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进行增强CT和高频超声检查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比较增强CT及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两者结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及符合率。结果:增强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1.93%,特异性为33.33%,准确度为71.67%。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0.18%,特异性为33.33%,准确度为70.00%。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2.98%,特异性为66.67%,准确度为90.00%。经术后病理确诊5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颈中央区34例,颈侧区23例。CT、高频超声对颈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明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分析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中运用超声检查的作用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入组案例经查实均符合超声诊断要求,最终确诊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进行判断,并以此评价超声诊断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诊断结果显示,Ⅵ区的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为93.75%(75/80),特异性为61.54%(8/13),准确性为60.48%(75/124),假阳性率(误诊率)为85.96%(49/57);Ⅲ、Ⅳ区的诊断敏感性为88.00%(66/75),特异性为75.68%(28/37),准确性为92.96%(66/71),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5.15%(5/33)。敏感性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准确性及假阳性结果差异明显,数据经统计分析对比显示(P<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超声诊断可发挥显著作用,其诊断价值确切,诊断的准确性使该检查方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得以切实印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医院接诊的1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组),86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征象(病灶数目、最大径、纵横比、形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转移组(n=29)和无转移组(n=71)。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分析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的结节数目、结节形态、结节回声、结节边界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结节直径≥5 mm、内部微钙化、侵及被膜占比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1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29例,无转移71例;经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28例,无转移72例。高频超声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5.00%。结论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能CT参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155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是否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未转移组108例和转移组47例。分析患者双能CT参数及彩超表现特征,评价双能CT参数联合彩超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47例中,彩超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41例(87.2%),表现为类圆形或融合状不规则形,内部均匀低回声,可见丰富的点、条状血流信号,RI值较低;未转移组108例中,彩超诊断未发生淋巴结转移86例(79.6%),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内部呈回声、稍低回声,血流不丰富,RI值较高。155例宫颈癌患者病灶内部CT表现为低回声、不均匀,多数边缘不规则,部分内部可见钙化灶,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模糊,强化明显,中心呈低密度。转移组动、静脉期双能CT定量参数λHU、NIC、IC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λHU、NIC、IC诊断宫颈癌淋巴结动脉期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动脉期(0.831、0.818、0.836)略高于静脉期(0.800、0.772、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1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样本,采用多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疾病,以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率.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异度为93.57%,敏感度为76.92%,准确率为93.57%.结论:可将多层螺旋CT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转移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238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闭孔不同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表现,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构: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85.62%,敏感度为77.08%;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闭孔各部位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依次为68.81%、55.88%、60.91%、96.87%、92.49%,敏感性依次为89.81%、87.47%、76.42%、40.01%、64.26%;髂总、髂内、髂外部位的淋巴结数目在阳性组中明显多于阴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的数目、密度、大小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为体内周围淋巴器官之一,属于网状内皮系统,有滤过淋巴的作用。颈部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因也相当复杂,一般可分为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和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个部位的恶性肿瘤若发生淋巴道扩散时.均有机会转移至颈部而导致其淋巴结肿大,全身性和局部性感染、结核、淋巴瘤和转移癌等都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疗效的评估和肿瘤进展的监控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提高彩超对不同疾病所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彩超观察共62例12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分良、恶性两组)的长径与短径之比(L/S),内部回声及CDFI血流特征。结果良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呈椭圆形,L/S比值>2,内部回声多为髓质增强、增宽,皮质相对变窄,门部回声规则存在。恶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呈类圆形,L/S比值<2,内部回声以皮质低回声为主,或强弱不等或非均匀性增厚,髓质及门部强回声变形偏移、不规则或消失。CDFI示良性肿大淋巴结内多呈门部规则血流,呈低速低阻型,部分未见血流。恶性肿大淋巴结内多呈不规则血流及周边包绕血流,血流速度Vmax及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结论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及二维声像图特点、结合病史等,超声检查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华  袁建良 《医疗装备》2021,(10):24-25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超声联合增强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高分辨力超声、增强CT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力超声、增强CT单一检查及联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确诊为宫颈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33例,对宫颈癌髂总、髂内和髂外、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判断,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数据和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的敏感性为77.0%,特异性为85.0%,各个部位检查结果 CT明显高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淋巴结直径>11 mm其转移阳性率为54.1%高于直径≤11 mm的转移阳性率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上的准确性较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当成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结核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1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探查分析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根据综合分析及诊断,111例患者中,结核性淋巴结42例(A组),非结核性淋巴结患者69例(B组),两组L/S比值相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淋巴结中央的血流分型中其边缘型、边缘与中央型占比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显示颈部中央区淋巴是否转移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4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组(79例,未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未转移组比,转移组患者女性、年龄<45岁、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发生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原发病灶直径>5 mm、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占比均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45岁、有家族史、病灶形态不规则、有病灶钙化、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晰为导致病灶向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842、2.141、1.241、1.421、1.482、1.211、1.212、1.246,均P <0.05)。结论 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3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时期我院治疗的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囊变与扫描CT值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3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中8例囊变,囊变率26.7%,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18例囊变,囊变率60%,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三期强化时的CT值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中的囊变较少,且平扫和皮质期所用的CT值差别不明显,延迟期强化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诊治。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丁伯平 《现代养生》2014,(22):37-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3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时期我院治疗的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囊变与扫描CT值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3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中8例囊变,囊变率26.7%,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18例囊变,囊变率60%,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三期强化时的CT值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中的囊变较少,且平扫和皮质期所用的CT值差别不明显,延迟期强化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诊治。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模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确诊的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115例临床资料,其中65例男性,年龄10~75岁,50例女性,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9±7.8)岁。共分析123个病变淋巴结,淋巴结依照最后的明确诊断结果共分成4组,其中有27个反应性淋巴结、15个结核性淋巴结、41个转移性淋巴结以及40个淋巴瘤。病变淋巴结的血管模式依照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共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淋巴门型、中心型、边沿型以及混和型。结果①淋巴门型,结果92.59%的反应性淋巴结与80%的淋巴瘤显示淋巴门血流,淋巴瘤中有75%显示淋巴结边沿血流;在转移性淋巴结中有60.98%出现中心血流,58.54%显示边沿血流;共有2个反应性、1个结核性显示无血供。结论淋巴结中心与边沿显示血流分布可以作为判断淋巴结恶性病变的主要特点,但不可以作为排除结核性淋巴结的手段:淋巴门显示血流分布可以作为判断良性淋巴结的主要特点,但不可以作为排除淋巴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辅助诊断头面部等恶性瘤伴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50例头面部等恶性肿瘤病人的颈部淋巴结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资料,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部触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2.48、9.74,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淋巴结恶性肿瘤转移敏感性较临床触诊高,但特异性较临床触诊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弥补临床触诊敏感性不高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者采用低位弧形切口,对照组采用"L"型切口。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价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VSS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7.60±30.82)min]少于对照组[(189.51±39.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SS各项评分(除血管分布)及总分[(2.06±0.61)、(2.02±0.34)、(1.95±0.51)、(1.72±0.37)、(10.95±2.06)分]均低于对照组[(3.19±0.73)、(2.60±0.53)、(2.87±0.70)、(2.70±0.65)、(15.03±4.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L"型切口比较,低位弧形切口可缩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5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49例,诊断率为89.09%;超声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患者41例,诊断率为74.55%,多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