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82例(145眼)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薄角膜瓣下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第1天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112眼,占77.2%;0.5~0.8者29眼,占20.0%;小于0.5者4眼,占2.8%。屈光度数稳定在±1.0D以下者118眼(81.4%)。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角膜瓣下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80例(555眼)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疗效。方法:将280例近视患者按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0.75D~-6.00D295眼;Ⅱ组-6.25D~-10.00D238眼;Ⅲ组-10.25D~-14.OOD22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Ⅰ组术后裸眼视力1.0~1.5有295眼,矫正率为100%;Ⅱ组术后裸跟视力LO~L5有232跟,矫正率为97.48%;Ⅲ组术后裸眼视力0.5~1.0有18眼,矫正率为81.8%。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其预测性、稳定性好,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再次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12月-2007年3月我院LASIK术后欠矫和屈光回退的患者152N(212眼),在原角膜瓣下行再次激光切削,随访1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结果:152例(212眼)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术后视力良好,屈光度稳定。结论:LASIK术后欠矫、屈光回退采用在原瓣下再次LASIK治疗稳定性好、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excimer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及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xcimer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眼效果。方法 采用LASIK及LASEK治疗3088例(6006只眼)近视眼患者(.1.00D—19.50D),并对其近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LASIK患者术后第l天仅有轻微不适感,无疼痛,畏光和流泪等症状。LASEK术后所有患者有异物感,畏光和流泪,明显疼痛感316例(600艰)。均在第3天后明显减轻消失。随着预矫正的屈光度逐渐增加,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以上的百分比减少。术后1个月内大部分插片矫正可接受+0.50D。1.00D,3个月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约10%的/LASIK患者在吸引眼球时有少量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LASIK患者主要为少量角膜层间微屑状异物存留等。LASEK患者主要为夜间眩光。结论 LASIK可有效地治疗 1.00D-12.00D的近视眼而无危及视力等并发症的发生。LASEK对中低度近视眼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焦德美 《护理研究》2006,20(6):1688-1688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32岁,因双眼近视,双眼裸眼视力0.1,矫正视力1.0.屈光度右眼~9.00 DS,散光-1.50DC,轴105,左眼-5.75DS。于2004年5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术野用0,5%碘伏和75%乙醇消毒,术中右眼角膜切瓣后发现角膜上皮水肿较重,并有上皮点状剥脱,行激光治疗后,终止左眼手术,右眼滴1%托百士眼液、爱丽滴眼液,用有孔眼罩遮盖;次日换药时见双眼睑球结膜水肿,角膜雾样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主要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对1066例(2128眼)患者准分子激光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屈光度一1.50D--11.00D,散光度-4.00D以内。【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卡皮脱落、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疼痛、角膜瓣皱褶、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屈光欠矫、屈光回退、眩光、视疲劳、干眼症。【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术中术后均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强手术医师技能培训,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马玉娜  赵宝春  林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71-1572
目的:观察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220例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中度近视组(A组)和高度近视组(B组),均给予LASIK术,术后随诊达5年。结果:术后5年,裸眼视力≥0.8者A组为95%,B组为85.7%;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1.7%,B组为77.6%。全部患者裸眼视力(UCVA)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者39只眼;下降2行者15只眼。结论:角膜屈光手术(LASIK)治疗近视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我科2003—06~2005—03开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来,出现了相关并发症8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5例,女36例,年龄18~50(平均24.5)岁。近视屈光度为-0.75~~15.00D,散光0~-5.00D。 1.2手术方法 用平衡液冲洗术跟结膜囊,暴露术跟,良好的眼球暴露是安全制作角膜瓣的关键。放置负压吸引环,显微镜下行角膜板层切削,掀开角膜瓣,嘱患者注视正上方固定指示灯,开始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同时注意保护角膜瓣及蒂部,避免激光误伤或术后产生不规则散光,不断吸干切削区过多的水分。激光切削完毕将角膜瓣复位,用平衡液瓣下冲洗角膜层间直至清洁,将角膜瓣对位并吸干角膜表面的水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LASEK)与角膜上皮切割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6.00D)的疗效,评估2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LASEK手术组54眼(30例),采用20%乙醇浸润20~30S分离角膜上皮;Epi~LASIK组42眼(23例),采用法国Moria公司的进化三型Epi—LASIK手术刀制作角膜上皮瓣。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对2组术中角膜上皮瓣完成情况、术后症状、角膜上皮愈合、视力、屈光、以及角膜混浊(Haze)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LASEK组上皮制作困难、不完整,Epi—LASIK组上皮瓣均完好无损、且边缘整齐。(2)术后所有患者有不适感,Epi—LASIK组好于LASEK组。(3)Epi—LASIK组角膜上皮大多数在4d内愈合,而LASEK组4d内角膜愈合者不到一半,EpiLASIK组恢复较快。(4)术后屈光度均有回退,但术后6个月时,LASEK组回退较Epi—LASIK组明显。LASEK组随着屈光度的回退,视力也有下降;Epi—LASIK组患者视力稳定。(5)术后6个月LASEK组角膜Haze0.5级以上者12眼(22.2%),1级者3眼,无2级发生;Epi—LASIK组角膜Haze0.5级者2眼(4.8%),无1级、2级发生。EpiLASIK组明显好于LASEK组。(6)无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1)Epi—LASIK组的角膜上皮瓣较LASEK完整可靠,且没有受到酒精影响,活力更高、术后不适症状更轻。(2)Epi—LASIK组术后Haze反应较LASEK组轻,可能与其角膜上皮瓣制作完整和更具活性有关。(3)Epi—LASIK组较LASEK组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但LASEK组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2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A、B两组,A组237例(467眼),屈光度为-6.00~9.75D;B组84例(168眼),屈光度为-10.0~20.0D。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3月,两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99.31%、84.54%;1.0以上者分别95.85%、70.10%。