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氏液以1∶1的比例静脉输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采用GCS评分、GOS评分及HR、MAP、ICP和CVP对比评价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输液量(2 580±151)mL明显少于对照组(3 359±16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5、7天GC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GO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P在去骨瓣后10 min(T2)、止血完成(T3)、手术结束(T4)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氏液以1:1的比例静脉输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采用GCS评分、GOS评分及HR、MAP、ICP和CVP对比评价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输液量(2 580±151) mL明显少于对照组(3 359±16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5、7天GC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GO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P在去骨瓣后10 min(T2)、止血完成(T3)、手术结束(T4)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构建脑血管隧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去骨瓣减压术的术中构建血管隧道患者设为隧道组;另选取单纯去骨瓣减压手术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GOS评分。结果隧道组与对照组患者CT中线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9.5±2.2)d、(13.8±3.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GOS评分分别为(4.6±0.4)分、(3.4±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5)。结论构建血管隧道后,血管在构建的"隧道"内,解决了占位效应对血管的压迫,缓解脑内的高颅压低灌注、低回流状态,使脑组织供氧增加,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去骨瓣减压患者与骨瓣回纳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并进一步探讨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方法收集已行血肿清除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0例;根据术中手术方式分为去骨瓣组和骨瓣回纳组。通过术后对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保留骨瓣的指征。结果2组患者术前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瓣回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去骨瓣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骨瓣回纳组GOS评分良好率为52.4%明显高于去骨瓣组的25.6%(P<0.05),病死率及致残率分别为5.6%、35.5%明显低于去骨瓣组的11.5%、50.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后如脑组织原发伤较轻,脑搏动良好,脑肿胀不严重者,应尽量保留骨瓣,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开颅去骨瓣手术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钛合金行颅骨缺损修补,实验组应用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行颅骨缺损修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7 d,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亦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实验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40例行常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38例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两组疗效对比采用伤后半年的GO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的良好率为45.0%,存活率为85.0%,与对照组良好率(18.4%),生存率(65.8%)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与常规组手术相比可显著降低脑疝患者病死率与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万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刚  嵇晓阳  赵恒兰 《吉林医学》2007,28(11):1311-1312
目的:观察万汶TM行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对脑膜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ASAI~Ⅱ级脑膜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V组)和对照组(C组),全麻诱导且平稳后V组从中心静脉25~35ml/min输入万汶TM(HES130/0.4)15ml/kg,C组输注等量乳酸林格氏液。常规监测SBP、DBP、MAP、SpO2、HR、CVP、PETCO2、ECG,并于AHH前(T0)、AHH后即刻(T1)、AHH后30min(T2)、AHH后60min(T3)、手术结束时(T4)采集血样监测Hb、Hct,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及尿量。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输液量及尿量差异无显著意义,输血量V组明显低于C组(P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4月~200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低血容量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L)和对照组(C)。实验组给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试液,观察输注30分钟后的HR及BP、尿量的变化。同时,观察输注3O分钟血氯,血钠、血钾的变化。结果:输注3O分钟后实验组和输注前以及对照组血压心率和尿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半小时后血氯,血钠、血钾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可迅速改善生命体征,提高器官血流灌注,改善血流动力学,恢复休克患者的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对电解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1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手术治疗有效性及优化手术的适应证。方法:选择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病例21例,均予以行额、颞、顶大骨瓣减压术,分别统计入院时、手术前和手术后的GCS、影像学以及远期GOS疗效,并与对照组同期非手术治疗15例进行评价。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1)手术组术前平均GCS评分与入院时平均GCS相比较评分显著下降(P<0.01);死亡组病人术前GCS与存活组病人术前GCS评分,2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2)根据CT低密度区计算梗死体积,不同的梗死体积在在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治疗的存活率有显著差异;(3)手术组存活病人手术后7天、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有显著差异。手术组存活病人与非手术组治疗6个月后的GO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GCS评分的改变及影像表现,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6%羟乙基淀粉液术前实施容量治疗,观察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 用于老年病人的可行性。方法:44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正常。随机分实验组 (H组)和对照组(L组),各22例。实验组用15mL/kg量输入6%羟乙基淀粉1h;对照组按15mL/kg量,1h内输 入乳酸林格氏液。观察麻醉期间病人HR、MAP和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APTT、PT、Hb、Hct、Plt等指标的变 化。结果:实验组输液后的CVP较输液前升高(P<0.05),CVP最高升至1.53kPa(15.3cmH20),MAP变化平 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输液60min后APTT、PT较输液前延长(P<0.05),但组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液后的Hb、Hct、Plt较输液前有不同程度下降,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6%羟乙基淀粉液15mL/kg量术前容量治疗可安全用于全麻下老年手术患者,增加了血容量储备,减少 麻醉诱导期的循环系统功能变化,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11.
