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剂量也越来越大,快速注射大剂量造影剂所导致的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非离子型造影剂的问世是碘造影剂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它可降低造影剂的渗透性、电离性及化学毒性.本文旨在对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时发生的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离子型造影剂,什么是非离子型造影剂,二者之间有何差别,造影剂各种不良反应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现简单总结如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诸多方面的差别是很大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离子型造影剂分子在溶液中被电离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相似文献   

3.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萍娟  徐慧敏  徐翔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74-1376
探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对比国内外有关造影剂过敏试验的相关文献.依据美国和欧洲指南,提出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办法.建议使用造影剂前用该造影剂原液进行过敏试验;积极做好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肾毒性作用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 :将 1 6 0例使用造影剂的患者分成两大类 :肾功能正常 (A组 )和肾功能轻度损害 (B组 ) ,其中 A组患者 90例 ,B组患者 70例。检测所有患者使用造影剂前2 4 h及使用后 2 4 h、4 8h、72 h血清和尿的肌酐与 β2 -微球蛋白含量。结果 :1 A组患者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后 2 4 h和 4 8h血清和尿的肌酐、β2 -微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它们与基础值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 .0 1 ) ,72 h后各项指标大致恢复到基础值水平 (P>0 .0 5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后 2 4 h、4 8h、72 h血清和尿的肌酐及β2 -微球蛋白与基础值比较均没有明显的改变 (P>0 .0 5 )。2 B组患者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后 2 4 h血清肌酐和 β2 -微球蛋白升高 ,与基础值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 .0 1 ) ,持续至 72 h后未能恢复至基础值水平 (P<0 .0 5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患者造影后 2 4 h、4 8h、72 h血肌酐和 β2 -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基础值比较没有统计学的差异 (P>0 .0 5 )。结论 :大剂量离子型造影剂对肾脏有一过性损伤 ,但这种损伤在短期内可恢复 ;对于肾功能有轻度损害的患者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较离子型造影剂更安全 ,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6年11月开始CT检查至今,曾有多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而发生副反应的病例。其中2例为严重休克反应,经抢救未造成死亡。放自1992年后,基本不使用离子型造影剂作CT增强检查、现将非离子型造影剂(化维显、欧乃派克)及离子型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在CT增强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1临床资料复方泛影葡胺在快速注射前自静脉注入lml作过敏试验,观察15min,若出现任何不适,即改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或终止增强检查。非离子型造影剂原则上不作过敏试验。本组对复方泛影葡胺(100例)、化维显(IOO例)、欧乃派克(100例)三种造…  相似文献   

