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 根据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对3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采用综合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阻断癫痫扩散经路。结果 长期随访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7%。术后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皮层和深部电极术中监测和指导下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鹏  蔡铁良  姚一  沈七襄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07-3709
目的:探讨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案。方法:3例患者在全麻下行功能区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适时地减浅或加深麻醉,便于术中进行皮质脑电图(EcoG)、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皮质电刺激(CS)监测和(或)术中唤醒,精确定位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勾画出运动区范围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适时的麻醉深度调控,顺利完成EcoG、SEP和CS等脑电生理监测.其中2例唤醒成功.指令应答准确,颅内压正常,3例患者非功能区的致痫灶给予彻底切除,功能区的致痫灶行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MST)。有效地避免了对功能区的损伤,术后癫痫得到控制。结论: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功能区癫痫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的方案,用于涉及中央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是安全可靠的。[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术对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术前将临床、脑电图、神经影像学及SPECT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取大骨瓣开颅,术中行皮层脑电(ECoG)监测。首先切除脑的结构性病灶,对颞叶癫痫,行较小范围的前颞叶切除以及颞叶内侧结构;对痫灶位于额极底面者,行额极切除。复查FCoG,对残余的痫样放电区域,不论是否位于重要功能区,均行MST直至术野内痫样波基本消失。术后继续服用抗痫药治疗2年方可考虑逐渐减量或停药。结果:本组67例无手术死亡和明显并发症。随访1—7年,有效率(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为91.0%,显效率(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为80.6%,效差或无效率为9.0%。术后复查脑电图多有明显改善。结论:在顽固性癫痫的治疗中,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留更多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SM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对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取大骨瓣开颅,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比较手术前后残余的痫样放电区域的影响,术后继续服用抗痫药治疗2年,逐渐减量或停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和明显的并发症。随访1-7年,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率为90.2%,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率为80.4%,效差或无效9.8%。术后复查脑电图多有明显改善。结论 在顽固性癫痫的治疗中,将MST联合病灶或(和)致痫脑叶切除,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保留更多的脑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癫痫手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切除致痫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经严格术前评估后,开颅手术治疗.术中在EcoG引导下精确定位致痫灶,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的致痫灶.结果:术后随访后随访12~ 449个月.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Ⅰ级22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有效率94.4%,显效率83.3%.结论:术中应用EcoG监测能大大提高致痫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癫痫手术.EcoG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致痫灶中的诊断价值不尽相同,皮质发育不良的术中EcoG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探讨采用联合多种术式治疗顽固性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局灶活跃脑叶切除联合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或单纯胼胝体切开术联合MST治疗的15例顽固性LGS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有2种或2种以上的癫痫发作形式以及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EEG均表现为背景波异常,均有特征性的全导爆发的1.5~2.5Hz棘慢波综合,根据病情采用手术治疗方案。本组术后随访1~1.5年。按Engel评定疗效,韦氏智商量表评分,15例患者中有1例获得Ⅰ级,5例获得Ⅱ级,6例获得Ⅲ级,仅3例为Ⅳ级;平均总智商(FIQ)从术前的56.8分提高到70.1分。结论 LGS表现复杂,应重视其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早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治疗。采用这种联合局部皮层切除、MST和胼胝体切开的方法来治疗部分以单侧半球痫样放电为优势的LGS患者,可较好地控制患者的癫痫(EP)发作,并改善其智力损害。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术式选择。方法:38例患者根据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的监测,分别采用不同的术式:(1)单纯致痫灶切除2例;(2)多软膜下横切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MST)8例;(3)致痫灶切除4-MST18例;(4)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5例,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5)胼胝体切开4-MST4-皮质热灼4例。结果:38例患者经3~30个月的随访,满意12例(31.6%),显著改善10例(26.3%),良好6例(15.8%),效差4例(10.5%)。无改善6例(15.8%)。总有效率73.7%,治愈率达31.6%。无一例致残或死亡。结论:术中在皮质和深部脑电图监测下,对致痫灶准确的定位和采用不同的术式切除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定位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脑电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14例难治性癫痫患,其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头皮脑电记录等不能精确定位致痫灶,经颅骨钻孔,埋置颅内深部和/或皮层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并分析发作初始期脑电的异常放电节律和范围,对比术后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发作初期脑电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记录到47次临床发作。发作初期异常放电可分为4种形式;低幅愉节律,尖波节律,高幅棘波节律和棘慢波节律。按异常放电范围可分为:局限性放电,区域性放电和广泛性放电,11例(78.5%),患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术后癫痫发作消失(64.3%)或极少发作(14.2%),2例(14.2%)发作减少90%以上,1例(7.1%)术后无改善。结论 颅内埋置电极脑电监测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形式,部位和异常放电范围是定位致痫灶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后晚期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手术治疗颅脑外伤后晚期顽固性癫痫42例。方法采用影像学、临床及皮层电图(ECOG)准确定位。手术切除病灶及致痫灶。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有效率85.0%。结论此类患者应手术治疗,以减少药物毒性及改善神经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综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不同术式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经术前评估,根据35例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不同特.