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安阳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之首。我院自1975年12月~1998年1月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6357例,术后疗效满意,现仅将其护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357例中,男4266例,女2091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85岁;食管癌4867例、贲门癌1490例,均为中、晚期患者,术后发生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62例、乳糜胸50例、脓胸95例等21种815例次并发症,死亡者15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活动主要有:平静、紧张、焦虑、抑郁、绝望、恐惧等。护士应和患者交谈,给予安慰,帮助建立乐观的情绪,消除精神上的痛苦。要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手术直接影响循环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日渐扩大,术后心律失常已成为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手术患者1 582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67例,发生率42.2%.现将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24h开始应用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PN),分别观察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分别提前12h、16h,恢复饮食时间提前17h。生化指标ALB、K 、Na2 、Ca2 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尽早恢复饮食,及时改善营养状况,是术后简便、有效、安全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60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36例.不同年龄、术前心电图表现、肿瘤部位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0岁者和≥60岁者分别为10.4%、25.0%;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者和异常者分别为6.3%、87.6%;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分别为24.5%、14.4%,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气胸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大多数发病急 ,变化快 ,若抢救不及时 ,可出现严重后果。我科自 1975年 12月至 1995年 12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 570 1例 ,术后发生气胸 4 5例 ,发生率为0 79%。现将术后气胸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性别与年龄  4 5例中男 39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4 0岁 ,最大 70岁 ,其中 60岁以上 2 7例 ,占 60 %。施行手术方式 左侧开胸 39例 ,右侧开胸 6例 ;食管胃弓上吻合 30例 ,食管胃弓下吻合 5例 ,食管胃颈部吻合 10例。发生部位 发生在手术侧 2 8例 ,对侧 12例 ,双侧5例 ,胸管侧壁孔脱出 …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心律失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1999年 10月~2 0 0 0年 10月间对 10 6例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7.87% (10 6 / 1347)发生于 1~ 3天者 94例 (88.7% ) ,4~ 7天者 11例 (10 .2 % )。经治疗 3天以内消失者 82例 (77.3% ) ,治疗无效死亡 5例 .结论 术前ECG异常 ,既往心律失常史 ,FEV1/FVC <70 % ,术式 ,胸水 >5 0 0ml等因素是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贲门癌是本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胃、十二脂肠病变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癌、贲门癌而行手术治疗的报道很少。我科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10月间共收住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癌和贲门癌 10例 ,手术后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2岁~ 6 5岁 ,平均 5 7岁。本组均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剑突下疼痛史 ,病程为 2月~ 12月 ,平均 4.5月。胃大部分切除的原病变性质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其中 6例为毕氏 式结肠前吻合 ,4例为毕氏 式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近期死亡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准  卢诗杰 《癌症》1990,9(4):298-300
本文报告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因并发症近期死亡55例,总切除死亡率2.6%。致死原因主要是食管——胃吻合瘘(占40%),肺部并发症(占23.6%),术后大出血(占21.8%)。提示防治该并发症是降低手术切除死亡率的主要问题;对术前伴有肺部疾患,心血管疾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应予充分治疗和纠正。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是减少死亡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 自 1995年 1月到 1999年 12月对 46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进行连续心电监护 ,其中发生心律失常 12 6例 ,发生率 2 7%。我们对其进行多因素分类统计。结果 患者年龄、术前血钾低、术前心电图异常、手术创伤及迷走神经的断离等因素 ,均是造成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结论 术中操作细致轻柔 ,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 ,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 ,并对年龄≥ 65岁 ,及术前心电图异常患者重点心电监护 ,能有效避免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贲门癌合理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外科手术治疗的111例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经胸、经腹、胸腹联合三种手术径路的切端阳性率,平均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1例贲门癌病人病人中,经胸19例,经腹83例,胸腹联合9例,三种手术径路的上切缘阳性率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贲门癌手术方式应以经腹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食管憩室伴发食管及贲门癌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安林  师晓天  许冰 《癌症进展》2004,2(6):482-483
