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MeanShift方法的肝脏CT图像的自动分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基于Mean Shift方法的肝脏CT图像的自动分割算法,以实现肝脏的自动分割。方法 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单次Mean Shift平滑 ,滤除噪声的影响以增强算法的鲁棒性,然后通过Mean Shift迭代自动选取初始种子点,最后采用基于区域生长的方法实现肝脏CT图像的自动分割。结果 实验证明此方法是一个准确、快速和有效的肝脏自动分割方法。结论 采用本文中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实现肝脏的自动分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在肝脏MR动态增强减影图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对20例患者的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非刚性三维校正前、后的减影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包括图像伪影情况和解剖错配程度;定量评价为测量各血管(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校正前后平扫、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的SNR,并绘制SNR的动态变化曲线,评估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SNR曲线吻合程度。结果 校正前的减影图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解剖学错配导致的伪影,校正后的减影图像无明显解剖学错配伪影。校正前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的SNR动态变化曲线不吻合,校正后两者的动态变化曲线吻合;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的SNR变化曲线在校正前后均吻合。结论 非刚性三维校正技术可显著改善肝脏MRI动态增强减影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轴位扫描全肝灌注"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9例患者行Revolution CT上腹部增强检查,获得全肝CT灌注(CTP)图像、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于CTP图像上由2名观察者分别确定腹主动脉与门静脉主干时间-密度曲线(TDC)峰值对应的rank值及CT值,定量测量肝左、右叶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肝动脉分数(HAF)。采用腹主动脉和门静脉TDC峰值所对应的图像重组肝动脉CTA、门静脉CTV,并提取动脉期图像。记录CT灌注和"一站式"检查的辐射剂量。比较肝左、右叶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对2名观察者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肝左叶、右叶的BF和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名观察者对肝动脉CTA、门静脉CTV及动脉期图像的主观评分均 ≥2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均>0.6)。灌注期和"一站式"检查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4.47 mSv、21.29 mSv。结论 Revolution CT轴位全肝灌注"一站式"成像,在保证较低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可获得肝脏CTP的多个定量参数,又可提供清晰的肝动脉CTA、门静脉CTV和3期增强扫描图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0T MR 反转时间(TI)对流入反转恢复序列(IFIR)门静脉系统非对比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 31名(正常组)、门静脉高压患者12例(门静脉高压组)采用不同的TI行冠状位IFIR序列扫描。评估采用不同TI所得的IFIR图像的门静脉主干SNR、主动脉SNR、肝脏组织SNR、门静脉主干CNR,根据门静脉及其分支显示清晰程度进行评分。对上述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受检者不同TI图像的门静脉主干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组肝脏组织SNR、主动脉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TI门静脉图像分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高压组不同TI图像的肝内分支评分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选择900 ms TI时,门静脉高压组门静脉主干SNR和CNR、图像评分均低于正常组,TI为1100 ms时,两组图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正常受检者,TI为700 ms时既能得到较好的背景压制的图像,又能保证显示门静脉远端细支血管;而对于门静脉高压患者,选择TI为1100 ms更有利于门静脉分支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5.
兔激素性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灌注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SANFH)模型不同时期的股骨头CT灌注成像(CTPI)及病理改变。 方法 对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以相同方法制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分别于给药后2、4、6、8及10周行双髋CTPI,绘出股骨头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不同阶段股骨头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完成检查后处死动物取材,光镜下观察不同给药时间股骨头内空骨陷窝数及微血管数。 结果 在给药后2周、4周,BF、BV开始下降;6周、8周,BF、BV明显下降,10周,BF、BV不降反升。MTT在各时间段变化不明显。股骨头内空骨陷窝数及微血管数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表现。 结论 CTPI能够较全面反映早期激素性SANFH的血供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利用Xper-CT与CT门静脉造影(CTPV)融合图像作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分流术(TIPS)中三维路径图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7例,其中21例接受常规TIPS术患者,另16例接受3D路径图下引导TIPS,采集动静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对3D路径图下引导TIPS患者在肝脏部位行Xper-CT扫描,在三维工作站中利用"Multi-Modality Matching"功能进行两者图像融合,作为实时透视过程中的三维路径图。结果 Xper-CT与CTPV在融合过程中,骨性对位误差均<2.00 mm;术中门静脉CTPV图像与透视的图像的匹配误差稍大,其中15例上下误差>2.00 mm,1例左右误差>5.00 mm。