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模式与谷丙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对823例HBsAg携带者进行ALT检测。结果:发现有11.7%的携带者ALT有改变。结论:HB-sAg携带者ALT增高,对肝细胞有不同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大国,HBsAg阳性率为9.75%(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25%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无症状HBV携带者中约90%的人其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但因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HBV聚合酶基因YMDD序列变异产生  相似文献   

3.
兖州地区11年间乙肝病毒携带者阳性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兖州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阳性率的变化,以更好地为预防乙型肝炎寻找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998~2008年兖州地区铁路职工及社区人员的血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结果:共检测男性28 946例,阳性人数2 043例,阳性率为7.06%:女性18 504例,阳性人数1 268例,阳性率为6.85%;总阳性人数3 311例.总阳性率为6.98%.结论:11年间乙肝携带者阳性率维持在7%左右,无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HBV携带者ALT升高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作者选择了81例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HBV携带者和83例未出现ALT异常的HB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模式、父母患乙肝病史、身心劳累、酗酒等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的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和e系统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抗-HBcIgM)作了检测,并以50例乙肝现症病人(HB)作为对照。结果具有抗-HBc及抗-HBcIgM共存者,在ASC为26例(52%);乙肝病人为29例(5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e抗原阳性率和PHSA-R阳性率也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ASC是具有HBV复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与乙型肝炎现症病人相同。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长期携带者中一部分进展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小部分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可能处于肝硬变形成阶段,有个别携带者可能演变成原发性肝癌。具体地说,转归有4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李光荣 《肝博士》2009,(3):22-22
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病学会和亚太肝病学会的乙肝指南都有关于乙肝携带者的诊断,即HBsAq携带者,或称非活动性HBsAq携带状态。是指HBsA.q阳性、HBVDNA检测不到,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的人,这些人没有肝组织炎症活动,没有任何与HBV相关的疾病进展迹象。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携带者的诊断与上述标准有所不同,我国将与乙肝病毒有关的携带者分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段涛  杨慧霞 《中国医刊》2008,43(7):74-75
1 概述 因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有5%~10%的感染者转变为慢性携带者,25%~30%的携带者死于HBV相关的远期后遗症,所以该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焦点问题.在亚洲地区(中国台湾省)的一项普查中研究人员发现HBsAg(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15%.  相似文献   

9.
《肝博士》2008,(4):38-38
2008年6月23日,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发布了《2007年度中国公民健康状况与就业权报告》。其中针对乙肝携带者生存状况的调查显示,有45.69%的乙肝携带者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仅18.41%的乙肝携带者有过单位在知晓自己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况下仍旧聘用自己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HBsAg携带者(下称携带者)有效的管理方法,从1984~1989年对某工厂的222例HBsAg阳性者进行了追踪研究,总结如下的综合管理措施:①宣传教育,在人群中普及乙肝防治知识;②建立携带者个例卡片,定期访视,每年复查,从动态观察中掌握携带者的临床与血清学转归;③建立携带者家庭成员卡片,开展家庭内传播情况的调查;④保护易感者,乙肝疫苗问世使保护易感者由被动变为自动免疫;⑤治疗携带者,主要治疗对象是临床转归成急性乙肝和慢性肝病者以及那部分HBeAg阳性的携带者。通过上述综合管理措施,增加了携带者的阴转,减少了人群中乙肝的发病,有效保护了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sAg无症状携带者HBVM的转归.方法对1989年普查发现的135例HBsAg阳性者于1993年及2003年作血清学随访,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并作比较分析.结果135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总体HBVM感染模式变化不大;小三阳模式相对最为稳定;大三阳中有39.13%转为小二阳,小三阳中有21.28%转为小二阳,小二阳中有28.26%转为小三阳.有23.70%的随访对象曾出现ALT异常升高;主要见于HBeAg阳性者;60岁以上者在10年后的随访中,HBeAg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HBsAg无症状携带者的HBVM感染模式总体呈现动态的变化,并有一定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165例母乳喂养与HBV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HBV感染状况,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选择喂养的方式。方法将在产科做定期检查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HBeAg阴性)所分娩的新生婴儿165例分为两组,母乳喂养(组)64例,人工喂养(组)101例。对所有新生儿均在生后4-6小时内注射HBIG200IU,第2日注射乙肝疫苗1支(5μg),生后1、6个月各分别注射1支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婴儿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3.13%、5.94%(χ^2=0.029,P=0.865),HBeAg阳性率经χ^2Fisher精确检验,P=1.000,提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联合免疫阻断母婴HBV传播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可以采用母乳喂养,但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乙型肝炎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经过血液、母婴和体液传播。我国是乙肝患者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健康携带者。所谓健康携带者,是指这些人没有任何不适和反应,只是在化验乙肝五项时反应出自己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不论是乙肝病人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14.
