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以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livin mRNA在初治ANLL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缓解后表达明显下降(p〈0.05);复发后其表达又升高。在初治ANLL患者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livin基因过度表达和ANLL的发病呈正相关;livin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livin可作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原代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AL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50例初发AL患者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结果 AL细胞survivinmRNA阳性率为 82 .0 % (50例中 41例 )。survivinmRNA阳性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89.5 % )较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细胞 (75 .0 % )稍多见 ,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33 .3 % ) ,P值分别 <0 .0 1 ,<0 0 5。在 2 2例AN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 ,survivinmRNA表达阴性者接受 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缓解(BMR)率 (83 .3 % )明显高于阳性者 (2 5 .0 % ,P =0 .0 2 3) ;1 3例ANLL患者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 ,survivinmRNA阴性表达者BMR率 (1 0 0 .0 % )高于阳性表达者 (2 7.3 % ) ;survivin/ β actin >0 .6者BMR率低。结论 survivin基因在AL细胞高表达 ,可能是导致AL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发展的相互关系.用建立的检测PRAME基因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RT-PCR)方法,对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其它类型的白血病3例)的骨髓样本进行PRAME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同时选择7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骨髓样本和8例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作为阴性对照,并用白血病细胞系K562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出不同水平的PRAME基因表达,在其余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5例对照样本中均未检测出PRAME基因,总阳性率64%,两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在35例PRAME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ML 28例,阳性检出率为65%,其中以M3、M4和M2亚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70%、67%;ALL 5例,阳性检出率为56%.在31例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PRAME基因阳性患者为23例,而在24例融合基因阴性患者中,PRAME基因阳性患者达到12例.比较各种临床因素与PRAME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未发现明显相关.短期观察5例PRAME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显示出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后,患者PRAME基因表达均转阴,下降水平为63-23921/106×GAPDH拷贝.长期观察1例M3患者显示化疗后PRAME基因水平逐渐下降并转阴,患者至今仍处于CR状态.结论PRAME基因在65%的急性白血病中呈阳性表达,其中以M3、M4和M2亚型最常见,在正常个体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不表达.不同白血病个体之间PRAME基因表达水平不同,随病情缓解其表达水平降低或转阴.PRAME基因可以成为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一种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D133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AL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液中survivin、CD133mRNA表达,并将结果与AL临床特征、血液学特点及疗效相比较。结果:(1)AL患者骨髓液中survivin表达和CD13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和4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表达及表达强度与年龄、性别、WBC计数、碱性磷酸酶、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与化疗疗效有关(P〈0.05),CD133与分型有关(P〈0.05)。且表达强度越高,完全缓解率愈低(P〈0.05)。(2)Survivin和CD133在AL骨髓液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429)。(3)Survivin、CD133mRNA均阳性的AL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两者均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1)Survivin和CD133在AL患者骨髓液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Survivin表达与化疗疗效有关,CD133与AL分型有关。(3)Survivin、CD133mRNA可做为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细胞c-chl基冈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7例ANLL患者c-cbl基因mRNA表达水甲,以2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c-cbl mRNA在初发ANLL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缓解后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初治ANLL患者中,c-cbl mRNA表达阳性的患告完全缓解率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 在ANLL的细胞中,c-cbl基因表达降低;c-chl基因低表达患者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淋巴增强因子1(1 ymphoid enhancer factor 1,LEF1 是Wingless-type (Wnt)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Leukemia,ALL)中LEF1基因突变、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扩增、测序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131例初发成人ALL患者中LEF1基因突变和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参数和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本组131例成人ALL患者中LEF1突变率3.1%(4/131),均为点突变(位于外显子2和3);初诊时外周血中位白细胞计数和中位原始幼稚淋巴细胞百分比在LEFl高表达组明显高于低表达组(70.6×109/L vs 26.2×109/L,P=0.010;81.0% vs 57.0%,P=0.014);费城染色体阳性ALL和高危患者比例LEF1高表达组显著高于低表达组(66.7% vs 36.5%,P=0.038;79.2% vs 56.2%,P=0.044).结论:LEF1高表达在成人ALL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艳  李改英  张静楠  林凤茹  颜晓燕  孙鹏 《临床荟萃》2008,23(21):1559-1561