结论 将Xper-CT与CTPV的融合图像作为TIPS的三维路径图,可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术中多角度观察穿刺针与门静脉的位置关系,提高穿刺的定位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用自动协议选取能谱(ASIS)扫描模式联合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ASiR)技术降低腹部增强及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64例接受腹部增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ASIS扫描模式,应用30% ASiR和50% ASiR重建算法;对照组32例,采用120 kVp管电压,FBP重建。比较两组扫描方法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比较70 keV+30% ASiR图像与对照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肝脏及胰腺噪声、竖脊肌噪声(SMN)、肝脏CNR、胰腺CNR;对55 keV+50% ASiR图像与对照组动脉期腹主动脉及各主要分支血管CNR及门静脉期门静脉CNR以及血管图像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的CTDIvol、DLP较对照组下降23.68%、23.57%和25.59%、18.45%,对比剂注射总量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16.86%。70 keV+30% ASiR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肝脏、胰腺和竖脊肌的噪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55 keV+50% ASiR动脉期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的C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静脉期门静脉的CNR和血管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ASIS扫描模式联合ASiR技术,70 keV+30% ASiR及55 keV+50% ASiR图像显示腹部脏器及腹部血管图像质量均优于传统120 kVp扫描模式的图像质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基于纹理特征的十倍交叉验证法的神经网络分类器,探讨多序列MRI在肝硬化诊断识别中的价值。方法 将5个序列MR图像(T1WI、T2WI、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分成正常肝脏组、较早期肝硬化组及中晚期肝硬化组,手动获取ROI;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ROI的56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十倍交叉验证法的BP网络分类器分别分类识别3组肝脏组织。结果 门静脉期图像对正常肝脏、较早期肝硬化及中晚期肝硬化的分类效果最好,正确率为87.62%(92/105),T2WI分类效果最差,正确率为78.33%(47/60),T1WI、动脉期和平衡期图像居两者之间。结论 采用基于纹理特征的十倍交叉验证法的神经网络分类器可以区分正常肝脏、较早期和中晚期肝硬化MRI;在基于多序列MRI的肝硬化识别研究中,门静脉期图像有可能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血水混合物及留存时间对模拟木质异物CT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20根杉木条置入含全血比例为0%、25%、50%、75%与生理盐水(血水)混合物及100%全血试管中,分别对应阴性对照(NC)组、T25组、T50组、T75组及T100组,每组4个样本。将试管置于恒温水浴锅中采集CT图像,每6 h重复一次,共采集300 h;比较相同时间点各组最低密度区CT值、最高密度区CT值和低密度区体积差异,评价时间及血水混合物浓度对木质异物CT参数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随时间延长,各组时间-最低密度区CT值曲线呈速升-缓升型,时间-最高密度区CT值曲线呈速升-平台型;NC组和T25组时间-低密度区体积曲线呈速降型,T50组、T75组及T100组时间-低密度区体积曲线呈缓降型。血水混合物浓度及时间均对木质异物最低密度区CT值、最高密度区CT值及低密度区体积存在影响(P均<0.05),且二者对最低密度区CT值和低密度区体积存在交互作用(P均<0.05)。结论 血水混合物浓度及留存时间均影响木质异物CT表现。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CEUS定量分析技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例临床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病变组。对照组为45名健康志愿者。对所有受检者双肾皮质进行实时灰阶CEUS灌注成像,以QLab图像分析软件计算ROI内造影剂回声信号的强度,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IC),得到CEUS灌注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肾CEUS TIC在视觉上差异不显著,但定量灌注参数中,病变组肾皮质灌注曲线下面积(AUC)增大、达峰绝对值(DPI)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定量分析技术能准确、安全、简便、敏感地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CT灌注时间-密度曲线(TDC)形态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纵隔、腹盆腔淋巴结病变患者行双源螺旋CT灌注检查。所有病例均取得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包括良性淋巴结病变11例,恶性淋巴结病变49例。观察CT灌注TDC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曲线形态变异情况及临床相关性。结果淋巴结病变CT灌注TDC在不同阶段有多种变异形态,良、恶性淋巴结病变TDC在上升速度、上升方式、有无平台期、下降速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开始增强时程、灌注峰值、下降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淋巴结病变行CT灌注诊断时,分析TDC各个阶段的变异特征,有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单位体积的脾灌注量,观察肝硬化时脾脏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门静脉灌注量的关系。方法 19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其中Child A级患者8例,Child B级患者7例,Child C级患者4例。对照组为13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ROI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脾脏灌注量和肝脏门脉血流量。结果正常组脾脏灌注量为1.1542±0.1408ml(min·ml),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0172±0.3137ml(min·ml),其中Child A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2272±0.2574ml(min·ml),Child B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1.0016±0.4450ml(min·ml),Child C级肝硬化组脾脏灌注量为0.6240±0.0672ml(min·ml)。严重肝硬化患者脾脏血流灌注量明显下降。门静脉灌注量和脾脏灌注量呈正相关(r=0.3023,P=0.02,y=0.3998x+0.4256)。