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2004年~2008年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137例,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表现为焦虑、怀疑和侥幸、悲观和绝望、坦然和求生.结论 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可以减轻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儿童恶性血液病治疗方法的进步,持续缓解率不断提高,恶性血液病儿童的生存质量问题正被广泛的关注.以往对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力法,而临床心理干预被认为是在上述常规治疗之外的一种非必须的方法.随着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临床心理干预的作用[1].但临床心理干预对儿童恶性血液病生存质量的研究甚少有报告.因此,本研究对恶性血液病儿童在化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外周血或骨髓干细胞移植,以MAC或EAC方案预处理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结果:全部病例移植后重建造血,已无病生存5~26个月.结论:自体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病发热患者的病因.方法对134例各种良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多方寻找其发热原因.结果 134例中74例(占55.2%)合并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共38例(占感染病例的51.4%),其次为泌尿道13例(占17.6%),余23例为身体其它部位感染(占31.0%);38例(占51.4%)找到致病菌.60例(占44.8%)找不到明确的感染灶,考虑与疾病本身有关.结论发热是多种血液病的共同表现,首位病因是合并感染(占55.2%),其次为疾病本身(尤其恶性血液病)所致.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造血细胞体外培养已从基础研究日益广泛应用到临床研究,有助于某些血液病的病因及病理探讨。我所1987年以来,对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粒系祖细胞体外培养(Gm—CFUc),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123例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及预后的医源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医源性因素如治疗相关性白血病、误诊、治疗不当、心理改变等对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及预后均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对待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应局限在单纯治疗方面,应根据其发生、预后等相关因素全方位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癌症治疗方法功能评估表中文版(FACT-G)对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影响生命质量的各因素的差异程度经方差分析处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同时存在时对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影响.结果 文化程度、收入、医保形式、合并症、化疗次数及治疗费用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生存质量应成为评价恶性血液病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37例)开展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使用患者数,对照组(37例)未开展短期PICC导管恶性血液病使用PICC导管患者数,分别对其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患者置管依存性等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置管依存性,降低了病人置管及维护费用,留置时间短,减少了感染机会;院内留置(疗程结束/出院,一般最长一个月),便于观察和维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治疗间歇期不带管,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尤其是治疗间歇期较长的中、后期血液病患者,更有优势,降低了患者置管、维护、交通等费用,减少了感染机会;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见部位、易感菌株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探讨临床影响因素,对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1998年3月-2005年2月于我院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部位以血液、肺部最常见,菌种以热带念珠菌(53%)和白色念珠菌(18%)为主.强烈联合化疗、粒细胞缺乏时间长、合并使用多种广谱抗菌素或类固醇皮质激素等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23例感染中抗真菌治疗有效15例,总有效率65%,8人死亡,死亡率35%.[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期的重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加强对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及提高诊治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与疾病性质、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的血小板(PLT)数量,选择血小板减少患者及正常对照,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及对照组血清Tpo水平;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及缓解后血清Tpo水平的变化.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其他血液病患者血清Tpo水平均高于正常;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缓解后血清Tpo水平及其他疾病相关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血清Tpo水平正常.结论血清Tpo水平与血液病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疗效呈负相关;其他疾病相关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与血清Tpo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1.
用Ge-132治疗恶性血液病30例,与同期住院用常规治疗的20例恶性血液病比较。Ge-132治疗后病人的临床表现、周围血象、骨髓象、免疫检查及输血间隔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复习文献,讨论了Ge-132在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间充质干细胞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血液病由于病因仍然不明确,药物化学治疗及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都给临床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 Allo-HSCT仍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的唯一方法,但在Allo-HSCT后易发生aGVHD.Nakamura等[1]报道:有60%~80%的患者在移植100d后发生不同程度的aGVHD,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陈蓉  郭海鹰  王小渝 《四川医学》2004,25(6):666-667
我院1996~2003年共收治风湿病合并恶性血液病14例,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骨关节炎、白塞氏病、结节性红斑合并的恶性血液病,结合文献,并从病因上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增强对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菌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菌病的诊治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13例为急性白血病,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难治性),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性),根据宿主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临床拟诊后早期应用有效药物治疗,1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并应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是治愈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菌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游离Fas (sFas)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 6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清sFas。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sFas质量浓度高于正常人 (P <0 .0 1 ) ,治疗后sFas下降 ,下降的程度与疗效有关 ,但治疗前sFas质量浓度的高低与疗效预测无关。结果提示 :sFas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有一定意义 ,并可能对其发病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拟口疮散加两性霉素B漱口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自拟口疮散并两性霉素B漱口治疗,对照组以双料喉风散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5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口疮散加两性霉素B漱口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三氧化二砷联合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反应停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3例。结果:23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为82.6%。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徐汪松 《安徽医学》2005,26(5):408-409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相关因素,抗生素治疗情况。方法对5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与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情况,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化疗与否有关,早期可以经验性治疗,抗霉菌治疗非常必要。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越低感染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19.
王丽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206-206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04年5—12月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137倒,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表现为焦虑、怀疑和侥幸、悲观和绝望、坦然和求生。结论: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主,重视个体化护理,减轻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吴春晓  胡学宁 《中外医疗》2008,27(10):12-12
胸膜增厚的病因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二者的治疗截然不同.临床上恶性肿瘤一旦出现胸膜增厚,多数已处于晚期.正确的病因诊断是影响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