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围术期监护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于我院心脏中心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根治手术的患儿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0 d~182月,平均(16.78 4±37.30)月;体重2.8~36(7.00±6.83)kg.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小剂量、多种正性肌力药维护心功能.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死于肺出血,1例死于感染伴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机使用时间3~393(72.83±80.63)h.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炎11例,呼吸功能不全13例,心律失常5例,肺出血1例.再插管6例.结论:由于肺动脉高压及肺静脉纤维化出现较早,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一经诊断明确即应手术,如伴有肺静脉回流梗阻,更应急诊手术.术后肺炎及呼吸功能不全是造成呼吸机辅助通气和监护室滞留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有助于提高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2.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2 3例 ,予行左心房后壁一肺静脉汇合部吻合及垂直静脉结扎术 ;心内型回流入冠状静脉窦者 4例 ,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 ,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 1例 2 7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术后死于急性肺水肿 ,呼吸衰竭。余患者随访 6个月~ 5年 ,症状消失 ,效果良好。结论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诊断明确 ,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阻止进行性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提高该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总结1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根治术后患儿的护理体会,提出有效维护心功能,动态监测静脉压,确保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的护理措施,认为术后心功能及循环功能监护是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10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单纯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择期手术患儿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开展的42例单纯性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择期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后院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4例和治愈组38例.比较死亡组与治愈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变量...  相似文献   

5.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一种术少见的紫绀型先心病,区内尚未见报道。自1991年3月以来,我院手术纠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均死亡。我们体会到吻合口大小,术后肺静脉及肺动脉压力必要的监测,以及畸形是否完全纠治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TAPVC患儿21例,其中心上型12例、心内型7例、混合型1例、心下型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2.6±21.3)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4.6±28.4)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3.42±2.01)d。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早期无死亡。围手术期出现低心排2例,肺高压危象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出现房性早搏3例,节性心律2例,延迟关胸1例,均经治疗后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除1例心上型TAPVC患儿,术后1年出现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死于严重心衰。余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紫绀消失。多次复查心脏彩超,吻合口无梗阻,房室腔较前减小或基本接近正常。结论:对TAPVC患儿,一旦确诊,就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吻合口足够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加强术后监护治疗,防止术后低心排及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总结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人9例.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手术包括心上型及心内型的矫治及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的修补,三尖瓣成型手术.结果组术后心功能均恢复到I~II级,无心律失常发生,术后随访3~6月,未发现肺静脉梗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满意,以免发生肺静脉梗阻影响手术效果以及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失去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8.
总结15例新生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的护理经验。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循环功能,及早发现和处理低心排综合征;早期预防和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持出入量平衡;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护;做好延迟关胸护理;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发生。本组患儿有12例术后延迟关胸,10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9例发生房性早搏,4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4例保留房间隔缺损。除2例患儿术后早期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13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年,经心脏超声、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等提示13例患儿均心功能良好,心胸比例较术前明显缩小,肺瘀血消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吻合口血流速度正常,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47例患儿,男27例,女20例,年龄范围从2天~5月,体重3~5kg,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5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2例;右室双出口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合并其他畸形6例;主动脉缩窄6例;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1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术后依据病情予米力农、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持续静脉滴注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术后死亡4例(8.5%),发生各种并发症25例(53%).结论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心病术后应用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e JR  Luo Y  Cheng P  Cao R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66-1068
目的 探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997至2006年收治的38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病例资料.38例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部分结合行右心导管造影或高螺旋CT检查,结合术中探查确诊;本组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补片修补扩大后的房间隔缺损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入左心房或者将垂直静脉与左心房直接吻合或用同种血管连接,矫正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同时纠正合并畸形.结果 1例患儿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2例术后分别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治疗后康复;术后随诊3个月~7年,37例患儿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较易漏诊,超声应重视对肺静脉开口位置及血流的观察,必要时结合食管超声或造影检查,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有更高的确诊率;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郭阳娇  杨满青 《广东医学》2004,25(11):1349-1350
