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伟东  周中  谢林  黄海涛  张仕兵 《吉林医学》2013,(27):5645-5645
目的: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临床资料,其中有6例单纯压缩骨折,10例单柱骨折,13例双柱骨折和5例三柱骨折。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共18例;其余则采用单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共16例。结果: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0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选择好的术前分型,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指导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80例(100侧)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压缩骨折10侧,单柱骨折48侧,双柱骨折31侧,三柱骨折11侧。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取手术的入路和对应的内固定的方式,后侧柱使用倒L形入路,内侧柱使用改良正中入路,外侧住使用前外侧入路,双柱和三柱骨折使用联合入路手术。术后随访并使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与术后即刻的外侧平台后倾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和平台内翻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压缩骨折组、单柱骨折组、双柱骨折组和三柱骨折组的平均等待时间为(3.2±0.5)d、(4.8±0.9)d、(6.1±0.9)d、(8.6±0.8)d,平均手术时间为(58.8±0.9)min、(73.2±2.1)min,(88±3.3)min、(97.8±5.1)min,手术中的平均失血量为(64±13)m L、(197±38)m L、(398±47)m L、(466±51)m L,单柱骨折组、双柱骨折组和三柱骨折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平均失血量显著高于单纯压缩骨折组,双柱骨折组和三柱骨折组显著高于双柱骨折组,三柱骨折组显著高于双柱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压缩骨折组、单柱骨折组、双柱骨折组和三柱骨折组骨折愈合的时间、术后12个月SF-36评分、术后12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分型理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理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并随访的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4例,Ⅵ型2例。按照罗从风等三柱分型:双柱骨折15例,三柱骨折6例。应用三柱固定技术,胫骨平台外侧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解剖钢板固定,后柱骨折采用后内侧倒"L"入路重建钢板预弯后支撑固定。结果:本组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2岁。21例均获得8~36个月随访,平均12.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Ghazavi等提出的改良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结果:优1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85.71%。结论:运用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三柱固定技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据三柱分型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依据三柱分型:单柱骨折24例;双柱骨折10例;三柱骨折2例.予合理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骨不连病例.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术后12个月HSS评分平均为88.7分(64~98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3°.结论:三柱分型能帮助临床医生对胫骨平台骨折有全面、三维立体的认识,能有效的指导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从而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方法以及对其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根据基于CT重建为基础的三柱分型方法,将3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分为双柱骨折23例,三柱骨折1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合适手术入路及钢板内固定复位骨折块,均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8月.术后即刻X线片示33...  相似文献   

6.
孙晓  盛路新  殷照阳 《海南医学》2013,24(18):2730-2733
目的探讨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手术入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对13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按照罗从风等的胫骨平台的CT三柱分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2例单纯后外侧髁骨折,采用俯卧位后内侧和后外侧双切口或后内侧倒"L"入路重建钢板及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治疗4例后内侧髁合并后外侧髁骨折的病例,7例前方合并后方粉碎骨折的病例采用联合入路、漂浮体位4.5 mm系列钢板固定前侧骨折、3.5 mm系列固定后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了7~2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即刻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6.4分,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为75~96分,平均为85.3分,1例出现前外侧切口部分肌肉坏死,局部换药后治愈,2例出现小腿内侧麻木,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个月后恢复。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髁时,应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联合不同的手术入路,便于直视下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三柱理论分型后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1例,根据三柱理论分型予以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经10~33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为90.32%。结论根据X线及螺旋CT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三柱分型,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获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4~30分,优良率为90.5%;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优良率为95.2%.术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有效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朱思强  孔荣  夏睿 《安徽医学》2015,(3):297-300
目的:依据三柱理论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三柱理论分为12例单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和2例三柱骨折。根据三柱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术后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柱、双柱和三柱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2.32、123.73和150.27 min,平均随访时间为15.2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3.50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4.20周。25例患者术后12个月HSS平均评分为86.85分;膝关节活动度2.20°~122.50°,患者术后与12个月后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理论能较好地提高临床医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认识,有效指导手术入路与内固定的选择,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O技术结合三维CT后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8例。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从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AO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均为调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损3例;根据三维CT重建,术前得以正确评价胫骨平台劈裂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进行后路手术洽疗。