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高信号区(HIZ)的MRI影像特点,探讨HIZ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性,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有椎间盘HIZ表现的患者64例112个病变间盘,以有(或无)椎间盘源性腰痛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112个椎间盘HIZ的患者出现椎间盘源性腰痛54例98个椎间盘;HIZ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符合率为84%。结论:MRI腰间盘出现HIZ可以较可靠的说明该间盘为疼痛来源;HIZ是较可靠的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标志性影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间盘性腰痛的腰椎磁共振成像特点,探讨腰椎磁共振成像对椎间盘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确诊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106例,分析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对椎间盘性腰痛的MRI表现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椎间盘性腰痛主要发生在L4/5和L5/S1(64.15%);椎间盘源性腰痛MRI特点为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71.69%)、椎间盘低信号改变(64.15%),软骨终板变性(58.49%)和Schmorl结节(59.43%)。结论椎间盘性腰痛的MRI表现以HIZ为可靠的标志性影像;Modic征和Schmorl结节其辅助作用,MRI能够为椎间盘性腰痛的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间盘性腰痛的腰椎磁共振成像特点,探讨腰椎磁共振成像对椎间盘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确诊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106例,分析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对椎间盘性腰痛的MRI表现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椎间盘性腰痛主要发生在L4/5和L5/S1(64.15%);椎间盘源性腰痛MRI特点为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71.69%)、椎间盘低信号改变(64.15%),软骨终板变性(58.49%)和Schmorl结节(59.43%)。结论椎间盘性腰痛的MRI表现以HIZ为可靠的标志性影像;Modic征和Schmorl结节其辅助作用,MRI能够为椎间盘性腰痛的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CT腰椎间盘造影及MRI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50例疑似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平扫及CT椎间盘造影(CTD)检查,比较MRI与CT椎间盘造影对Modic征、HIZ改变及纤维环破裂分型等诊断结果。结果CT椎间盘造影共80个,CTD分型:I型34个,II型22个,III型14个,IV型10个,其中一致性疼痛共31个(38.7%)。MRI上有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者15个,无HIZ者64个,HIZ对疼痛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0%、87.8%。CTD显示Modic征腰椎间盘共12个,其中一致性疼痛11个,不一致疼痛或不同1例。MRI上IV-V级椎间盘退变32个,其中CTD一致性疼痛26个(81.3%),MRI上IV-V级退变一致性疼痛率明显高于I-III级退变患者(P0.01)。结论CT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纤维环破裂情况可清晰显示,MRI典型影像征象为HIZ、IV-V级椎间盘退变,预测一致性疼痛与CTD分型关系有利于MRI进一步确定责任椎间盘。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的发生率并探讨HIZ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统计1000例无选择腰椎MBI中HIZ发生率和20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MBI中下腰痛组与无下腰痛组的HIZ发生情况.对11例16个HIZ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观察CTD Dallas分级与疼痛诱发试验的关系.结果 腰椎间盘后缘HIZ发生率31.7%(317例),378个椎间盘.其中,L4、5和L5S1水平发生率最高(74.8%),HIz左侧(153个)多于右侧(94个),可发生于上(15.4%)、中(28.8%)、下缘(55.8%),多节段HIZ 54例(17.O%).200例HIZ中下腰痛者115例(57.5%),无下腰痛者85例(42.5%).CTD DallasⅢ级者疼痛诱发试验多为阴性(6/7),IV级者多为阳性(8/9).结论 HIZ有无腰痛与椎间盘纤维环退变程度有关,当CTD检查退变至Dallas IV级时多可出现腰痛.故HIZ仅提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性,确诊仍需辅以椎间盘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动物模型,观察病变椎间盘内CD34的改变。方法 SD大鼠共96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一组、手术二组。取损伤L6-7椎间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时相点椎间盘内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较为成功的大鼠椎间盘损伤模型,术后可在内层纤维环内层见到散在的、染色较强的CD34阳性细胞。结论实验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大鼠病变椎间盘内出现CD34表达,提示有血管内皮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31例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诊断中MRI(核磁共振成像)的价值及保守治疗疗效.方法 :统计间盘造影阳性患者及MRI黑间盘及高信号的间隙分布情况,对比列表;保守治疗效果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表中对比分析后得出大部分MRI示黑间盘及高信号椎间隙在行椎间盘造影时为阳性;经活血祛痛汤保守治疗后,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12例,差3例,优良率87%.结论 MRI示黑间盘及HIZ发生与间盘造影阳性发生有很高的一致性,MRI扫描的更薄及对HIZ更高的敏感度使其有可能替代椎间盘造影;保守治疗优良率高,与目前流行的椎间盘融合术相比,保守治疗效果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HG)注射隆乳患者术后乳腺组织免疫应答及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乳腺组织,12例无硬结及20例有硬结的注射式隆乳术后患者乳腺组织中CD68、CD2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合常规H-E染色切片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亲水性PAAHG注射隆乳术后3~8年,凝胶周围乳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出现炎性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浸润.CD68、PCNA和CD25阳性细胞极少见于正常乳腺组织中,应用亲水性PAAHG注射隆乳术后,凝胶周围乳腺组织中CD68、PCNA阳性细胞的数目增多,其中有乳房硬结的乳腺组织中CD68、PCNA阳性细胞增多更加明显,3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CD25阳性细胞数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亲水性PAAHG长期植入人体后局部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免疫应答反应及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内膜中免疫细胞CD45RO、CD3、CD4、CD8、CD56和CD68阳性细胞数量表达,探讨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变化以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采用CD45RO、CD3、CD4、CD8、CD56、CD68单克隆抗体对45例EMs患者在位内膜中的阳性细胞进行标记,测定其在EM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数量。