张济源 《右江医学》2011,39(6):708-710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症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法将60例重症颅脑损伤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去骨瓣减压术,实验组30例,给予大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改良创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脑创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17例重型脑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改良创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术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疗效,并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2组的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创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应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颅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接受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脑基底池评分、术中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术后1年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7 d基底池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研究组G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相比,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降颅压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少,且预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持续输注特利加压素(TP)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6例),分别给予NE和NE+TP治疗,观察用药前(T_0),用药后6 h(T_6)、12 h(T_(12))、24 h(T_(24))、48 h(T_(4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清除率、每小时尿量(UV)和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_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变化。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T_0比较,T_6~T_(48)时2组患者MAP、乳酸清除率明显升高,HR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T_6~T_(48)时试验组HR明显降低(P<0.05),MAP、乳酸清除率明显增高(P<0.05),2组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灌注情况:与T_0比较,T_6~T_(48)时2组UV、CCr、FEH_2O升高,FENa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UV、CCr、FEH_2O升高(P<0.05),FENa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持续输注TP联合NE,能有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肾灌注,且未发现明显与TP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用于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犬模型,观察高渗盐经骨髓腔通路复苏休克犬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犬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高渗氯化钠经乙基淀粉40溶液(HSH)组,监测犬基础状态及复苏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髓内压及外周血钠、乳酸水平和中性粒细胞(PMN)数量。结果:实验组MAP、CVP、髓内压与Sham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乳酸水平、PMN数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犬时经骨髓腔通路输注HSH,可以很快稳定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组织器官灌注和氧合,防止炎性细胞的附壁、游出,并可减轻组织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不同液体对高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52例限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手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L组为乳酸林格液+万汶组;H组为乳酸林格液+高渗晶胶液组,每组26例。局麻下行两创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毎搏变异度(SVV)、心输出指数(CI)等指标。两组根据SVV、MAP、CI、心搏量指数(SVI)将CI≥2.5L/(min·m~2)作为目标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监测并记录入室建立监测时(T0)、麻醉诱导平稳10min时(T1)、麻醉后1h(T2)、麻醉后2h(T3)、麻醉后3h(T4)、麻醉苏醒拔管后10 min(T5)的MAP、HR、CVP、CI、SVV以及记录手术时间、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尿量、出血量、多巴胺使用量。结果:两组相比,H组液体输注量明显减少(P<0.05),而尿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在T2、T3、T4、T5时CI、MAP、CVP逐步升高,与T1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手术麻醉期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高渗晶胶液能有效扩容、稳定高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微循环,增加尿量,减少第三间隙的水钠潴留,提高了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安全性、合理性,减少高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预防性处理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成年患者80例,年龄52~83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4组:Ⅰ组(预防用药+髓腔排气),Ⅱ组(预防用药+无髓腔排气),Ⅲ组(无预防用药+髓腔排气),Ⅳ组(无预防用药+无髓腔排气),每组20例,其中预防用药是在骨水泥灌注前5 min开始静脉输注多巴胺5~10ug/kg·min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髓腔排气是在骨水泥灌注时在股骨髓腔内放置排气管,4组均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骨水泥灌注前、灌注即刻、灌注后3、5和10 min的MAP、HR.、CVP,并于骨水泥灌注前、灌注即刻、灌注后5 min、灌注后10 min测定血气参数.结果 ①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 min 4组MAP均下降(P<0.05),麻醉后10 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骨水泥灌注前及Ⅰ组和Ⅱ组相同时点的MAP比较,Ⅲ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3、5和10 min MAP均显著下降(P<0.01).②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Ⅲ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3、5 min HR均加快(P<0.05).③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在灌注即刻Ⅲ组和Ⅳ组CVP下降,Ⅳ组CVP比Ⅰ组和Ⅱ组下降(P<0.05).④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各组在灌注即刻PaO2均下降,在灌注后5 min Ⅱ组和Ⅳ组PaO2仍下降;与Ⅰ、Ⅲ组比较,Ⅱ、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5min PaO2均下降(P<0.05或P<0.01);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Ⅱ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PaCO2均升高,但都在正常生理范围内(P<0.05).结论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骨水泥灌注前预防性输注多巴胺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并在骨水泥灌注时施行髓腔排气可降低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德兴市人民医院行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7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3~5级)与预后不良组(GOS 1~2级)。对比2组基线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3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其中,5例死亡,17例植物生存,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0.14%(22/73);预后不良组瞳孔散大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脑中线结构移位大于预后良好组,血肿量多于预后良好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受伤至手术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瞳孔散大、中线结构移位大、血肿量多、术前GCS评分低、受伤至手术时间长可能是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情况和术后1周和1月分别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和GOS预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再出血和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OS预后评分中获得4、3、2、1分的例数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上和GOS预后评分中获得5分的例数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地选择手术方式,能缩短手术时间并改善疾病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小剂量多巴胺预防肾移植术中再灌注低血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多巴胺预防肾移植术中再灌注低血压综合征的作用,以提高移植肾血流开放后有足够滤过压。方法: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级终末期肾病合并有心脏损害患者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10)和观察组(n=10)。在硬膜外麻醉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CVP),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平均动脉压(MAP)。对照组移植肾血流开放后如MAP下降超过开放前的25%,则静注多巴胺2~3mg/次;观察组患者于移植肾血流开放前15min采用微量泵持续注射多巴胺2~3μg/kg·min-1。结果:对照组移植肾血流开放后5minMAP、CVP均显著低于开放前水平(P<0.05),HR增快(P<0.05)。观察组HR、MAP、CVP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预防使用小剂量多巴胺可降低再灌注低血压发生率,移植肾血液充盈良好,泌尿排泄功能恢复时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