董,选择适宜的术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致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核一海马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按照Engel分级,35例手术患者,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的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术前认真评估、采用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等措施是外科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李春 《临床医学》2009,29(3):17-19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对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疗效。方法对35例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手术效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年,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35例中Ⅰ级23例(65.7%),Ⅱ级4例(11.4%),Ⅲ级5例(14.3%),Ⅳ级3例(8.6%)。总有效率为91.4%,效果优良率为77.1%。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彻底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 我们于2004年9月至2008年1月对32例幕上脑膜瘤伴有癫痫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检查,手术均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术中根据皮层脑电图监测结果,8例加行残留致痫灶切除,12例加行皮层热灼术.术后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至少1年.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6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30例无癫痫发作,2例偶有癫痫发作.结论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肿瘤及周围致痫灶,必要时行皮层热灼术可提高本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多种手术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外伤后癫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种手术方法联合使用治疗外伤后癫痫的效果。方法外伤后癫痫患者21例,根据术前致病灶的初步定位和术中皮层脑电及深部电极的监测结果,分别采用以下5种不同的术式:①瘢痫及周围皮层切除7例;②瘢痫及周围皮层切除 多软膜下横切术8例;③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4例;④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⑤胼胝体前部切开 多软膜下横切术 皮层热灼1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疗效满意9例(42.9%),显著改善7例(33.3%),良好3例(14.3%),效差1例(4.8%),无改善1例(4.8%)。术后无死亡病例,有8例出现暂时性的功能障碍,但均在4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多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外伤后癫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功能区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经术前评估,19例难治性功能区外伤性癫痫患者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致痫灶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并根据需要辅以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等.结果 患者的癫痫发作明显改善,按照Engel分级,19例手术患者,Ⅰ级10例,Ⅱ级7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结论 认真术前评估、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是外科治疗功能区外伤性癫痫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MST)治疗痫灶位于功能区的顽固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癫痫手术患者,对其中152例采用改良MST方法进行联合手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3年,癫痫发作完全控制者104例(68.4%),明显减少23例(15.1%),减少19例(12.5%),无效6例(4.0%).所有病例均无永久性功能损害.结论:MST联合其他术式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郭连梅  沈钱 《天津护理》2011,19(6):358-359
癫痫是一组由于短暂大脑功能失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作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与反复性,患病率为0.35%~0.48%[1].难治性癫痫又称顽固性癫痫,指无中枢神经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或占位性疾病,但临床迁延,经2年以上正规抗癫痫治疗,单独或合用主要抗癫痫药,并达到病人能耐受最大剂量,血药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日常生活的癫痫发作[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难治性癫痫的治疗逐渐发展为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的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是指在手术中应用皮层电极监测大脑一定区域的异常癫痫放电活动,用以辅助定位致痫灶从而指导手术切除的方法[3],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往的癫痫手术治疗由于致痫灶的定位准确度较低造成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从而加大了术后护理的难度与力度.如今致痫灶的准确定位切除,降低了手术后护理的难度与风险.现将其临床应用与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高场强MRI、PET/CT、术前及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等三步法定位致痫灶,单纯病灶切除、病灶切除加胼胝体切开、病灶切除加软膜下横切、病灶切除加单脑回灰白质联合切除等多术式联用切除致痫灶和/或阻断传导通路。结果三步法致痫灶定侧准确率100%。多术式联用治疗后,满意31例,显著改善17例,良好16例,效差14例,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79.0%。结论三步法可以对致痫灶精确定位,多术式联合处理致痫灶或/和传导通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癫痫灶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顽固性癫痫患接受外科治疗,而癫痫外科治疗的关键是癫痫灶的准确定位。脑电图检查是癫痫外科术前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脑电图(REEG)是诊断癫痫最基本、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但对癫痫灶的定位(定侧)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较低,确定诊断率只有60%左右,对致痫灶的定位诊断献报道为22%~45%,但是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出现。128导视频脑电图(VEEG)的出现,显提高了癫痫灶的空间分辨率,并且发作表达形式与异常脑电图统一结合起来,对癫痫分型及鉴别诊断和痫灶定位诊断十分重要,发作期VEEG记录是癫痫定位的必要前提。作选择53例癫痫手术患,通过MRI、MRS、术前REEG、128导长程VEEG监测及术中皮层脑电图,进行比较分析,为癫痫的术前诊断及定位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监测在颠叶癫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定致痫灶,术中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颞叶癫痫60例,按术后评价分类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疗效满意者38例(63%);显著改善者17例(28%);良好者3例(5%);较差者2例(3%);总有效率91%。【结论】脑电图是颞叶癫痫术前定位的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前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术中脑电图监测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联合电刺激技术应用于语言功能区癫痫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5例行全身麻醉术的语言功能区癫痫患者,术中予以唤醒并进行皮层电刺激定位语言功能区,根据皮层脑电图定位的致痫灶与语言功能区关系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并且在切除致痫灶时作皮层电刺激以保护语言功能区。观察术中情况、手术前后语言功能、病理结果及癫痫控制效果[采用恩格尔癫痫预后分级(Engel)评价]。结果 1)术中情况:术中脑膨出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颅内压,术中电刺激引发癫痫发作4例;2)术后病理结果:胶质增生8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7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结节性硬化3例;3)手术前后语言功能: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失语、构音障碍和图片命名功能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癫痫控制效果:EngelⅠ级17例,EngelⅡ级7例,EngelⅢ级1例。结论全身麻醉术中唤醒电刺激技术可以准确定位语言功能区,提高邻近语言功能区癫痫病例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