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的最新成员,它通过抑制半胱天冬酶活化蛋白(second mitocho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mac)和半胱天冬酶-3、7、9酶的活性而产生抗凋亡作用。Livin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且其高表达常提示预后不良,但在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及意义尚无明确结论,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在初治、化疗缓解后、复发时Livin及其拮抗素Sma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对白血病发病机制及预后因素作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BP1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 β蛋白 1(BP1)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并分析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方法 用RT PCR方法分别检测 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10名健康对照者及HEL细胞系中BP1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人外周血、骨髓和完全缓解的患者骨髓中均没有检测到BP1基因的表达 ;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BP1表达阳性率为 5 7% (35例中 2 0例 ) ,在AML M5中阳性率高达 80 % (10例中 8例 )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无表达。结论 BP1与AML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作为AML的一种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检测IKZF1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亚型,探讨IK6功能缺陷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79例初诊ALL患者IKZF1基因表达亚型,统计IK6亚型阳性患者比例,分析IK6阳性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融合基因、危险分层特点,比较IK6阳性组与IK6阴性组患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ALL患者中检测到IKZF1基因表达的功能亚型为IK1、IK2/3,功能缺陷亚型主要为IK4、IK6、IK8、IK9;表达IK6亚型患者占B-ALL患者的34.4%,占T-ALL患者的22.2%;B-ALL中IK6阳性组患者BCR/ABL1阳性率及高危组患者比例均高于IK6阴性组(P=0.027,P=0.048),而两组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T-ALL中IK6阳性组与IK6阴性组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危险分层均无显著性差异,在Ph染色体阴性的B-ALL患者中,IK6阳性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低于IK6阴性组(P=0.009,P=0.002)。结论:在成人ALL中IKZF1基因IK6表达亚型为主要功能缺陷亚型,IK6亚型的表达可作为Ph染色体阴性的B-ALL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指导成人ALL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内外有关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Ap63基因表达的报道罕见.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Ap6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3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同期选择2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取肝素抗凝的骨髓液2~4 mL,用Ficoll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Ap6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49例表达TAp6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P < 0.0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 < 0.05).动态观察了5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同阶段TAp63的表达变化,发现初治时TAp63表达,缓解后低表达或不表达,复发后又表达.结果表明TAp6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尤其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在B急淋(B-ALL)复发预测及指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12年7月32例初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60份骨髓标本,利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以CD45/SSC设门,选择2-3组四色抗体组合,从诱导化疗第33天开始,每1—3个月监测MRD一次,动态监测MRD变化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结果按照诱导治疗第33天的MRD水平分成三组,高(MRD〉1×10^-2),中(1×10^-2≥MRD≥1×10^-4),低(MRD〈1×10^-4);MRD〉10^-2组与MRD%10^-4组比较复发率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MRD≤10^-2组与MRD%10^-4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D%10t是预后好的指标。儿童B-ALL多次发现MRD阴性、阳性(10^-4≤MRD%10^-2)交替出现,一直未复发;B-ALL。病人复发前次MRD值均大于10^-2,且在g-6个月内复发。结论MRD阳性比形态学复发出现早,凼此连续监测MRD对白血病预测复发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初诊和治疗33 d时CD133两种亚型分子CD133-1和CD133-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L患儿上述两个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33-1、CD133-2表达和治疗33 d时微量残留病(MRD)的变化。结果表明,B-ALL初诊组48例中CD133-1阳性表达18例(37.5%),CD133-2阳性表达30例(62.5%,P<0.05);治疗33 d组25例中CD133-1阳性表达2例(8.0%),CD133-2阳性表达23例(92.0%,P<0.05)。诱导化疗后CD133-1的表达显著减少,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133-2的表达下降缓慢。结论:初诊B-ALL患者CD133表达与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幼稚细胞比例、FAB亚型、细胞遗传学异常、融合基因表达、危险等级及完全缓解率等均无相关性。B-ALL患儿CD133-2阳性表达高于CD133-1,CD133表达与CD34表达无相关性。CD133-2的表达与MRD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费城(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生率,探讨其生物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G显带的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对300例ALL患者进行检测,其中Ph染色体(+)患者36例,Ph染色体阴性(-)患者264例,分析Ph染色体(+)组患者与Ph染色体(-)组患者的生物学特征、缓解率、生存期差异。