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光惠 《护理研究》2009,23(7):1838-1839
慢性肝衰竭为各种原因反复发作于肝脏而造成的弥漫性损害,当被病毒感染后,肝细胞损伤呈现广泛性,窦周细胞周围的成熟肝细胞和肝脏干细胞无法分裂、再生,影响肝脏的修复。探索将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种植到肝脏,并诱导其增殖、分化形成正常的肝组织细胞,以代替病变肝脏组织细胞功能,已成为肝脏病学中研究的热点。国内姚鹏等报告,应用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接受自体骨髓于细胞移植后,病人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为了探求治疗慢性肝衰竭新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5年11月-2008年7月采用自体肝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病人共1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脏基因缺陷所致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开创性治疗方法。近年来慢性肝脏疾患也作为相对适应证 ,但供体缺乏、价格昂贵、相对较多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以及终生免疫抑制治疗所致的一系列危险性 ,限制了这一治疗方法的临床广泛应用。使异位肝移植和原位部分肝移植 ,也存在同样的临床问题。因此必须寻找其他可能的解决办法[1 ] 。目前的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 ,肝细胞移植对于治疗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脏基因缺陷所致代谢性疾病有较确切的疗效 ,同时对于肝细胞移植在慢性肝脏疾患的作用也有一定进…  相似文献   

3.
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所导致的死亡原因,肝细胞癌居第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每年约有750000例新增病例[1]。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接近发病率[2]。肝癌的治疗已受到全球的极大关注。现对肝癌的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1 肝脏移植 肝脏移植被认为是大多数情况下治疗癌症和肝脏潜在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脏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羽  尹华发 《临床医学》2011,31(3):111-113
目前治疗肝硬化主要有三类方法:原位肝移植;肝细胞移植;肝脏干细胞移植。前两种方法由于来源紧缺、费用高昂等缺点,难以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手段。近年来,伴随着对于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背景:细胞移植对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与肝脏移植相比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肝脏内定居情况。方法:从剖腹产后的人胎盘羊膜中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PKH26荧光标记后计数1×107细胞通过大鼠腹腔、门静脉、尾静脉及肝脏内直接注入方式移植入大鼠体内。结果与结论:门静脉、尾静脉及肝脏直接注入途径移植的细胞均在肝脏内定居,但移植细胞数过量时造成局部肝组织的缺血坏死等不良反应。腹腔途径移植入体内的细胞未转移肝脏内。通过门静脉移植入体内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大鼠肝脏内维持存活至少16d。移植细胞过量时,导致肝脏血管堵塞及坏死。证明人羊膜上皮细胞至少在大鼠肝脏中存活2周,提示低免疫原性的羊膜来源细胞可成为肝脏病治疗的候选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移植对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与肝脏移植相比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肝脏内定居情况。方法:从剖腹产后的人胎盘羊膜中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PKH26荧光标记后计数1×107细胞通过大鼠腹腔、门静脉、尾静脉及肝脏内直接注入方式移植入大鼠体内。结果与结论:门静脉、尾静脉及肝脏直接注入途径移植的细胞均在肝脏内定居,但移植细胞数过量时造成局部肝组织的缺血坏死等不良反应。腹腔途径移植入体内的细胞未转移肝脏内。通过门静脉移植入体内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大鼠肝脏内维持存活至少16d。移植细胞过量时,导致肝脏血管堵塞及坏死。证明人羊膜上皮细胞至少在大鼠肝脏中存活2周,提示低免疫原性的羊膜来源细胞可成为肝脏病治疗的候选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基本来源于骨髓、脐带血及外周血,而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身体状况很差,几乎不能耐受较大的创伤,因此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获得转分化后的肝细胞,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方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如果要获取足够数量的干细胞,必须对外周血进行动员,目前干细胞动员剂分为3种类型:化疗药物、硫酸葡聚糖等聚阴离子制剂、各种重组的人造血细胞刺激因子.对于有着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来说,选用各种重组的人造血细胞刺激因子是相对安全的.在造血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它可以获得富含单个核细胞的白细胞层,从而初步富集CD34~+细胞.随着针对CD34~+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的不断发现,准确、大量、快速阳性分选CD34~+细胞的免疫学技术也在迅速开展,如崮相分选技术、流式细胞仪分选等.利用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对其进行体外扩增和定向诱导分化,从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早期造血祖细胞,以及定向扩增的多种细胞如肝细胞等而应用于移植,目前应用骨髓造血干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己获得成功.为判断在移植器官中真正转分化的细胞是否来源于输注的干细胞,常在移植前对输入细胞进行标记,标记的方法包括荧光标记、特殊染色、基因标记、染色体鉴定等,然后应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荧光化学技术加以检测.现阶段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多为基础实验,临床上尚未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
