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滴注液配合其他方法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eep veinthrombosis)的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滴注丹参滴注液,配合穿弹力袜、股四头肌舒缩、CPM机(肢关节功能恢复器)功能锻炼等机械措施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本组86例患者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6%。结论:丹参滴注液配合其他措施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选取老龄髋部骨折患者16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与对照2组,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10 d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2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患者髋部骨折后早期采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是必要的,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的预防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取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6例妇科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LMWH预防后,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应用LMWH预防后,抗凝血酶-Ⅲ(AT-Ⅲ)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LMWH使术后血小板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LMWH可以改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低分子肝素钠(LMWH组)与不用低分子肝素钠(N组)两种方法的临床资料,对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LMWH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略高于N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高于N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地减少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仅术后引流量略多,说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使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箕(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与单纯使用LMWH颅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7月,103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例,随机分成2组.第1组55例,术后使用LMWH与IPC.第2组48例,术后只使用LMWH.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第1组DVT2例(3.63%);第2组DVT8例(16.7%).DVT发生率第1组明显低于第2组(P<0.05).结论:术后LMWH联合使用IPC可以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3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1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患者血D-二聚体。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查血D-二聚体,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其伤口引流量均由少至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7.
邱振雄  刘维藩 《吉林医学》2010,31(18):2799-2800
目的:对比研究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疗效。方法:对LC患者按进院先后随机分组,研究组(A组)术前15 min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LC。对照组(B组)行常规LC手术。术后3 d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A组的血栓率为0.54%,B组的血栓率为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对术中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预防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3)与参照组(n=37),参照组给予常规间隙气压治疗,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第7、14d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中,可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98-89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经验。方法:对185例(196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采用基本预防(术中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结合术后机械预防(足底静脉泵)和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的综合措施进行预防。结果:术后16例(均为单侧肢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经多普勒超声和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占8.16%,无1例肺栓塞发生,无1例死亡。溶栓后12例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结论:术中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采取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结合足底静脉泵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injection,LMWH)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山西省某煤矿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符合标准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术后每天皮下注射1次,剂量同术前,共治疗7 d。对照组:术前不采用任何预防方法,术后处理同试验组。检测术后输血量、血小板计数、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彩色多普勒检测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输血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为预防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安申琴  江雪莲  陈志平 《西部医学》2011,23(9):1799-1801
目的探讨骨科髋部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8例骨科髋部手术病人采用基本预防护理方法、机械预防护理方法与药物预防三结合的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188例中,发生3例髂外静脉栓塞、18例股静脉栓塞、2例腘静脉栓塞,无肺栓塞死亡病例,其发生率为12.23%。结论基本、机械预防护理方法与药物预防相结合的措施,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术后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全部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选用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单选用利伐沙班预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D-2聚体为(271.0±12.0)ng/mL,与对照组的(350.0±20.2)ng/mL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未出现D-2聚体〉300 ng/mL的患者。结论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18例髋关节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探讨其血栓的形成及护理。结果本组18例均及时诊断后予以早期护理和干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所致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对于合并有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病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须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并通过细致护理体检、有效宣教和锻炼指导,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避免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影响,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方便选取58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探究5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不同方法麻醉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通过该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2/29﹚,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03%(9/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涂少龙  陈自主  庄显叶 《河北医学》2014,(11):1811-1814
对比分析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进行髋膝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61例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手术前后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差异,用统计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1.00%、19.67%,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都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李静  马彦 《吉林医学》2013,(30):6341-634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试验组(33例)均严格给予有效的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干预,对照组(26例)均只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相关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试验组1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比阿哌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全髋置换患者115例,年龄65~86岁,经内科诊断合并糖尿病。完全随机分为A组(阿哌沙班组,n=58)和B组(依诺肝素组,n=57)。A组:手术切口缝合后12h使用阿哌沙班,剂量为2.5mg,口服,每日2次。B组:手术前12h及手术后每天使用依诺肝素,剂量为40mg,皮下注射。两组疗程35d。术前与术后行双下肢静脉深静脉造影,记录深静脉血栓和出血发生率,检测术前,术后1d、7d、30d、60d空腹血糖数值。结果A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总发病率(5.2%)较B组(17.5%)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哌沙班在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全髋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依诺肝素效果更佳,血糖影响小,出血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索骨科下肢大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及术后的死亡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双下肢大手术208例患者,运用查阅文献,选择最佳护理证据,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等循证护理程序,预防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通过应用循证护理,收治的208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发生轻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及时治疗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目的,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健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1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151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抗凝剂预防和治疗,并对双下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血栓发生情况.结果:71例发生患侧肢体深静脉血栓,25例发生健测肢体深静脉血栓;经多因素回顾分析,健侧发生深静脉血栓与年龄、术后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关.结论:年龄较大以及术后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需加大关注力度,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9±0.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8±0.32)d,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用药、坚持功能锻炼等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