目的总结3岁以下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隔缺损(CAVSD)术后监护的经验。方法20例CAVSD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矫治术。术后监护主要包括心电监护和心律失常的监测和处理;监测肺动脉压及左房压和血压,预防及控制血压、左房压和肺动脉压过高。结果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病死率为6.7%。结论CAVSD术后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应密切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使用肺动脉及左心房直接置管监测肺动脉压及左心房压时降低肺动脉压及补充容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明彬  周莉  廖斌  李新  詹福生 《华夏医学》2004,17(4):541-542
目的:探讨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治疗措施,以提高此类患儿术后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近年收集的42例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其中室间隔缺损22例,房间隔缺损10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术毕有26例置肺动脉测压管,术后监测肺动脉压、经皮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的改变情况。结果:除1例于术后3h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治愈率97.6%。结论:先心病容易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右心衰竭。术后早期镇静、止痛、适当过度通气以及延长降压药物的使用时间,均可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王忠明  张剑平 《医学综述》1998,4(5):250-251
<正>体外循环术中、术后监测左房压(LAP)可客观评估左心功能及血容量,对术中、术后处理有重要意义.我科1993年3月~1997年11月在574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术后应用简易方法监测左房压,现报道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75例,女299例,年龄5个月~66岁,体重5.5千克~82千克.其中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402例,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法乐氏三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窦瘤破裂、三房心、完全性及部分性房室通道、右室双出口、双腔右心室、三尖瓣下移畸形、肺动脉狭窄、二尖瓣脱垂、二尖瓣裂、重症动脉导管未闭、右位心合并心内畸形、永存动脉于、主动脉弓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通过术前检查肺静脉异位类型,肺动脉高压程度,判断手术适应症,从而实施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复查血气血氧分压无吸氧下80mmHg,基本同正常成人。结论TAPVD合并PH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必须有效实施,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手术相关因素与术后膈膨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体外循环术后,出现膈膨升患儿。分析诊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体外转流温度和手术方式等与膈膨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出现膈膨升患儿有139例(0.91%),男94例,女45例,不同转流温度对膈膨升发病率有差异(P0.01),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开胸粘连分解以及手术方式对术后膈膨升发生率有差异(P0.01)。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易术后并发膈膨升。结论体外循环温度低、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二次开胸粘连分解会增加术后膈膨升发生率。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纠治术易并发膈膨升,膈肌折叠治疗术后膈膨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 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及位置,右心房、右心室的扩大程度,心房水平分流方向等。结果 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中,6例行CT检查,5例行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检出7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87.5%。本病的间接超声征象为小的畸形左心房和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肝、门静脉扩张迂曲,肝内血流丰富;直接征象为左、右肺静脉未回流左心房,汇成共同肺静脉干,汇入垂直静脉后经右下行穿越膈肌至门静脉或肝静脉。剑突下切面可显示3条平行走行的血管,即垂直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二者与后者血流方向相反。8例患儿垂直静脉膈下回流部位均为门静脉,3例患儿存在降垂直静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连接处梗阻。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小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具有重要价值,能为外科术前评估提供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采用多声窗、多切面及连续追踪法观察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行程,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但须与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或肝动脉-静脉瘘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3年间7例复杂先心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法洛氏四联症矫治4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重度肺动脉高压室间隔修补、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1例,术后密切监测循环功能,做好呼吸道管理,控制出入量,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切口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患儿于术后2~5天2期关胸。结果:延迟关胸时间2~5天,1例患儿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并肾功能衰竭,6例患儿在循环稳定后2期手术关胸,其中合并肺部感染、肺不张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纵隔感染发生。结论:延迟关胸为婴幼儿复杂先心渡过严重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科学、合理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儿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例接受外科手术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病历资料。全组12例患儿术前均行经胸心脏超声(TTE)和64层螺旋CT(MSCTA)检查。结果手术证实共有49支异位肺静脉干,心脏超声检出42支,而MSCTA全部检出。MSCTA、TTE异位肺静脉干检出率分别为100%、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全组手术顺利,围术期无死亡,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对确诊TAPVD切实可靠;外科手术治疗TAPVD安全有效,减少术中手术创伤、保证吻合口通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李锦娜  陈艳玲  李雪梅 《海南医学》2010,21(13):145-147
目的总结1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后护理的体会。方法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监测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积极防治肺高压危象;严格控制液体进出平衡,以防左心衰的发生;加强营养支持,防止感染的发生。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本病确诊后尽早手术,术后子严密监护,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是指左、右肺静脉直接或间接与右心房相连接,使上、下腔静脉血和肺静脉氧合血全部回流至右心房,左心房只接受心房内分流来的混合血[1].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术后转归有重要影响.本院外科监护室自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本病术后并发症患儿10例,现将这些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隋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