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琼  梁斯羽 《全科护理》2014,12(9):783-784
[目的]探讨终极查对方式在基层医院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6月和2013年7月—2013年8月的急诊输液病人查对情况,比较传统查对,对实施终极查对方法后护士执行医嘱正确率(包括输液顺序、药水没滴完即拔针等)、病人对护士查对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终极查对的支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医嘱执行准确率、护士支持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终极查对方法进行急诊输液查对可确保医嘱准确执行,病人满意,护士支持。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静脉输液安全的保障。通过分析自考本科生静脉输液考核中执行查对制度情况,了解其静脉输液执行查对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以指导自考学生自学,为护理管理者制定查对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输液查对流程在预防护理差错中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输液查对流程的改进及护士培训使查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预防或降低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 评估我院原静脉输液差错中查对流程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加强培训.结果 通过护士培训及实践,静脉输液治疗中差错减少.结论 通过对输液查对流程的改进及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关于输液的知识和技能,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及习惯养成训练模式提高护士查对制度执行力。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护士查对流程执行不到位进行要因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同时结合习惯养成训练模式进行强化。结果:全院护士查对流程执行正确率由原来的62.7%提高到93.4%。实施前后护理查对缺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与习惯养成训练能活跃护士思维,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查对流程执行力,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万兴丽  王玉琼 《华西医学》2011,(8):1240-1241
目的 总结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 对2009年1-12月某妇女儿童医院静脉输液操作考核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静脉输液操作考核92人次,存在操作错误73人次(79.35%),其中违反无菌原则占50.00%;未正确执行查对制度占20.41%.存在的问题与考核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婚姻、学历、所在科室差...  相似文献   

6.
彭兰兰 《当代护士》2014,(3):163-164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室如何落实查对制度以确保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缺陷的发生。方法输液前后护士提出查对问题,家长及患儿回答确认进行查对。结果实施反问应答式查对后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升高。结论反问式查对的方法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能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有效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品管圈持续改进降低静脉输液查对缺陷。方法:运用品管圈持续追踪静脉输液查对执行力,对存在的查对缺陷重新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结果:全院护士静脉输液查对缺陷由原来的5%下降到1.72%,实施前后护理查对缺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不断持续改进能够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查对执行力,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8.
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查对不严是护士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1月我科将静脉输液查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后对护士进行培训、督导临床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1],查对不严是护士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1月我科将静脉输液查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后对护士进行培训、督导临床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惠  卞琳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59-3260
目的:为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探讨医院信息系统护理执行单对护理工作的帮助与不足。方法:基于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根据日常护理工作的需求,引入输液类执行单的使用。根据每日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输液类执行单,进行配药、给药等日常供护士执行各项操作时查对,签名使用。结果: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输液类执行单,数据准确,内容全面,分类清晰。经抽样统计,使用该执行单之后的护士处理医嘱时间,输液时间和核对时间与之前相比均有显著的缩短(P<0.05)。结论: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输液类执行单,大幅度提高了护士查对医嘱落实情况的准确程度,有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对提高护理查对规范率的作用,旨在及时纠正护士执行查对制度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有效查对率。[方法]根据护理查对制度的要求,实地检查本院外科17个病区的护士在不同时间段及不同操作环节查对制度执行情况,了解护士不规范的查对行为。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制作护理查对质量控制清单,由一级质量控制员进行监督和指导。[结果]应用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监控后护理查对不规范率由54.12%下降至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单式质量控制方式有利于质量控制员把握质量控制重点,有助于护士养成良好的查对习惯,提高护理查对规范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各护理单元贯彻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年"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6年1月起医院各科室核心制度执行考核情况,既按照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要求,制定考核项目,并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考核评价其执行落实状况及效果。结果分极护理制度执行情况均达到100%正确率,但诊断卡、床头标识的准确性完整性不高;查对制度执行情况:日查对、周查对正确率均为97.6%,查对后签字正确率为100.0%;医嘱制度执行情况:各病房抗生素输注间隔时间多为6~8 h,抗生素配置正确率97.6%,但药液抽吸正确率不高。结论护士和临床护理管理人员核心制度落实好,有效地促进了医院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输液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总结了对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把好药品关,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更换方位的护理,加强护士管理,规范青霉素的使用方法等。认为输液室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并了解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对策,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排查门急诊输液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静脉输液的11万人次患者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原因。结果: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年轻护士病情观察及预见性差、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护士违反操作规程为门急诊输液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门急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可以大大提高输液的安全性,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避光输液套的制作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喜娟  周晓兰  李寅颖 《护理研究》2006,20(35):3265-3265
长期以来,临床护士常将计算机打印的静脉输液卡悬挂在静脉输液架上,以便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查对并签写每组药液的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1]。我院从2005年开始,改进静脉输液巡视卡的项目和内容,并将输液挂卡和输液巡视卡合二为一,严格落实输液巡视制度,有效监控输液全过程,提高了护理质量,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现介绍如下。1输液巡视卡的设计临床使用计算机打印的静脉输液卡。内容包括:开始时间、停止时间、巡视时间、巡视内容及巡视护士签名。其设计见下表。视卡床号:姓名:性别:日期:开始时间停止时间巡视时间巡视内容药物药瓶查对药液滴速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儿科门诊输液病人多,工作繁忙,无规律性,为了减少护士重复登记,便于医、护查对,防止差错,护士执行输液操作后有记录,且有保存价值,我们设计了此输液登记表。1输液登记表的设计(表1)表1儿科输液登记表日期:页码:编号姓名药名gtt/min医生名执行次数护士签名1 21 22使用方法第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某医院19例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生和低年资护士缺乏服务意识,对环境、工作程序不熟悉,专业知识欠缺,中班和夜班人力资源配备不足,输液工作量大,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责任心不够。认为加强护士安全教育,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建立严密的管理体系,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加强实习护生、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强化质量控制,合理配置和调动人力资源,可有效地防范和减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急诊儿科输液安全管理,提高急诊儿科输液移动护士工作站(PDA)使用率及查对规范率。方法对急诊护理人员以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应用PDA的查对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PDA查对知晓率、PDA使用率、PDA查对规范率。结果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PDA的使用认知明显改善,由27.6%提高到93.6%; PDA使用率由29.6%提高到92.2%; PDA查对规范率由42.58%提高到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改善了PDA查对在急诊儿科输液中应用情况,有效保证了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杜绝错打、漏打、配药错误等护理缺陷发生。实施了严格的查对制度及健康宣教,加强输液质量的管理,加强护患沟通,护士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执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认为本方法不但减少小儿输液的护理缺陷,而且能提高穿刺水平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越加重视,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到医院来就诊.由于受利益驱动,近年来门诊输液病人逐年增加,输液室护士的工作量也明显增加.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不再是执行医嘱的机器,要真正参与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中,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药物,防止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也是输液室护士面临的严峻考验和挑战.经过本人3年多来输液室工作,我认为护士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业务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同时做到以下方面工作,就一定能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