李芳 《肝博士》2008,(1):24-24
庞大的群体 我国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也就是说,我国的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1.2亿左右,并且,携带者中仅有10%患者电镜下肝组织接近正常。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少数已有肝硬化的表现。但目前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部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博尔泰立及左旋咪唑治疗乙肝携带者,有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初级中学学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查出病原携带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乙肝在校园流行。方法对某初级中学所有学生进行普查,用酶联试剂检测HBsAg,记录阳性和阴性结果,按性别和年级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某初级中学学生HBsAg阳性率为3.12%,男性高于女性,各年级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HBsAg普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原携带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乙肝在校园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HBV-DNA阳性与羊水HBV-DNA阳性的关系,以及是否经过胎盘穿刺对羊水HBV-DNA拷贝数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有产前诊断指征需要进行羊水穿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离心取细胞沉淀培养后的羊水上清,测量羊水上清的HBV-DNA拷贝数;并与其外周血乙肝DNA拷贝数做统计学对比.以及比较是否经过胎盘对羊水乙肝DNA拷贝数的影响.结果 外周血HBV-DNA阳性的孕妇,其羊水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HBV-DNA阴性的孕妇.结论 经过胎盘穿刺对羊水HBV-DNA阳性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均 《肝博士》2005,(3):58-59
乙肝病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患了乙肝后,在急性期要注意休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清胆汁酸(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指标在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取肝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早晨空腹血清,TBA采用酶循环法,ALT采用速率法连续监测进行测定,均在BECKBAN COULTER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健康无肝胆病组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体检者TBA的阳性率为6.32%,HBsAg阳性携带者的TBA阳性2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者的ALT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TBA和ATL阳性率为100%,慢性迁延性肝病患者TBA阳性率为39.2%,ALT阳性率为36.3%,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TBA的阳性率为95.6%,ALT的阳性率为82.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及肝癌患者TBA的阳性率均为100%,而ALT的阳性率不高,TB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LT,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BA测定不仅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还有助于估计预后和提示病情复发。因此TBA测定应作为常规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最多的是HBV携带者。HBV携带者命名并不统一,但意义相同,分别有: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慢性HBsAg携带者、无症状HBsAg携带者、HBV携带者等。2010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将HBV携带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慢性HBV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HBeAg阳性或阴性, HBV DNA阳性者。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对于这部分HBV携带者,应积极动员其行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则需要进行抗HBV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指血清HBsAg阳性, 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阴性或低于检测低限,1年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者,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肝炎活动指数<4,这部分HBV携带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治疗。全世界有超过3亿的慢性HBV携带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其中1/3~1/4将发展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而HBV变异株感染者上述比例更高[2-3],全世界53%的肝癌与HBV感染相关[4-5]。HBV引起的慢性肝病大多数无症状,只是在其漫长的感染过程中,间歇出现疲乏感或其它非肝病特定的症状。HBV感染时肝损害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HBV基因组特殊区域(前核心终止密码子,前S2启动密码子)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主要免疫表位的突变,均可影响肝损害的临床经过和病情严重程度[6]。慢性HBV携带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群体,其病变谱包括从肝组织正常至肝硬化的不同表现,其感染状态包括免疫耐受的高感染状态至免疫清除的低感染状态。在我国,绝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慢性HBV携带者病情活动而发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