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25例心脏停搏患者进抢救室后遵医嘱应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脏胸外按压,代替人工手动按压,进行复苏抢救.同比2010年5月~2011年4月急诊抢救心脏停傅患者22例,采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做为对照组.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深度范围为38mm-50mm.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按心肺复苏原则操作.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心脏停搏时间及病因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经过机械心肺复苏,成功7例(28%),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成功率明显提高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在MCC组没有一例肋骨骨折.结论:跟徒手心肺复苏相比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是安全的,有效的,它提供了一个新的CPR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的临床应用复苏效果及其对于关键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急诊心脏骤停患者400例根据数字化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在传统复苏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试验组采用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结果 试验组的复苏成功率为83.0%,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是65.5%,试验组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复苏前的SBP和S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复苏后5、10 min,2组患者的SBP与SaO2值都有明显上升,试验组患者的SBP和SaO2值都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复苏前后血清K+和Na+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复苏前后血清K+和Na+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对比研究血清中IL-6和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发现,复苏前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复苏后组内和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应用于治疗猝死的效果能有效提高复苏效果,促进维持生命体征与血清电解质的稳定,能有效缓解炎症因子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停搏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分析80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和78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肋骨骨折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跳恢复时间及存活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组生理参数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胸外按压组。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维持患者生理参数稳定、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建议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一种便携式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的研制过程。该装置以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根据正负压心肺复苏术原理设计而成,主要由真空吸盘、压力弹簧、硬件电路、按压手柄以及指针组件等构成。该装置体积小,操作简单,能够提供稳定的按压频率和按压/通气比提示音,并且能够显示按压力度,能辅助非专业急救人员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相似文献   

5.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病突发者得以生存的第一个环节。心肺复苏实施过程中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难于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可以更好地把握胸外按压的时机和程度,改善心肺复苏急救的效果。该装置在实施胸外按压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施救者的按压力度,根据患者体型判断按压力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按压力度过大或过小,则会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行报警提示。此外,本装置还可以设定按压频率,并进行声音提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它将按压、呼吸、吸引、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双折担架上。该担架系统完全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该担架系统能承载患者,可于现场和后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间断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同时也可进行吸引和输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系统。其按压/通气比、按压深度、呼吸潮气量均可调。  相似文献   

7.
院前心脏骤停初期复苏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从华 《健康必读》2008,7(9):64-65
目的探讨院前心脏骤停(CA)复苏流程中最佳方法。方法将60例院前心脏骤停(CA)患者,分成两组,A组(即标准CPR组n=30)和B组(即胸外心脏按压组n=30)。A组在复苏流程中按照标准CPR方法进行复苏;B组在复苏流程中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进行复苏。观察两组开始复苏的时间,初期复苏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开始复苏的时间无差异性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标准CPR法与胸外心脏按压在院前初期复苏的效果无差异性,两种方法均可用为院前复苏,但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应首先采用。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器是有望替代传统人工胸外按压的器材,正逐步应用于现场急救和临床抢救工作当中。本文介绍了胸外按压泵机制的理念沿袭、不同心肺复苏器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常见心肺复苏器的使用方法及特点;同时对心肺复苏器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心肺复苏器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抢救中提供有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机械按压和人工按压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复苏效果,评价机械按压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宜兴市急救中心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救治的122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根据不同的按压方式分机械按压组和人工按压组。机械按压组为观察组,人工按压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共有132例院外心脏骤停符合入组标准,其中观察组65例,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63(60,86)mmHg,57(53,64)mmHg,P<0.05],血氧饱和度[90%(87%,93%),79%(76%,93%),P<0.05],呼末二氧化碳[23(22,32)mmHg,22(19,23)mmHg,P<0.05],自主循环恢复率(29.23%,14.93%,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10.76%,16.41%,P>0.05)。结论:相比人工胸外按压,机械按压可稳定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美国心脏协会公布了“2010版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导摘要”,其中有两处较为重要的改动:心肺复苏步骤由过去公众熟知的ABC(开放气道一人工呼吸一胸外按压)调整为CAB(胸外按压一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未经急救培训的民众实施单纯胸外按压,也可提供有效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抢救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人工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联合采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实施心肺复苏。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血清指标、心脏损伤因子、血清神经损伤因子。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复苏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10min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前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10min观察组cTnI、NT-proBNP均低于...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CPR)知识宣教和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群体的居民共4160人.进行CPR问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普及率低(0.82%).居民经过短时间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专业培训后,心跳骤停的判断、气道打开方法、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与通气比例操作正确人数达95.9%,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需培训学习.人体模型操作培训可明显提高居民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其中基础生命支持(BLS)是整个复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而心脏按压在BLS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最明显的变化是,对成人、儿童和婴幼JL(除新生儿外)BLs的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变成了“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可见胸外按压在抢救时的重要性。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主张开胸心脏按压应该在心脏停搏10min内进行.我科在8月收治一位电击伤的病人,进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复苏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复苏开始5~10min时的数据作为统计资料)、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住院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ROSC率及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40%与25%、21%).P<0.05.两组复苏期间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心肺复苏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萨勃心肺复苏机能提高血液灌注压,增加每搏输出量,提高心脑的血氧供应,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 查阅并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内进行的115例心肺复苏.其中2009年和2010年的患者抢救方式为2000AHA心肺复苏指南,此期间病例定为对照组;2011年患者抢救方式按照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此期间病例定为观察组.对两组过程中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77例,成功16例,成功率为21%;观察组38例,成功15例,成功率为39%.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新的指南中提出的除颤后立即按压、快速心脏按压、应用纳洛酮及缩短判断时间等,都能够有利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抢救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48例并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均在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行CPR抢救,将进行传统徒手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进行自动心肺复苏仪心肺复苏的24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肺功能恢复质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统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复苏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AP、SPO2、Pet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MAP、SPO2、PetCO2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高于治疗前,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脉搏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ROSC低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失败18例,抢救成功率为62.50%(30/48),成功率较高;48例患者血压恢复时间为(18.23±2.14)min、心跳恢复时间为(10.95±2.14)min、呼吸恢复时间(13.87±2.45)min,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器采用气动电控原理设计制作,集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于一体,并支持同步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走持,具备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指标,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研究的空白,适合院前和院内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救护车速度对手工和机械胸腔按压质量的影响,为优化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未通车的省级公路为试验路段,在救护车怠速及以30、60、90 km/h匀速行驶时,分别采用人工及机械胸腔按压两种方式对人体模型行心肺复苏,从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系统导出操作报告,并比较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相关指标(平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深度不足率、按压深度超标率)、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按压位置准确率。结果 随着车速的加快,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逐渐加快,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位置准确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车速为60、90 km/h时,按压速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位置准确率与怠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机械胸腔按压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车速为30、60、90 km/h时,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按压位置准确率与怠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速下,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准确率均为100.00%。结论 救护车...  相似文献   

20.
吴静  张颖  惠艳红  韩冬瑞 《医疗装备》2023,(18):142-145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联合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67例心脏骤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护理联合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联合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干预。比较两组复苏效果、血气相关指标[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2、SaO2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