结果 300例ALL初诊患者发现Ph染色体(+)患者36例,Ph染色体阳性率为12.0%。Ph(+)组患者的中位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和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与Ph染色体(-)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h(+)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P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Ph染色体(+)患者免疫分型资料显示:前B-ALL 9例、My+-ALL 5例、Common-ALL 22例。预后分析显示:Ph(+)组ALL患者和Ph(-)组ALL患者的第1次缓解率分别为52.8%(19/36)和84.8%(224/2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P0.0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7.9%(11/19)和25.4%(57/2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3,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34个月。结论 Ph染色体(+)ALL患者比Ph染色体(-)ALL患者预后更差,生存期短,临床上要注意根据Ph染色体阳性与否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泼尼松联合方案(VDLP)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L-ASP的毒副作用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3月对18例初治ALL患者。采用VDLP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L-ASP的毒副作用,并给予治疗及护理。结果5例发生急性胰腺炎,10例发生肝功能损害。2例出现皮疹,1例发生继发性高血糖。治疗1疗程后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死亡2例。结论L-ASP在治疗ALL联合化疗效好,但其毒性反应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除了严密监控L-ASP使用过程,还应加强其毒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对症护理,可确保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建立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MRD对于判断B ALL预后的价值。 方法:用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流式细胞术对33例确诊并接受SCMC-ALL-2005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并随访5年,分析监测结果、复发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 结果:建立了正常骨髓细胞分布的分析模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18例MRD阳性患儿的白血病复发率为55. 6%(10/18)、15例MRD阴性患儿复发率为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4%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P<0.05)。 结论: 监测MRD对于B-ALL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CN-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CD56表达情况,探讨CD56对CN-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初诊CN-AM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中CD33、CD13、CD123、CD38、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CD19、CD56、CD64、CD7、CD4、CD11b、CD14、CD15阳性表达,并均在评估病情后给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标准诱导方案化疗。依据CD56表达是否≥20%,将76例患者分为CD56阳性组32例和CD56阴性组44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骨髓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完全缓解率,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CD56阳性组年龄[(50.9±16.1)岁]大于CD56阴性组[(38.56±15.2)岁](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M5亚型比率(31.3%)高于CD56阴性组(4.5%)(P<0.05),CD4、CD11b、CD14阳性表达率(43.8%、34.4%、28.1%)高于CD56阴性组(15.9%、13.6%、2.3%)(P<0.05);CD56阳性组与CD56阴性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骨髓原始细胞比率、外周血原始细胞比率及CD33、CD13、CD123、CD38、HLA-DR、CD19、CD56、CD64、CD7、CD15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组完全缓解率(65.6%)、部分缓解率(18.8%)、复发率(47.6%)与CD56阴性组(68.2%、18.2%、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组1年总生存率(53.1%)和无事件生存率(50.0%)均低于CD56阴性组(77.3%、79.5%)(P<0.05)。结论CD56阳性表达可能提示CN-AM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中抗原的异常表达。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对76例初诊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76例ALL中B系ALL70例占92.1%,T-ALL占6例。70例B系ALL中CD45-或CD45±表达占75.5%,显示该白血病细胞具有异质性;CD38弱表达占60%,CD10强表达占40%;B系ALL表达髓系抗原以CD33最高达25.7%,CD13次之达24.2%,CD15和CD11b较少见,分别占5.7%和1.4%。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中抗原异常表达,不但在初诊时有助于白血病克隆的识别、门的设定、白血病细胞数的定量,而且能在形态学缓解后作MRD检测,为白血病复发监测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费城染色体样(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近年发现的B系ALL的高危亚型,其基因改变通常可引起酪氨酸激酶信号或细胞因子受体的激活并级联放大,从而导致下游ABL和JAK/STAT通路被激活。本文就目前Ph样ALL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缓解后TCRγ基因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定量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效应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竞争性PCR技术,定量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结果:检测ALL患者54例158份骨髓标本,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3.5个月。临床缓解时36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1×10-5,18例为(354±327)×10-5。诱导缓解期的杀伤效应与缓解早期的残留白血病细胞数量显著相关,并与临床复发相关。部分患者缓解后残留白血病细胞数量持续小于1×10-5且临床无复发。结论:白血病化疗效应差异显著,化疗效应的定量评价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