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胫骨平台劈裂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坚强内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胫骨骨折手术临床效果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 结果 从结果上看,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骨折类型以及手术复位情况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58例胫骨平台手术患者手术疗效如下:优20例、良18例、中17例、差3例,优良率为65.52%. 从结果上看,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骨折类型以及手术复位情况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应充分重视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复位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到2010年6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进行分析。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标准,Ⅳ型16例、Ⅴ型12例、Ⅵ型4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骨缺损者给予人工骨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21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法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骨折的解剖复位、骨缺损处的合理并有效植骨、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邓红阳  张裕坤 《西部医学》2011,23(8):1472-1473,147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即SchatzkerⅣ型、V型、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开放性损伤中2例闭合性损伤中7例先给予抗感染脱水治疗后行二期手术,其余27例均行急诊手术。手术入路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前内侧切口、前外侧切口,或者前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术中整复关节面,骨缺损者给予自体植骨,并予T型或L型钢板固定。术后早期CMP锻炼,待影像学提示骨性愈合后逐渐负重锻炼。结果本组病例中2例因为搬迁而未获随访,其余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3个月。采用Merchant标准综合评分,优21例,良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必须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详细了解骨折情况,以制定最佳的手术计划,术中尽量达到解剖复位,足量植骨,坚强内固定,术后恰当的锻炼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段廷明 《河北医学》2014,(3):484-48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思路和方法的选择。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87例,其中男68例,女19例,年龄20-74岁,平均43.9&#177;0.6岁,开放性损伤2例,闭合型损伤85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34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18例,Ⅵ型20例。根据分型,分别给于单侧解剖钢板60例,双钢板内固定25例,单纯螺钉固定2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3个月,采用Rasmussen 评分标准评定:优55例,良22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沉,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明显的改善胫骨平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徐军  周静  张成  孙学斌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82-1084,1088
目的评价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月新疆民航医院外科收治的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其中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6例,均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进行随访,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69.56%),良5例(21.74%),可2例(8.69%),优良率为91.31%;按照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14例(60.87%),良6例(26.09%),可3例(13.04%),优良率为86.96%。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视下使用锁定钢板内(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2010年3月对31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塌陷处以异体骨植骨,并以LCP钢板固定。结果:本组骨折均愈合,随访7~27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国际HSS膝功能制定的标准:优22例(85~100分),占71%;良7例(70~84分),占22.6%;一般2例(60~69分),占6.4%;差0例(60分以下)。优良率为93.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LCP钢板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提供足够稳定性,减少术后复位丢失。辅助关节镜以后可以使关节内复位更加精确,术中对复位判断更为准确,降低术后畸形愈合率,是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梁磊 《河北医学》2006,12(7):649-65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缺损同时予以植骨。结果:60例患者随访2年,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7.5%。结论:对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骨缺损予以植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到2009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33例进行分析。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12例,Ⅲ型9例,Ⅳ型4例,Ⅴ型3例,Ⅵ型1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骨缺损者给予人工骨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年6~18月,平均14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采用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优2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而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外科治疗的思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6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89例(陈旧性损伤不统计在内),男56例,女33例;闭合性损伤67例,开放性损伤22例。按Schatzker分类并予以分别行非手术治疗9例,单髁空心螺钉固定24例,单侧植骨并高尔夫钢板螺钉固定36例,切开复位植骨双侧高尔夫钢板螺钉固定11例,经皮间接复位钢板内固定9例。结果参照马元璋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分:优59例,良21例,可6例,差3例。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对胫骨平台进行解剖复位并予以适当的内固定,对合并症的准确判断处理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0—2005年收治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58例,均采用了改良切口的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闭合骨折采用了术前牵引,延期手术的方法。结果:5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16个月(6个月至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评价采用Hohl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6·2%。结论:如果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双钢板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