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评价非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水平二者关系时,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 方法 35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经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行实时MCE,采用记分的方式对结果进行视觉定性分析,并由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参数:造影剂峰值密度(A)、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intensity, TP);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应心肌节段的组织灌注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3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6例(17%),其余29例(83%)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MCE检测210个心肌节段中有167个(79.6%)获得较满意图像,定性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心肌灌注节段17个(12.2%),均来自病变组;而定量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轻度狭窄组无明显变化,中度狭窄组AUC明显降低(P<0.05),重度狭窄组A 、AUC和TP值均产生显著变化(P<0.05). 结论 MCE定性分析能直观检测病变血管所对应心肌的异常灌注状况,而定量分析能更好的反映病变血管与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心肌灌注的情况进行判断,了解其对左心功能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PCI术后1周的MCE检查,将急性心梗患者分为灌注正常组、灌注稀疏组和灌注缺失组,并随访检查3个月、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情况,比较组内及组间不同时段LVEF与LVDd的变化.结果:PCI术后3个月灌注稀疏组LVEF恢复到正常;灌注缺损组PCI术后LVEF的平均水平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灌注缺损组患者的LVEF低于灌注稀疏组和灌注正常组(P<0.05);术后6个月灌注缺损组LVDd平均水平高于灌注正常组和灌注稀疏组(P<0.05),灌注缺损组随时间的变化左室内径逐渐增大(P<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较差时,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室内径增大;MCE有利于对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左心功能及左室重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在优选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地选取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共50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于介入治疗前及术后12月完善MCE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术后通过电话及门诊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据术前心肌声学造影的心肌灌注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对左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相较于灌注异常组,灌注正常组GLS改善幅度更大(P=0.028); PCI术前灌注异常组室壁运动评分(WMSI)相较于灌注正常组更高(P=0.002)。在成功PCI术后一年灌注异常组WMSI相比于灌注正常组术后更高(P<0.001)。灌注正常组术后的GLS(P=0.008)、WMSI(P=0.016)及左室舒张末(LVEDV)容积(P=0.032)较术前改善;灌注异常组患者术后的灌注评分有明显改善(P=0.032)。【结论】MCE优选CTO-PCI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不同心肌灌注分型的CTO患者在PCI术后获益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MP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行PCI患者,分别于术前2个月及术后6个月内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术后6个月内均再次行冠脉造影检查。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两次MPI与CAG结果。结果 PCI术后MPI显示28例患者心肌灌注可逆性缺损或固定性缺损节段数减少。与CAG对比分析,PCI术前后两次MPI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73.0%,86.5/81.1%。结论对于心肌血运状况的评价,心肌灌注显像无论在PCI术前还是术后均为必要而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犬左前降支 (L AD)阻塞前后利声显声学造影对心肌回声和血流灌注图像的影响。 方法 :健康杂种犬 11条 ,于 L AD阻塞前后注射利声显 ,用 HP Sonos 5 5 0 0型彩超仪、S4超宽频变频探头观察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心肌回声和灌注显像。 结果 :L AD结扎前注射利声显 ,心肌灰阶值明显增高 ,由 6 2 .5 9± 10 .16增高到 79.2 8± 18.18(P<0 .0 1) ,灌注显像心肌亮度均值为 178.71± 10 .6 3。 L AD结扎后注射利声显 ,L AD供血段心肌灰阶值略增高 ,由 5 7.94± 9.6 4增至 6 4.2 6±16 .86 (P>0 .0 5 ) ,灌注显像不良 ,且回声不均匀。不同犬显像不良心肌的大小和位置不同。结论 :心肌声学造影可清楚显示犬冠脉阻塞前后心肌回声和血流灌注状态 ,并能间接判断冠脉支的走行和分布 ,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周蕾 许迪 姚静 金玉 唐晓霞 陈莉 雍永宏 ZHOU Lei XU Di YAO Jing JIN Yu TANG Xiao-xi CHEN Li YONG Yong-ho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1):805-806,838,F0003
目的:探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慢性心肌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建立慢性心肌缺血猪模型,经外周静脉持续滴注微泡造影剂,分别于造模前、造模4周后测算A·β、标化A·β,比较造模前后心肌灌注图像及A·β、标化A·β。结果:造模前声学微泡在心肌组织中均匀分布,色泽明亮,A·β、标化A·β分别为49.82±14.07、1.01±0.21;Ameroid环套扎LCX后4周,局部心肌基本无灌注,回声低暗,A·β、标化A·β分别为4.08±3.56、0.13±0.07,明显低于造模前。结论:心肌声学造影可用于量化评估慢性心肌缺血时的心肌血流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CF),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时间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已错急诊PCI手术时机病例60例,按发病后12 h~7 d(20例)、8~30 d(40例)期间行PCI治疗分为2组,测定各组内AMI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择期PCI治疗后无死亡病例,12 h~7 d组中TIMI血流<3级的患者较多(40% vs 12.5%,P<0.05);CTFC大于等于30帧的患者较多(45% vs 17.5%,P<0.05);CTFC较高(30.1±4.99 vs 19.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8~30 d内行择期PCI能使心肌得到更好的灌注.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心肌声学造影判定心肌灌注的可靠性,本文对27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冠状动脉MCE和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象等三项检查。MCE采用计分法判定心肌灌注;1分,心肌回声均匀增强;0.5分,回声不均匀;0分,无心肌显影。SPECT采用圆周剖面曲线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灌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是指声学造影剂进入冠脉循环,达到超声心肌显影。新型造影剂的出现及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使得经静脉MCE成为可能。这一技术在动物实验研究中比较成熟,但是,临床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下面就新型声学造影剂的特点、造影剂在超声成像技术中的研究及MCE在冠心病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16例冠心病疑似患者住院,行腺营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碰状动脉造影,根据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3~7天复查腺苷负倚心肌灌注显像.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66例得到介入处理.