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来论及脾病虚证时 ,多只述脾阳虚而不提及脾阴虚。其实 ,脾阴的概念及脾阴虚证由来尚矣 ,自《内经》始 ,及至明、清 ,诸多医家从不同侧面多有论述。笔者就脾阴虚证临床表现及治疗浅析如下。1 脾脏也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学说认为 ,宇宙间一切事物 ,均可归纳为阴阳两类 ,任何一种事物的内部 ,又可述分阴、阳两个方面 ,且阴阳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脾脏也不例外 ,阴与阳构成了脾脏的统一 ,无阳则脾无以生化 ,无阴则脾无以濡养。若无脾之…  相似文献   

2.
胃阳,与其他脏腑的阴阳划分一样,当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历代的论述中却不明确。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阴和阳两种不同属性,二者对立统一,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身有形,不离阴阳"。  相似文献   

3.
<正>胃阳,与其他脏腑的阴阳划分一样,当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历代的论述中却不明确。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阴和阳两种不同属性,二者对立统一,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身有形,不离阴阳"。  相似文献   

4.
论阴阳气血水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之一身,不外阴阳,而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气为阳动作火,血为阴难成易弓”.阴阳水火气血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一、阴阳: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它来源于实践而又为实践服务,古代各种学术思想基本都受它的影响,中医也不例外.纵观古今,阴阳学说的形成发展源远流长.它最早见于《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变化也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针刺疗法强调在不同病情要用不同手法,这一原则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它用朴素的对立统一观看待人体的结构、功能、病理以及临床的诊断、治疗。诊病要分虚实,虚属阴,实属阳,治疗要分补泻,用药用针均需按此原则,就是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学说为依规,参阅历代中医典籍中有关肺阴、肺阳的论述,从肺阴,肺阳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病理变化及临床的脉证并治等方面,较全面地阐发和讨论了肺阴、肺阳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五脏各有阴阳,然而历代医家及医藉在论述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者居多,论及肺阳者尚少”一。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认为有肺阴必有肺阳,肺阳应是客观存在的;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也是客观存在的。亦有说肺阳即肺气,肺阳虚即肺气虚,笔者认为,两者终归有别。下面,笔者就对肺阳理论与临床的粗浅认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论肺之阴阳(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阴阳学说为依规,参阅历代中医典籍中有关肺阴、肺阳的论述,从肺阴、肺阳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病理变化及临床的脉证并治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肺阴、肺阳的实质,从理论上正本清源,为中医学肺阴、肺阳概念的规范化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书中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提出的这种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原则 ,对今日养生保健颇有指导意义。1 《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含义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下》说 :“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认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1984~2004年中医肺阳虚证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阳是中医学术中自古以来客观存在而又从未明确论述的一个内容.脏象学说对五脏的阴阳属性及其生理病理均有准确而详细的叙述,唯独没有论及肺阳及其生理病理内容,其相关论述多以肺气统之.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肺气虚证”肺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实验性“肺气虚证”肺组织病理学研究杨牧祥李澎涛韩树芬方朝义刘淑君王占波田元祥中医学院中医诊断教研室(050091)关键词肺;中医学;病理学;大鼠在“肺气虚证”实验研究中,有关数据表明,“肺气虚证”动物模型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并认为是“血瘀”之...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一)阴阳是古代哲学范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贤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一切事物,不仅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认识世界的关键在于分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反相成的两种物质势力(即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因此说,阴阳学说既含有唯物论,又含有辩证观思想。 (二)学中医为什么先学阴阳学说? 科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  相似文献   

13.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术语中与阴阳相关的短语较多,中译英时可将其大致划分成“阴阳……”、“阴(阳)…阳(阴)…”和“阴(阳)……阳(阴)”这三种格式来译,使其简单化,且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14.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阴阳学说帮助中医学构筑起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贯穿于其中各个方面,指导着中医学家的理论思维和诊疗实践,现举例以作说明。 (一)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中医学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双方互根关系。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的组织结构可以借阴阳来划分为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由于层次各异,用阴阳来划分人的脏腑组织,其具体所指有所不同。就大体部位而言,则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背腹而言,则背部为阳,…  相似文献   

15.
运用阴阳学说阐述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心肌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严重者可突然发生死亡。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组织结构可以用阴阳两方面加以概括说明。一般来说,上部属阴,下部属阳,表面属阴,体内属阳,在体表则背为阳,腹为阴;在体内则六腑属阳,五脏属阴。五脏之中居于上部的心、肺属阳,居于下部的肝、肾属阴。具体到某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素问·金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  相似文献   

16.
一切科学的认识首先在于探求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比较一下在人类思想史上人们是如何理解这些原因的,就会得出无可辩驳的确凿的认识论”。中医对于病因一向非常重视,本文仅从分类学角度讨论中医病因学的有关问题。中医把病因也称为“邪”,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对于复杂多样的病因,从古至今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分类方法。《内经》首言:“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是最早的中医病因分类法——阴阳分类法。按中医阴阳学说,外为阳,内为阴。所以,这种阴阳分类法实质上是后世提出病因的内外分类法的原始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方法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内容的辨证性,可为自然科学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因此,数学在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各种学科都有广泛的运用。1.阴阳学说——二进制的运用 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临床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从哲学上说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从数学角度则为二进制。在上古时代,古人结绳记事就有了阴阳概念。古人用“--”表示阴,用“——”表示阳。这符号称为“爻”。而卦就是从爻相交错而变生。  相似文献   

18.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从中医的整体恒动观出发,总括了“治病求本”的精神在于协调阴阳,致力于调整、调动人体自身的机能,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特点,本文仅以《内经》为范围,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一、人体阴阳协调的意义 1。人体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内经》运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指出“生之本,本于阴阳”。认为阴阳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人体组织结构上,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体表为阳,体内(里)为阴;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  相似文献   

19.
试析肺阳及肺阳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析肺阳及肺阳虚张美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210029)主题词肺气/生理学,肺气虚/中医病机,肺气虚/中医药疗法历代医籍对肺气虚、肺阴虚的论说颇为详细,而对肺阳和肺阳虚很少论及、在现代教材、专著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脏象与病机学说中关于肺阳与肺阳...  相似文献   

20.
谈到“阴阳五行”,就会联系到算命先生的“阴阳八卦”,其实,阴阳五行学说本身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在万物本源于气的理论基础上,用以认识和解释宇宙事物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和算命先生唯心主义占卜吉凶的阴阳八卦,是有本质不同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本身固有的矛盾,而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即对立统一。阴阳学说,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及其内部结构均可以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面,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万物孳生、发展和变化,从而阐明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五行学说是用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为概括,将物质世界划分为五种基本属性,以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理论,来阐明事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