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颈动脉狭窄17例,疾病症状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扩张后回撤,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对10例患者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再扩张。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3例患者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3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1例减少70%,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5-13个月(平均9.3个月),无1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DSA随访10例患者无再狭窄(6-12个月),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且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结果:支架放置均准确,19例颈动脉狭窄管径恢复到正常,5例狭窄程度减少90%,2例减少70%,10例术中使用了保护装置,1例术后出现梗死区出血,其他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均无再狭窄发生,近期疗效满意。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S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皮质前型28例,皮质后型6例,皮质上型6例,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脑分水岭梗死涉及责任病变血管在颈总动脉12例,在颈动脉窦部(C1)段16例,在颈内动脉(C2)段8例,颈内动脉(C5、C6)段4例,左侧病变24例,右侧病变16例。本组40例患者全部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共涉及责任病变48处,手术成功率为96.6%。术后324个月随访无TIA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所致的脑分水岭梗死在CT或MRI上有其特殊表现。如能早期掌握手术适应证行血管内介入术,对动脉狭窄所致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预防和治疗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SMART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17例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MART(shape memory alloy recoverable technologystent)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颈动脉狭窄大于 5 0 %或有内膜病变的患者 17例行SMART支架内置入治疗 ,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部分行颈部超声检查。手术采用预扩与不预扩两种操作。结果  17例手术操作顺利 ,影像学评价完全成功。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消失 ,残余狭窄均 <5 0 %。无症状脑梗死 1例 ,无死亡。结论 应用SMART支架内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4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血管均成功扩张,术前、术后狭窄段血管管腔分别为(2.84±1.18)mm和(5.86±0.65)mm,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缺血发作,无1例发生再狭窄,3个月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狭窄段管腔内径为(5.84±0.33)mm,与术后即刻狭窄段管腔内径(5.86±0.65)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文献复习了解最新进展。方法对39例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腔内颈动脉支架支架血管成形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出现典型脑过度灌注综合症患者2例;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颈动脉窦反应10例;未出现严重脑缺血事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但是高龄患者的病情复杂,确定完备客观的高危因素并进行量化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80例患者经颈部超声检查、MRI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8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颈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术后得到明显改善,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随访2年末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均手术成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明显改善,支架定位准确;随访2年,仅1例伴有20%左右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5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动脉起始段狭窄48例,颅外段狭窄3例;狭窄程度50%~70% 12例,70%~90% 24例,≥90% 15例)予以CAS治疗,共释放51枚支架,37例应用保护伞. 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9.8%,术后残余狭窄率<20%,18例保护伞中有碎屑.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5例,血压下降17例,血管痉挛5例.随访2年,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3个月随访1次,51例患者均行颈动脉B超观察支架血管,每6个月1次,有6例复查了全脑血管造影,有3例出现轻度再狭窄,1例出现重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缺血性脑卒中. 结论 CAS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及时随诊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是远期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经验。方法经筛选的32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在路径图指引下将过滤伞放入狭窄远端并释放,视情决定是否行后扩张,对病人随访5-18月,平均10.7月,均未再有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果无手术失败,支架定位准确。32例共41处狭窄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41枚,平均狭窄程度从(76±10)%降至(15±8)%。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和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内超声,对8例经颈动脉B超初选疑诊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壁病变判断,指导支架植入,并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血管内超声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精确测量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该组8例均接受内支架成形手术,成功置入支架8枚;经3~12个月的随访,除2例于术后30 d内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外,无其他病例TIA和脑梗塞再发生.结论血管内超声应用于判断颈动脉狭窄和病变性质并引导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精确可靠,弥补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和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对8例经颈动脉B超初选疑诊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壁病变判断,指导支架植入,并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血管内超声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精确测量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该组8例均接受内支架成形手术,成功置入支架8枚;经3~12个月的随访,除2例于术后30d内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外,无其他病例TIA和脑梗塞再发生。结论 血管内超声应用于判断颈动脉狭窄和病变性质并引导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精确可靠,弥补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年龄≥75)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方法对15例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行经皮颈动脉支架和椎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手术。16处颈动脉病变共置入17枚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颈动脉窦反应3例;未出现典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未出现严重脑缺血事件;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2例术后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但是高龄患者的病情复杂,为降低并发症,严格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术中操作、严密的围术期管理仍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期间,采用颈动脉支架治疗15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狭窄≥70%,NASCET法),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随访3至20个月.结果 15例患者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术中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或颈内动脉远端血管痉挛,治疗后好转,术后未发生新的卒中,3个月后颈动脉彩超未显示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防治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对2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内动脉180例,锁骨下动脉下48例,椎动脉84例;症状性狭窄178例,其中62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6例表现为脑梗死,非症状性狭窄102例。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并观察远期预后。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月内发生脑缺血事件4例(1.43%);过度灌注7例(2.5%),心肌梗死1例(0.35%),颈动脉窦反应延长21例(7.5%);无造影剂相关肾病、脑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在平均44.3个月的随访中,支架内再狭窄14例(4.49%),颈内动脉支架6例(3.33%),椎动脉支架5例(5.95%),锁骨下动脉支架3例(6.25%);远期缺血事件共发生17例(6.07%),其中颈动脉系统14例(82.4%),随访期内无脑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防治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介绍3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的方法和围手术期的管理。结果: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3-6年,无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无脑缺血症状,无脑梗死发生。结论: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有效地预防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12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癜痫发作;2例血管痉挛;8例出现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3例发生于术后低血压;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颈动脉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6例(狭窄≥50%,NASCET法测定),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26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20%,有一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7例出现术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2例出现高灌注综合症。均经治疗后恢复,无一例出现脑梗塞、TIA,术后随访6~12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显示无再狭窄发生。结论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S)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血管成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颈动脉狭窄均经DSA确诊,狭窄部位均位于颈总动脉或者颈内动脉起始段,其中合并椎动脉重度狭窄5例,合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1例,合并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结果13例患者中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4枚。颈动脉狭窄率由术前的(82±8)%降至术后的(12±6)%。全部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发生。术后79 h发生脑出血后死亡1例,术后随访3~120个月,平均(50±1.5)个月,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再狭窄,无支架断裂和移位。结论 CAS治疗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