同期选取16例宫颈原位癌非EMs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在位内膜中均有CD45RO、CD3、CD4、CD8、CD56和CD68阳性细胞表达,EMs组在位内膜中的CD45RO、CD8、CD68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阳性细胞数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泌期内膜中CD45RO、CD3、CD4、CD8、CD56、CD68阳性细胞数量较增殖期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患者在位内膜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变化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CT椎间盘造影与MRI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椎间盘造影和MRI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5例疑似椎间盘源性疼痛者先行腰椎MRI检查。其后对可疑病变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根据达拉斯CT椎间盘造影评价系统(DDD)对造影阳性椎间盘的形态分型,明确诊断阳性椎间盘及相应椎间盘纤维环退变和破裂程度。结幂:经椎间盘造影确诊为阳性者33例(60.0%)。高龄组(≥50岁)中造影阳性率为35.7%;而低龄组(〈50岁)中造影阳性率为68.3%。应用DDD评估纤维环的退变和破裂程度和级别。其中纤维环退变1、2、3级分别为26.3%、34.2%、39.5%;纤维环破裂1、2、3级分别为23.7%、73.7%、2.6%。所有阳性椎间盘MRI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MRI椎间盘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的11例中有10例椎间盘造影为阳性;阳性率达90.9%。结论:(1)年轻慢性腰痛患者中椎间盘造影阳性率较高。(2)椎间盘造影形态异常(纤维环内破裂)是诱发疼痛的基础。(3)造影剂在椎间盘内的弥散因素。(4)MRI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需要椎间盘造影来确定责任椎间盘。(5)HIZ对于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颈椎前路切除的7名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11个退变的椎间盘作为A组,同时收集8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生理老化椎间盘12个作为B组,7名颈椎外伤患者的10个正常对照椎间盘作为C组,行组织学检查和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神经肽Y(neuropeptides Y,NPY)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盘在组织学上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一条或多条从纤维环外层至髓核的血管化肉芽组织条带区,肉芽组织旁的纤维环内可见增生的透明软骨细胞群落。生理老化椎间盘和正常对照椎间盘表现为年龄相关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交感型颈椎病的颈椎间盘内的神经丝蛋白和神经肽Y阳性的神经纤维分布数量和比例,较正常对照椎间盘和生理老化椎间盘明显增多(P〈0.05);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伴有裂隙的肉芽组织条带区及裂隙周围的增生软骨细胞群落中。结论:以神经肽Y为递质的交感神经纤维通过椎间盘裂隙中的肉芽组织,向榷闾盘重新长入,可能是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SD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的预防效果。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8只。实验组在术中透视引导下用27G针头对L4-5,L5-6椎间盘后侧针刺后以微量注射器向椎间盘内注射bFGF 50 μL, 对照组椎间盘穿刺后注射生理盐水50 μL,空白组椎间盘不予穿刺,术后8周3组SD大鼠统一行MRI检查,观察T2加权像腰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改变,以Pfirrmann分级法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取出椎间盘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MRI结果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及空白组髓核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Pfirrmann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及空白组髓核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纤维排列整齐,对照组髓核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bFGF注射对于后侧纤维环针刺术后SD大鼠椎间盘的退变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素,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腰椎间盘退变的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研究方面,而关于严重腰腿痛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需手术干预的研究少见,其椎间盘退变分布规律并不明确,而责任间隙(手术节段)退变分布情况鲜有报道。目的 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和腰椎矢状位MRI检查并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3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特点〔包括腰椎失稳、Modic改变、高信号区域(HIZ)、许莫结节(SN)〕;椎间盘退变分级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Ⅰ、Ⅱ级为正常椎间盘,Ⅲ、Ⅳ、Ⅴ级为退变椎间盘(其中Ⅳ级、Ⅴ级为严重退变);多间隙椎间盘退变采用自定义W分级标准,即两个及以上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503例患者共2 515个腰椎间盘,退变率为74.08%(1 863/2 515),严重退变率36.46%(917/2 515)。上腰椎椎间盘(L1~2、L2~3)退变率为56.96%(573/1 006),严重退变率为34.55%(198/573);下腰椎椎间盘(L3~4、L4~5、L5~S1)退变率为85.49%(1 290/1 509),严重退变率为55.74%(719/1 290)。