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旋股外侧动脉分叶皮瓣修复下肢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下肢复杂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8~69岁[(42.2 ± 3.7)岁]。创面位于小腿7例,足踝部7例,足背11例。单处宽大不规则创面15例,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岁]。创面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缺损面积:1.2 cm×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治疗感染性创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3月惠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26例感染性创面患者,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8~77岁,平均46.2岁.其中创伤后感染15例,手术后切口感染6例,糖尿病足5例.给予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抗感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山东省淄博地区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淄博地区创面修复联盟医院的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创面分布及感染情况,分析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1)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中男性1224例、女性686例(男:女=1.784:1),从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可见,男女患者均以60~80岁(男37.9%、女41.8%)年龄段发病率最高,40~60岁(男31.2%、女31.8%)年龄段发病率次之;从患者病因分布情况可见,男女患者致病原因均以糖尿病(男31.3%、女35.5%)与创伤(男26.3%、女19.0%)为主。(2)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中共有慢性难愈合创面2672处,男女患者均以下肢创面所占比例(男71.7%、女66.8%)最高。(3)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中共有512例患者合并感染,合并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51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56株(49.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46株,28.2%)检出率最高;革兰氏阴性菌239株(46.2%),以铜绿假单胞菌(124株,24.0%)检出率最高;真菌22株(4.3%),以白色念珠菌(11株,2.1%)检出率最高。结论 2017—2018年山东省淄博地区19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率以60~80岁年龄段最高,致病原因以糖尿病与创伤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最多,根据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流行病学特征,建立适合当地地域特点的医疗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大创面时避免第二供区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5月桂林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显微外科收治的20例四肢大创面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4~61岁,平均43.7岁;致伤原因:碾压伤9例,机器绞伤6例,高处坠落伤5例.创面缺损面积为11....  相似文献   

7.
柏青  石志远 《军事医学》2016,(11):934-935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及评价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海军总医院行NPWT治疗的39例下肢静脉溃疡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行随访。结果患者39例,创面共43处;男27例,女12例;年龄45~79岁;溃疡位于胫前29处,内踝5处,外踝9处;溃疡面积:最大4 cm ×8 cm,最小1 cm ×2 cm。住院时间:3~6周。13处创面逐渐愈合,未行后期自体游离植皮术;30处创面在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后,行自体游离植皮(23处中厚皮片,7处全厚皮片),术后随访6个月,植皮区愈合良好,边缘有少量瘢痕,无明显挛缩;1例患者因下肢被蚊叮咬,再次出现下肢静脉溃疡,于门诊定期换药治疗2个月后创面愈合。结论 NPWT是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应用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和双层型人工真皮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4例(37个创面)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9~67岁[35.5 (29,45)岁].小腿及足踝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南省热带气候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论证海南省创面修复及治疗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三所附属医院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959例流行病学特征资料,其诊断以病案科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为准,分析创面患者年龄、性别、致病原因、居住地、创面发生的部位、分泌物培养结果和治疗方式及转归等。结果入选患者男性604例,女性355例,男女比例为1.7∶1;其中糖尿病足508例,压疮173例。中老年患者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中所占比例高,糖尿病足是创面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次为压疮。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生常以下肢及骶尾部多见,约占68.6%和14.2%。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菌,约占培养阳性标本的53.8%;创面经手术治疗愈合率为94.1%,非手术治疗愈合率为84.5%。结论通过对海南省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海南省在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微生物培养、致病因素、患者治疗后的愈合率等情况具有明显的热带地域特色,其次,政府等组织有必要加强海南省创面修复治疗中心的建设,为更多的慢性难愈性患者提供诊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Wagner分级、有无合并糖尿病肾病、白蛋白水平等资料,并根据负压封闭引流治疗6个月后创面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愈合组与未愈合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面愈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糖尿病足患者经治疗后,创面愈合81例(76.42%),设为愈合组;未愈合25例(23.58%),设为未愈合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消失、合并糖尿病肾病、白蛋白<35g/L、Wagner分级3~5级是影响DF患者创面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1.072~6.750、1.030~6.853、1.136~7.152、1.027~6.445、1.191~7.558,P=0.035、0.043、0.026、0.044、0.020)。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效果与高龄、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消失、合并糖尿病肾病、白蛋白水平、Wagner分级3~5级密切相关,临床应及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年来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将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时期收治的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G+)球菌与革兰氏阴性(Gˉ)杆菌的患者共176例(55.70%),非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共135例(37.40%),成批烧伤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成批烧伤组。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53株(52.9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9株(54.9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5株(41.5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真菌9株(3.56%)。非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25株(47.0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27株(56.4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0株(40.00%),与成批烧伤组略有不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大肠埃希菌39株;真菌8株(3.56%)。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59株(64.8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s,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1株(60.4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55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对培养出的50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5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其他细菌8株;最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革兰阳性球菌12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缓症链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最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利福平。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仍是血液病患者并发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刘静  韩忠学  王俭  巩静  于兰 《武警医学》2013,24(10):892-894
