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型肠梗阻的20%~40%[1],其治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院1993年2月,为1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成功地施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20~52岁。既往手术史:阑尾穿孔术后4例,胃穿孔术后2例,肠切除术后2例.胆囊切除术后1例,盆腔术后1例。全组均有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亢进及腹部压痛和反跳痛。X线透视或摄片均有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10例均确诊为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本次发病8~48h,且均经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10~72h无效。二、手术要点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  相似文献   

2.
儿童小肠机械性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儿童小肠机械性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1例手术确诊为小肠机械性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与CT表现。年龄9个月至14岁,男17例,女14例。急性小肠梗阻29例,慢性小肠梗阻2例。其中7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与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分别为19例和29例。CT准确显示梗阻病因18例,包括小肠石4例,肠套叠5例,腹腔局部感染渗出粘连6例,腔内型肠重复畸形1例,先天性脐疝1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本组7例有腹部手术史者全部为粘连性梗阻,结合手术史,CT准确判断病因25例。腹部X线平片与CT假阴性诊断分别为4例和2例。结论 CT对发现肠绞窄和肠壁积气的敏感性较腹平片高。CT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有助于判断病因,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石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性CT表现,评估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石性小肠梗阻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由2位主治医生盲法对21例患者以及其他17例粘连性肠梗阻图像共同作出诊断。结果 16例胃石性肠梗阻均在梗阻移行处肠腔内见边界清楚的含气致密团块,10例见周边硬化缘,8例伴周围肠壁局部增厚,4例伴胃石,2例伴近端小肠扭转。胆石性肠梗阻5例,异位结石表现为环状钙化或完全钙化影,4例伴有胆囊形态异常及胆道积气。21例肠石性肠梗阻中17例诊断正确,CT对肠石性肠梗阻诊断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1.0%,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9.5%。结论 CT能明确显示肠石性小肠梗阻的特征表现,是诊断肠石性小肠梗阻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4.
1990年12月~1995年12月,我们在一些肠道手术中,应用切除阑尾经阑尾根部置管造口,进行术中肠道清洁灌洗,或行小肠排列,或行术后暂时性造口管等,临床应用43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3例中,男引例,女12例;年龄7~68岁,平均365岁。其中严事粘连性肠梗阻]9例,左半结肠肿瘤伴梗阻6例,横结肠肿瘤件梗阻3例,肠外伤8例,均为多处肠外伤(其中结肠伤6例,伴其它脏器伤5例),小肠疾4例,回肠肿瘤2例.肠系股巨大肿瘤1例。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15例。1.2置管方法探查腹腔,决定手术方式,行相应手术。然后…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2009年4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探查治疗肠梗阻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0~74岁,平均62.5岁.其中阑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胃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例,结肠癌伴不全性梗阻1例,小肠异物性肠梗阻2例.腹部平片可见数目不等的液平.术前诊断肠梗阻.  相似文献   

6.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现结合我院收治的58例对其诊断、治疗作一简要分析。 我院1984~1986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58例。男44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 3:1。年龄6~74岁,40岁以上者28例。记载有腹部手术史的44例(胃肠道手术19例,阑尾切除术14例,胆道手术4例,剖腹探查3例),腹内结核病史2例,腹部外伤史1例,化脓性腹膜炎1例,其他10例。手术治疗30例占52%,其余28例均为非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手术组中行粘连松解术26例,肠坏死切除吻合术2例。 讨论: 一、发病率及病因:粘连性肠梗阻在五十年代报告占各类肠梗阻的20%以上。1985年调查发现粘连性肠梗阻约占30%以上,北京积水潭医院报告270例急性肠梗阻手术中粘连性肠梗阻170例,占63  相似文献   

7.
1病例简介女,68岁,因腹部用力突发腹痛、呕吐胃内容物1 d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82/96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晰,心肺未见异常,中下腹部膨隆明显,上腹部空虚,压痛、肌紧张明显,无明显反跳痛;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既往有肝炎病史。外院CT提示盆腔内见环形高密度影,腹部部分肠管扩张积液,盆腔少量积液,考虑节育环移位,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我院急诊CT定位相S1~2平面见环形节育器(图1A),横断位示中下腹部小肠明显扩张积液,少量积气,肠壁肿胀、密度增高,并可见肠系膜穿过节育环,肠袢及肠系膜呈放射状排列(图1B);腹盆腔积液(图1C),考虑节育环移位,合并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9×109/L,中性粒细胞9.89×109/L,血红蛋白97.00 g/L。考虑小肠急性绞窄性梗阻,行急诊全麻下剖腹术+肠切肠吻合术,术中见腹腔血性腹水约750 ml,宫内节育器穿透子宫,距回盲部约1 m处一段长约1.2 m的小肠穿过环形节育器形成内疝,嵌顿肠管缺血坏死,术中切除坏死肠管,断端行端端吻合,术中顺利。术中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小肠肠壁呈出血性梗死改变。  相似文献   

