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牵引的力学实验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相似文献   

2.
目前医用的简易颈椎牵引带两端装有挂环,使用时,病人将头套入牵引带的牵引口中,然后将两个挂环挂在同一个支撑点上就可进行牵引,使用非常方便。但这种牵引带由于作用在一个支撑点上,会导致作用力向中间集中,这样不仅会使病人的颈椎部被牵引,头部两侧特别是耳朵也被牵引带作用压紧上提,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带来不适感,也不利于病人自行牵引操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现特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适用于头部大小不同病人的医用牵引带组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医用的简易颈椎牵引带两端装有挂环,使用时,病人将头套入牵引带的牵引口中,然后将两个挂环挂在同一个支撑点上就可进行牵引,使用非常方便。但这种牵引带由于作用在一个支撑点上,会导致作用力向中间集中,这样不仅会使病人的颈椎部被牵引,头部两侧特别是耳朵也被牵引带作用压紧上提,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带来不适感,也不利于病人自行牵引操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现特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适用  相似文献   

4.
颈椎牵引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军 《中华理疗杂志》2000,23(5):315-317
颈椎牵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 192 9年Taylor率先应用了控制性颈椎牵引装置以减轻和制动颈椎损伤[1] 以来 ,这种控制性轴向牵引方法成为现代颈椎牵引技术的先驱。本文就颈椎牵引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近来的研究进展做一文献复习 ,以提供临床上更好地应用此项技术的基本依据。   1.基本方法  颈椎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牵拉脊柱颈段和相关结构的操作技术。牵引力量可以是持续的或是间歇的。持续颈椎牵引是小剂量长时间 ,使颈椎处于一种被拉长状态的方法。作用是恢复颈椎结构的支持和稳定功能 ,放松颈部肌肉。间歇颈椎牵引通过…  相似文献   

5.
颈椎牵引的潜在性危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牵引疗法可用于多种颈椎疾患的治疗 ,其主要治疗机制是解除紧张或痉挛的骨骼肌、制动、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孔。因而 ,颈椎牵引疗法可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病和颈项部肌肉痉挛等[1] 。一般说来 ,颈椎牵引疗法安全可靠。如果掌握得当 ,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反之 ,可造成患者的医源性损害[2 ] 。由于颈椎牵引疗法的基本作用机制多为推测 ,加之一些医生不熟悉颈部疾病的病理特征 ,特别是牵引状态下中枢神经的变化 ,因而时有颈椎牵引失误的临床报告[3、4 ] 。本文作者就颈椎牵引的潜在性医源性损害作一分析 ,以期为本疗法…  相似文献   

6.
骨科颈椎骨折、颈椎术后或颈椎病变需行颅骨牵引的患者卧床时,必须垫高肩部,保持双肩和颈部的牵引平衡,又要保持颈椎生理屈度的过伸位。对此我们制作了一个颈椎牵引垫板,经过六年的临床实践,对保持颈部制动牵引,达到了复位要求和牵引效果,在方便病人仰卧位护理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椎牵引时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倪国新  苏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4):487-487,497
目的 通过研究正常人颈椎应变与牵引时间之间的关系,探讨颈椎牵引的合适治疗时间。方法 20例健康男性行颈椎牵引,每分钟测量一次颈椎的应变,并作出应变-时间关系曲线图。结果 在牵引开始阶段(0-5min),应变增加迅速,此后逐渐减慢并保持稳定,大约18min后,庆变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 颈椎牵引时间不应太长,15-20min可能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颈椎牵引的力学试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9.
熊国才 《现代康复》1999,3(12):1503-150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关节松动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颈椎牵引加手法复位对照观察。结果;该法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且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该法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燕 《现代康复》1998,2(9):935-935
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0例.疗教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牵引致脑干梗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无锡二院研制的多功能颈椎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无锡二院研制的颈椎治疗仪采用间歇式牵引方式,结合了加热疗法、振动按摩疗法、药物渗透疗法,经临床使用证明它比传统的颈椎治疗仪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病人使用起来更舒服。  相似文献   

