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伤寒论》38、39两条是论述大青龙汤的脉因证治,历来医家对此众说纷纭.孙老从临床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对这两条的体会,颇有独道之处.现简介如下:〔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刚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孙老认为本证成因是由于患者首先患太阳中风证,当其将出而尚未出于肌表的汗液,又被继袭之寒邪所郁闭.风为阳邪既然得不到随汗而外泄,势必入里而化热."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是复感寒邪之后,而出现的太阳表实证."脉浮紧"是太阳伤寒的脉象,因为后袭之寒邪,掩盖了先患太阳中风应见浮缓的脉象."烦躁"是因外邪郁而化热,邪热内扰所致.故此外寒内热而用大青龙汤内清外透.(原文后部分及对方药的解释,与众无异,故略)  相似文献   

2.
龚艳桥  戴天木 《光明中医》2008,23(7):921-922
《伤寒论》第38条、第39条同是讲大青龙汤证的条文。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瞒,此为逆也。”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第38条中风乃伤寒之互词,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烦躁的证治。病机为寒邪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比较容易理解。而第39条主症与38条迥异,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等,似乎每个证候都不好解释,所以对39条的病机伤寒学者多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利条,“太阳病,项背强nit,无汗恶风,葛根场主之。”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这4条主证中皆有无汗(不汗出),三方中皆用麻黄,且38条又云,“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眼之,服之则厥逆,筋仍肉脯,此为逆也”。据此,有人提出“有汗不得用麻黄”。此言差矣。今笔者不揣浅陋,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洪林  胡宸韶 《山西中医》2011,27(12):56-56
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宋版)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喟,此为逆也。”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为仲景辨治风寒束表,阳郁烦躁所设。笔者用该方辨治夏日空调病患者1例,效果显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大青龙汤是医圣仲景之名方,为历代医家所喜用。但目前对该方的性能尚有争议,是辛凉剂还是辛温剂呢?至今没有定论。笔者认为本方是辛温发汗之峻剂,现简述理由如下: 一、病因病机《伤寒论》阐述大青龙汤病因病机者共两条(38.39条),其中第38条颇为详尽:“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睏,此为逆也”。多数医者对本条未能深研,一般地认为是风寒外闭,阳热内郁,属表里俱实之证。到底表里二者孰重孰轻,外感风寒当以何  相似文献   

6.
一,试从药物组成、证候表现、病因病机等方面)c较麻黄汤方证、麻杏石甘汤方证、大青龙汤方证和小青龙汤方证的异同。答:麻黄汤证的主要证候有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是风寒外束、卫阳郁闭、肺气失宣所致。麻黄汤方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所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证的主要证候是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是太阳病经汗、下之后,外邪化热入里,肺气失宣的见证。其有辛凉清宣与辛温发汗之别。大青龙汤证的主要证候有脉浮紧(或浮缓)、发热恶寒、身疼痛(或身不疼、但重)、不汗出而烦躁等。  相似文献   

7.
<正> 一、辛温解表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汤用桂杏草,表实无汗喘咳疗. 大青龙治寒包火,再加石膏生姜枣.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能发汗平喘,主治伤寒(伤于风寒)表实无汗而喘,脉浮紧者.临床多用于冬季及北方农村,体质壮实而感寒较重,并伴有喘息气逆者大青龙汤即麻黄汤倍麻黄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能解肌清里,主治表寒里热(寒包火),而偏重解表,用于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有力者.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的大、小青龙汤均是治疗太阳病的名方,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下面谈谈我对这两方的肤浅认识。一、对大青龙汤的认识《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合两条经文所述,施用大青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清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应用清法,极具特色,现详述如下:清宣郁热治内热烦躁:风寒外束,内有郁热,“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用大青龙汤(38)。方中石膏清泄里热,与麻黄汤配伍,透解郁热。若表郁内热轻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发其汗兼清里热(27)。  相似文献   

10.
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高热证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志华 《光明中医》2007,22(11):F0004-F0004
大青龙汤出于《伤寒论》,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笔者根据方意,自1989年1月到2006年10月,采用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高热证108例,获满意疗效,并以西药治疗同类患者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兼里热证,方中石膏清里热,此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认为这有悖经文原意,兹略陈管见于后,就正于同道。大青龙汤见于《伤寒论》第38条,原文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该条在记述中提出治禁,并在方后注中又专门说明药后反应及应对措施,这在《伤寒论》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条之所以  相似文献   