自1963年实行首例肝脏移植手术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肝脏移植在国外早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常规手段。在欧美等肝脏移植开展较早的国家,肝脏移植后1年存活率超过90%,5年存活率也达到了75%以上,最长存活者已超过30年。虽然我国肝脏移植起步较晚,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肝移植已进人了一个稳步、快速发展的阶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院如今已经进行了100例肝脏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首家细胞移植治疗中心落户湖南省人民医院,该细胞移植中心将以开展肝细胞移植为重点,并将逐步发展千细胞、脑细胞移植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原代肝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脏是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能量代谢、毒素的生物转化以及血浆蛋白合成的中心器官,是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移植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肝衰竭、晚期肝病或先天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供体肝短缺的限制。肝细胞移植可部分解决供体肝短缺的问题,且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因此肝细胞移植研究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一个热点,肝细胞移植是未来可以替代肝脏移植的方法。在这种体系中,需要大量健康的、处于高度分化状态且具有增殖能力的肝细胞。因此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临床康复》2010,(31):5728-5728
肝脏移植应用解剖学。肝脏移植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肝脏移植受者术前评估。肝移植受体的营养代谢。肝脏移植适应证、手术时机和等待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干细胞移植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的:对干细胞移植的理论依据、干细胞来源、移植方式、实验与临床研究、存在问题及前景进行简要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01/2011-11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文章,检索主题词"干细胞,移植,肝脏疾病,肝损伤"或"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epatic disease,hepatic injury"。初检索到192篇文献,据纳入标准保留31篇进行分析、综述。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来源充足,容易获取,可以体外增殖培养,干细胞移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尤其自体干细胞移植可完全避免移植排斥反应。但自体干细胞移植肝脏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无公识,需更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器官移植是21世纪医学对人类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同时,大器官移植由于涉及的学科繁多,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医疗水平。肝脏移植是大器官移植的代表,亦为治疗晚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措施。然而,作为世界第一肝病大国的我国,肝脏移植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老一辈外科专家如裘法祖、夏穗生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即尝试性地开始了人体肝脏移植工作,为我国肝脏移植开辟了先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沈中阳于1993年第1次留学回国,就把自己的事业定在了肝脏移植领域。在新建的移植研究室,他白天搞临床,晚上做实验。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肝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肝脏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各种动物模型及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证实,但供体短缺及移植肝细胞增殖困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肝细胞移植的发展.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的潜能,而且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它作为一种新的细胞来源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目的:以肝中叶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西兰在白兔肝脏衰竭,验证其效果.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D氨基半乳糖24 h后,移植组于肝中叶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3 mL(1x109L-1),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移植后48 h、72 h、1周、4周取外周血测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移植后4周取肝脏做病理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新西兰大白兔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存第4周时移植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4周对照组表现为肝素紊乱.肝细胞肿胀变性、灶性及大片坏死,伴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移植组显示肝小叶结构可辨认,点状坏死肝细胞间再生肝细胞较前增多,汇管区、中央静脉及坏死灶周围可见核/浆比例较大的小细胞,并向肝组织内延伸,可见灶性增生.  相似文献   

15.