目的探讨食管憩室与癌肿的关系,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6例食管憩室伴发食管及贲门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24例食管憩室均位于癌肿之上,仅见2例憩室癌变;本组X线钡餐检查癌肿漏诊率为26.9%,术前内镜检查癌肿确诊率100%;25例均行癌肿与憩室一并切除术,1例贲门癌伴发食管中段憩室,癌肿切除后单纯行憩室切除及壁修补术,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憩室合并疾患较多,对于食管憩室患者尤其病程长者应行食管镜检,避免癌肿等疾患漏诊;治疗应食管憩室与癌肿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外科治疗老年人食管贲门癌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7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全组平均年龄76.1岁,最高年龄达92岁。 病变长度3cm以内33例,3~6cm 43例,6cm以上15例。伴随有心肺脏器疾病56例。TNM分期属Ⅰ期22例,Ⅱ期46例,Ⅲ期23例。 结果 91例中87例将病变切除,手术切除率为95.60%;鳞癌79例,腺癌1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5例,主要为肺部感染13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11例,心动过缓3例,心衰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 结论 70岁以上老年人食管贲门癌,只要全身情况能够耐受,就应该积极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围术期积极防治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肠道内外营养方法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22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尽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现瘘管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所需费用。结果两组间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所需费用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术后瘘管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减少并发症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KYGWA型一次性吻合器在贲门胃底癌中的应用。方法统计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实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的贲门胃底癌患者593例,其中应用吻合器217例(吻合器组),未用吻合器376例(手工组)。对两组的开胸率、吻合口瘘、肺部及胸腔感染、吻合口狭窄、近断端癌残留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吻合器组开胸率为21.66%,手工组为72.87%,吻合器组开胸率明显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4.15%,手工组2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吻合口瘘、肺部及胸腔感染和近断端癌残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贲门胃底癌切除术中利用国产一次性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减少开胸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且该吻合器价格低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贲门癌中miRNA-145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Microarray流体芯片技术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贲门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NA-145表达,分析二者差异。结果:贲门癌癌组织中miRNA-14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贲门癌癌组织的miRNA-145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miRNA-145可能与贲门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214例,按手术方法分为管状胃组和对照组,管状胃组:118例,男99例,女19例,年龄58.81±8.39岁(38-80岁)。其中食管癌104例于左颈部吻合49例,弓上吻合32例,弓下吻合23例;贲门癌根治14例。对照组:96例,男74例,女22例,年龄58.54±9.05岁(27-80岁)。食管癌89例于左颈部吻合8例,主动脉弓上吻合56例,弓下吻合25例;贲门癌根治7例。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残胃瘘7例;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残胃瘘1例;手术时间管状胃组与对照组(257.77±79.77 min vs 244.26±63.68 min,t=1.342,P=0.181),吻合口瘘(P〉0.05)及残胃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14.90±5.65d vs 17.20±8.49d,t=2.279,P=0.024),胸胃综合症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操作简单、安全,胸胃综合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e choice of palliativ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the lower esophagus and cardia is mainly between irradiation and surgery. The present report i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recovered after resection of the tumor. The opera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palliative in all patients. The ability to swallow in proportion to the duration of the remaining life is used as a parameter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esophago-gastrostomy, the average survival amounts to 24 months, permitting the patient to enjoy an almost normal diet. In spite of the palliative intention of the treatment, one-third of the patients exceed 3-year surviva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术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6例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2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病理因素,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906例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8%、75.4%和7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病变长度、淋巴结转移数、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与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为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周围器官受侵情况为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dPET/CT检查价格昂贵、而hPET/CT显像检查虽在准确性尚不及dPET,但其性价比较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在原发性贲门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贲门癌患者进行^18F-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图象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方法,同时与近期CT结果比较。结果:①双探头hPET/CT检出原发性贲门癌的灵敏度为92.3%(24/26例),2例假阴性患者均属印戒细胞癌,原发肿瘤直径〈2cm(T1期)。②19例手术患者中,贲门局部淋巴结转移15例,双探头hPET/CT检出8例,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100%和53.3%,CT检出3例。③双探头hPET/CT检出远处转移7例,CT仅检出3例。结论:^18F-FDG双探头hPET/CT诊断原发性贲门癌较为灵敏,检出贲门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可能优于CT。因此hPET/CT显像对贲门癌的术前分期和手术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