下腰椎椎间盘退变率、严重退变率均高于上腰椎(P<0.05)。≥40岁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率高于男性(P<0.05)。<40岁男性腰椎失稳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女性腰椎失稳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男性Modic改变、HIZ与女性腰椎失稳、HIZ、SN与<40岁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失稳、Modic改变、SN和HIZ腰椎退变节段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节段单间隙381例,两间隙102例,三间隙14例,四间隙4例,五间隙2例;责任间隙椎间盘退变率为99.01%(498/503),严重退变率为62.82%(316/503)。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率较高,且女性较高,下腰椎椎间盘高于上腰椎椎间盘,女性腰椎失稳、Modic改变发生率均高于男性,SN发生率低于男性,40岁是男性Modic改变及HIZ发生的转折点,也是女性腰椎失稳、HIZ、SN发生的转折点。责任间隙椎间盘大部分发生退变,且严重退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高信号区(HIZ)病灶形态及信号强度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1月 腰椎MR检查发现HIZ病灶、并在至少1.5年后复查的27名腰痛患者资料。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读MR图像,目测判断复查时 HIZ病灶形态改变,分为“增大”、“不变”、“缩小”、“消失”。利用ImageJ软件在MR图像上测量初查及复查时HIZ体积及HIZ信 号/脑脊液信号(T2/CSF)比值,对比初查及复查体积及信号强度改变。结果初查可见HIZ累及43个椎间盘,复查时病灶增大 10个(23.3%),不变22个(51.2%),缩小9个(20.9%),消失2个(4.7%),另可见4个椎间盘出现新的HIZ病灶。ImageJ软件测量 显示,初查及复查HIZ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的T2/CSF 信号比值较初查高(P<0.05)。结论经过平均3年 3月时间观察,腰痛患者椎间盘大部分HIZ病灶形态保持稳定状态,但信号强度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CT椎间盘造影术结合关节突关节封闭,用于退变性脊柱疼痛的诊治,以期为此类疾患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临床症状、体征与CT、MRI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退变性疼痛病人及多节段椎间盘病变,需要明确责任间盘以决定治疗方案的病人,进行CT椎间盘造影术或/和关节突关节封闭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共造影检查93个间盘,其中造影阳性间盘39个;共进行关节突关节封闭54个,阳性结果4例;对造影检查阳性和关节突关节封闭试验阳性节段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板间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临床综合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均完成术后随访(1年),自觉临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统计学显示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椎间盘造影结合关节突关节封闭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退变性脊柱疼痛诊治。对于椎间盘源性、关节突源性的疼痛可以起到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对于多节段脊柱退变,可以明确病变责任节段,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符楚迪  张志敬  潘兵 《浙江医学》2010,32(9):1366-1368
目的 应用MRI观察腰椎多裂肌萎缩情况及其与下腰痛、腿痛和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5例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评价多裂肌萎缩的程度,分析多裂肌萎缩与下腰痛、腿痛、萎缩节段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结果 65例下腰痛患者多裂肌萎缩51例,占78.46%.当年龄〉50岁、女性、病史〉6个月、低节段病变、并发椎间盘突出及腿痛时,多裂肌萎缩发生率增高.结论 多裂肌萎缩与下腰痛、腿痛、椎间盘突出存在显著相关性.评估腰椎MRI应关注多裂肌萎缩,这有利于进一步的评价和计划下腰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MRI矢状位T2图(矢状位多回波SE序列T2 mapp Ing),探讨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T2值改变在椎间盘退变中的意义,并以此进行椎间盘分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30位健康志愿者(18男,12女;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4.1岁),均利用常规FSE序列和多回波SE序列对L3/4、L4/5、L5/S1共90个椎间盘进行MRI矢状位扫描。通过图像后处理进行T2图成像(T2 mapp Ing)并对各椎间盘进行分级;测量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T2值,针对T2值与年龄、椎间盘级别、椎间盘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矢状位T2图分级法中,椎间盘级别随着椎间盘位置的降低而增高,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髓核T2值随着年龄增大而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椎间盘髓核T2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矢状位T2图提供了一个建立在T2值上的椎间盘分级方法,通过对T2图的评估及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T2值的测量,有助于监测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以及和相关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X线引导下,观察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纤维环未破裂)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膨出症(A组)和突出症(B组)两组各4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VAS评分、睡眠时间、日常活动满意度以及非甾体药物使用量进行比较判定临床疗效。在西门子Powermobile C型臂机引导下行椎间盘内穿刺注射医用臭氧介入治疗,造影成功后,对责任间盘内注射50μg/ml O3 20ml/个间盘。1个月后嘱患者门诊复查。【结果】A组除失访4人,其余44人中有2例在行我科治疗后疼痛加剧,后续采用物理治疗和外贴膏药治疗。B组失访3人,其余45人中有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因疼痛行其他保守治疗。比较A组中42例与B组34例单纯O3治疗患者在臭氧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A组在VAS评分、睡眠时间、日常活动满意度以及非甾体药物使用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P〈0.05,B组P〉0.05。【结论】间盘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纤维环未破裂)临床疗效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