13.
颈椎牵引过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比较不同力学条件下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过程,从而得出最为有效的牵引条件。方法 通过建立颈椎(C1- T1)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颈椎在不同力量、不同角度条件下的牵引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得出各种条件下颈椎上的位移情况、应力分布情况及各椎间隙的变形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不同牵引力的作用下,颈椎均出现一定的位移,诸椎间隙后缘均有一定增宽,前缘则大多有所缩窄,最大应力位置均出现在颈椎后缘的椎体上。当牵引角度不变时,随牵引力的增大,颈椎的位移及各点的应力均增大,椎间隙的形变亦更明显。当牵引力不变,随牵引角度的增大,颈椎的位移增大,颈椎上最大应力的位置下移,各椎间隙的形变增大。结论 在本文分析中,以前倾角30 度、90 N 牵引颈椎可以最大程度的扩宽椎间隙,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治疗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牵引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不同牵引重量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五具意外伤亡的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1~7)先后制成正常和C5-6椎间盘部分切除的颈椎生物力学模型,运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观察不同牵引重量对颈椎稳定时的总体位移和椎间盘位移的影响。结果:75N压缩载荷下,切除组比正常组的压缩载荷-位移增加27%(P<0.01),椎间盘膨出位移增加59%(P<0.01)。牵引下颈椎压缩载荷-位移转向拉伸载荷-位移,其在两组中均随着牵引量的增加而增加。前屈15度4,6,8kg牵引下,切除组比正常组的位移分别增加22%,7%,17%(P<0.05),椎间盘位移也呈类似变化。牵引后的二种位移增加幅度以4~6kg时较适度。结论:椎间盘急慢性损伤后,颈椎稳定性下降,对部分颈椎病患者采用轻度前屈位4~6kg的牵引方法,符合颈椎的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关节松动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 该方法与传统的颈椎牵引加手法复位对照观察。结果:该法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且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该法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牵引对后凸畸形颈椎曲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对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对颈曲反张患者52例,用枕颌带坐位牵引,牵引角度10-20度,重量男女分别从6kg和4kg开始,牵引10-20次,牵引同时照射红外线,并对急慢性病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效和有效各23例,总有效率为88%,急性组疗效及颈椎曲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慢性组。结论:牵引可以纠正凸畸形的颈椎曲度,有效地改善颈椎活动度,应用量化的弓深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作为判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覃勇 《中国康复》2007,22(2):143-143
2004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2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男26例,女46例;年20-67岁,病程2周-15年;72例分为颈牵加小针刀治疗(A组)34例和颈牵加电针治疗(B组)3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①牵引:患者取坐位,牵引角度5°-20°,牵引重量为6—12kg,持续牵引20-30min。②小针刀:以颈部痛点及C2横突为施术部位,患者俯卧,术者右手持刀,刀口与肌纤维平行快速进针后再缓慢将针向前推进,出现酸胀感后,先行纵行再行横行疏通剥离法各2-3刀,出针,按压3—5min,针刀术后再行牵引,治疗1—3次,每次间隔1周。③针刺:牵引结束后行针刺治疗,取风池、颈夹脊、百会、角孙、头锥、太阳等穴,得气后接6805—2型电针治疗仪,20min,每日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正常人颈椎应变与牵引时间之间的关系,探讨颈椎牵引的合适治疗时间。方法20例健康男性行颈椎牵引,每分钟测量一次颈椎的应变,并作出应变-时间关系曲线图。结果在牵引开始阶段(0~5min),应变增加迅速,此后逐渐减慢并保持稳定,大约18min后,应变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颈椎牵引时间不应太长,15~20min可能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任连会  李素英 《天津护理》2006,14(2):113-113
颈椎外伤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牵引是颈椎外伤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因此,颈椎外伤时多需颈椎牵引治疗以达到复位、减轻神经根压力、减轻水肿的目的。虽然翻身、更换床单的护理是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但颈椎牵引的患者在更换床单时不宜翻身,以免患者发生头痛、头晕而增加患  相似文献   

20.
颈椎外伤患者治疗时多需行颈椎牵引治疗以达复位 ,减轻神经根压迫、水肿的目的。在更换床单时需几个人把患者和牵引平抬起来后再操作 ,不仅费力 ,患者也疼痛难忍。我们采用了一种护患合作的更换床单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操作步骤 :首先 ,2名操作者位于两侧 ,1名协助者位于患者的头部。松开床单 ,将干净的床单由病人的床头向床尾卷曲成筒状 ,放在患者的脚下 ,患者双腿曲屈 ,操作者先卷脏床单塞于患者的脚下 ,再铺干净单子的床尾 ,将床单塞于脚下 ,然后 ,嘱患者抬腿 ,操作者将两床单分别卷放于患者臂下 ,第三步 ,患者“抬臀、挺胸”(以双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