6.
碘造影剂导致的副反应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尤其在CT增强检查时 ,快速注射大量高渗离子型碘剂在具有造影剂反应高危因素者 (以下称高危因素者 )所引起的副反应尤为严重 ,其发生率较一般常人高。目前CT增强造影一般用团注法 ,造影剂多选用非离子型 ,如欧乃派克 (omn :paque)、优维显 (uitvavist)等及离子型造影剂如安琪格那芬 ,60 %泛影葡胺。虽然现在关于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缺点争议已结束 ,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其低渗透性、低化学毒性、低神经毒性的优点已被广大医疗工作者所青睐 ,但价格昂贵往往不被一般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512例分析附属第一医院CT室(325000)谢闻蕙[关键词]离子型;造影剂;付反应增强扫描是CT检查中常用的技术,随着CT检查日益普及,造影增强的次数也随之增加.尽管今后发展趋势是由离子型向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渡,但廉价的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型与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与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为有效预防造影剂不良反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介入中心1258例接受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患者为实验组,746例接受离子型造影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别在造影前后检测患者肾功能,数据用Z检验和t检验。结果实验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为4.6%,高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P〈0.05)。两组患者造影前BUN、SCr无明显差异(P〉0.05);造影后2d实验组患者的BUN、SCr低于对照组(P〈0.05),CrCl高于对照组(P〈0.05);造影后7d两组患者的BUN、SCr、CrCl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离子型造影剂,且对肾脏损伤较小,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为控制其不良反应及肾毒性采取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为增强CT扫描效果,常需使用造影剂。以往使用的多为离子型(高渗)造影剂泛影葡胺。但是,由于这类造影剂输往速度快,剂量大,浓度高,故易发生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近年来,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问世,为临床上合理选用碘造影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c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已经证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显著低于离子型造影剂。因此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更为安全、可靠,并有逐渐取代离子型造影剂的趋势t‘]c然而,由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制作工艺复杂,其售价明显高于离子型制剂,部分患者难于承受这笔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在静脉尿路造影术中的应用作对比分析,并评价何种造影剂更具应用优势。方法将1310例因各种原因需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不同造影剂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655例采用离子型造影剂(即76%复方泛影葡胺),实验组655例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即优维显300),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和影像学诊断情况,并比较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盂肾盏充盈时间相近,影像对比度、清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情况两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1.75%,实验组为3.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离子型造影剂比较,非离子型造影剂用于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具有安全系数大、毒副作用小、准确可靠的优点,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陈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72-72,145,F0003
目的探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拟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180例病人随机选择使用两种不同造影剂检查,对造影过程、造影剂反应情况、影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碘海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泛影葡胺组;(2)碘海醇组造影剂所得图像优良率高于泛影葡胺组;(3)两种造影剂逆流现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子宫输卵管造影图像显示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增强扫描CT中应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影像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100例行CT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离子型造影剂50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50例。比较两种造影剂增强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组患者在腹主动脉强化、病灶周围淋巴结强化和肝肿瘤强化显示效果3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痒感、皮疹、静脉炎、呼吸困难、休克等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发生恶心、面色潮红、发热分别为1、4、3例,发生率为16.0%;观察组仅1例出现恶心,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2种造影剂增强影像效果无明显差别,而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离子型造影剂低,给予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CT扫描中使用增强扫描技术,可大大提高CT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对提高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造影剂所产生的副作用却给CT增强扫描造成影响。现就我科1996年4月~1998年7月应用造影剂的情况做一分析,以便更合理选用不同造影剂及对副作用的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315例,男214例,女101例,年龄19~74岁,平均41岁。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26例,其中德国先灵公司优维显71例,挪威奈科明公司欧乃派克55例;离子型造影剂189例,其中德国先灵的安其格那芬115例,国产信谊的60%泛影葡胺74例。非离子型与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14.
我院CT室选用离子型造影安其格纳芬和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优维显,进行CT增强检查,本文将比较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情况. 1材料及方法 对象:我院于2001~2003年共做CT增强检查689例,随机分2组,安其格纳芬(简称安组)560例.欧乃派克、优维显组(简称欧、优组)199例.其中安组男370例,女22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欧、优组,男130例,女69例,年龄12~80岁,平均46岁.  相似文献   

15.
非离子型造影剂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术28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裘华兴 《重庆医学》2005,34(5):796-798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传统造影剂采用碘化油或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1].非离子型造影剂目前在其他系统检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探索非离子型造影剂在HSG中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我们自2002年10月~2003年2月,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作为对比剂进行HSG检查共283例,并与前期采用碘化油作为对比剂的HSG132例对照.对两组病例的影像质量、输卵管的显影情况、造影后的妊娠率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进口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显影效果好、副作用小,具有低渗性和稳定的水溶性,但价格昂贵,难以在临床全面推广,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作者对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欧苏)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显影效果与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优维显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钟维章 《广西医学》2002,24(11):1764-1766
自 18 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后的第二年就用过造影剂显示离体动脉造影。 192 0年在用碘化钠治疗梅毒时 ,偶尔发现有肾显影 ,此后 ,泛影葡胺之类的离子型造影剂 (ICM)问世并应用于临床 ,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 ,造影剂使用的频率不断增加 ,所引起的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不良反应也陆续表现出来。为此 ,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根据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机制之一所研制的低渗性 ,不带离子的非离子型造影剂 (NICM)问世于1976年 ,以后又有许多非离子造影剂问世 (如优维显、欧乃派克、碘必乐等 ) ,直到 1990年Katayam…  相似文献   

18.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两种造影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两种造影剂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studyofionicandnonioniccontrastmedia刘凤秀,谢兵,陈洁,牟玮,游箭(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重庆,630038血管造影检查质量保证(QA),是8...  相似文献   

19.
对CT增强扫描中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和离子型造影剂各1000例,副反应发生率,前者为1.7%,后者为39.7%,差异显著(P<0.001)。并对其临床使用适应证及造影前准备工作对副反应发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叶迎春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87-1988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药物的应用及观察要点。方法观察患者药物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结果碘过敏试验阴性,非离子型造影剂非绝对安全,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结论在CT增强扫描中,正确使用造影剂,避免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