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玉玲  张国骏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14-1616
中医常变思维是中医学习和临床上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即在掌握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拥有知常达变的思维和能力,防止以常赅变导致失治、误治。而消谷善饥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病机为胃热炽盛,笔者通过翻阅有关文献发现消谷善饥证型寒热虚实各不相同,病位在胃而不止于胃。故笔者运用常变思维分析消谷善饥,总结出消谷善饥的证型从虚实角度讲实证为常,虚证为变;从实证角度讲胃热炽盛为常,湿邪、痰浊、瘀血与胃热相合致消谷善饥为变,从虚证角度讲阴虚燥热为常,脾胃气虚为变;从病位上讲消谷善饥是脾胃的一种症状,故病在脾胃属常,病在脾胃而兼夹其他脏腑的病变和病理产物为变。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天即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人依赖自然界得以生存,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作用于人体。《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3.
<正> 常即普遍性,变即特殊性,《伤寒杂病论》内容尽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总不外常与变。因此说,常变观是仲景辨证论治的精髓。现仅《伤寒杂病论》中有常变观的学术观点探析如下。证候的常与变  相似文献   

4.
5.
6.
临床如临阵,用药加用兵。医学与军事虽然目标大相径庭,但运畴谋划之理却可互相鉴照。军事家讲战术,重视用兵之道,以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医学家论医术,讲究用药之法,以祛逐邪气,扶助真元。历代中医学家都十分注意吸收、移植兵家的哲学思想和方略,并将其指导于临床实践。在《黄帝内经》中,随处可见援引军事术语来类比医学概念,如虚实存亡、营卫之气、"粗守关,上守机"、"急取诛之"(《灵枢·九针十二原》)、"斗而铸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等,并据以推演出一些重要的医学法则。又如从《太公兵法》之"善除患者,理于本生"…  相似文献   

7.
《周易》与中医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与中医学探微顾凤琴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发展的结晶,不仅对我国社会发展进步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世界科学进步发展也有深远影响。因此,在积极搞好中西医结合的同时,对中医学进行溯源追本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周易》恒变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是研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延年益寿的学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养生历史和文化,它促进了民族的繁荣发展,下面本文就探讨一下《黄帝内经》对中医养生学说的贡献:1指出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早衰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内经》认为良好的生活方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人类尽天年的必要条件,而不良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2 阴阳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形成 在春秋时期,阴阳学说已运用于医学领域。《周礼》说:“医师究人之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察天五运,并时六气……天有五星,故有五行,以为寒暑,以为阴、阳、风、雨、晦、明,既足以伤形,而人之喜怒阴阳,运用于营卫之间,交通则和,有余不足则病”。这里的“阴阳”,或表示人体组织结构的属性,或表示自然界冷暖的变化,运用较灵活。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物中有《阴阳十一脉灸经》一书,此以阴阳做经络的名称。在《内经》之前的有关医学方面的记载中只是散在提及阴阳,阴阳尚未成为医学理论的核心。至战国时期,随着临床实践所得的医学经验的丰富,医学发展迫切需要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总结,又随着《周易》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深广,阴阳学说给医家们以极大的启示,并将其成功运用于医学领域,予以融会贯通,成为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医逻辑学,能促进中医学的教育和科研,是中医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认为《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的逻辑思维模式和特点,《伤寒论》的思维确定性原则都是对中医逻辑思维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 《周易》的内容概述 孙思邈说:“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大医”。张介宾说:“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孙奎一说:“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古者为医,对《易经》都很重视,但都不像孙思邈所说的那样严重。笔者现将《周易》内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温长路 《河南中医》2008,28(2):75-76
接到钱超尘老送给我的这本150万言的<<黄帝内经太素>新校正>(学苑出版社出版)已经一年有余了,断断续续地阅读,认认真真地琢磨,仔仔细细地品味,零零散散地领会,致使这篇书评成为难产之物,可见读者之愚钝了!  相似文献   

14.
常变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体系中的对偶范畴。文章运用常变范畴探讨了《黄帝内经》所论的生理之"常"与"变"、病理之"常"与"变"以及《黄帝内经》常变范畴指导养生之"常变"、疾病防治之"常变"。提出《黄帝内经》虽然没有专门讨论"常""变"及其关系,但《黄帝内经》的"常变"观念,奠定了中医药理论"常变"范畴的基础,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命题和辩证思维方法,对中医药理论及其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天道,《大学》的“格物致知”也是要通过“格物”来掌握天道,所以养生也可以通过“格物”来明白天道、掌握天道,从而用道来指导养生实践。“四书”的修身行为强调道德修养,此有助于体会到“恬惔虚元”的精神境界,有助于调理身心。而修身的行为本身也是养生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的“八风”之说由来甚远,早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凌家滩文化便出土了刻有四方的玉版,据考证当时就有对于四方四维的认识。殷代甲骨文的材料证实,殷人具有明确的四风观念,此为八风之滥觞。“九宫八风”继承了《周易》的八卦学说,发展成为《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独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简要探讨论述《周易》中的三义理论,即简易、变易、不易对于中医学阴阳理论的影响,突出阴阳理论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方法将三义理论、中医学阴阳理论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相联系。结果《周易》通过三义理论阐述了疾病产生的最基本原因在于阴阳不调。结论在阴阳衡动不居的基础上,抓住当下规律调护阴阳平衡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原则,提示今人应适当了解《周易》以求得中医学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神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在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古典医籍中不乏相关论述,但由于神概念本身的多义性,在理解方面历代医家均有差异,未能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导致其在临床上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本文以《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为基础,对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神的来源、神在人体发生学中的作用、神的意义及调节方法进行总结和说明,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有关"心""神"关系的论述受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心"只是"神"的居所,既不能产生"神",也不可能主宰和支配"神";"心"只有保持虚静无为,"神"才能舍"心","心"才具备正确的认知功能;如果心受到欲望的干扰,"神"就不能舍"心",或者离"心"散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