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OPN在68例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20例、腺样囊性癌24例、Warthin瘤24例)和20例瘤旁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OPN在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中均较正常涎腺组织增高(P<0.05);在腺样囊性癌中较正常涎腺组织增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OPN在正常涎腺组织和腺样囊性癌中有弱表达,在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中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in pleomorphic adenoma,CPA)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间的相关性,探讨β—catenin、Cyclin D1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复发及恶变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5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腮腺、颌下腺、腭腺各15例)、16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β-catenin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对β-catenin、Cyclin D1在涎腺PA、CPA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β-catenin在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均呈正常表达(细胞膜着色),而Cyclin D1表达均呈阴性;β—catenin在PA和CPA中呈异质性表达(细胞膜着色减弱或缺失,细胞浆或核出现染色颗粒),表达率分别为35.6%、81.2%,Cyclin D1在PA和CPA中的表达率为51.1%、87.5%,β-catenin、Cyclin D1在PA、CP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在涎腺PA、CPA中均有显著的正相关(r=-0.587,P〈0.05)。结论:涎腺PA、CPA中均存在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Wnt(Wingless&I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导致β—catenin胞浆累积,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涎腺PA及CPA发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carcinoma,SACC)患者体内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处保存的2000-2007年涎腺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其中SACC30例,多形性腺瘤(PA)26例,以正常涎腺组织10例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PTEN、VEGF在SACC、PA及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SACC中PTEN阳性表达率(43.33%)显著低于PA(92.30%)和正常涎腺组织(100%)(P<0.01),SACC中VEGF阳性表达率(86.67%)显著高于PA(23.09%)和正常涎腺组织(0)(P<0.01);PTEN与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PTEN与VEGF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或缺失可能增加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Warthin瘤为一种由腺上皮构成的肿瘤,在涎腺良性肿瘤中发生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10%。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和腮腺的淋巴结,偶见于下颌下腺及小涎腺.Warthin瘤癌变是极为罕见的,近年偶见Warthin瘤有癌变的报道。现将我科1例Warthin瘤恶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细胞周期素D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相关性。方 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蛋白在12例正常涎腺组织(NSG),15例多行性腺瘤(PA)及41例涎腺腺 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在NSG、PA及A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53·3%、68·3%,NSG与PA、AC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与ACC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在晚期病例中 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高于早期病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 D1的高表达在涎腺腺 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表达水平可用以辅助腺样囊性癌诊断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6.
VEGF-C及受体mRNA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C及受体在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15例正常口腔黏膜VEGF-C、flt-4的表达;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周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口腔鳞癌VEGF-C、flt-4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7.4%、6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20%(P<0.025);口腔鳞癌MLVD为14.04±6.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48±2.62(P<0.001);VEGF-C、flt-4阳性组中,MLVD分别为17.38±4.90和17.34±4.69,显著高于阴性组的9.54±3.79和8.72±2.99(P<0.001),且VEGF-C、flt-4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C、flt-4在口腔鳞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中D2-40及VEGF-C的表达特点,探讨VEGF-C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43例口腔鳞癌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2-40及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癌中的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肿瘤间质)。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癌灶中淋巴管密度及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口腔鳞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与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可能参与口腔鳞癌淋巴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4 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40 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双重组织化学染色区分血管和淋巴管,人工记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0 例口腔鳞癌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14 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口腔鳞癌组织中MLVD与肿瘤的TNM分期及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淋巴管生成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提示测定口腔鳞癌中MLVD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涎腺正常与肿瘤组织中p63、CK5、CK19、CEA及Sm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涎腺正常导管、腺泡及其上皮性肿瘤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正常涎腺组织14 例、多形性腺瘤14 例、基底细胞腺瘤8 例、腺样囊性癌18 例、黏液表皮样癌9 例、低分化腺癌2 例及腺泡细胞癌、乳头状腺癌、恶性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癌各1 例中p63、CK5、CK19、CEA及SmA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基底细胞与肌上皮细胞层表达CK5,其中部分细胞表达p63,导管部分基底细胞也呈CK19阳性.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腺样囊性癌与黏液表皮样癌具p63、CK5及CK19高阳性率, SmA阳性率分别为85.71%、1.25%、61.11%、0.00%.CEA阳性细胞见于11.11%腺样囊性癌与55.56%黏液表皮样癌.结论:正常涎腺导管和腺泡的腺上皮及涎腺上皮性肿瘤可能来源于导管、腺泡基底层内呈p63和CK5阳性细胞中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EphA2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30例多形性腺瘤、3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30例腺样囊性癌(ACC)中EphA2的表达。分析EphA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TNM分期以及复发、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比较EphA2在正常涎腺组织及几种常见的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EphA2在正常涎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腺管上皮,而腺泡细胞几乎不表达。