其中32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处理后复查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介入后心肌核素血流灌注较介入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前病变成程度分析以及介入后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在冠心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经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病例组,笔者医院行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手术前3天、术后1、2、5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与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查,比较病例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斑点追踪技术二维应变参数。结果 病例组术前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A、E/A、LVEF)与斑点追踪技术二维应变参数(GBLS、GBRS和GBCS)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2、5个月LVEF比术前增高,术后2、5个月E/A值比术前增高(P<0.05);术后1、2、5个月的GBLS、GBRS和GBCS比术前均有提高(P<0.05),各参数术后均呈递增趋势升高。二维整体应变参数(GBLS、BGRS和GBCS)与LVEF (Simpson''s双平面法)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STI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心肌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为临床决策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AMI)患者中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变化,从而分析急诊PCI术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浆FIB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42例STAMI患者于24 h内成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在PCI术前及PCI术后12 h进行血浆FIB检测。结果:急诊PCI术前血浆FIB含量单支病变组2.31±0.82,低于双支病变组3.09±0.44和多支病变组3.12±0.71,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血浆FIB含量均增高,单支病变组3.74±0.54,双支病变组4.40±0.58和多支病变组5.17±1.49,多支病变组增高最为明显,且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ST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浆FIB含量均增高,多支病变患者FIB含量增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浆中TM和PAI-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 lin,TM)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水平的变化。方法:测量42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TM及PAI-1的水平,并与1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结果:支架置入术前、术后24h和48h的血浆TM和PAI-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支架置入治疗后,两者能够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在48h后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TM和PAI-1水平降低,提示TM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AI-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直接PCI术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其改善心肌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直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其对术后患者心肌灌注、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心肌灌注分级(TMPG),发病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事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最终造影TIMI3级血流获得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TIMI计帧数均值及TMPG2~3级患者所占比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EF、EDD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两组患者CK-MB峰值间差别有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保护心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应用心肌组织脉冲多普勒频谱 (MPD)速度指标检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WMA) ,探讨 MPD在室壁运动功能异常检测中的准确性。 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7例。利用 Ving- Med System 超声心动图仪进行 MPD检查 ,检测左室壁运动功能。用于室壁运动分析的 MPD速度指标为 S波、E波、A波的峰速度 ,A/ E比值及跨壁速度梯度 (MVG)。按照冠状动脉分布将左室壁划分为 2 0个节段进行观察。 结果 S波、E波及 A波是左室壁运动脉冲多普勒频谱的三个主要特征性频移成分。正常冠脉供血节段与异常冠脉供血节段的MPD速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MPD是检测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的敏感、准确的方法。 MPD的速度指标可以准确、定量地检测室壁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脉成形(PTCA)术前后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方法:用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对120例PTCA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结果:PTCA术前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是有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的42倍;PTCA术后近期和远期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总负荷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均<001),术后尚存的心肌缺血事件中906%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结论:对PTCA术后无症状心肌缺血事件的随访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心绞痛 ,缺血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肥厚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择平均年龄5 8.5± 7.43岁具有典型心绞痛或非典型心绞痛 ,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ST—T有缺血性改变的高血压患者 17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心脏B超及血脂检查。结果 (1) 176例中冠状动脉狭窄 (CAS)者 6 1.36 %;冠状动脉正常 (CAN)者 38.6 3%。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2 )CAS组舒张压高于CAN组 (P <0 .0 5 ) ;LVS及PW厚度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CAS组TG ,LDL ,LP(a)高于CAN组。 (4)心律失常发生率CAS组 44.40 %,CAN组 38.88%。结论 高血压所致的冠状动脉大、中动脉病变仍是导致临床心绞痛及缺血性ST—T改变的主要因素 ;一部分冠状动脉正常者但临床有症状者主要与冠状动脉细小分支支数减少导致冠状动脉储备血流下降及心肌内小或微血管病变与肥厚心肌不同步发展有关。血压高 ,血脂异常是促进冠状动脉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血压致心肌肥厚改变 ,心肌应激性增高有关。进一步研究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检测手段及微血管病变逆转的途径是高血压防治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桡动脉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2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TO靶血管共28支,平均闭塞时间为(8.7±4.2)个月,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后置入6F桡动脉鞘,之后再按标准方法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24例患者成功完成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5枚。成功率为85.7%(24/28),与我院同期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的31例CTO病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3/4)的失败病例均是由于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所致。所有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治疗CTO安全可行,成功率并不低于经股动脉途径,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介入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