袁璐萍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79-1281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期病理表现,目前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从根本上修复肝脏的不可逆变化.肝脏原位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供体来源不足、操作复杂、移植后免疫排斥、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限制了临床肝移植的发展.近年来,细胞替代治疗应运而生,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策略,目前已成为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为治疗肝硬化带来了新的希望.骨髓源性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 ,BMSC)是肝细胞的重要肝外来源,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及间充质干细胞(MSC),HSC及MSC均能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BMSC具有易采集且能体外大量扩增、可自我更新并向多种类型细胞分化、体积较小利于进入肝实质区、自体移植而无免疫排斥和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等优势,使其有望成为一种有广大应用前景的替代治疗方法.本文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移植被认为是一种可能替代整肝移植治疗急慢性肝衰竭和遗传性代谢性肝病的可行方法,也可作为肝移植前后肝功能支持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近年来,肝细胞移植开始应用于临床,在治疗急慢性肝衰竭和代谢性肝病方面取得一定的疗效.文章回顾了肝细胞移植临床应用情况,并探讨肝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肝脏干细胞     
近年来动物实验的结果已经证明肝脏确实存在干细胞。大多数肝损伤情况下是由肝细胞分裂、增殖来完成肝脏再生。而干细胞不仅对肝细胞的再生起一定作用,当肝细胞由于药物、毒物、病毒损害而无法再生时如纤维化、大量坏死,干细胞就成为肝脏再生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干细胞移植组(MSC)、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及MSC+G-CSF组(n=48),各组再按术后不同观察时间段分为12 h,24 h,48 h,72 h亚组(n=12).在术后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和细胞凋亡指数,同时检测血清中TNF-α,IL-6,AJJT,AST,LDH,CRP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死亡率有所降低,肝脏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减轻,24 h后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P<0.05),肝脏Bax蛋白24 h后明显下调(P<0.05),Bcl-2蛋白明显上调(P<0.05),血清TNF-α,IL-6,ALT,AST,LDH,CRP含量24 h/48 h后明显降低(P<0.05).与MSc组和G-CSF组相比,MSC+G-CSF组48h后对各指标的改善情况更显著(P<0.05),MSC组与G-CS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自体骨髓MSC移植与动员能有效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肝脏的损伤,可能与MSC的病理再生修复、抗炎症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学术背景:肝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急慢性肝衰竭及肝脏相关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肝细胞移植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综合分析肝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两位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及Medline(www.pumed.com)1998-01/2007-06有关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文献,中文检索词"肝细胞,移植,排斥";英文检索词"hepatocyte,transplan tation,rejection"。初检得到281篇文献,包括中文109篇,英文172篇。排除研究目的与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无关者72篇,内容重复性的文献41篇,保留168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其中动物实验和细胞学实验103篇,综述类文献28篇,临床研究37篇。按纳入标准筛选,共37篇文献满足全部纳入标准。凡同种或异种肝细胞培养、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研究中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文献均纳入文献综述范围,与此无关者均排除。不采用未发表的文献。文献评价:所有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综合: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肝细胞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细胞生物学、移植免疫学的发展,肝细胞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将会进一步得到阐明。各种抑制免疫排斥的手段,尤其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材料的应用有可能在肝细胞移植后抗原的识别、活化和发生效应的环节中以及抑制移植细胞的凋亡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肝细胞移植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其具体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阐明。现阶段采取的抑制肝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有效的方法有待于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20.
原代肝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脏是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能量代谢、毒素的生物转化以及血浆蛋白合成的中心器官,是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移植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肝衰竭、晚期肝病或先天性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受到供体肝短缺的限制。肝细胞移植可部分解决供体肝短缺的问题,且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因此肝细胞移植研究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一个热点,肝细胞移植是未来可以替代肝脏移植的方法。在这种体系中,需要大量健康的、处于高度分化状态且具有增殖能力的肝细胞。因此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培养体系中的肝细胞可以很好地模拟体内肝脏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