 目的 研究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烧伤病区1165例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脓汁、痰液等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回顾性分析所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96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18株,占 53.9%,革兰阳性球菌382株,占39.7%,真菌62 株,占6.4%;2009年病原菌检出率由高至低前4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阴沟杆菌;2010-2012年病原菌检出率由高至低前4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可见某院烧伤病区感染病原菌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逐年上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问题非常突出,呈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 病区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优势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菌耐药问题非常严重,警示应不断监测该病区菌种变化及耐药情况,以便有效控制医院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年来呼吸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肺癌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7月长海医院(RICU)366例住院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细菌分离株及耐药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39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占53.3%,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革兰阳性菌占18.7%,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27.8%。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RICU肺癌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细菌耐药性严重,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因RICU肺癌院内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应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儿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4-01至2019-01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烧伤科收治的478例烧伤患儿,收集所有患儿的静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按不同因素分类的置管后患儿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78例静脉导管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3株(37.17%),革兰阴性菌183株(60.20%),真菌8株(2.63%)。药敏试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男女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股、颈内、锁骨下静脉感染率、导管留置及住院时间不同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儿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股静脉感染率较重,留置、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刘伦 《解放军药学学报》2013,(3):273-275,278
目的了解医院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ved peneumonia,H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分析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自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225例急性重症脑卒中并发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25例患者中分离出11种共121株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6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占29.7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65%,为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分别产生了78.4%、83.3%的耐药率,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保持了100%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90%以上,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HA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这些主要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都有很强的耐药性。因此临床上应结合药敏试验科学合理用药,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测与控制,以期快速治愈患者。  相似文献   

17.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war wounds occurs either at the time of injury or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rap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cteria recovered at the time of initial trauma could influence the selection of empiric antimicrobial agents used to prevent infection. In the spring of 2004, U.S. military casualties who presented to the 31st Combat Support Hospital in Baghdad, Iraq, with acute traumatic injuries resulting in open wounds underwent aerobic culture of their wounds to identify the bacteria colonizing the wounds. Forty-nine casualties with 61 separate wounds were evaluated. Wounds were located predominantly in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and were primarily from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or mortars. Thirty wounds (49%) had bacteria recovered on culture, with 40 bacteria identified. Eighteen casualties (20 wounds) had undergone field medical therapy (irrigation and/or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six of these had nine bacterial isolates on culture. Of the 41 wounds from 31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no previous therapy, 24 grew 31 bacteria. Gram-positive bacteria (93%), mostly skin-commensal bacteria, were the predominant organisms identified. Only three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detected, none of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as broadly resistant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only resistant bacteria recovered were two isolate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Our assessment of war wound bacterioly soon after injury reveals a predominance of Gram-positive organisms of low virulence and pathogenicity. The presence of MRSA in wounds likely reflects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community-acquired MRSA bacteria.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with efficacy against more 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such a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spp., is unnecessary in early wou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度压疮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丰台区南苑医院收治的31例重度压疮合并脓毒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创面分泌物、血液和(或)气管分泌物以及尿液病原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液体复苏、抗感染等全身治疗及清创、外涂湿润烧伤膏等局部治疗,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31例患者病原菌培养均呈阳性,且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最高,尤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革兰氏阳性菌次之,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真菌感染率最低,均为白色念珠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为亚胺培南,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为氟康唑。最终31例患者在28 d内死亡14例(45.2%),出院8例(25.8%),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9例(29.0%)。结论重度压疮合并脓毒症患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可同时合并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感染,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及氟康唑为其敏感药物,在患者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之前,经验性予以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等药物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烧伤病人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对我科自1995年8月建科以来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血液195份标本的细菌生态学和药物敏感进行调查,结果细菌培养阳性133份(68.2%)其中创面分泌物送检155份,阳性131份(84.5%)血液送检40份,阳性2份(5%),共检出细菌28种1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居第一位,占18.7%,常见的绿脓杆菌在本组中退居第八位,药敏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96.2%),其次为氟哌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和药敏特点。方法从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致病菌种类以及抗药性方面,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病例资料。结果腹膜炎的发生率在40岁以下、无糖尿病、Hb〉90 g/L和Alb〉35 g/L患者显著低于其他患者(P〈0.05)。培养出细菌28例次,阳性率为48.3%,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必须根据病原学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