结论 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术对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58眼)依屈光度不同分Ⅲ(-1.75D-3.00D,-25D-5.900D,-5.25D--9.00D)分别有膜塑形镜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Ⅲ组屈光度均下降,以第1,II组明显,角膜屈率变小,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治疗-5.00D以下近视有效,并发症少,但停戴后有反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镶术(LASIK)治疗近视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1105例(2030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后随访12个月,观察及分析并发症。结果:LASIK术中主要并发症表现为与角膜瓣有关,小瓣、瓣中央小孔、游离瓣、瓣形成不全及角膜血管翳出血。术后并发症为感染、继发性圆锥角膜、干眼症、眩光、屈光回退、黄斑出血及激素性高眼压。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必须重视术中术后并发症,随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手术设计的完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gus,LASIK)矫正中度以上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从而评价其疗效。方法将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5年的中度以上近视患者30例(5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5年55眼(93.22%)屈光回退量大于或等于1.00D。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年;术后第2~5年中、高度近视组屈光度稳定,而超高度近视组发生了轴性再近视。屈光回退量与术中实际矫正屈光度呈正相关,与残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呈负相关。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在术后第1年增加明显,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屈光回退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术后早期CCT增加引起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虽然术后存在屈光回退,但中、高度近视组远期疗效好,而超高度近视组因本身病理因素术后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祁芬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76-77
近年来,我们对165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采用术前固视训练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近视患者326例(600眼),男198例(388眼),女128例(212眼),平均年龄22.8岁。屈光度-2.00-12.00D,散光0--2.50DC。按手术日期随机分为实验组165例(300眼),对照组161例(300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卑膘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LASIK治疗近视散光眼562例(1122眼),随访2—34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改变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34个月,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术后远眼视力达1.0以上者910眼(81.1%),0.8以上者为1064眼(94.8%);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散光安全及有效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超高度近视[≥10.00(近视+散光)]患者的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近视回退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回退的主要因素。方法根据81例134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屈光度和手术光区(mm)分为-10.00≤D≤-13.00、-13.00〈D≤-15.00、D〉-15.003组和6.0〈光区≤6.5、5.5〈光区≤6.0、5.0〈光区≤5.5、4.5〈光区≤5.04组,运用Y。检验比较各组近视回退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前屈光度各组近视回退眼数差异均无显著性;6.0〈光区≤6.5、5.5〈光区≤6.0 2组与5.0〈光区≤5.5组近视回退眼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与4.5〈光区≤5.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手术光区的大小对术后回退的影响比术前屈光度大小对术后回退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PRK16眼,LASIK24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 1.62~ 6.25)D。对两种术式屈光度、视力等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2眼(12.5%),LASIK组3眼(12.5%);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两行以上PRK组1眼(6.3%),LASIK组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而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残余屈光度在-1.00D~ 1.00D之间PRK组12眼(75.0%),LASIK组20眼(83.3%)。平均回退量术后1~3个月,PRK组为0.95D,LASIK组为0.76D;术后3~6个月,两组分别为0.35和0.08D;术后6.12个月,两组分别为-0.22和0.00D。在各阶段中两种术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者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种类、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465例(4481眼)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影响进行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膜血管翳出血、角膜瓣偏位、角膜瓣不全、游离瓣、角膜上皮剥脱、角膜基质床不平整和纽扣瓣;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过矫或欠矫、弥漫性板层角膜炎、角膜层间异物、近视回退、不规则散光、术后干眼和术后眩光。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存在许多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计的完善和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远期疗效和视觉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101眼)RK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2.1年,49例(98眼)LASIK术后患者平均随访7.4年。对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压,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及视觉生活质量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的比例中,LASIK组均显著高于RK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屈光度:术前为-3.00D~-6.00D者,RK组为(-0.22±1.28)D,LASIK组为(-0.70±0.52)D;术前≥-6.25D者,RK组为(-1.02±1.25)D,LASIK组为(-1.06±0.13)D。眼压RK组为(11.87±2.52)mmHg;LASIK组为(11.31±2.20)mmHg。泪膜破裂时间,RK组为(5.3±4.7)S,LASIK组为(8.0±3.6)S;泪液分泌实验,RK组为(14.5±9.0)mm,LASIK组为(15.2±4.3)mm。LASIK手术组患者术后视觉生活质量高于RK手术组。【结论】LASIK治疗近视比RK具有更加良好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术后患者视觉生活质量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oriaM2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MoriaM2微型角膜刀为1118例(2183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患者制作角膜瓣。刀头选择130,终止环设定在7.5位置,吸力环根据角膜曲率查表选择。结果术中除1眼(0.05%)患者出现不全瓣,3月后再次手术;1眼(0.05%)患者因睑裂小配合差改做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眼(0.09%)出现游离瓣,2眼(0.09%)出现走空刀外,所有患眼均一次制作成功。结论MoriaM2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