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CT可定量测量脾脏血流量参数,肝硬化时脾脏灌注量的测定有助于反映肝硬化时门静脉灌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作为CT对比剂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增强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微球,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大小.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胸腹部CT扫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造影前后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 PFOB微球粒径极小,分布均匀.体内造影表明,作为超声对比剂的PFOB微球也能有效增强大鼠肝、脾及脉管系统的影像密度,造影前后感兴趣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实质较肝实质强化效果更显著,持续显影时间长达8 d.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PFOB微球超声对比剂可同时用于CT显像,这一多功能的对比剂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在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64例肺内良、恶性肿块患者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应用CT体部灌注软件,分析肺内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灌注图像和各灌注参数值(PH、PHa /PHpm、BF、BV、PS、MTT).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内良、恶性肿块各灌注参数与MVD 及VEGF的相关性.结果 周围型肺癌和炎性肿块的TDC相似,二者与良性肿块的TDC明显不同.周围型肺癌与炎性肿块的PH、PHpm/PHa、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高于良性肿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的PS值大于炎性肿块和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的周围型肺癌的PH、PHpm/PHa、BF、BV、PS值和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P值均<0.05),也高于VEGF阳性表达的良性肿块者(P值均<0.05).VEGF阳性表达的周围型肺癌PH、PHpm/PHa、BF、BV、PS与MVD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肺内肿块血流模式的非创伤性方法 ,有利于肺内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研究肝脏微小转移癌大鼠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2只经脾脏注入Walker-256(细胞数量2×107)制备成肝脏微小转移癌的大鼠为实验组;10只大鼠经脾脏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CT灌注扫描后用斜率法计算得到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肝灌注指数、总肝灌注量。病理学检查HE染色证实转移癌的存在。结果19只大鼠发现的转移灶直径在0.5~6.6mm之间。肝脏微小转移癌的大鼠肝动脉的灌注量远远大于对照组(是对照组的2.25倍);而门静脉灌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是对照组的76.6%)。总肝灌注量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大鼠微小肝转移癌表现为肝动脉灌注量的增加和门静脉灌注量的降低。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评价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SPN先行薄层平扫,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病灶增强的最大比值(PHSPN/PTSPN)、强化峰值(PHSPN)及达到最大峰值所需的时间(PTSPN),并测量与病灶同层的主动脉峰值(PHAA).根据以上测得数据,计算SPN增强峰值与主动脉增强峰值比(PHSPN/PHAA),SPN灌注量(ml·min-1·ml-1)=SPN增强最大比值(Hu·min-1)/动脉增强的峰值(Hu).结果恶性SPN和多血性良性SPN较少血性良性SPN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和PHSPN/PHAA.而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PHSPN和PHSPN/PHAA无显著差异.多血性良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SPN.恶性SPN与多血性良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少血性良性SPN.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反映病灶的血供信息,为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肾癌15例,肾盂癌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获得正常肾皮质、肾肿瘤组织和腹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肿瘤组织的灌注值.结果正常肾皮质的灌注值为(2.68±0.40) ml/(min·ml),肾癌灌注值为(1.51±0.68) ml/(min·ml),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和肾错构瘤的灌注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灌注测量中去卷积算法准确性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去卷积算法在组织灌注测量中所得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健康成人行左肾静脉水平肾皮质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用去卷积算法计算灌注参数,由所得参数进一步推算肾静脉增强TDC,并与实际测得肾静脉TDC进行比较,计算决定系数R2,评价两者的吻合程度.统计工作在MS Excel 2000中完成.结果决定系数R2的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0.85~0.91.理论计算所得肾静脉TDC与实测TDC符合程度较高.结论 CT组织灌注测量中去卷积算法是一种较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与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行常规肝脏平扫,选取肿瘤最大径层面,再以该层面为中心行持续动态增强扫描,取肿瘤强化最高区域和同层面腹主动脉中心分别作为感兴趣区(ROI),绘制二者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其强化峰值时间.结果 43例患者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为(30.04±6.36)s,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为(23.38±4.92)s;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呈正线性相关(r=0.662,P<0.05);肝细胞癌的强化走势有三种形式,23.26%与腹主动脉相似.结论 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