8.
CT在急性小肠梗阻病因诊断和处理中的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CT在急性小肠梗阻病因诊断和处理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结果证实的 5 5例小肠梗阻的CT征象和记录由于CT的信息而在治疗上发生的改变。进行腹部CT横断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 ,2 4例进行冠状位重建。结果  5 5例小肠梗阻的病因中 ,粘连性小肠梗阻 2 4例 ( 4 3 .6% ) ,小肠肿瘤 (含复发 ) 10例 ( 18.2 % ) ,腹外疝 5例 ( 9.1% ) ,炎性作用引起小肠梗阻 6例 ( 10 .9% ) ,肠套叠 4例 ,小肠扭转 2例 ,肠石性 2例 ,外伤后麻痹性肠梗阻 1例 ,先天性 1例小肠重复畸形。在CT检查前 ,病因诊断正确 2 3例 ( 4 2 % ) ,而CT提示正确病因诊断者 5 0例 ( 91% ) ,经CT确诊后 ,使临床治疗方案发生改变者 16例 ( 2 9% )。结论 CT扫描能够明显提高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正确率 ,并且提高了临床正确处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周全胜  乔军利 《人民军医》2000,43(7):390-391
1998年4月~1999年6月,找们利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6~58岁,平均3几4岁。既往手术种类:阑尾切除6例,小肠部分切除3例,直肠癌手2例,子宫切除1例。粘连类型:腹壁切口与小肠团块粘连6例,与小肠疏松粘连3例,与小肠京带粘连2例,小肠间粘连1例。1.2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2)建立气腹,以开放性气腹最佳;(3)探查粘连范围、部位和程度;()分离粘连,解除梗阻;(5)检查创面。仔细止血,检查小肠有无破损,并镜下缝合修复肠管;(6)因粘连广泛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GT对小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小肠梗阻病例进行了上下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重建图像,并将CT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1例小肠梗阻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良性病变29例(包括胆石性梗阻,腹外疝或腹内疝,粘连性肠梗阻,肠气肿,炎性纤维性息肉,粪便纤维素性梗阻,肠套叠伴良性病变,小肠克罗恩病),恶性病变12例(包括胃癌术后转移,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肠套叠伴恶性病变).多层螺旋CT正确诊断梗阻病因39例(95.1%),误诊漏诊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小肠梗阻病因的有效且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87年1月设计应用导尿管支架十肠壁间断缝合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例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年。粘连性肠梗阻首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0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22例腹部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病例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122例中,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68例,121例治愈出院(其中1例二次手术后治愈),随访2~5年,无复发及肠瘘等并发症。死亡1例(手术后第3天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要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其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强调规范手术操作,积极预防手术再次肠粘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8例腹部手术后有粘连性肠梗阻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相关症状发生情况,观察护理后活动状态及生活品质.结果 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MUNSH评分、QOL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中,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改善患者活动状态及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4.
腹内疝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庆茂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2):1130-1132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术前CT诊断,以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内疝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0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小肠梗阻,其中2例考虑腹内疝。术后证实为十二指肠旁疝4例.腹部术后粘连致内疝形成3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1例,小网膜疝1例,结肠周围疝1例。10例中有2例小肠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较困难,多诊断为肠梗阻,CT检查仔细观察小肠走行及梗阻部位、形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明确诊断或提示本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小肠减压与高选择性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小肠梗阻患者,均在胃镜辅助下先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减压后通过肠梗阻导管进行高选择性小肠造影,动态多角度观察肠管的形态、运动及梗阻局部情况,对小肠梗阻的部位、范围、性质做出影像学诊断,并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36例患者全部置管、造影成功。14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2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本组病例术前影像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符合率为94.4%(34/36)。术前15例影像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3例,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中转手术,非手术治疗梗阻解除率为86.6%(13/15)。8例影像诊断肿瘤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7例符合诊断,1例误诊为肠结核。5例影像诊断小肠内疝性肠梗阻均行手术治疗,4例符合诊断,1例误诊为肠粘连。4例影像诊断小肠结石性肠梗阻,其中3例手术治疗,1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4例影像诊断肠套叠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均符合诊断。 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小肠减压能够迅速减轻肠梗阻症状,减少急诊手术,部分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需要中转手术者,也可对其梗阻部位、程度及梗阻病因等进行初步判明,使手术更具针对性。经鼻型肠梗阻导管造影对小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腹内疝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内疝发生的病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经手术证实的37例腹内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腹探查手术证实为横结肠系膜裂孔疝1例;闭孔疝1例;盲肠旁疝1例;毕Ⅱ式结肠前吻合术后输出段空肠疝入输入段空肠与横结肠系膜间隙6例;M 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开所致内疝5例;M iles术后降结肠与侧腹壁形成的间隙致内疝4例;大网膜与乙状结肠造口肠壁粘连形成内疝1例;1例在梅克尔憩室基础上发生炎性粘连形成腹内疝;因腹腔粘连带与腹膜、腹腔脏器、肠壁、肠与肠之间的孔隙改变形成内疝17例(48.7%)。结论腹内疝临床较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均以肠梗阻收入,对有手术史及腹部外伤史,考虑腹内疝者,应及时手术,以防发生肠绞窄、肠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988年5月~2004年5月问收治的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例,术后并发肠瘘4例、短肠综合症2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21例,除1例转院外,均完全缓解,平均治疗时间20.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腹腔内感染、手术创伤、炎性渗出、粘连有关。其特点为:①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肠蠕动曾一度恢复;②腹胀为主,腹痛较轻;③因肠袢相互粘着,极少发生绞窄;④保守治疗大多有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慎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多在2周内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占术后肠梗阻的20%^[1],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处理的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肠瘘、短肠综合征、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提高对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65例粘连性肠梗阻术前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总结并制定护理计划。结果 65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均预后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保障手术成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肠减压管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 18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小肠梗阻时于DSA透视下插入鼻肠减压管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观察患者鼻肠减压管插入后近期临床表现及导管引流情况,并于导管停止移动后经导管行肠内造影以明确诊断,其中15例患者在腹胀缓解后予口服supportan治疗.结果 18例患者鼻肠减压管均顺利插入预定位置,在术后2 d至1周内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经导管肠内造影,18例患者均有阳性征象;15例患者口服supportan 2周后营养情况改善.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性小肠梗阻综合治疗中鼻肠减压管插入相对简单,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