12.
我对大青龙汤证身重的认识李永清,杨桂香大青龙汤证在《伤寒论》中共两条。一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一为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之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就其方证而言,属外感风...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用大青龙汤者凡二见,一是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一是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古今注家多认为38条是大青龙汤的主证,39条是其副证,二证均是表寒里热,大青龙汤是解表清里之剂。笔者有不同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大青龙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1]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主要治疗有恶寒、身热、烦躁、身疼痛等外寒内热证,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哮喘、肺炎、  相似文献   

15.
大青龙扬是治疗伤寒病太阳经证的重要方剂。其功效,历代学者的见解一说是发汗轻剂,二认为是辛凉重剂,偶有认为系发汗重剂。然其对于“烦躁”一症的病机认识,则始终囿于“内热”之说,故本方的效能一直未越“外散表寒,内情郁热”之雷池。到底大青龙汤方证的证值机理、性质归属、组方意义当作何诠释?笔者认为:1大青龙场证是表寒重征而非表内热从《伤寒论》原文次序看,35条、36条、37条叙述麻黄汤证,继之38条、39条便闻发大青龙汤证。38条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场主之。”从本条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6.
就《伤寒论》第39条所曰“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历代医家见仁见智,颇不一致。《医宗金鉴》认为:“伤寒脉当浮紧,今脉浮缓,是伤寒之病,而兼中风之脉也;伤寒当身疼,今身不疼,是伤寒之病而兼中风之证也。”柯韵伯说:“脉浮缓下当有发热恶寒无汗烦躁之证……无少阴证,仲景正为不汗出而烦躁之证,因少阴亦  相似文献   

17.
潘俊辉 《光明中医》2012,27(2):229-231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风邪所致的咳喘、短气、不得息,有精辟的论述和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现分述如下.1 汗法治风1.1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文中之喘,证属风寒外袭,肺气不宣,为外感伤寒表实证.除喘外,尚可见风寒之邪郁于肌表,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骨节疼痛,脉浮紧等症.故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相似文献   

18.
<正>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麻黄汤乃发汗竣剂,而大青龙汤又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而成,其发汗解表和清里热两法并重,故而退热功效更加明显。笔者临床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表寒里热证126例,疗效显著,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不汗出而烦躁”,无汗是寒邪郁于外,烦躁是阳热郁于内。《伤寒论》中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古人应用大青龙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人认为,大青龙汤是一峻剂,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用之不当,最易造成不良后果,这是非常正确的。 笔者曾治一女性患者,素有肺心病史20余年,反复发作咳嗽吐痰,胸闷心悸。近5年来,出现右心衰竭,咳嗽吐痰,胸闷气喘加重。1年前曾因肺性脑病而住院。1月前因感寒而高热不退,持续40余天,T39℃~40℃之间,呈稽留热型。用多种抗生素、激素类高温一直不退。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血沉不快,血培养未发现致病菌。在西医束手无策之时,经熟人延余诊治。查其脉证:病人咳嗽反而不重,  相似文献   

20.
王明炯  王文华 《河南中医》2016,(10):1680-1682
《伤寒论》太阳病的本证,包括了伤寒、中风与温病三大类,一般认为伤寒的代表方是麻黄汤,中风则是桂枝汤,可是太阳温病却没有,以致后世一直忽视《伤寒论》中的温病内容。要想弄清楚《伤寒论》中涉及温病之证,首先必须从大青龙汤入手。笔者通过对大青龙汤与少阴证进行详细的鉴别后认为,大青龙汤证是四组症状体征相矛盾的集合体:1可能会出现脉浮紧也可能出现脉浮缓;2可能出现身疼痛也可能出现身重(不疼);3可能出现烦躁也有可能出现不烦躁(但欲寐);4可能汗出也可能无汗。仲景当年写大青龙汤证时只有也只能错笺、省文:一则警醒后世,二则开三纲鼎立之局。不然,中风表虚证的桂枝汤证和伤寒表实的麻黄汤证都将被推翻。大青龙汤证如此行文实乃仲景开辨证思维一大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