60±10.73)岁,其中男性1032名(51.14%),抑郁症状检出率19.33%(39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NLR的Q1组相比,Q2、Q3、Q4组检出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47(0.99~2.19)、1.67(1.13~2.47)和1.95(1.32~2.89)]。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NLR水平与抑郁症状患病风险存在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国长寿地区90岁以上老人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河南夏邑县、湖北钟祥市、湖南麻阳县、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和广西永福县5个地区的所有百岁老人并编号,按照年龄尾数与编号尾数相同的原则,就近匹配选取同性别90~99岁高龄老人,共计496名.问卷调查民族、教育程度、膳食状况、吸烟、饮酒、饮茶和体力活动等情况.每人抽取4 ml静脉血,共采集到436份血样.测定甘油三酯(TG)、SOD、MDA、钙、镁和微量元素等相关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SOD和MDA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90岁以上老人血浆SOD活力平均为(31.19±5.51)U/ml,MDA平均含量为(4.68±1.98)μmol/L.少数民族90岁以上老人血浆SOD活力为(27.55±4.97)U/ml,低于汉族[(31.73±5.39)U/ml;t=5.85,P<0.01];少数民族90岁以上老人血浆MDA含量为(5.58±1.95)μmol/L,高于汉族[(4.54±1.95)μmoL/L;t=-3.9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90岁以上老人血浆SOD活力低于汉族(OR=0.493,P<0.05);MDA含量则高于汉族(OR=5.412,P<0.05).除民族外,对血浆SOD活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还包括肉类摄入频率、蛋类摄入频率、血浆硒含量(OR值分别为0.388、2.260和1.906,P值均<0.05);对血浆MDA含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还包括奶类摄入频率、体力活动和TG(OR值分别为0.435、1.850和1.647,P值均<0.05).结论 我国长寿地区90岁以上老人血浆SOD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SOD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民族、蛋类摄入情况、肉类摄入情况和血浆硒的水平;影响MDA水平的因素有民族、奶类摄入情况、体力活动情况和血浆TG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者的氧化损伤,探讨血铅和氧化应激酶之间的变化关系,以探讨铅中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的铅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浓度,选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脱氢酶(MDA)作为氧化应激损伤的效应指标,分析血铅与氧化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共采集了车间内5个工作点的空气样品。接触组血铅浓度(244.274±124.5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SOD活性(61.27±6.97)KU/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触组MDA含量(9.42±3.89)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DA含量与血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P〈0.01);吸烟、饮酒对SOD活性和MDA含量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人体血铅升高,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与血铅含量变化不一致,血铅是近期铅接触者的敏感内接触指标,且血铅浓度越高,SOD活性代偿性升高;MDA含量越高,氧化损伤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11省市队列研究中35~64岁男女两性27016人基线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血清TG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清TG分布存在地区间差异,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2.3倍;(2)男性TG水平高于女性(P<0.001);(3)高TG血症为我国临床高脂血症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型;(4)多因素分析显示男女两性TG水平与总胆固醇(TC)、体质指数(BMI)、血糖(GLU)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育锻炼负相关;(5)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高TG血症患者中有聚集现象。结论 TG与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有关联,可作为多种危险因子的标志。多数高TG血症的患者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异常,提示高TG血症患者可能处于心血管病的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17.
We propose that oxidative damage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IDA). Participants were selected from Basic Attention Ambulatory from North of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 All subjects were older than 65 years — 17 patients with IDA and primary hypertension and 18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control group)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measured antioxidant defens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and total glutathione (GSH) by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s. We also determined protein oxidative damage in haemolysate and plasma by carbonyl assay. We characterized the lipid peroxidation by malondialdehyde (MDA)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DA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AT and SOD levels than controls. GPx activity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Oxidative protein damage was noted in the plasma but not in the haemolysate. A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roduction of MDA was observed in the serum of IDA patients, as an indication of increased level of auto-oxidizable lipids under oxidative stress.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idea that patients with IDA are subjected to chronic oxidative stres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hat IDA in older persons receives adequate att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s not considered simply a part of normal ag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国长寿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1622名血尿酸和认知功能得分数据完整的80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尿酸等水平,采用基于教育程度的认知受损评价标准评定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并采用二分类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对象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结果16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92.2±8.1)岁,其中男性656名(40.4%);血尿酸为(343.3±86.2)μmol/L;482名(29.7%)认知功能受损。二分类GEE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认知受损风险逐渐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9(0.71~1.33)、0.87(0.68~0.94)及0.69(0.48~0.85),且具有线性趋势(P<0.001);80~89岁年龄组、BMI<24 kg/m2组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在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年人中高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