EphA2在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涎腺癌(包括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2组)中的表达依次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phA2的表达与涎腺癌瘤体大小、TNM分期、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phA2可能影响涎腺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超声声像图,总结其声像图特征,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经病理确诊的2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18例Warthin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声像图表现特征。结果:大多数多形性腺瘤为低回声,回声均匀一致,或呈小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周边型血流。而Warthin瘤多呈椭圆形,内部常伴有囊性成分,为内在型血流。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在声像图上有些相似,容易误诊。超声检查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的治疗及手术方案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2、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5 0例初发腮腺多形性瘤(PA ) ,3 2例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CPA)及10例正常腮腺组织中CD44v6和MMP2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初发瘤、复发瘤及正常腮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0 0 %、78.13 %、2 0 .0 0 % ,彼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MMP2在初发瘤和复发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 0 %、5 3 .13 % ,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的10 .0 0 % (P <0 .0 5 ) ,而初发瘤和复发瘤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CD44v6与MMP2在初发瘤及复发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有显著相关性(P <0 .0 5 )。结论:MMP2、CD 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明显关系,肿瘤复发可能是其本身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OX-2、cyclinD1在正常腮腺组织、多形性腺瘤(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PA)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肿瘤复发、恶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正常腮腺组织,40例PA及12例CPA中的COX-2和cyclinD1表达.结果:COX-2在PA初发瘤、PA复发瘤及CPA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75%、83.3%,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的9.09%(P<0.05),彼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D1在正常腮腺组织、PA初发瘤、PA复发瘤及CPA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7.5%、50%、75%,PA和CPA间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A复发瘤中阳性表达率高于PA初发瘤,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2与cyclinD1在PA和CPA中的表达分别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OX-2、cyclinD1在PA、CPA中的过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恶变有明显关系,二者在PA、CP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正常腮腺组织、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inpleomorphicadenoma,CPA)β-连环蛋白(B—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D的表达情况,探讨β-catenin、CyclinDl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复发及恶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0例正常腮腺组织、1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1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瘤旁组织、1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1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β-catenin及CyclinDl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在10例正常腮腺组织中均呈正常表达,而CyclinDl表达均呈阴性;,β-catenin、CyclinD1在腮腺PA瘤旁组织、PA、PA复发、CPA组织中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且CPA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腮腺PA、CPA中均存在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Dl的过表达,提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D1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腮腺PA及CPA发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人正常涎腺组织和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人66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及42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组织中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表达的差异。结果:MMP-2在人正常涎腺组织,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46.67%、85.71%;MT1-MMP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9.09%、53.33%、78.57%;TIMP-2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1%、44.44%、59.52%;EMMPRIN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4%、48.89%、83.33%。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人正常涎腺组织,且MMP-2、MT1-MMP及EMMPRIN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MT1-MMP、TIMP-2及EMMPRIN的表达与MMP-2的活化有关,且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有可能作为判断多形性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腮腺癌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9例腮腺癌(腺泡细胞癌40例,恶性混合瘤26例,腺样囊性癌23例)组织中PPAR-γ的表达状况,以肿瘤周围正常腮腺组织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正常粘膜、腮腺癌标本中PPAR-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52%(77/89)、20.22%(18/89),与正常腮腺组织比较,腮腺癌组PPAR-γ表达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PPAR-γ低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PPAR-γ在腮腺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腮腺组织,腮腺癌组织中PPARγ的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两种腮腺肿瘤及瘤旁腺泡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腮腺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及其瘤旁腺泡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取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26例腮腺Warthin瘤及其瘤旁腺泡作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研究。以ModFit LT软件进行细胞增殖分析,以Sub—G1法检测凋亡率。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增殖指数(PI)与凋亡率分别为14.30和13.41,属最高值,其次是Warthin瘤,PI为9.95,凋亡率为8.24,而多变形性腺瘤瘤旁腺泡PI为9.53,凋亡率为9.56,Warthin瘤瘤旁腺泡PI和凋亡率分别为8.66和6.67,接近正常腺泡的PI和凋亡率(8.01和6.63)。总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腺泡PI和凋亡率处于高值,提示其瘤旁腺泡可能处于“准新生物”状态,可能成为肿瘤复发的发源地,而腮腺Warthin瘤及瘤旁腺泡PI和凋亡率接近正常预示着该肿瘤切除后极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1例于同侧腮腺区同发多行性腺瘤和淋巴上皮癌的罕见病例。通过系统回顾与之相关的单侧唾液腺同发良恶性肿瘤的文献,阐述其诊治要点与特殊性,以期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择6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例。随机抽取34例按临床路径的流程进行治疗和护理(路径组),29例按传统常规程序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进入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由过去的(13.4±3.6)d下降到(6.2±1.8)d(P<0.05),平均住院费用由6050±451元下降至4100±362元(P<0.05),患者满意度由86.8%上升至95.4%,路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涎瘘发生率略高外,余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护理模式,可使患者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明显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住院天数,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