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总结2002年1月~2004年9月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问关节融合、横突间植骨治疗的23例6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随访4个月~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16例。良4例,优良率77%。结论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关键是充分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使老年人脊柱的稳定性得到保证。虽然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但通过置钉技术的改进。内固定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后侧入路椎管彻底减压,椎间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2年随访21例,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 椎弓根钉加后路减压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4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其中退行性改变33例,脊柱侧弯4例,1-3度发现滑脱8例,病变节段主要为:2节节段狭窄患者共32例,其中腰4-骶1节段占21例,腰3-5节段占11例,3节节段狭窄患者13例,均为腰3骶1节段。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定期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在患者手术后的6-3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依据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来进行疗效判定(由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制定),45例患者总的疗效优良率为88.89%。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使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的减压比较彻底,值得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要点及后外侧融合、椎弓根内固定在腰椎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9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24个月,术后优良率82.1%,总改善率为83.3%,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外侧融合,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经椎弓根钉系统及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管单平面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病例56例,患者平均年龄63.4岁,平均病程51个月。病变节段:L4-5,40例,L5-S1 16例。手术方式采用全椎板减压加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定。结果本组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随访27个月。术后改善率为优2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6%。随访过程中3个月内植骨融合者29例(包括5例椎间植骨融合者),6个月内植骨融合4例,出现假关节2例,其中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采用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短期内可保证脊柱融合,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oflex非融合固定联合椎弓根钉固定对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 0月~2010年10月,对24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于重度腰椎管狭窄处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板减压、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术,于退变较轻处或邻近节段行coflex棘突间植入术。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椎弓根螺钉、coflex)松动脱出及棘突骨折等并发症。按JOA评分标椎,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1.67%。结论:后路Coflex非融合固定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1年10月使用PLIF手术方式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失稳患者75例,46例采用单节段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29例采用多节段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随访1~5年,平均1年8个月,根据JOA评分,优37例,良3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达89.33%,无断钉、松动或围手术期死亡。所有病例术后1年CT扫描可见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术后7d平均为(11.2±1.1)mm,末次随访为(11.0±1.1)mm。椎间高度术后7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可提供彻底的减压效果和椎间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9.
张松生  陈斌  林永新 《广东医学》2000,21(10):845-846
目的 探讨有关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的选择问题。方法 将130例腰椎管狭窄症分为马尾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采用选择性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对合并脊椎滑脱稳定性的病例减压后加用短节段椎弓根器械固定和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9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a1个月,优良率92.6%。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以退变性狭窄最为常见,手术应以临床症状为主,结合影像学和术中所见三者结合确定手术范围和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腰椎管狭窄症是多种因素所致,要根据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方法均取手术治疗,全椎板切除,一侧半椎板切除加对侧开窗潜行减压,双侧多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腰椎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随访92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优67例,良16例,可7例,差2例.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由多种因素引起,术前全面检查及诊断非常必要,根据不同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兼顾脊柱的稳定性,是取得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150例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结果:椎体后缘软骨结节(67例,占44.67%);椎间盘钙化(45例,占30%);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9例,占19.33%);后纵韧带骨化(9例,占6%)。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所致的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与髓核摘除术等。术中通过“C”臂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 ,于后正中做1~ 2个长约 1 5cm互不相连的小切口 ,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 ,钻除部分椎板 ,置入内窥镜 ,于监视器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 ,彻底解除其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732例 ,随访 3个月~ 3年。按NAKAI标准评定 :优 6 40例 ,良 6 9例 ,可 18例 ,差 5例。优良率为 97%。 3例改行开放式手术治疗。结论 该术式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可减少创伤 ,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该方法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对26例老年人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病例的采用双侧潜式扩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减压术治疗,并采用Nakai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26例经过平均18月的随访,以Nakai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2.3%。结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采取潜行双侧椎板间隙开窗减压及突出椎间髓核摘除方案,在减压的同时,能保持较好的脊柱稳定性,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关万宁  黄光锐 《河北医学》2008,14(11):1311-1313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3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随访1~4.0年,随访率为100%,优良率91.43%.本组术后共出现并发症7例(20.00%),其中切口感染1例,延迟愈合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2例,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腰椎滑脱和椎管再狭窄发生.结论:在积极控制共存疾病的基础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手术减压治疗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选择性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9例。术后平均随访3年半,优良率为89%。简要介绍了手术方法,着重讨论有关病因,诊断及外科治疗,提出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探讨该术式较全椎板减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均应用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1天JOA评分改善率25%~100%,平均63.5%,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34%~100%,平均72.3%,术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随访时X线平片,所有病例均无腰椎不稳征象,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变形。结论经椎板间隙扩大减压结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能够减少全椎板切除减压带来的术后腰痛等问题;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督正脊术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屈腰法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通督正脊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通督正脊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通督正脊术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20.
腰椎管狭窄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主要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小关节增生、内聚,椎体骨赘,黄韧带肥厚、钙化,椎板增厚,椎弓根发育不良,后纵韧带肥厚、钙化、骨化等多种病理变化。结论:CT可以清楚的显示腰椎管狭窄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诊断符合率高,并对分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